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间歇性气压治疗仪预防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黄妙珊

关键词:脑卒中, 深静脉血栓, 间歇性气压治疗仪, 水肿
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气压治疗仪对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护理,观察组在常规预防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间歇性气压治疗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DVT的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肢体周径差值和凝血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DVT发病率为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10d后和20d后,观察组的偏瘫侧肢体的周径变化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较观察组PC和FIB升高、APTT缩短、TT延长、PT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气压治疗仪对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预防作用,并能减轻肢体水肿.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法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针刺法联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有效性.方法:对2015年11月~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吞咽障碍治疗仪.结果:观察组饮水试验评分和吞咽障碍评分以及终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中,采用针刺法与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方法经验证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借鉴并推广.

    作者:郭小溪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探讨低剂量CT乳腺导管造影用于诊断溢液性乳腺疾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低剂量CT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在溢液性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乳腺导管造影检查的60例溢液性乳腺疾病患者(69个乳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首先接受乳腺钼靶X射线检查,后采用低剂量CT进行乳腺导管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方法诊断溢液性乳腺疾病的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对溢液性乳腺疾病诊断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钼靶X射线测量患乳主导管与二级导管交界处导管平均直径与CT测量结果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CT乳腺导管造影技术对溢液性乳腺疾病诊断能力较高,可清晰显示病变特征,并可有效加纳各地辐射疾病.

    作者:史丽棠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Ahmed青光眼阀对老年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阀对老年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8例(128眼)老年难治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及眼压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一例植入排斥反应.随访12个月,术后12个月眼压为(16.56±2.42)mmHg,明显低于术前眼压,P<0.05.128例患者中,完全成功80例,部分成功32例,失败16例,成功率为87.5%;其中84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中,完全成功52例,部分成功20例,失败12例,成功率为85.7%;44例其他类型青光眼中,完全成功28例,部分成功12例,失败4例,成功率为90.91%.术后视力情况:其中56例患者视力提高,64例患者视力不变,8例患者视力下降;术前无光感52例,术后无光感24例;经χ2检验,术后视力显著优于术前视力,P<0.05.结论:采用Ahmed青光眼阀治疗老年难治性青光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及眼压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丽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无创动脉检测血管彩超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无创动脉检测血管彩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74例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研究组,每组各37例患者,给予对照组以常规化的血管检测治疗方法,给予研究组以无创动脉检测血管彩超的治疗方法,这种血管彩超包括对踝肱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对踝臂指数(ABI)的检测,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在血管弹性和血管周围的各个功能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PWV随血管彩超结果的增加而增加,随血管彩超结果的减少而减少,二者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ABI则与动脉狭窄程度的关联性不太明显.结论:在治疗初期,常规化血管检测方法与无创动脉检测血管彩超治疗方法都有不错的治疗效果,都具有诊断价值,但是相比之下,无创动脉检测血管彩超的治疗方法更具诊断的价值.

    作者:李阳春;曹月娟;马雪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UCG)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冠心病早期诊断提供新的参考方向.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6月~2017年1月期间10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全部患者均进行冠脉造影(CAG)和UC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UCG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率.结果:UCG检查对心绞痛型冠心病的诊断敏感性明显低于心肌梗死型冠心病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G在病变支数为单支病变的敏感性53.07%、双支病变的敏感性66.67%、三支病变的敏感性7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G作为一种无创且操作简便的检查方式,在早期诊断冠心病为阳性的临床参考价值较高,对及时治疗具有重大意义;但UCG检查阴性预测值偏低,敏感性、特异性不高,因此临床使用仍应采取综合判断.

    作者:陈金波;陈吉东;曾佳;郭庆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新形势下医疗设备的信息化与系统化研究

    整合优化医疗设备的信息化和系统化水平,有助于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能够充分整合医院内外的资源,进而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目前,对医疗设备信息化和系统化水平的提升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它是医疗行业整体发展的必然进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必然手段、转变工作性质和职能的必然结果、信息交流和科学论证的必然选择、临床诊治及科研的必然工具.

    作者:邵海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评估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健康儿童和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各2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aEEG结果、神经心里发育和体格发育特点.结果:观察组aEEG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测试表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头围、智力指数(MI)和发育商(DQ)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EG对HIE病情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并可用于HIE远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莹;饶睿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运动疗法结合手法推拿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手法推拿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效果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回顾2015年1月~2017年5月就诊的52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观察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膝关节功能及疼痛(VAS)评估.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游时间及血浆黏度等检测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经治疗后患者膝关节疼痛和功能评估与治疗前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运动疗法联合手法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能有效降低血液流动性、血液粘度,缓解患者疼痛感,并改善关节功能,治疗效果确切,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史梦龙;吴林;刘步云;秦雪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电子胃镜胃息肉电切术患者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探讨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胃息肉电切术患者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6例胃息肉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电子胃镜下电切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42例,占比87.5%,良好44例,占比91.67%,差4例,占比8.33%,复发2例,占比4.17%,对照组分别为35例、38例、10例、8例,占比分别为72.92%、79.17%、20.83%、16.67%,两组患者在疗效方面的比较,观察组明显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34.85±3.87)min、出血量为(17.65±4.54)mL,对照组分别为(147.35±12.32)min、(147.56±8.62)mL,两组相互比较,观察组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相比于对照组的29.17%,观察组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胃镜下行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疗效显著,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安全性高,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超前镇痛对胸腔镜手术患者BNP和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超前镇痛对胸腔镜手术患者BNP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医院内部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0例拟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A组为常规单纯全麻组,B组为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组.针对两组患者的LVEF、LVEDD以及BNP等数值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超前镇痛对患者的BNP以及心功能影响.结果:术后7d的A组和B组患者的LVEDD数值显著高于术前1d,A组患者的LVEF数值显著低于术前,且A组患者的LVEF与LVEDD数值与B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A、B两组患者的BNP数值均显著高于手术前,且B组患者的术后BNP数值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超前镇痛对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心功能影响相对较小,宜广泛应用于胸腔镜手术的治疗当中.

    作者:钟典伦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间歇性气压治疗仪预防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间歇性气压治疗仪对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护理,观察组在常规预防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间歇性气压治疗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DVT的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肢体周径差值和凝血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DVT发病率为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10d后和20d后,观察组的偏瘫侧肢体的周径变化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较观察组PC和FIB升高、APTT缩短、TT延长、PT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气压治疗仪对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预防作用,并能减轻肢体水肿.

    作者:黄妙珊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普外科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普外科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实施持续质量高进前后两个阶段中的PICC置管成功率、护理人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实验组监护期间穿刺成功率达到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监护期间的88.00%,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监护期间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评估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监护期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监护期间的7.00%,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ICC导管监护工作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且能够提升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PICC置管监护工作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肖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应用CT和MRI检查诊断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应用CT和MRI检查诊断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CT、MRI检查资料,对比两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MRI组的早期诊断灵敏度(93.55%)、特异度(97.85%)、总体诊断正确率(97.85%)明显高于CT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MRI检查方式,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均有理想的诊断效果.但是MRI诊断准确性、敏感率相对更高.

    作者:骆子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不同直径陶瓷-陶瓷假体用于全髋关节置换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不同直径陶瓷-陶瓷假体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来本院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84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研究组患者采用直径为36mm的陶瓷-陶瓷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对照组患者则采用直径为28mm的陶瓷-陶瓷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年髋关节脱位情况以及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经不同直径陶瓷-陶瓷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研究组患者的活动范围、疼痛、功能等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7.7%,研究组未发生脱位情况,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直径为36mm的陶瓷-陶瓷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比采用直径为28mm的陶瓷-陶瓷假体稳定性更高,且提高了患者的活动范围和功能,效果更好.

    作者:杜东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9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的可行性,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选取的研究以象为本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受胆道探查取石术的患者90例,对90例胆道探查取石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于手术的适应症以及手术方式进行总结.结果:成功施行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胆瘘,对此类患者采用原有腹腔引流的措施后痊愈,腹腔引流时间为11~16d不等;有2例患者发生胆总管残留结石,1例胆总管残留结石经采用T型管用胆道镜将残留结石取出,1例胆总管残留结石因为没有放置T型管,其采用ERCP将结石取出.结论:在临床上,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不仅具有安全可靠以及美观的优点,且具有微创以及使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临床上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莫永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DE与DX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后的影像学检查及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DE与DX两种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副反应及影像学检查.方法:采用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DE(23例)或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DX(22例)方案新辅助化疗4周期的乳腺癌患者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影像学检查分别比较两组方案的近期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RR和pCR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E组的毒副反应较明显,Ⅲ/Ⅳ级粒细胞减少,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和DX两组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均有一定疗效.DX组不良反应较DE组轻,具有更高安全性.

    作者:张淼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基于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联合饮食、运动干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基于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与饮食及运动干预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接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愿意配合本研究,随机分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血糖监测、饮食及运动干预联合治疗,其中对照组采取血糖常规监测与胰岛素注射治疗,而研究组则采取基于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治疗,对两组患者妊娠结局与新生儿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剖宫产率、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新生儿在巨大儿率、低血糖发生率及新生儿1h血糖上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更优,但两组在胎膜早破率上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实施基于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注射与饮食及运动干预治疗,可以改善母婴结局,值得借鉴.

    作者:辛婵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AVE752与AVE764C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AVE752与AVE764C联合使用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6年8月共270例尿常规样本,采用双色球法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各90例.甲组用AVE752进行干化学法检验,乙组用AVE764C进行尿液有形成分检验,丙组用AVE752与AVE764C联合进行干化学和有形成分检验.科学评估三组的红细胞和白细胞临床检验效果.结果:甲组红细胞阳性检出率13.33%,较乙组3.33%明显提高(P<0.05),乙组白细胞阳性检出率23.33%,明显高于甲组情况10.00%(P<0.05),丙组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为36.67%,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23.33%,均高于甲组和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AVE752与AVE764C联合检测效果明显高于两仪器单独使用.

    作者:宋锁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无抽搐电休克与高压氧联合治疗对重度抑郁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成效

    目的:研究无抽搐电休克与高压氧联合治疗对重度抑郁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成效.方法:选择重度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高压氧与MECT治疗联合实施,对照组患者仅进行MECT治疗.采取MMSE量表分别于开始治疗当天、治疗后10d及治疗后30d进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均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进行比较:开始治疗当天及治疗后30d组间MMSE总分及各项目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0d,观察组MMSE总分及除记忆项目外其他项目评分均比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MECT治疗后患者可在短期内出现认知功能异常,但采用高压氧联合MECT进行治疗后,对患者在短期内出现认知功能异常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杨冠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血细胞形态学复检标准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样本检验过程中血细胞形态学镜检标准的设立.方法:对本院2016年经血液分析仪检测中存在问题的临床标本进行涂片镜检后原因统计和分析.结果:白细胞分类计数异常的占42.5%,血红蛋白<70g/L的占15.3%,血小板异常的占7.7%等.结论:当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白细胞总数高于20×109/L或低于4×109/L、血红蛋白<70g/L、血小板>600×9/L或<80×109/L时必须及时镜检,这样才会使仪器检测与传统镜检完美结合,提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萍;周淑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