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疗器械采购的风险管理措施分析

高雪利

关键词:医疗器械, 安全风险, 管理措施
摘要:目的:讨论并采取相应的医疗器械采购风险应对探讨措施,从本质上提高医院医疗器械采购质量.方法:制订采取相应的医疗器械采购管理安全风险应对探讨措施,并应用于2016年度医疗器械采购管理中,观察比较2015年与2016度医疗器械风险事件发生例数与发生率.结果:2016年度医疗器械风险事件共发生12例,发生率为6.49%.与2015年度未采取相应措施后风险事件发生情况(28例,18.5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恰当的医疗器械采购风险应对措施可从本质上提高医院医疗器械采购质量,从而加速医院发展.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C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儿使用X射线、CT两种诊断方式,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度和病灶影像学特征表现效果,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应用效果,并对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CT诊断的准确度相比于X射线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病灶影像学特征表现效果明显高于X射线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准确的呈现病灶影像,便于医师治疗时准确的定位患病位置.

    作者:王莹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缺血性骨病应用放射线诊断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缺血性骨病应用放射线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58例缺血性骨病患者设为实验对象,分别应用X射线和CT放射线进行诊断,对比X射线与CT的临床确诊效果.结果:58例患者应用X射线诊断确诊率达65.52%,而CT临床确诊率达98.28%,对比两种放射线诊断结果,CT诊断准确率明显比X射线诊断率高,两种诊断效果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骨病应用X射线与CT两种放射线检查均有较高的诊断效果,其中CT诊断准确率更高,而X射线可以作为疾病临床诊断的补充方式,为缺血性骨病患者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

    作者:刘菁菁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PET/CT联合胸部薄层CT扫描范围设定的优化

    目的:分析病变位置和胸膜粘连程度对PET/CT联合胸部薄层CT扫描范围的影响,优化胸部薄层CT扫描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行PET/CT联合胸部薄层CT扫描的患者.分别根据病变位置及病变与胸膜的粘连程度分组.测量病变下缘在PET/CT与胸部薄层CT中Z轴方向位置值的变化△z.分析病变位置和粘连程度对△z的影响,优化胸部薄层CT扫描范围.结果:肺上、中、下部组病变△z为(1.66±5.70)mm、(6.27±8.33)mm和(16.95±17.45)mm.轻、中、重度粘连组△z为(6.56±9.18)mm、(7.58±14.54)mm和(8.57±14.62)mm.病变位置对△z有显著影响(F=18.421,P<0.001).病变粘连程度对△z无显著影响(F=0.451,P=0.638).结论:根据肺部病变位置对胸部薄层CT扫描范围参数进行优化,有助于减小扫描范围从而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作者:杨海磊;俞浩楠;邢喜玲;夏辉;秦文琼;董元菲;陈秋松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1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依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分组,将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80眼),将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包括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重度非增生型视网膜病变(80眼),各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视力情况.结果:观察组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水平与对照组存在高度的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具有一定效果,但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其他相应治疗,值得研究.

    作者:苏东升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无源医疗器械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进展

    针对无源医疗器械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的价值进行分析,突出表现在有助于推动医疗器械材料的创新,为实验动物的生物学评价试验开展奠定基础等方面,并结合无源医疗器械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后提出未来发展的展望,旨在不断提升无源医疗器械材料的质量与应用价值.

    作者:周晓琳;刘春燕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尿液隐血检验应用尿液分析仪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的价值对照

    目的:对尿液分析仪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应用于尿液隐血检验领域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7月期间本院检验科与尿液检查相关的样本188例,借用尿液分析仪检验(Ⅰ组)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Ⅱ组)进行黏液隐血检验.结果:应用尿液分析仪方法(Ⅰ组)尿蛋白为136例,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Ⅱ组)为62例;Ⅰ组隐血阳性率为112例,Ⅱ组为64例;Ⅰ组尿糖阳性为104例,Ⅱ组为89例.上述三种数据差异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尿常规隐血检测工作,尿液分析仪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两种方法各有千秋,特殊情况下可以将两种方法整合应用,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是极为可观的.

    作者:王双双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牙周刮治器在重度牙周病治疗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牙周刮治器在重度牙周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重度牙周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均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所有患者均知情的情况下,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在常规龈上洁治术后,参照组34例重度牙周病患者采用牙周袋内壁刮术治疗,实验组34例重度牙周病患者采用好孚迪刮治器进行治疗.对比2组重度牙周病患者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牙周探诊深度(PD)、牙周附着水平(AL)和牙周出血指数(BI).结果: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为(3.56±1.24)分、PD为(3.22±1.42)mm、AL为(1.21±1.41)mm、BI为(1.20±0.55)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好孚迪刮治器治疗重度牙周病患者的效果更为可观,可有效控制炎症,缓解疼痛,可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悦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多层螺旋CT在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搜集于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科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腮腺肿瘤患者60例,进行检查,调整参数,静脉团注碘海醇,行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及CT成像重建.①比较良恶性腮腺肿瘤CT扫描表现;②比较良恶性腮腺肿瘤CTA表现.结果:所有病例经病理检查确诊,共有良性肿瘤45例,恶性肿瘤15例.CT扫描的特点为,良性肿瘤多位于浅叶,常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强化度多为轻中度、无囊变、无淋巴结肿大;而恶性肿瘤则多位于深叶,常表现为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强化度多明显、有囊变,可有淋巴结肿大.良恶性肿瘤CT平扫结果中各项特征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CT血管成像中发现,良性腮腺肿瘤多无血管包埋、破坏,病灶区多为单血管供血,且供血血管直径较小;恶性腮腺肿瘤则多有血管包埋、破坏,病灶区多为两只或以上血管供血,且供血血管直径较大.良恶性腮腺肿瘤的CTA比较,各项特征所占比例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CT对腮腺大多数典型的良性和恶性病变可以做出鉴别诊断.腮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大保留组织和功能,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高长鹏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基于Welch法的右侧脑区静息脑电信号的频域相干性分析

    文章利用脑电数据,基于Welch的功率谱频域相干分析方法来探索右侧大脑脑区内的信息相干性.

    作者:周阳;周宇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温度特性对热敷灵质量的影响

    2016年针对热敷灵的生产和经营渠道进行市场抽验,按照产品的注册标准/技术要求进行检验.对不同生产企业的56个批次的热敷灵产品温度特性检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了热敷灵的温度特性对产品质量和使用功效的影响,以及产生的低温烫伤对人体的伤害.因此,建议规范和统一热敷灵温度特性项目的检验方法.

    作者:王海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的超声改变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的超声改变.方法:选取红斑狼疮患者30例及健康体检人3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无创的心脏监测,分析红斑狼疮患者及同年龄段同性别的健康人群心脏超声影像的变化.结果:经过多普勒超声监测显示,红斑狼疮患者检出心包、心肌、心内膜、心脏大血管及心功能的异常率与同年龄段、同性别的健康人群比较显著增高,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心脏异常改变临床上呈现亚进展状态,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无创性监测技术可对其进行早期诊断,为临床红斑狼疮患者的病情评估、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作者:李淼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单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单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7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这7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单通道微创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进行治疗,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患者一期手术平均时间为(52.6±14.7)min,患者一期手术结石清除率为71.43%(25/35),另外10例结石残留的患者在一期手术后1m进行经皮肾镜二期碎石术,经皮肾镜二期碎石术后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为82.86%(29/35),对照组的35例患者在术后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观察组患者一期手术平均时间为(80.6±15.2)min,患者在术后2d之后进行尿路平片复查,结石清除率为85.71%(30/35),另外5例结石残留的患者在术后1个月进行二期手术,二期手术的平均时间为(45.6±10.8)min,术后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为94.29%(33/35);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疗效显著.

    作者:郭昆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新生儿监护系统的临床研究

    目的:验证B8新生儿监护系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判断其是否能够达到实际临床应用要求.方法:方法1:对体重<2500g的普通新生儿用B8新生儿监护系统(以下简称观察机)进行培养,验证其是否能够达到出院标准;方法2:对预计培养时间至少14d的新生儿或婴儿分别用观察机及普通保温箱(以下简称对照机)分别进行二阶段交叉培养,观察监护系统在临床保育效果、呼吸暂停监测、呼吸暂停唤醒等功能;全程观察B8新生儿监护系统在临床使用过程是否产生不良事件以验证其安全性.结果:方法1:体重<2500g的普通新生儿在观察机培养下体温和体重从出生到出院均有增加(P<0.05),且出院时的体温95%CI为(36.92,37.11)?C,体重为(2070.65,2205.76)g,均达到出院标准;方法2:培养时间至少14d的新生儿及婴儿二阶段交叉对照结果显示,观察机和对照机主要临床指标:体重、体重增长量、头围增长量、身长增长的95%CI分别为(-0.0378~0.0632)g,(-25.2576,27.8687)g,(-0.0923~0.0284)cm,(-0.079,0.1152)cm,均在相应的等效区间范围内;观察机的呼吸暂停监测成功率为100%,呼吸暂停唤醒率为85.7%.结论:B8新生儿监护系统的保育功能、呼吸暂停监测和呼吸暂停唤醒功能具有预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够达到实际临床应用的要求.

    作者:杨玉兰;吴习之;苏锦珍;涂惠英;燕旭东;丁璐;吴本清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关于血液透析器 β2-微球蛋白清除率的检验方案的探讨

    血液透析器是血液净化透析治疗的重要部分,其中,清除率是评价其治疗效果的关键指标.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监管要求的加强,β2-微球蛋白作为目前国内产品注册中评价高通量透析器清除率的指标性物质,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文章旨在探讨一种血液透析器 β2-微球蛋白清除率的检验方法,以期对国内透析器制造厂家进行产品性能研究等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罗洁伟;柯琪珊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尼龙绳套扎与金属止血夹联合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对尼龙绳套扎与金属止血夹联合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7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金属止血夹治疗为对照组,给予尼龙绳套扎与金属止血夹联合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转外科手术概率、即时止血概率以及再次出血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为94.29%,转外科手术、即时止血概率分别为2.86%、100.00%,再次出血概率为2.86%,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优异(P<0.05).结论:尼龙绳套扎与金属止血夹联合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武威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美国FDA增材制造医疗器械技术考量指南简介及思考

    定制式医疗器械因其种种优势,已成为医疗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增材制造是其主流技术手段,但与标准化生产产品相比,其安全有效性评价尚未完善.文章简要介绍了美国FDA增材制造医疗器械技术考量指南相关内容,并就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如质量体系和过程控制、临床评价等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作者:张世庆;闵玥;孙嘉怿;刘斌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改良咽鼓管吹张器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短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改良咽鼓管吹张器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短期疗效.方法:纳入在本院就诊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共108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儿采取鼻喷剂、抗组胺药物以及黏液促排剂进行治疗,治疗组对患儿采取改良咽鼓管吹张器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治疗组患儿的语频区平均听阈为(36.54±3.38)dB,对照组患儿的语频区平均听阈为(44.72±7.18)dB;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语频区平均听阈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语频区平均听阈为(26.54±4.78)dB,对照组患儿的语频区平均听阈为(35.62±6.12)dB,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语频区平均听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采取改良咽鼓管吹张器治疗的效果可靠,可以将中耳积液给予彻底清除,有效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高颖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比较超声检查和数字乳房X射线摄影对非钙化乳房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比较超声检查和数字乳房X射线摄影对非钙化乳房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接诊的非钙化乳房导管原位癌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超声检查和数字乳房X射线摄影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非钙化乳房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检查的检出率为95.71%,诊断符合率为94.29%;明显高于数字乳房X射线摄影的68.57%和51.43%.两种方法检查结果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检查表现为包块型占比为83.58%,不规则形占82.1%,边界不清占55.4%,后方回声正常占67.9%,纵横比<1占82.1%.数字乳房X射线摄影检查表现为包块型25例,占比为52.08%,图像呈现出不规则形占44.0%,边界不清占64.0%.结论:非钙化乳房导管原位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相较而言超声检查的检出率及准确性要高于数字乳房X射线摄影.

    作者:张微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ISO13485新版标准在无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中的进展研究

    医疗器械产业事关人类生命健康,它交叉了多个不同的学科,是知识密集型的技术产业,它的发展水平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代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随着全球市场发展的一体化,医疗器械产业蓬勃发展,它的生产形式、经营模式都在改变,供应链变得日趋冗长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的医疗器械监管部门对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性及有效性越来越重视,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不断地更新,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了ISO13485:2016《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在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

    作者:朱国香;臧恒昌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高风险定制式增材制造医疗器械产品质量体系要求初探

    定制式医疗器械对于个性化医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该类产品设计生产的特殊性,常规的检测手段和评价方法很难确保产品的安全有效.因此,该类产品,尤其是高风险定制式医疗器械的质量体系和过程控制尤为重要.本文对高风险定制式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相关要求进行了初步探讨,如人员、设计控制、原材料、生产设备、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控制、文件管理、可追溯等,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作者:张世庆;闵玥;孙嘉怿;王爱君;刘斌 刊期: 2017年第19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