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胜
笔者运用复方仙灵脾冲剂和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6~62岁,平均41 1岁.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28~56岁,平均39 8岁,病程均在1年以上.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于用药前及用药后分别观察了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BIL),乙肝病毒指标的变化.
作者:施伯安;张俊富;崔丽安;曹延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中医脑病包括神经、精神两类.临床表现错综复杂 ,治疗颇感棘手.现将本人临床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中风后遗症
作者:王秀珍;张方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中医认为青春期痛经与肾虚血瘀密切相关,故笔者在临证中以益肾调肝活血法治疗30例该病患者,获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年龄小13岁,大21岁,13~17岁16例,17~21岁14例.痛经时间为长的5年 ,短的半年.1年以下8例,3年15例,5年7例.
作者:杜洪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笔者自1993年8月开始应用婴儿安药饼外敷患儿神阙穴(肚脐),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268例,经随访证实有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资料:本组268例,一般皆发病2天以上,经抗生素及常规治疗未获明显治疗效果.年龄小6个月, 大2周岁,平均1.2岁,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及中毒症状.
作者:陈柳春 刊期: 2000年第04期
1979年McCabe首先将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耳聋作为单独疾病提出,并论述其特点为进行性波动性听力改变,多为两侧性,体血清免疫异常,用免疫抑制剂有效.1994年9月在河北省承德市召开的全国自身免疫内耳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议上,笔者报告了对10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免疫学观察,受到重视并列入会议纪要.此次会议提出了供商榷和讨论的自身免疫性内耳病诊断标准.根据上述诊断标准拟定下列诊断标准作为本组病例诊断依据:1)快速进行性、波动性,双侧或单侧的感音性神经性耳聋;2)可伴眩晕、耳鸣;3)病程数周,甚至数年;4)血清免疫学检查有改变;5)或伴有其他免疫疾病如关节炎、血管炎、桥本甲状腺炎、肾小球肾炎等;6)除外噪音性耳聋,突发性耳聋,药物中毒性耳聋,外伤耳聋, 遗传性耳聋,早老年耳聋;7)激素,环磷酰胺实验治疗有效.
作者:陈洁;林文森;石志兴;马恩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在抢救经口服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中,既往人们均在洗胃后经胃管注入20~30g硫酸钠或硫酸镁,以便促进毒物经肠道排出.但临床实践证明,此导泻很难奏效.自1993年以来,笔者对经口服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34例患者在洗胃后采用中药大承气汤导泻,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家奇;刘玉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笔者从1988年5月至1998年9月,应用金胆汤为主治疗急性胆囊炎(ACT)患者38例,并设对照组40例作比较,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吕桂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作者:杨洪浦;张云霄;王占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1993年以来,笔者根据痰瘀同源的理论,应用痰瘀同治法,对家床中99例轻、中度缺血性中风进行辨证论治,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9例,男60例,女39例;年龄大86岁,小33岁 ;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确诊,其中脑血栓形成73例, 脑栓塞3例,腔隙性脑梗塞23例;病程在14天以内者54例 ,15天~6个月者45例;初次中风者65例,再次中风者34例 ;有高血压病史者41例,冠心病史者20例,糖尿病史者7例,风心病史者3例,伴血粘度增高、高脂血症者 83例;住床时间短者36天,长者280天,平均住床天数62天.
作者:洪士香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自然科学的研究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指导,正确的哲学思想为科学研究提供正确的指导原理和思维方法 ,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错误的哲学思想则为科学研究提供错误的指导原理和思维方法,妨碍自然科学的发展.笔者的老师、著名的疮疡专家李竞主任在临床和研究工作中始终注意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理论思想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时刻提醒我们要多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现总结一下在疮疡临床研究工作中的体会.
作者:李蓝青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阎某,男,16岁,因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1周,于 1997年11月27日就诊.患者1周前不明原因出现发热头痛、口干咽痛,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到某医院就诊 ,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因西医治疗效果不佳,故来中医门诊就诊.诊见患者发热头痛,面目俱赤,口干咽痛,烦渴多饮,食欲不振,两胁胀痛,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测体温39.4℃,咽红充血 ,双扁桃体I度肿大,双侧颈部均可触及肿大淋巴结 ,约10余个,直径1cm~3cm不等,中等硬度,分散而不粘连,无明显压痛,不化脓,两侧不对称.脾肋下2. 4cm.本院门诊血涂片检查:白细胞23.7×109/L,中性粒细胞22%,淋巴细胞75%,单核细胞3%,异型淋巴细胞8.6×109/L,谷-丙转氨酶51,舌质红,苔黄,脉数 .
作者:强胜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例1:何某,女,45岁,待业.于1999年4月初诊.主诉 :便秘已有5年之久.初起服用果导片,外用开塞露等.后改用中药治疗,逐渐形成对药物的依赖性. 精神上非常痛苦.查:形体微胖,纳少,面色尚可 ,不爱活动,腹部柔软,舌淡苔薄白,脉微弦缓. 证属气秘.其病机为气机郁滞,导致腑气不通,大便不能排出.治疗上则以理气化滞,重在化滞通腑气上.取穴:大肠俞、天枢、上巨土虚、支沟、中脘.操作方法:令患者侧卧位,针刺以上各穴,其大肠俞、天枢、上巨土虚在行针期间,运针1~2次, 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患者针刺4次后,排便1次.再针刺10次,每日排便1次.巩固疗效,再针刺1个疗程,便秘痊愈.随访1个月未复发 .
作者:王连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近年来发病年龄有下降趋势.笔者从1994~1998年, 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各型颈椎病100例,获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
作者:段新平;赵晓峰;杨占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老年病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笔者自1997年至今,通过对30例肺心病急性发作病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临床运用福建中医学院俞慎初教授经验方止咳定喘汤加减,取得较满意疗效,并设立对照组20例,结果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赵金忠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近几年来,笔者用自拟益肝十味汤治疗慢性乙肝126例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诊断标准根据1990年上海第6次全国肝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为依据.所有病例均为1992年~1997年本院住院或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6例,对照组109例 .治疗组男86例,女40例,年龄12~64岁,平均43岁,病程长20年,短2个月;对照组男70例,女39例,年龄 14~66岁,平均45岁,病程长18年,短5个月.
作者:周海萍;曹振健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天津著名老中医董国立教授,倡导以开郁为先务,宗开(开郁)、散(散结)、通(通利或温通)、活(活血或活络)四字,灵活运用,每每获效.现择其验案3例,整理如下.例1尿频证
作者:高凤琴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裴正学教授善用大黄治疗临床疑难杂证,且屡见奇效.在早年就著有<大黄的临床应用>一书,且受到医学界的关注.现将典型病案报道如下:1肝硬化出血
作者:邱玉梅;薛文翰;郭守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根据中医滋水清肝法拟定更年清1号方,用于临床观察治疗妇女更年期出现的潮热汗出、烦躁易怒、心悸、失眠、收缩压增高、血脂改变等症状,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艳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张俊富老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的临床及研究工作,善于将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临床经验丰富,对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有独到见解,现整理报告如下:1病因病机
作者:崔丽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夏季热又称暑热症,为婴幼儿时期发于夏季的一种特有的发热性疾病.本病于夏季缓慢起病,突出的症状是长期迁延且无固定热型,体温可达38℃~40℃ .发热可随气温而变化,气温愈高,发病愈多.伴有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无汗等.排除小儿伤寒、败血症、疟疾、结核等疾病,诊断为夏季热者 ,均可用本方治疗.
作者:王霞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