学术投稿

论大络、奇病和缪刺

朴镐骏;李平

关键词:缪刺论, 大络, 奇病, 缪刺
摘要:<素问·缪刺论>是<内经>中论述刺法的重要一篇,其中涉及到大络、奇病和缪刺,从病位、病机和刺法3个方面完善了对奇病的诊断和治疗.就大络、奇病和缪刺这3个概念展开分析与探讨,以期有裨于理论认识和临床实践.
天津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脑梗死急性期证候要素与血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证候要素与血清总胆同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的收集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临床资料166例,根据人院时的四诊信息对证候要素予以赋分,同时检测发病72 hTC、TG、HDL-C、LDL-C、Ox-LDL数值,应用统计软件SPSS研究证候要素与血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急性期证候要素出现频数高为风91例次,占55.2%,阴虚阳亢出现少13例次,占7.9%.单一证候要素31例,占18.8%,相兼证候要素共118例,占71.5%;女性TC、LDL.c水平明显高于男性;年龄≥60岁TG、LDL.C、Ox-LDL与年龄<60岁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证候要素间各项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风与Ox-LDL成正相关;火与TG成负相关;阴虚阳亢与TC成正相关.[结论]在中风病发病过程中普遍存在血脂代谢异常现象,各证候要素分值与血脂代谢紊乱之间存在相关性,为进一步揭示中风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作者:张丽;张允岭;郭荣娟;陈宝鑫;侯小兵;陶冶;王嘉麟;刘琳琳;郑宏;高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对《金匮要略》惊悸病的辨析与研究

    惊悸病名,源自<内经>,系统论述惊悸病辨证施治,出自<金匮要略>.通过惊悸病名探讨,后世有影响医家对病因病机、疾病的性质、治疗方法、方药应用,以及现代临床应用研究和实验研究,从而掌握目前对<金匮要略>惊悸病研究概况,总结归纳仲景对惊悸病的辨证论治规律,找出切入点,有的放矢地深入研究,并能很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艾华;梁士鹏;曲道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葛花醒酒汤抑制小鼠乙醇性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葛花醒酒汤对小鼠肝纤维化模型星形细胞活化、转型和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粘连蛋白(LN)水平的影响,探讨葛花醒酒汤对小鼠乙醇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10只、模型组25只,治疗组25只,采用白酒灌胃[60°白酒,0.015 mL/20(g·d)]的方法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12周末处死小鼠,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Desmin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血清PⅢP、LN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GFAP、Desmin表达增加(P<0.01),血清PⅢP、LN水平升高(P<0.05),纤维组织增生较明显.和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肝组织GFAP、Desmin表达减少(P<0.01),血清PⅢP、LN水平降低(P<0.05),纤维组织增生不明显.[结论]葛花醒酒汤可以有效抑制小鼠乙醇性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苏金玲;姜希娟;李广斌;宋星星;范英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弦脉与紧脉辨析

    弦脉与紧脉在脉象上均具有脉气紧张的特点,临床切脉易将两者混淆.从弦脉与紧脉的脉象构成要素、脉图特征及脉象形成机制等方面研究其异同之处,掌握辨析要点,对临床鉴别弦脉与紧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付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糖复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细胞间黏附因子-1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糖复康下调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表达.[方法]以中药糖复康3.5 kg/d、7.5 kg,d等不同剂量灌喂大鼠,第12周后以代谢笼留取各组大鼠12 h时尿后处死,心脏取血并取双肾固定后备检.[结果]中药糖复康高剂量组降低了糖尿病大鼠肾皮质ICAM-1水平(P<0.001).[结论]糖复康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时趋化、黏附因素等对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影响.

    作者:陈劲松;张柏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对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的几点意见

    回顾中成药复方源流,分析了目前中药复方发展现状.认为中成药复方体现中医特色,应当重视中成药复方研发;但研发过程中当注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从临床中寻找继承点,探讨研发新药的理论支撑,避免低水平重复.并通过苏黄止咳胶囊的研发过程进一步阐释了中成药复方研发的思路及方向.

    作者:晁恩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何任教授扶正祛邪思想研究

    何任教授,中国著名中医教育家、临床家,全国首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首届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获得者,浙江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何老70余年的中医教育、临床实践与研究,成就了卓然不凡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1].

    作者:何若苹;徐光星;顾锡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基于信息熵关联度系数法的证候/证候要素提取研究木

    [目的]探索运用信息熵关联度系数法对四诊症状的分析,提取中医的证候,证候要素.[方法]对于临床采集的1787例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37个四诊症状,采用信息熵关联度系数法对未经事先辨证的症状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得到39组四诊症状的组合,经初步诠释,发现存在有肾阳虚、肝气郁结、肝脾不和、肝胃不和、气阴两虚、心气虚等证候.涉及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主要有心、肝、脾、胃、肾,病性类证候要素主要有气虚、阴虚、阳虚、气滞、血瘀、痰、湿、热.[结论]通过运用信息熵关联度系数分析方法对基于临床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的一些症状组合可为中医常见证候及证候要素的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王天芳;吴秀艳;陈建新;于春光;赵燕;李志更;西广成;王庆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刺对2型糖尿病大鼠弓状核INSR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大鼠是否存在中枢胰岛素抵抗(IR)以及针刺对T2DM大鼠弓状核胰岛素受体(INS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给食源性肥胖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造成T2DM模型,随机分为针刺组、优降糖组、模型组,设正常对照组.处理4周后,用罗氏活力型血糖仪测空腹血糖(FBS)、放免法测空腹胰岛素(FINS)、原位杂交测弓状核INSR mRNA表达.[结果]治疗后针刺组FBS、FINS显著降低,与模型组差异显著,接近正常组水平;优降糖组FBS显著降低,接近正常组水平(P>0.05),FINS低于模型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弓状核INSR基因表达明显低于针刺组(P<0.01)和正常组(P<0.05),低于优降糖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针刺组、优降糖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优降糖组明显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T2DM大鼠存在弓状核INSR基因表达低下,T2DM机体存在中枢IR,针刺和优降糖均可以改善T2DM大鼠弓状核INSR基因的表达,而针刺对改善T2DM大鼠弓状核INSR基因表达的作用优于优降糖.

    作者:袁爱红;刘志诚;魏群利;蔡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论大络、奇病和缪刺

    <素问·缪刺论>是<内经>中论述刺法的重要一篇,其中涉及到大络、奇病和缪刺,从病位、病机和刺法3个方面完善了对奇病的诊断和治疗.就大络、奇病和缪刺这3个概念展开分析与探讨,以期有裨于理论认识和临床实践.

    作者:朴镐骏;李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现代物理学与中医

    对比现代物理学与中医,会发现其中有很多相似之处,现代物理学的一些特性即整体性、变化性和意识与存在的相互关连性也在中医学中有体现,就这些特点,对现代物理学与中医进行了比较.

    作者:张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对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药成方制剂功能主治一些问题的探讨

    中药成方制剂功能与主治项内容是指导临床正确用药的依据,对人们正确认识中成药治疗作用具有导向作用.对<中国药典>成方制剂在功能表述方面以及功能与主治的对应关系之间等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白晓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复方半夏水提取物的镇咳、祛痰、平喘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复方半夏水提取物的镇咳、祛痰、平喘作用.[方法]用乙酰胆碱和组胺诱发豚鼠哮喘,研究药物对引喘潜伏期的影响;用人工气胸后组胺致痉实验研究药物对肺溢流量的影响;用氨水引咳实验研究药物对咳嗽潜伏期及咳嗽次数的影响;用酚红分泌实验研究复方半夏水提取物的祛痰作用.[结果]复方半夏水提取物可剂量依赖性地延长引喘潜伏期,降低肺溢流量,显著延长咳嗽潜伏期并减少咳嗽次数,1.2g/kg复方半夏水提取物可显著增加小鼠呼吸道分泌的酚红量.[结论]复方半夏水提取物具有平喘、镇咳、祛痰作用.

    作者:单靖珊;李军霞;江平;王永利;赵可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调气法治疗胃脘痛56例临床观察

    胃脘痛系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常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状的疾病,包括现代医学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及胃下垂及部分胆胰疾病其症状上表现有胃脘不适或疼痛者可按胃脘痛辨证.笔者采用调气法治疗胃脘痛56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亚健康状态预警指标体系构建设想

    亚健康状态在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如何进行预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初步提出从亚健康状态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监测指标、量表和问卷评价指标、中医证候等方面构建亚健康状态预警指标体系的设想.

    作者:李先涛;于春泉;王泓午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药结合功能锻炼治疗髌股疼痛综合征48例疗效观察

    髌股疼痛综合征(PFPS)是以膝关节疼痛及功能紊乱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多数病因不明的膝前疼痛均可诊断PFPS.笔者自2003年5月-2007年12月采用中药结合功能锻炼治疗髌股疼痛综合征4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步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双(α-呋喃甲酸)氧钒与六味地黄丸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大鼠糖血脂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双(α-呋喃甲酸)氧钒(VO-FA)与六味地黄丸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影响.[方法]用四氧嘧啶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以高、低剂量VO-FA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并设立正常组和模型组作对照,检测血糖、血脂变化.[结果]VO-FA联合六味地黄丸组在给药后与模型组相比表现出降糖效果(P<0.05),尤以VO-FA高剂量联合六味地黄丸组为著(P<0.01);糖尿病大鼠伴随血脂紊乱,VO-FA联合六味地黄丸与模型组相比能明显降低其总胆同醇水平(P<0.01),对其余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VO-FA联合六味地黄丸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和总胆固醇水平,药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琳;冯莉;徐倩;卢斌;范英昌;张柏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赤芍总苷对荷瘤鼠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及对bcl-2、P16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赤芍总苷(TGC)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及对肿瘤细胞凋亡的调控,研究TGC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瘤荷小鼠瘤组织bcl-2和p16的表达.[结果]TGC提高瘤荷小鼠外周血IL-2的分泌,TGC组与荷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荷瘤对照组比较,TGC组IL-10分泌显著低于荷瘤对照组(P<0.01),TGC降低IL-10分泌水平;TGC组与荷瘤对照组比较,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表达均低于荷瘤对照组(P<0.05),下调bel-2的表达水平,上调p16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TGC通过调节荷瘤机体异常的免疫状态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作者:于晓红;兰海滨;许惠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针刺干预脑梗死侧支循环重建的分子机制研究

    脑梗死发生的病理过程是极其复杂的,但是其始动环节是由脑缺血所触发,由于脑血流占心输出量的13%,而本身又不能丰富贮存能量,因此,脑组织对血液循环的依赖性比其它任何器官更大.脑血管堵塞后,其支配区能否重新获得代偿血流决定着该区脑细胞的命运.好的侧枝血供对限制脑缺血性梗死范围及对自发性或药物诱导的再通是重要的前提条件.改善脑循环是治疗脑梗死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从侧枝循环角度研究脑梗死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脑梗死发生后,促进侧枝循环包括两个方面:侧支血管的及早开放与启动和血管的新生.

    作者:杜元灏;李晶;石磊;樊小农;郑健刚;盂智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仲景方治疗乙型肝炎证治发微

    通过文献<伤寒论>方,并结合临床经验与体会,试从乙型肝炎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临床治疗等方面分型论述,归纳并探讨了仲景方在乙型肝炎的临床运用规律,以期促进对病毒性肝炎的理论及临床的认识.

    作者:任存霞;孔凡;黄海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天津中医药杂志

天津中医药杂志

主管:天津市卫生局

主办:天津市中医药大学,天津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