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实红
目的:探讨PICC置管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护理.方法:对50例肿瘤患者实施了PICC置管技术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结果:PICC置管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帮助,同时节约了人力和减少了工作量,使临床护理中的好技巧得以推广.结论:PICC置管者需要承收一定的心理压力,置管者需要经过培训,熟练掌握后方可实行.
作者:季实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防治及护理.方法:2006年12月—2011年11月间本院共行下肢骨折手术91例,对所有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均采用下肢主动、被动运动,注射低分子肝素药物及应用骨折治疗仪等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滞果:所有患者观察期内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以综合方法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丽霞;刘红菊;银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颅内感染伴发的精神障碍是一组由各种生物性病原体直接侵入脑组织,或因躯体其他感染所产生的毒素或变态反应所引起的脑功能紊乱导致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脑炎、脑膜炎、脑脓肿、脑寄生虫病以及脑梅毒所伴发的精神障碍等.其临床表现因病原体及侵害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作者:李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为了适应医院现代化建设要求,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我们根据系统工程的原理.依据护理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护理系统的要素以及运用,设想了一个护理工作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并加以实施,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作者:王新华;吴雪梅;胡菊梅;张秀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不仅视野宽阔能全面明确病因,而且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等优点.2010-01-01至2011-11-01我院在肩关节镜下行肩袖损伤的修复术10例,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蔡璐;王小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开展社区儿童视力保健工作,有利于发现儿童的早期视力异常,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治疗,以提升社区儿童的整体健康水平.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对于本社区0-7岁的4709名儿童开展视力保健工作,筛查与分析儿童的视力异常情况,对于提力不良者进行治疗.结果:本组4709名儿童中,检出视力不良者1245例,总检出率为26.4%.本组检出观力不良者1245例,其中708例为新发现的,过去在其他医疗单位诊断为弱视432例.经本社区进一步筛查、新确诊为弱视的儿童334例.在334例弱视儿童中,330例接受医院眼科门诊治疗,经过社区的定期随访,基本治愈为182例(55.2%),进步为140例(42.4%),无效为8例(2.4%).结论:开展社区儿童视力保健工作,对干预防儿童低视力现象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是社会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作者:林毅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已经成为妇科肿瘤治疗及外科分期的重要部分.盆腔淋巴囊肿是妇科癌症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主要术后并发症之一,其原因是腹膜后留有死腔,导致淋巴回流受阻,盆腔引流不畅所致.中药大黄芒硝外敷对该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张伟;李连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采用细节管理对减少留置套管针输液感染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对2010年7月~2011年3月在我科室行留置套管针输液的120例患者的护理采取细节管理模式(实验组),对2010年1月-2010年6月在我科室输液的102例患者行一般护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套管针发生输液感染的情况,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我院的细节管理,发生感染情况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留置套管针输液患者采用细节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保证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李晓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对策.方法 翻阅近几年的关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期刊报道,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的不完善,导致了不稳定的内在质量,这是中药注射剂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还有临床患者的个体差异和使用中的不规范等.结论 应从中药注射剂开始的研发质量抓起,在临床应用时要严格合理,以达到降低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范华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就诊的绝经后萎缩性阴道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给予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1片/d;对照组30例奥硝唑阴道栓.两组均口服尼尔雌醇,疗程4周.结 果:观察组能有数改善阴道及泌尿道症状,且安全性较对照组好.结论: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能安全有效改善萎缩性阴道炎症状,提高绝经妇女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化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为氟尿嘧啶(FU)+亚叶酸钙(CF)方案,治疗组的治疗方案为奥沙利铂(L-OHP)+氟尿嘧啶(FU)+亚叶酸钙(CF)化疗方案.经过3个化疗周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翠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单侧多中心性乳腺癌的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病灶多分布在同一象限或相邻象限,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结论: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为主的综合疗法可有效地治疗单侧多中心性乳腺癌.
作者:秦海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观察我院儿科注入人文关怀因素后实施护理的方法和效果.结果患者的满意度从80%提高到95%以上,患儿及家长的控诉率明显下降.结论:在儿科护理中需引入人文关怀因素,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工作中,关注患儿及其家属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可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提升病员满意度,减少医患摩擦,缓解医患矛盾和纠纷.
作者:赵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门诊全自动发药机应用于门诊药房前后的工作变化.方法:在自动发药机使用前后各50个工作日内观察门诊药房药品调剂流程的变化,统计和分析调剂、复核等环节的时间,估算门诊全自动发药机应用后门诊药房工作的改观情况.结果:使用门诊全自动发药机以后,药疗质量有明显改善,工作效率有明显提高.结论:要进一步发挥门诊全自动发药机的优势,需要改进管理模式和改善运行环境.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对我院门诊常见护理投诉原因,提出改进办法,以增进门诊服务质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2010年门诊护理投诉56例,分析投诉原因和被投诉人员情况.结果:投诉原因主要由护士、管理、患者自身还有社会因素引起;被投诉人员大多集中在主管护士以上及低年资人员.结论:需要从思想意识上提升门诊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增进专业技巧,改善门诊流程,合理进行人员调配,配置便民措施,以增加患者满意度.
作者:宾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护生实习阶段是护理专业课程的一个为重要的组成成分,实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发展,而带教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的问题[1].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未来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提高护理质量与护士素质,发展护理事业,关键在于临床带教的效果.
作者:魏碧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人,疗程为2周,泮托拉唑组采用泮托拉唑40mg治疗,每天1次;雷尼替丁组采用雷尼替丁150mg治疗,每天2次,对比两组患者的溃疡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溃疡愈合患者的情况分别为47例(愈合率94.0%)和40例(愈合率80.0%),P<0.01.结论:泮托拉唑适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有效率高,副作用低,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作者:管卓淼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观察肿瘤标志物在胃癌出血患者中的异常率,分析患者未能行胃镜检查明确出血病因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治疗.结果:18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消化道溃疡出血61例(占33%),胃癌出血1 2例(占7%),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例占4%;其中男性分别占85%(52/61)、67% (8/12)、8/8.胃癌患者癌胚杭原异常率为33%( 4/12).8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未明的原因:患者或家属拒绝胃镜检查48例(占54%),因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不全不宜行胃镜检查7例占8%.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为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其次为胃癌出血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类出血患者均男多于女.内科保守治疗是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行之有效的措施.
作者:曾连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伴Ⅱ型糖尿病患者48例,总结我院实施的护理经验,采取了多项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有效的护理方法,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减少了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出现,增强了患者的自护能力,病程得以缩短.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严格的血糖监测是减少并发症,保证患者顺利恢复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冬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用于产妇产时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 0年1月到2011年2月收治的产妇60例,按照镇痛方法不同并告知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组(PCEA组)以及笑气吸入镇痛组(IA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产妇对于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剖宫产率、产程:按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对两组产妇进行痛疼评分;对新生儿进行Apgar's评分.结果:PCEA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IA组( P<0.05);PCFA组的VAS评分、剖宫产率以及产程均明显低于IA组,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育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产妇产时镇痛效果明显优于笑气吸入镇痛.对新生儿未遗成明显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德莲;步建设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