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输液中的技巧问题

陆翠萍

关键词:静脉输液, 输液技巧
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笔者在15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对静脉输液技术进行了认真的探讨与总结,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输液过程中除按规程操作外需特别注意的技巧问题按操作顺序总结如下: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相关文献
  • 对中医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思考

    中医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传统哲学,因此,中医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多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作者:何则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手术治疗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经手术治疗的43例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健康宣教,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出院指导.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11个月.平均6.2个月,其中38例一期愈合,5例二期愈合,术后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合理的饮食控制,严密血糖监测,完善的功能锻炼是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红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人造血管内痿和其使用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对5例行人造血管内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进行总结.结果:1例于术后16周发生血栓,4例功能良好.结论 正确掌握人造血管内瘘的穿刺方法,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预防血栓形成和感染等并发症,可延长人造血管内痿的使用寿命.

    作者:王宇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2010年永济市基层免疫规划培训的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并评价永济市2010年基层免疫规划培训开展情况及培训效果,为今后培训工作提供相关参考意见.方法 采用培训前后测试比较的评估方法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培训人员培训前平均分为80.50,培训后平均分为95.80.成绩提高率为19.01%.在相关的20个问题中,其正确率在培训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7个问题的正确率达到90%以上.结论 培训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但也有不足,体现在培训、考场管理及知识点教授方面.今后需加强培训及考场管理,对于一些知识难点,教员可进行适当强调.

    作者:薛文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50例精神分裂症重复住院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重复住院原因.方法:选取我中心2010年1月1 日~12月31日再入院者,依据CCMD-3确诊为精神分裂症15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现出院后病情波动或复发的时间与出院时疗效关系有显著性差异;病情波动或复发与家族遗传史关系不大:与自行减药、停药及生活事件有关.结论:对精神分裂症应进行全病程治疗,对出现心理应激的患者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

    作者:周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麻在高龄患者髋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麻在高龄患者髋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 2011年8月收治的80例行髋部手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40例,两组患者均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患者应用0.375%浓度罗哌卡因,对照组患者应用0.5%浓度罗哌卡因,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高锐痛阻滞平面、麻醉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0.375%浓度罗哌卡因能满足高龄老年患者髋部手术麻醉的要求,麻醉效果与0.5%罗哌卡因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刘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症状,即脑血管意外或脑率中,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急性脑血管病是院前常见急危重症,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1].院前急救的目的是保持和挽救患者的基本生命,要做到减轻患者的疼痛,预防继发损伤,以对症治疗,稳定生命体征为目的安全转运,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所以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对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作者:文丽娜;蒙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如何有效地预防结膜炎的发生

    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其传染性强、发病快,潜伏期仅为十几个小时,属于急性传染病.结膜炎的病因分为细菌引起的和病毒引起的,其中病毒引起的结膜炎病情比较严重.结膜炎的发病不具有季节性,患者在任何时间都可能患病,其传染方式为接触性传染,对眼球的危害极大.因此,人们必须注意预防结膜炎的发生.本文主要列举了几项措施,讨论如何有地效预防结膜炎的发生.

    作者:王世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应用外科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应用外科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23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的临床资科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此23例患者的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且无切口感染的现象;②术后,此23例毒者的前臂平均旋转范围为108.5±14.7度,肘关节平均屈伸范围为112.2±20.7度;③术后,肘功能优秀的患者14例,肘功能良好的患者6例,肘功能尚可的患者2例,肘功能较差的患者1创(根据Morrey肘功能评价量表判断);④经过12~18个月的随访(随访率为100%)发现,有2例患者出现了桡背侧手指麻木的症状,有1例患者的肘部X线片出现了软组织骨化影.结论:应用外科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具有疗效显著(可有效恢复患者肘关节的解剖结构)、稳定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将其作为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首选方法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传伟;孟庆辉;李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青茶竹叶蜂蜜代茶饮治疗24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疗效研究

    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aphthous ulcer,RAU),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其发病率高达20%左右[1].轻者数月复发一次,重者慢性迁延,反复发作,妨碍患者饮食或说话,令其感觉十分痛苦.复发性口疮病因病因尚不明确,且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目前临床上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国内外许多学者对RAU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的溃疡性疾病,其中氧自由基损伤、微循环障碍及微量元素缺乏可能在RAU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尽管现代医学对RAU的发病机制已有了更深的认识,但由于其病因尚不能完全明确,因此目前临床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一些传统的治疗方法其效果也不令人满意.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青茶、竹叶各半浸泡后加蜂蜜适量代茶饮用于治疗RAU,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春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佳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外科从2006年3月到2011年3与收治的需要进行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121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手段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一般术后护理手段进行护理.护理结束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患者满意度VA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在手术前后均比对照组低(P<0.01).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出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的VAS评分也可以说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8%.结论:临床护理手段在减低患者的焦虑心情、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疼痛等方面均有一定作用.

    作者:向晓艳;朱德峰;刘蓝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浅谈慢性腹泻的中医病因与病机

    慢性腹泻是一种消化道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特别是在亚健康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是多种因素的肠道综合征候群.该病主要是肠道吸收功能的紊乱与肠道出现炎症,其在临床上的具体表现为排便的次数比平时多,腹胀肠鸣,大便时有黏液或者含未消化物,反反复复发作,迁延不愈,从而导致身体状况不佳,变症丛生,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也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作者:张海霞;徐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化疗性口腔炎的影响

    目的:探讨一种减少癌症患者化疗引起口腔炎的护理干预模式.方法 将564例癌症化疗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2例.对照组按肿瘤化学治疗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除接肿瘤化学治疗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外,同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口腔炎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癌症患者化疗性口腔炎及其相关症状.

    作者:孙淑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小儿外科手术腹腔镜的应用研究

    腹腔镜技术的发展,是外科微创手术学的重要成果,小儿腹腔镜外科 手术发展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1990年报道的第一例腹腔镜行小儿阑尾切除手术为标志,小儿腹腔镜技术得到了大面积推广运用.本文主要针对腹腔镜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开展研究.

    作者:张春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新生儿游泳与抚触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新生儿游泳与抚触的临床效果,总结新生儿游泳与抚触的护理心得.方法:选取360例正常分娩或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新生儿在沐浴后进行游泳与抚触,对照组仅沐浴无游泳与抚触.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体重变化、胎便初排时间及转黄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新生儿出院时的体重增加,胎便初排时间及转黄时间均提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生儿游泳与抚触可促进婴儿体重增长,缩短胎便初排及转黄时间,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作者:杨小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浅谈精神病患者的护理

    精神疾病是指在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在病态支配下,某些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或出现危害自身及社会的行为.因其本身缺乏对病态的认识和判断,所以精神科护士除了要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保障患者自身及社会的安全之外,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对待疾病等.

    作者:段翠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浅谈梗死部位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其梗死部位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90例行急诊PCI治疗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梗死部位分为两组:前壁组及下壁组、记录基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随访记录出院后12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预约心动超声及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1)前壁组较下壁组梗死面积明显增大、心功能LVEF值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2)前壁组较下壁组的心源性死亡率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入院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下壁组较前壁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明显缩小.6分钟步行试验明显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壁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预后差的危险因子.

    作者:严文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内固定治疗14例股骨远端C型粉碎性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C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内固定物可根据病情及经济情况选择,髁部支撑钢板,股骨髁钢板动力加压髁螺钉,外固定髁部拉力螺钉及多根骨外侧长切口,暴露骨折断端,利于复位.首先复位关节面,为求解剖复位,先克氏针暂时固定,再次用钢板、DCS及髁部拉为螺钉固定,术后负压吸引引流48小时左右,石膏托外固定治疗,间歇性膝关节功能锻炼及CPM锻炼,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主动功能锻炼.结果 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C型粉碎性骨折取得良好效果 结论 对于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C型粉碎性骨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李永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小剂量硫酸镁对小儿喘息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硫酸镁辅助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疗效.方法:将144例喘息性疾病患儿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静滴3天,计数显效、有效、无效病例.结果:治疗组显效患儿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硫酸镁对小儿哮喘性疾病有显著平喘作用.

    作者:邹登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抢救危重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ntro 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在心脏泵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心内科心脏泵衰竭住院患者共2B例,其中23例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5例为药物难以控制的冠心病心脏泵衰竭患者,均给予主动脉内球囊置入,并严密监测患者的心功能症状、体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后,所有患者各种症状、体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存活24例,抢救成功率为85.9%.讨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可以显著增加心肌供血及其他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减轻心脏负担,显著减少心肌耗氧量,使心肌供氧和需氧达到了平衡,使血流动力学状态达到稳定,从而可稳定大多数泵衰竭患者的病情.

    作者:赵婕;李辉;宋海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求医问药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