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细胞形态学复检标准的建立与应用

刘萍;周淑美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 复检标准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样本检验过程中血细胞形态学镜检标准的设立.方法:对本院2016年经血液分析仪检测中存在问题的临床标本进行涂片镜检后原因统计和分析.结果:白细胞分类计数异常的占42.5%,血红蛋白<70g/L的占15.3%,血小板异常的占7.7%等.结论:当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白细胞总数高于20×109/L或低于4×109/L、血红蛋白<70g/L、血小板>600×9/L或<80×109/L时必须及时镜检,这样才会使仪器检测与传统镜检完美结合,提高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三维肛肠超声扫描结合瘘管造影定位诊断肛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三维肛肠超声扫描结合瘘管造影定位诊断肛瘘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56例经手术确诊为肛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三维肛肠超声扫描和三维肛肠超声扫描结合瘘管造影定位,对比两组患者的肛瘘分型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肛瘘分型的检测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检测结果(P<0.05);观察组肛瘘高、低位的检测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肛肠超声扫描结合瘘管造影可以实现对肛瘘患者的有效诊断和定位,有效的诊断肛瘘的分型并且提高了诊断效果,为手术提供了有利的图像依据.

    作者:李雪;张卓;卢景海;关延顺;杨洪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肝性脑病的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肝性脑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改善情况,以评价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应用效果.结果:27例患者存活,3例患者死亡;治疗前患者Glasgow-Pittsburgh评分、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氨、尿素氮、肌酐、尿酸、Pufh-Child分级均比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肝性脑病的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不同直径陶瓷-陶瓷假体用于全髋关节置换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不同直径陶瓷-陶瓷假体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来本院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84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研究组患者采用直径为36mm的陶瓷-陶瓷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对照组患者则采用直径为28mm的陶瓷-陶瓷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年髋关节脱位情况以及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经不同直径陶瓷-陶瓷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研究组患者的活动范围、疼痛、功能等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7.7%,研究组未发生脱位情况,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直径为36mm的陶瓷-陶瓷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比采用直径为28mm的陶瓷-陶瓷假体稳定性更高,且提高了患者的活动范围和功能,效果更好.

    作者:杜东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补中益气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足月顺产产妇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补中益气丸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神经肌肉电生理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盆底肌力、阴道压力、肌肉疲劳程度和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肌力≤3分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阴道肌肉收缩曲线下降比率<0%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U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盆底肌肉功能,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罗小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评估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健康儿童和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各2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aEEG结果、神经心里发育和体格发育特点.结果:观察组aEEG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测试表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头围、智力指数(MI)和发育商(DQ)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EG对HIE病情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并可用于HIE远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莹;饶睿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普外科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普外科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实施持续质量高进前后两个阶段中的PICC置管成功率、护理人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实验组监护期间穿刺成功率达到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监护期间的88.00%,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监护期间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评估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监护期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监护期间的7.00%,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ICC导管监护工作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且能够提升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PICC置管监护工作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肖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9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的可行性,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选取的研究以象为本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受胆道探查取石术的患者90例,对90例胆道探查取石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于手术的适应症以及手术方式进行总结.结果:成功施行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胆瘘,对此类患者采用原有腹腔引流的措施后痊愈,腹腔引流时间为11~16d不等;有2例患者发生胆总管残留结石,1例胆总管残留结石经采用T型管用胆道镜将残留结石取出,1例胆总管残留结石因为没有放置T型管,其采用ERCP将结石取出.结论:在临床上,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不仅具有安全可靠以及美观的优点,且具有微创以及使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临床上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莫永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自2015年3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30例,依据患者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予以手术治疗的15例患者为研究组,予以非固定治疗的15例患者为参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100%)同参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53.3%)进行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统计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予以手术治疗,效果理想,对其康复起到促进作用,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作者:周振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针刺法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针刺法联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有效性.方法:对2015年11月~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吞咽障碍治疗仪.结果:观察组饮水试验评分和吞咽障碍评分以及终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中,采用针刺法与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方法经验证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借鉴并推广.

    作者:郭小溪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后腹腔镜下治疗儿童肾囊肿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治疗儿童肾囊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泌尿外科应用后腹腔镜行肾囊肿开窗引流术治疗20例儿童肾囊肿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后腹腔镜行肾囊肿开窗引流术治疗.2例肾脏多发囊肿患儿术中仅行较大的肾脏囊肿开窗引流术,较小的囊肿未予处理,给予观察随诊.结果:20例后腹腔镜肾囊肿开窗引流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所有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于术后第2d拔除腹膜后引流管.术后7d出院.所有病例经1~12个月B超检查随访,除2例术中仅行较大囊肿开窗引流术的肾脏多发囊肿患者,较小的肾脏囊肿仍然存在外,其余均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后腹腔镜开窗引流术治疗儿童肾囊肿优势明显,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是临床治疗儿童肾囊肿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子英;徐国栋;张富义;许海华;王晓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间歇性气压治疗仪预防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间歇性气压治疗仪对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护理,观察组在常规预防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间歇性气压治疗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DVT的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肢体周径差值和凝血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DVT发病率为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10d后和20d后,观察组的偏瘫侧肢体的周径变化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较观察组PC和FIB升高、APTT缩短、TT延长、PT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气压治疗仪对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预防作用,并能减轻肢体水肿.

    作者:黄妙珊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经阴道三维超声定量指标在评估女性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定量指标评估女性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和55例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阴道三维超声对两组患者的卵巢功能进行定量测量,比较两组患者的窦卵泡数(AFC)、卵巢体积(OV)、卵巢基质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彩色强度总和(VFI).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AFC、OV、VI、FI、VFI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能准确、快速判断卵巢储备功能是否异常,是检查卵巢的一种有效的筛查手段.

    作者:乔燕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UCG)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冠心病早期诊断提供新的参考方向.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6月~2017年1月期间10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全部患者均进行冠脉造影(CAG)和UC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UCG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率.结果:UCG检查对心绞痛型冠心病的诊断敏感性明显低于心肌梗死型冠心病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G在病变支数为单支病变的敏感性53.07%、双支病变的敏感性66.67%、三支病变的敏感性7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G作为一种无创且操作简便的检查方式,在早期诊断冠心病为阳性的临床参考价值较高,对及时治疗具有重大意义;但UCG检查阴性预测值偏低,敏感性、特异性不高,因此临床使用仍应采取综合判断.

    作者:陈金波;陈吉东;曾佳;郭庆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Ahmed青光眼阀对老年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阀对老年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8例(128眼)老年难治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及眼压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一例植入排斥反应.随访12个月,术后12个月眼压为(16.56±2.42)mmHg,明显低于术前眼压,P<0.05.128例患者中,完全成功80例,部分成功32例,失败16例,成功率为87.5%;其中84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中,完全成功52例,部分成功20例,失败12例,成功率为85.7%;44例其他类型青光眼中,完全成功28例,部分成功12例,失败4例,成功率为90.91%.术后视力情况:其中56例患者视力提高,64例患者视力不变,8例患者视力下降;术前无光感52例,术后无光感24例;经χ2检验,术后视力显著优于术前视力,P<0.05.结论:采用Ahmed青光眼阀治疗老年难治性青光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及眼压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丽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应用CT和MRI检查诊断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应用CT和MRI检查诊断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CT、MRI检查资料,对比两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MRI组的早期诊断灵敏度(93.55%)、特异度(97.85%)、总体诊断正确率(97.85%)明显高于CT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MRI检查方式,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均有理想的诊断效果.但是MRI诊断准确性、敏感率相对更高.

    作者:骆子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超前镇痛对胸腔镜手术患者BNP和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超前镇痛对胸腔镜手术患者BNP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医院内部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0例拟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A组为常规单纯全麻组,B组为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组.针对两组患者的LVEF、LVEDD以及BNP等数值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超前镇痛对患者的BNP以及心功能影响.结果:术后7d的A组和B组患者的LVEDD数值显著高于术前1d,A组患者的LVEF数值显著低于术前,且A组患者的LVEF与LVEDD数值与B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A、B两组患者的BNP数值均显著高于手术前,且B组患者的术后BNP数值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超前镇痛对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心功能影响相对较小,宜广泛应用于胸腔镜手术的治疗当中.

    作者:钟典伦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快速血糖仪测定静脉全血葡萄糖与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葡萄糖结果的差异分析

    目的:探究快速血糖仪测定静脉全血葡萄糖与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葡萄糖结果的差异.方法:在2016年12月~2017年2月选取检验科300例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B组和A组,每组实验样本为150例,B组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葡萄糖,A组采用快速血糖仪测定静脉全血葡萄糖,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结果、检验时间及检验效果.结果:相对于B组的血糖结果,与A组无明显的差异(P>0.05);相对于B组的检验时间,A组的更短(P<0.05);相对于B组的检验效果,与A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快速血糖仪和生化分析仪均可检验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指标,但是,快速血糖仪测定使用方便,便于携带,可用于监测患者的血糖,值得临床信赖.

    作者:王绍宁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固定义齿修复老年牙列缺损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固定义齿修复老年牙列缺损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老年牙列缺损患者,将其以随机数表法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活动义齿修复,观察组采用固定义齿修复.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修复总有效率及出血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修复总有效率(97.4%)明显高于对照组(84.6%),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指数(1.02±0.7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02±0.71)分(t=3.083,P<0.05).结论:固定义齿修复老年牙列缺损患者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庆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微型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微型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外科收治的44例掌指骨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微型锁定加压接骨板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统计微型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的有效率,随访1年,观察44例掌指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手术后44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一期成功愈合,2例患者中由于伤口处皮肤愈合较差,1出现切口开裂,1例出现伤口坏死.一期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2例一期未治愈患者,经二期再治疗,用药康复后伤口愈合良好,二期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1年内进行两次随访,半年/次,随访结果:首次随访有1例患者由于再次创伤出现内固定松动情况,再次手术后愈合良好,第二次随访44例患者均无螺钉脱出、内固定松动等情况发生,关节功能正常.结论:在临床上,对于掌指骨骨折患者的治疗,采用微型锁定加压接骨板进行治疗具有治疗有效率高、愈合效果好、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唐尉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电子胃镜胃息肉电切术患者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探讨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胃息肉电切术患者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6例胃息肉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电子胃镜下电切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42例,占比87.5%,良好44例,占比91.67%,差4例,占比8.33%,复发2例,占比4.17%,对照组分别为35例、38例、10例、8例,占比分别为72.92%、79.17%、20.83%、16.67%,两组患者在疗效方面的比较,观察组明显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34.85±3.87)min、出血量为(17.65±4.54)mL,对照组分别为(147.35±12.32)min、(147.56±8.62)mL,两组相互比较,观察组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相比于对照组的29.17%,观察组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胃镜下行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疗效显著,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安全性高,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