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实践及评价

任俊翠;尤雪莲;袁修银;袁竹庭

关键词:人文关怀, 临床护理, 实践, 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意义.方法加强全院护士人文关怀理念的培训,随机选择本院的住院病人及全体护士作干预前后比较分析.结果病人的焦虑、抑郁、患病行为均较干预前改善,护士业务素质、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等有显著提高.结论人文关怀理念的实践可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及护理质量,加强医院的竞争力.
安徽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胃癌穿孔13例手术治疗体会

    胃癌穿孔是晚期胃癌的一种并发症,发生率在1.3%[1].而老年胃癌穿孔更具有表现不典型、伴随疾病多、病死率高的特点.我院2001年1月~2003年9月共收治老年胃癌穿孔13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通过回顾性总结将其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范国成;李飞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患者脑循环血流状态的分析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循环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经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高压纯氧及混合氧方案治疗,并应用无创性脑循环分析仪于治疗前、第一疗程结束时及第二疗程结束时监测脑循环血流状态,观察指标包括大血流速度(Vs)、小血流速度(Vd)、大血流量(Qs)及小血流量(Qd).结果治疗前,脑血管功能(CVD)检测示脑梗死患者的双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健侧与病侧的Vd和Qd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均P<0.01).第一疗程结束时,Vs,Vd,Qs,Qd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的升高(均P<0.01),75%患者恢复正常.而第二疗程后,Vs,Vd,Qs,Qd亦明显高于治疗前及第一疗程结束时,95%患者循环血流参数正常.结论HBO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状态;而且血流状态的改变与临床症状的恢复成正比.

    作者:程晋成;孙乃中;吴杨;张超;沈月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小肠肿瘤性出血的早期诊疗研究

    目的探讨小肠肿瘤性出血的早期诊疗.方法对27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肿瘤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段和治疗进行分析.采用胃镜,结肠镜,小肠气钡,动脉造影术和核素显像等定位检查.结果良性肿瘤18例(66.6%),恶性肿瘤9例(33.3%).良性肿瘤以腺瘤、平滑肌瘤为多(15例,55.5%).恶性肿瘤预后差,术后生存期3个月~1年.多发性病变和微小病变与肿瘤并存分别为3例和2例.结论急诊胃镜--结肠镜--血管造影术序贯定位检查对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尤其是动脉造影术对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剖腹探查术应尽早施行,术中内镜检查对寻觅微小肿瘤甚有助益.

    作者:郑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国产促动力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不同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济效果.方法运用经济学中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莫沙必利、伊托必利和吗丁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案进行分析.结果莫沙必利与吗丁啉成本效果比相当,但所需增长的成本效果比高;伊托必利的成本效果比和增长的成本效果比均高于吗丁啉.结论吗丁啉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佳用药方案.

    作者:张磊;许建明;胡乃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胸内机械吻合在食管癌术中的应用体会

    自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我们应用上海产GF-Ⅰ型管状消化道吻合器为103例食管癌切除患者行胸内食管胃吻合术,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洪孝飞;张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综合物理疗法治疗2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观察物理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2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配对的方法随机分成单纯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结果综合治疗组痊愈、显效率为77.04%,总有效率为96.3%;而单纯治疗组痊愈、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3.33%和91.85%.综合组痊愈、治疗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单纯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治疗效果与患者的年龄及病程有关,患者年龄愈小、病程愈短治疗效果愈好.结论综合物理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高于单纯疗法.

    作者:余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双子宫伴右侧颈闭锁及同侧肾下垂1例

    患者16岁,因下腹痛5天加重2天,于2000年11月8日入院.患者于同年2月月经初潮,周期正常,经量中等,痛经,人院前3个月(因患者系双胞胎)在上级医院免费体检时B超发现右卵巢肿瘤,嘱随访.2000年11月2日月经来潮,下腹疼痛较以往加重,到该院就诊,B超再次检查诊断右卵巢肿瘤扭转,建议手术治疗.

    作者:陈小云;牛俊华;胡红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并了解其与抗核周因子(APF)及IgM型类风湿因子(R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ELISA法检测33例RA、28例非RA病例及26例正常人血清的抗CCP抗体.结果33例RA病人中,抗CCP抗体阳性18例,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75.8%;对照组阳性率7.4%(4/54),特异性为92.6%.33例RA中抗CCP抗体与APF同时阳性18例,同时阴性4例,两者一致率为66.7%;与RF同时阳性21例,同时阴性4例,一致率为75.8%.抗CCP抗体与APF及RF抗体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CCP抗体是一种新的对RA有较高诊断价值的血清学标记物.抗CCP抗体与APF及RF的三者联合检测更有助于RA的诊断.

    作者:钱龙;李向培;厉小梅;汪国生;陶金辉;张宏;王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恶性肿瘤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27例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和早期并发症.方法对27例中晚期恶性肿瘤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和优化放射治疗计划.采用低熔点铅制作适形铅挡块和5~7个等中心非共面固定野照射技术.肿瘤中心剂量为50~54 Gy,4~8 Gy/次,隔日1次,共5~9次.结果所有病例均完成治疗计划.完全缓解率(CR)18.5%(5/27例),部分缓解率(PR)37%(10/27例)总有效率(CR-PR)55.5%(15/27例).1年生存率76.5%,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37%(10/27例),均为Ⅰ级,未出现急性放射性肺炎、肝炎等并发症.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早期并发症少,生存质量明显改善.

    作者:段爱雄;汪志求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变化的意义

    目的观察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危重病患者凝血功能紊乱情况,探讨凝血功能紊乱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中的作用及其与SIRS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30例合并SIRS的危重病患者,在患者入ICU后次日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根据患者的预后不同,将患者分为死亡组(13例)和存活组(17例);同期在我院外科住院的非SIRS患者29例为对照组.结果SIRS组与对照组比较,D一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01);死亡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SIRS患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紊乱,凝血系统紊乱在引起多器官功能不全或危重病患者死亡中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赵劲松;邵敏;王锦权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产后血栓性静脉炎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后血栓性静脉炎的病因、防治措施.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20日产后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血栓性静脉炎多发病于剖宫产术后,保守治疗均成功.结论产后血栓性静脉炎重在预防,及时诊断、治疗非常重要.

    作者:臧学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29例婴幼儿腮腺血管瘤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手术治疗婴幼儿腮腺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990年5月~2001年5月我科收治的29例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的婴幼儿腮腺血管瘤,分析其手术时机的选择,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结果29例手术治疗的婴幼儿腮腺血管瘤全部治愈.经1年以上随访,无1例复发.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其中11例经对症处理后于12个月内恢复.结论手术治疗婴幼儿腮腺血管瘤,因其治愈率高,不可逆的并发症少(仅1例),可视为一种较有价值的临床治疗手段.

    作者:徐光召;张幼文;张新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对巨大儿分娩方式的探讨

    近年来巨大儿(体重≥4 000g)的出生率逐渐增高,如何选择分娩方式及改善新生儿预后成为产科医师关注的课题,现将我院近3年分娩的巨大儿156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分析

    目的为了提高乳腺癌的细胞学诊断水平.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100例与术前针吸细胞学(FNAC)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诊断乳腺癌54例,乳腺癌伴腋下淋巴结转移11例,阳性率及准确度为65%(65/100).疑癌6例(6/100)、细胞异型11例(11/100),三者综合为82%.假阴性18例,假阴性率为18%(18/100).无假阳性率.结论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乳腺癌诊断具有方法简便,安全快速和诊断率较高等优点,可以多部位、多深度,同时或异时取材,动态观察乳房肿块变化,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目的.

    作者:李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布加氏综合征介入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布加氏综合征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例经介入治疗的布加氏综合征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布加氏综合征(BCS)介入治疗均取得成功.17例行单纯扩张术,3例行扩张后支架置入术.术后造影提示下腔静脉(IVC)通畅,闭塞或狭窄段与正常下腔静脉接近,管壁光整.该组病例临床表现在1周内消失或基本消失,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3年,经彩超复查,下腔静脉均保持畅通,支架无异位.结论BCS的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宜新;尚华;谭林;葛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老年人POEMS综合征误诊分析

    POEMS综合征是一种较少见的多系统损害征侯群,常见于中青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病,脏器肿大,内分泌疾病,M蛋白和皮肤损害,又称Takatsuki综合征.近年国内报道30余例[1~3],多为中青年,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老年人不合并骨髓瘤病例,误诊为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老年POEMS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尚志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远端自锁肱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

    目的探讨远端自锁肱骨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远端自锁肱骨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7例,均扩髓及静力型固定.结果7例随访6~18个月,均愈合,肩关节功能按戴魁戎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肩关节功能均达到90分以上.结论远端自锁肱骨顺行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肱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周骏武;吴丙虎;胡召云;谢贵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根管治疗术四手操作法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护士在根管治疗术中四手操作的配合要点.方法126例急性牙髓炎、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接受根管治疗术,采用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包括安排患者、准备治疗用品、调配材料、传递和回收器械、及时吸除口内唾液、水和废屑等.结果所有患牙经根管治疗后X线片显示为恰充,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护士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操作程序,才能迅速、准确地配合医生完成治疗工作.

    作者:金爱琼;赵俊颖;何小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小切口复位动力髋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固定材料.方法小切口复位,动力髋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结果全部患者达到手术预期目标.结论小切口复位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具有切口小,微创,出血少,操作安全、简便,疗程短,术后功能恢复佳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叶文胜;任家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桥本病20例手术后回顾分析

    目的探讨桥本病外科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12月~2003年7月本院20例外科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桥本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前误诊、漏诊率高,一些手术方式选择不合理,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发生4例,为20%.2例伴有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肿,2例伴有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4例伴甲状腺腺瘤,3例伴甲状腺肿,2例伴甲状腺囊肿,1例伴甲状腺腺癌.结论桥本病可伴发其他甲状腺疾病,外科医生应加强该病不典型表现的认识.常规检测甲状腺蛋白抗体(TG)、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有选择地做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诊断性药物治疗可降低误诊、漏诊率.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有助于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作者:夏超;崔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安徽医学杂志

安徽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