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发病及病症特点

马敏君;赵洁;马莹;宋伟;王德智;李敬之;贾建伟

关键词:临床, 发病, 患者, 症状特点, 医护人员, 肌肉酸痛, 发热, 天津市, 潜伏期, 阴影, 血氧, 危险, 死亡, 亲属, 片状, 呕吐, 腹泻, 白色
摘要:本病的潜伏期一般是7 d(长21 d),例如天津市死亡的2例患者中,1人是转来我院,其亲属及主治的医护人员均在接触1周后发病.本病的症状特点是:发热初起皆伴有肌肉酸痛,但腹泻、呕吐的患者并不常见.发热大约维持1周左右.发病第2周胸片可见白色片状阴影,并伴血氧降低.第7~10 d和第10~14 d对患者非常关键,也非常危险.
天津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发病及病症特点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是7 d(长21 d),例如天津市死亡的2例患者中,1人是转来我院,其亲属及主治的医护人员均在接触1周后发病.本病的症状特点是:发热初起皆伴有肌肉酸痛,但腹泻、呕吐的患者并不常见.发热大约维持1周左右.发病第2周胸片可见白色片状阴影,并伴血氧降低.第7~10 d和第10~14 d对患者非常关键,也非常危险.

    作者:马敏君;赵洁;马莹;宋伟;王德智;李敬之;贾建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治疗非典型肺炎常用药物介绍(西药)

    近在全球爆发的非典型肺炎(又称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目前,虽没有直接杀死此冠状病毒的药物,但临床专家采用对症治疗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方法确实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笔者将临床上治疗此病的常用药物加以总结,以供一线临床医师参考.

    作者:崔广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与中医的伤寒病

    分析SARS的流行病学史,其症状、体征诸方面和古代伤寒病相似之处甚多,包括发热特点、初发症状、临床表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循环衰竭及愈后症状等.<伤寒论>方药的效验正在今天SARS的治疗中得到印证.

    作者:吴崇典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治疗心得

    我院非典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静脉滴注清热解毒中药针剂,如清开灵、鱼腥草、穿琥宁注射液等,选择其中1~2种,配合应用抗生素,用的多是头孢三代合大环内酯类药物;严格掌握激素应用指征;保证呼吸道通畅,以血氧饱和度为监测指标,有呼吸衰竭征象者,早做气管切开或无创给氧;对非典我们认为属风湿挟湿,采用卫所营血辨证施治,处方以银翘散、麻杏石甘汤、千金苇茎汤、清营汤等方加减、佐加贯众、岗梅根、马勃、野菊花等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挟湿者,以中焦湿浊为主、加用苍术、藿香、佩兰等.

    作者:林培政;张云岭;贾建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非典时期的科学防治与心身调节

    论述了非典发病与传播的特点.阐述遵循科学控制疫情、总结经验中西合治、心身调节防病健身在论治非典的系统性.从科学严谨的手段、积极努力的态度、正确的应对措施、适宜的心身调节等方面,说明防治的整体优势.

    作者:郑莉;郑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SARS的中医药辨证治疗体会

    通过对天津地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临床表现,从症状演变、症候学变化和治疗存在的棘手问题,结合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中医学个体化辩证思维治疗观,展开了对危重症SARS的救治工作,寻找中医药的佳切入干预点.讨论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演变、实验室指标和肺部影像学变化.从对发热的认识,肺系症状的认识,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方药,扶正培本、提高免疫力和化湿祛痰、不可忽视的祛邪之法5个方面探讨了中医药辨证论治救治危重症SARS的体会.

    作者:张军平;张伯礼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SARS心理特征及心理干预对策与中医治疗探讨

    通过临床观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引发的心理问题,包括恐惧非典综合征36例、一线医务人员26例及非典患者22例,系统地归纳了不同的心理特点及表现形式,并以国际流行的心理治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为基础,提出具体心理干预策略及中医辨证方法.通过进行心理支持及多种灵活的心理治疗干预,以及中医个体化辨证施治,促使患者摆脱了心理危机,很快得到康复.

    作者:薛蕾;郄凤卿;武成;梁树人;蒋燕;李丽娜;胡志森;王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医分期治疗

    我们根据临床特点将SARS分为3期治疗:初期(1~7d):以发热、出汗、关节肌肉酸痛、乏力、偶有干咳,或有轻度胸闷憋气,舌苔多为白腻为主要症状.

    作者:赵英强;杜瑞斌;侯长青;白慧梅;张云岭;贾建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干扰素防治非典型肺炎研究进展

    非典型肺炎即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通过接触和空气传播的恶性传染性疾病,也称为致死性肺炎.由于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新型疾病缺乏准备和认识,日前在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肆意横行,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恐慌.

    作者:张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证治浅析

    通过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症状学观察、证候特征分析,提出针对现实流行的SARS病,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重点放在早、中期,毒、瘀、虚证候因素的组合和分析辨识,及时确定适当的救治措施,进行了中医治疗方案的设计并付诸实施,为治疗SARS做一份有意义有力度的工作.

    作者:王永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医护人员的防护

    基本情况 本院自2003年4月13日开始接受治疗SARS病人,至今共有20例医务人员感染,其诊断均符合卫生部制定的SARS确诊标准.

    作者:李谦;杨积明;曹丽霞;刘颖;刘景娥;贾洪;沈南兰;杨懿;贾建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推荐治疗方案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试行)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广东省中医院治疗非典型肺炎临床经验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3例确诊SARS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中医采用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按病情分为早期、中期、极期(高峰期)、恢复期4期;西医方案主要采取营养支持、吸氧、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免疫增强、激光抗炎及对症处理等措施.[结果¨03例中治愈96例(93.21%),死亡7例(6.79%);退热时间为(6.72±3.95)d;肺部病灶完全消失94例(91.26%),胸部X片显示病灶吸收时间为(18.13±8.99)d;2例呈纤维索条状改变.[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干预病程、减轻中毒症状、缩短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后遗症、减轻并发症和西药副作用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海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天津地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药治疗技术方案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出院参考标准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心理社会支持在治疗SARS病人中的作用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模式也有所改变,由原来的疾病护理转变为系统化整体化的护理.人不再是一种灵长类的动物,而是具有智慧、心理的整体的人.SARS病人,作为病人中特殊的群体,他们心里特别恐惧.笔者通过心理社会支持,改善他们的恐惧,使他们勇于战胜疾病.

    作者:戴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SARS病例中医会诊纪要

    1病例摘要某女,40岁,护士.进入非典病房工作后,于2003年5月13日出现发热,伴头疼、全身肌肉酸疼乏力.在发热门诊观察治疗2 d效果不明显,经专家组诊为疑似SARS,5月15日住入SARS定点医院.

    作者:天津中医治疗非典指挥部信息中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研究进展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即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传染性强的呼吸系统传染病,在全球有着病例的发生和蔓延.目前关于SARS的各项研究进展都非常迅速,为了总结经验,现将2003年6月2日以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希望对医学工作者有所裨益.

    作者:任明;樊官伟;邹常林;高秀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对用循证医学方法指导中医药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思考

    以循证医学方法指导中医药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可使研究成果更加科学可信,提高疗效及科研水平;从中医临床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实践角度探讨了其可行性,以循证医学角度探讨了其必要性,并提出了中医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具体方法.如此,可大大促进中医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学术进展,为制定疗效高、科学性强、可信度大、重复性好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霆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天津中医药杂志

天津中医药杂志

主管:天津市卫生局

主办:天津市中医药大学,天津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