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英强;杜瑞斌;侯长青;白慧梅;张云岭;贾建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分析SARS的流行病学史,其症状、体征诸方面和古代伤寒病相似之处甚多,包括发热特点、初发症状、临床表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循环衰竭及愈后症状等.<伤寒论>方药的效验正在今天SARS的治疗中得到印证.
作者:吴崇典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3例确诊SARS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中医采用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按病情分为早期、中期、极期(高峰期)、恢复期4期;西医方案主要采取营养支持、吸氧、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免疫增强、激光抗炎及对症处理等措施.[结果¨03例中治愈96例(93.21%),死亡7例(6.79%);退热时间为(6.72±3.95)d;肺部病灶完全消失94例(91.26%),胸部X片显示病灶吸收时间为(18.13±8.99)d;2例呈纤维索条状改变.[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干预病程、减轻中毒症状、缩短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后遗症、减轻并发症和西药副作用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海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清暑益气汤合沙参麦冬汤对SARS患者恢复期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恢复期SARS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临床便秘程度分为4级制定治疗方案,在西医治疗不变的同时,加服中药清暑益气汤合沙参麦冬汤,1剂/d,每剂180 mL,连服3 d.[结果]该方对SARS患者恢复期便秘治疗有效率达90%,腑气通则肺宣降功能得以恢复,临床症状好转.[结论]清暑益气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对SARS患者恢复期便秘发热、乏力、憋气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杜瑞斌;白慧梅;赵英强;侯长青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模式也有所改变,由原来的疾病护理转变为系统化整体化的护理.人不再是一种灵长类的动物,而是具有智慧、心理的整体的人.SARS病人,作为病人中特殊的群体,他们心里特别恐惧.笔者通过心理社会支持,改善他们的恐惧,使他们勇于战胜疾病.
作者:戴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依临床表现分3期1.1初期(高热期)体温超过38.5℃,临床治疗主要给予激素治疗.1.2中期(炎性浸润期)主要表现为胸闷,干咳,痰中偶有血丝,呼吸急促,偶有腹泻,胸片提示炎性浸润,云雾状阴影,临床主要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抗炎、提高免疫力、补充能量等治疗.
作者:徐静;刘景娥;王德智;贾洪;李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近在全球爆发的非典型肺炎(又称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目前,虽没有直接杀死此冠状病毒的药物,但临床专家采用对症治疗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方法确实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笔者将临床上治疗此病的常用药物加以总结,以供一线临床医师参考.
作者:崔广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银翘散<温病条辨>组成:金银花15 g,连翘15 g,桔梗6 g,薄荷6 g,竹叶6 g,生甘草6 g,荆芥穗6 g,淡豆豉10 g,牛蒡子10 g,芦根30 g.
作者:年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通过临床观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引发的心理问题,包括恐惧非典综合征36例、一线医务人员26例及非典患者22例,系统地归纳了不同的心理特点及表现形式,并以国际流行的心理治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为基础,提出具体心理干预策略及中医辨证方法.通过进行心理支持及多种灵活的心理治疗干预,以及中医个体化辨证施治,促使患者摆脱了心理危机,很快得到康复.
作者:薛蕾;郄凤卿;武成;梁树人;蒋燕;李丽娜;胡志森;王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非典型肺炎即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通过接触和空气传播的恶性传染性疾病,也称为致死性肺炎.由于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新型疾病缺乏准备和认识,日前在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肆意横行,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恐慌.
作者:张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通过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症状学观察、证候特征分析,提出针对现实流行的SARS病,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重点放在早、中期,毒、瘀、虚证候因素的组合和分析辨识,及时确定适当的救治措施,进行了中医治疗方案的设计并付诸实施,为治疗SARS做一份有意义有力度的工作.
作者:王永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论述了非典发病与传播的特点.阐述遵循科学控制疫情、总结经验中西合治、心身调节防病健身在论治非典的系统性.从科学严谨的手段、积极努力的态度、正确的应对措施、适宜的心身调节等方面,说明防治的整体优势.
作者:郑莉;郑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基本情况 本院自2003年4月13日开始接受治疗SARS病人,至今共有20例医务人员感染,其诊断均符合卫生部制定的SARS确诊标准.
作者:李谦;杨积明;曹丽霞;刘颖;刘景娥;贾洪;沈南兰;杨懿;贾建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是7 d(长21 d),例如天津市死亡的2例患者中,1人是转来我院,其亲属及主治的医护人员均在接触1周后发病.本病的症状特点是:发热初起皆伴有肌肉酸痛,但腹泻、呕吐的患者并不常见.发热大约维持1周左右.发病第2周胸片可见白色片状阴影,并伴血氧降低.第7~10 d和第10~14 d对患者非常关键,也非常危险.
作者:马敏君;赵洁;马莹;宋伟;王德智;李敬之;贾建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特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方法]在西医对症治疗、抗菌、抗病毒、吸氧和辅助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全部症状、体征、舌苔、脉象所出现的频率进行辨证,在早期和中期以白虎加苍术汤加味或三仁汤加味,恢复期以清暑益气汤加味治疗.[结果]41例患者中39例(95.10%)痊愈出院,1例(2.44%)恢复期,1例(2.44%)死亡.其中服用中药患者发热、憋气、胸闷等症状改善均明显好于单纯西药治疗者,同时胸片表明服用中药可促进炎症吸收,中药并可防止激素减量后的反跳.[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梁树人;朱理珉;曹武奎;宓余强;郑淑文;李谦;卢诚震;盛淑琴;曹智;王怡;胡东胜;盛蕾;魏智勇;刘建勇;刘勇刚;李嘉;时钢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