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评价急性肌肉损伤后组织修复动态变化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肌肉损伤患者5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3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高频探头,对损伤肌肉行多个切面、多方向的探查,并给予对照组同样方法进行检查对照,比较观察组患者就诊当天、受伤1d、3d、7d、14d的回声情况,并与健康人群对比.记录不同类型的肌肉损伤的高频超声影像特点.结果:对照组的健康体检者,肌肉组织的高频超声显示肌肉肌纤维纹理清晰,连续性好,多呈现等回声;而观察组的肌肉损伤者,在就诊当天,肌肉组织的高频超声显示肌肉肌纤维连续中断,多表现为略高回声;损伤1d,肌肉组织的高频超声增高,多表现为高回声;损伤3d,肌肉组织的高频超声有所降低,多表现为略高回声,损伤7d,肌肉组织的高频超声多降为等回声,损伤14d,肌肉组织的高频超声多恢复为等回声;回声变化在就诊当天、损伤1d、损伤3d时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类型的肌肉损伤中,呈现不同的高频超声影像特点.结论:高频超声能为临床诊断提供组织损伤较准确的影像,且操作简便、省时、无射线损害、无创性、可重复性好,并能够观察组织损伤后修复的动态变化,给予临床科学地指导依据,以进行有效的治疗,并对预后进行评价.
作者:刘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分析采用自动生化分析机生化检验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至本院就诊的102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另同期收集102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常规组,两组均进行生化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直接胆红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实验组白蛋白、总蛋白、胆碱酯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临床上可依据生化检验指标判断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病变程度,从而为疾病的诊疗提供指导意见.
作者:孙海涛;郝铁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分析喉罩在妇科短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妇科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择期进行妇科手术治疗,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应用喉罩机械通气方法,对照组应用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方法,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诱导后当刻、置入器械当刻、拔除器械后HR、MAP水平以及拔除器械时间、自主恢复时间、肌松剂药量、拔管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均存在较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在妇科短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崔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肘关节创伤后多出现关节粘连、增生、关节周围软骨损伤、骨折等因素,早期不积极处理可能出现肘关节僵硬、疼痛、活动受限等一系列并发症;肘关节镜相对膝关节镜出现的比较晚,特别是内地开展较国外及沿海发达地区更晚.
作者:毕殿海;曾欢高;廖勇;廖水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温针灸在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80例因脑卒中导致的认知障碍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康复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好于治疗前;试验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可显著改善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李倩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联机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终末期肾病并顽固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从2014年5月~2016年11月收治的终末期肾病并顽固性贫血患者5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有26例患者,观察组给予联机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i-PTH、β2-MG、hs-CRP、SF以及Hct等血常规与生化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并顽固性贫血患者应用联机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够获得显著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陈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对比分析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本院儿科住院部收治择期手术患儿共6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给予喉罩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对比麻醉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与对照组100.00%(30/30)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比拔管时间,观察组为(14.1±1.5)mi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苏醒时间,观察组为(52.6±5.9)mi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6.67%(2/3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喉罩麻醉方式辅助小儿手术所取得麻醉效果与气管插管相当,但患者拔管时间快,苏醒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更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廉颖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有创呼吸机正压通气用于急性重度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在2014年5月~2017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急性重度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患者中选出9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和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和有创呼吸机正压通气,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通气2h、6h的PaCO2、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且观察组存活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有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重度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疗效确切,能快速缓解患者的低氧血症,提高抢救效果.
作者:李福平;彭燚焱;严小敏 刊期: 2017年第20期
通过实现急救通用设备专管共用,提高设备使用率及应急调配效率,降低设备购置成本,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陈淑芬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分析微创旋切手术用于乳腺多发性肿块中对患者术后恢复状况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3000例乳腺多发性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的需要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15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对另外的1500例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微创旋切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恢复状况及满意度.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大小比较,观察组显然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面,2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患者的心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于乳腺多发性肿块患者治疗,相比于传统的手术治疗,乳腺微创旋切手术治疗疗效更好,且能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提高了患者的心理满意度,术后恢复良好,应当推广使用.
作者:梁闯;韩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剖析超声检查在卵巢纤维瘤临床诊断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5年2月~2017年1月接诊的16例卵巢纤维瘤病患的临床病历资料,此次研究的所有病例都行超声检查,并将其超声检查的结果和病理结果作对照,同时综合分析卵巢纤维瘤的超声特征.结果:本组16例病例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卵泡膜纤维瘤者10例;单纯纤维瘤者4例;囊腺纤维瘤者2例.经超声检查后发现误诊者1例,此例病例被误判为恶性肿瘤.本组16例病例超声检查和病理检查的结果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超声检查法对卵巢纤维瘤者进行鉴别诊断,准确率高,超声声像图特异性明显,可将其作为卵巢纤维瘤患者早期诊断的一种首选方案.
作者:王丹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研究探讨影响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选择神经外科收治的重症行机械通气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干预的同时观察对机械通气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关对策.结果:影响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的相关因素包括: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规范管理、患者误吸及气管插管致口咽部定植菌的下移、患者心理状态、人工气道的规范管理等.针对以上相关因素制定了防治影响机械通气效果的相关对策并对患者进行干预实施,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机械通气导致的并发症率显著下降.结论:通过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制定相关策略并实施,有效控制了机械通通气患者的相关呼吸机肺炎的发生率,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为临床实施机械通气患者的有效率提供依据.
作者:宋秀荣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究分析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合并肝硬化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2例腹股沟疝合并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1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给予研究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总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偏高,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活动时间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偏短,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效果在腹股沟疝合并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治疗中,要显著优于传统疝修补术,值得广泛推广和采用.
作者:张岩;韩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析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方法:2015年12月~2017年5月期间选取36例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实验组),同时选取36例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存在缺血性改变的冠心病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行心电图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实验组患者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在冠状动脉1、2支病变上的狭窄程度较对照组而言存在差异(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的冠心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单支病变,病变部位主要以侧支循环为主,狭窄程度较轻.
作者:邹文彪 刊期: 2017年第20期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医疗信息化建设满足了社会的发展趋势,成为了增进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手段,在医疗信息建设中,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逐渐成为塑造医院品牌想象、拉近医患关系的重要平台.本文针对医疗信息化建设中微信公众平台的价值意义、具体应用及强化措施进行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作者:王春杨;宋迪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的CT诊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39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CT扫描诊断,研究组患者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诊断,对两组患者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检出率为92.31%(36/39),参照组检出率为64.10%(25/39),与参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检出率较高(P<0.05).结论:与常规CT诊断结果比较来看,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对患者损伤部位充分显露出来,并对疾病分型及稳定性进行明确,其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作者:李莉萍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解析针灸拔罐与汤药联合方法在急性面神经炎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1月期间本科室收诊的60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针灸与拔罐治疗方法;治疗组实施针灸拔罐与补阳还五汤合牵正散内服联合治疗模式.疗程4周,4周以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3.3%;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上治疗组患者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拔罐汤药联合方法在治疗急性面神经炎治疗中的应用,在控制病情发展,缓解临床症状以及减缩住院时间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极为显著的,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刘万里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在临床骨科手术中吸引器的堵塞情况及其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医院骨科工作的医疗工作者200名进行骨科手术中吸引器堵塞现状的问卷调查;并从500例骨科手术中随机抽取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3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45例四肢及脊柱骨折手术、32例其他骨科手术.统计以上手术中吸引器堵塞情况,并对现有吸引器进行科学、专业的满意度评分.结果:通过对200名医疗工作者的调查得出有182名医师认为术中吸引器容易堵塞;有148名医师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易出现引器堵塞;有188名医生认为吸引器头、吸引器软管连接处是导致堵塞的关键部位.经过专业的评价得出对吸引器的满意度为(7.82±0.63)分;在临床观察中全髋关节置换术吸引器发生(2.43±1.21)次堵塞,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出现(1.87±1.32)次,骨折手术中有(1.49±1.34)次,其他手术有(0.88±0.49)次.结论:吸引器堵塞状况在临床骨科手术中频频出现,不仅严重影响了手术的顺利完成,还降低了骨科医师的满意度.所以要将目前使用吸引器进行优化.
作者:宋冬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究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方法:采用对比实验的方式,在2015年4月~2017年4月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结合CPAP治疗和采用常规治疗.结果:在观察组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观察组患者的发绀、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较好,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蔡鸿鸿 刊期: 2017年第20期
医疗卫生行业关乎社会民生,同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下,越来越多新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应用其中,大大提升了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尽管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但是由于医疗设备诱发压疮的现象愈加频发,相关研究中对于医疗设备压疮因素和发病机制尚未作出明确的定义和解释.本文就医疗设备相关压疮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客观阐述当前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寻求合理的预防策略,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周嫣婷 刊期: 201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