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分析

邹文彪

关键词:心电图检查结果, 冠心病, 冠脉病变特点
摘要:目的:探析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方法:2015年12月~2017年5月期间选取36例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实验组),同时选取36例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存在缺血性改变的冠心病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行心电图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实验组患者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在冠状动脉1、2支病变上的狭窄程度较对照组而言存在差异(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的冠心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单支病变,病变部位主要以侧支循环为主,狭窄程度较轻.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对危重症患者气胸的诊断价值研究与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对危重症患者气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1例可疑气胸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先行超声检查,再行CT检查.统计本组患者超声和CT对少量气胸、中等量气胸、大量气胸等各类型气胸检出率和总气胸检出率,并对比两者CT与超声诊断结果,计算超声诊断与CT诊断结果符合率.结果:超声对危重症患者气胸检出率为94.12%,与CT气胸检出率(82.35%)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对少量气胸、中等量、大量气胸检出率略低于CT诊断,但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以CT为金标准,CT扫描共检出气胸48例,超声诊断共检出42例,42例与CT诊断结果均完全相符,4例少量气胸和2例中等量气胸漏诊,超声诊断与CT诊断符合率为87.50%(42/48).结论:危重症患者超声检查对气胸检出率较高,准确性也较好,可为危重症患者气胸临床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

    作者:王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醒脑开窍针刺法用于脑梗死康复期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的效果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在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中选出155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内科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流动力学指标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时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CA、BA的舒张期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且MCA收缩期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康复期的脑梗死患者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能有效改善脑部主要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吕强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并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观效果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至本院就诊的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2015年5月~2016年5月),所有患儿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症状,对患儿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无创通气治疗后,所有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与生命体征指标均获得了明显的改善(P<0.05);治疗后,所有患儿的LVEF、FS均获得了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并急性左心衰竭患儿来说,采取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案便于对其呼吸困难症状进行有效缓解,对其低氧血症及时进行纠正,及时挽救患儿的生命,值得实践推广.

    作者:黄艳茹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巨大子宫肌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开腹子宫切除术,予以观察组患者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对比两组患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巨大子宫肌瘤患者应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术后康复快且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实践价值.

    作者:王莹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微创旋切手术用于乳腺多发性肿块中对患者术后恢复状况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微创旋切手术用于乳腺多发性肿块中对患者术后恢复状况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3000例乳腺多发性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的需要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15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对另外的1500例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微创旋切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恢复状况及满意度.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大小比较,观察组显然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面,2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患者的心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于乳腺多发性肿块患者治疗,相比于传统的手术治疗,乳腺微创旋切手术治疗疗效更好,且能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提高了患者的心理满意度,术后恢复良好,应当推广使用.

    作者:梁闯;韩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二尖瓣脱垂患者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病情的再评估效果研究

    目的:验证二尖瓣脱垂患者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病情的再评估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确诊为二尖瓣脱垂患者60例进行临床检查,对其患者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病情检查,并对患者的临床病理情况及病情进行在评估.结果:通过采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式对二尖瓣脱垂患者进行诊断,其诊断结果明显,没有任何误差,能有效增强其确诊率.结论:对二尖瓣脱垂患者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方式进行诊断,能有限诊断出患者的二尖瓣脱垂情况,其临床诊断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与使用.

    作者:矫妮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高频超声评价急性肌肉损伤后组织修复动态变化的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评价急性肌肉损伤后组织修复动态变化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肌肉损伤患者5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3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高频探头,对损伤肌肉行多个切面、多方向的探查,并给予对照组同样方法进行检查对照,比较观察组患者就诊当天、受伤1d、3d、7d、14d的回声情况,并与健康人群对比.记录不同类型的肌肉损伤的高频超声影像特点.结果:对照组的健康体检者,肌肉组织的高频超声显示肌肉肌纤维纹理清晰,连续性好,多呈现等回声;而观察组的肌肉损伤者,在就诊当天,肌肉组织的高频超声显示肌肉肌纤维连续中断,多表现为略高回声;损伤1d,肌肉组织的高频超声增高,多表现为高回声;损伤3d,肌肉组织的高频超声有所降低,多表现为略高回声,损伤7d,肌肉组织的高频超声多降为等回声,损伤14d,肌肉组织的高频超声多恢复为等回声;回声变化在就诊当天、损伤1d、损伤3d时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类型的肌肉损伤中,呈现不同的高频超声影像特点.结论:高频超声能为临床诊断提供组织损伤较准确的影像,且操作简便、省时、无射线损害、无创性、可重复性好,并能够观察组织损伤后修复的动态变化,给予临床科学地指导依据,以进行有效的治疗,并对预后进行评价.

    作者:刘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影响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目的:研究探讨影响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选择神经外科收治的重症行机械通气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干预的同时观察对机械通气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关对策.结果:影响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的相关因素包括: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规范管理、患者误吸及气管插管致口咽部定植菌的下移、患者心理状态、人工气道的规范管理等.针对以上相关因素制定了防治影响机械通气效果的相关对策并对患者进行干预实施,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机械通气导致的并发症率显著下降.结论:通过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制定相关策略并实施,有效控制了机械通通气患者的相关呼吸机肺炎的发生率,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为临床实施机械通气患者的有效率提供依据.

    作者:宋秀荣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喉罩联合气管导管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俯卧位胸腰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探析老年患者俯卧位胸腰椎手术中应用喉罩联合气管导管全身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接受俯卧位胸腰椎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参照组患者予以气管导管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予以喉罩联合气管导管全身麻醉,对两组患者各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肺通气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麻醉诱导前(T0)时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气管导管置入时(T1)、气管导管或喉罩拔除时(T2)、气管导管或喉罩拔除5min(T3)时,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在平卧位气管导管置入5min(T4)、俯卧位手术开始30min(T5)、术毕即刻俯卧位(T6)时,观察组气道峰压值(Ppeak)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俯卧位胸腰椎手术中应用喉罩联合气管导管全身麻醉的效果显著,可确保患者循环稳定,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谢斌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联机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终末期肾病并顽固性贫血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联机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终末期肾病并顽固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从2014年5月~2016年11月收治的终末期肾病并顽固性贫血患者5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有26例患者,观察组给予联机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i-PTH、β2-MG、hs-CRP、SF以及Hct等血常规与生化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并顽固性贫血患者应用联机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够获得显著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陈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分析

    目的:探究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方法:采用对比实验的方式,在2015年4月~2017年4月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结合CPAP治疗和采用常规治疗.结果:在观察组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观察组患者的发绀、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较好,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蔡鸿鸿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有创呼吸机管路系统更换频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目的:探讨有创呼吸机管路系统更换频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呼吸衰竭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53例,给予患者呼吸机管路及湿化装置治疗,将患者分为A、B、C组.其中A组有17例,间隔3d更换呼吸机管路系统;B组有18例,间隔5d更换;C组18例,间隔7d更换.通过对呼吸机管路的集水杯进行采样及细菌学检测观察3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情况.结果:A、B、C组患者分别有1例、4例、8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疾病.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高低与有创呼吸机管路系统更换频率呈负相关,建议每7d至少更换呼吸机管路1次,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冯徐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麻醉机全麻手术后患者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麻醉机全麻手术后患者肺部感染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采用不同消毒处理后的麻醉机及其配件致病菌污染与使用其进行气管插管全麻术后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均分成A、B两组,每组各80例.其中,A组患者所用麻醉机及其组件实施环氧乙烷消毒,B组患者所用麻醉机及其组件予以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对比分析全麻手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发生率情况.结果:A组麻醉机及其组件消毒合格率为98.75%(79/80),A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为1.25%(1/80);B组麻醉机及其组件消毒合格率为88.75%(71/80),B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为13.75%(11/80).两者对比,A组麻醉机及其组件消毒合格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机及其配件能够导致全麻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因此在全麻手术前,对麻醉机及其配件进行规范消毒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应用麻醉机全麻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潘立岩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腹腔镜手术与GnRH-α联合方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联合方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3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者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GnRH-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3.85%,复发率是7.6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8.46%,复发率是26.1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与GnRH-α联合方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够获得显著临床效果,可明显减少患者复发次数和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洪洁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充气升温机治疗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患者低体温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充气升温机治疗连续性肾替代疗法患者低体温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本科室治疗的58例在重症监护室进行床旁连续肾脏替代疗法过程中出现低体温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充气升温机进行保暖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处理(升高置换液温度及加盖棉被进行取暖),并对两组患者的体温变化及寒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充气式升温机对快速恢复连续肾脏替代疗法过程中患者的低体温状况效果理想.

    作者:王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截石位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泌尿外科截石位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佳时间.方法:采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分别于术前术后及术后对1000例泌尿外科截石位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下肢深静脉的发生率.结果:500例术前术后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较500例术后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术前早期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较术后使用对预防截石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明显疗效.

    作者:黄翔;苏珠英;杨容;魏怀莹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软组织车针联合Gracey刮治器在慢性牙周炎龈下刮治中的效果

    目的:研究软组织车针联合Gracey刮治器在慢性牙周炎龈下刮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6月~2016年3月慢性牙周炎患者98例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9例用单一Gracey刮治器治疗;治疗组49例用软组织车针联合Gracey刮治器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出血指数、附着水平、探诊深度和慢性牙周炎治疗效果、疼痛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慢性牙周炎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牙周出血指数、附着水平、探诊深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牙周出血指数、附着水平、探诊深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软组织车针联合Gracey刮治器在慢性牙周炎龈下刮治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改善牙周情况,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欢;宋娇;罗雪晴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亚低温治疗仪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亚低温治疗仪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于本院就诊HIE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0例,行亚低温物理治疗+常规治疗)和对照组(46例,行常规治疗),治疗72h后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00%vs 69.57%),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00%vs 19.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亚低温治疗仪在HIE新生儿出生后6h内开展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梅;李清平;康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不同根管充填糊剂对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侧副根管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根管充填糊剂对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侧副根管充填的效果.方法: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选择来本院进行慢性根尖周炎治疗的83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赛普敦美松根管充填糊剂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AH-plus根管充填糊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可见侧副根管充填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可见根尖1/3侧副根管充填率(30例,71.4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19例,46.34%),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AH-plus根管充填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其治疗效果良好,治疗成功率提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智蓉;肖松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T组合复苏器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对T组合复苏器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重度窒息复苏的新生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依据其治疗方案将其分类,其中行自动充气时复苏囊正压人工通气措施的患儿作为对照组,于复苏过程中采取T组复苏器正压人工通气的患儿作为观察组,2组患儿各30例,并将其新生儿出生后的血气指标,新生儿1、5及10min评分、复苏成功率、气漏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2组患儿经相应治疗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其血气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复苏成功率无显著差异,但无气漏发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组合复苏器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重复操作性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施金桔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