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茹
目的:研究分析微创旋切手术用于乳腺多发性肿块中对患者术后恢复状况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3000例乳腺多发性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的需要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15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对另外的1500例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微创旋切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恢复状况及满意度.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大小比较,观察组显然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面,2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患者的心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于乳腺多发性肿块患者治疗,相比于传统的手术治疗,乳腺微创旋切手术治疗疗效更好,且能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提高了患者的心理满意度,术后恢复良好,应当推广使用.
作者:梁闯;韩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研究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对于新生儿胆红素变化情况的测定的准确度,分析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预测效果.方法:采用随机表法选取100例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共100例,分别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对新生儿的胆红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两者的检测结果.结果:新生儿的经皮胆红素值的检测和血清中的胆红素的含量呈现出线型的相关性.结论:经皮胆红素的测定方法对新生儿没有造成任何的创伤,而且操作方便快捷,数据结果的可靠性高,能够随时对新生儿的血清中的胆红素的含量进行动态地监测,能够快速地诊断出新生儿中的高胆红素血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显微镜精索静脉低位结扎术(L-MV)与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LV)术后精液质量改善情况.方法:在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8月到2016年8月诊治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中抽取80例作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其治疗方法,将其分成L-MV组(n=40)和LV组(n=40),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精液质量.结果:L-MV组、LV组手术前的精子密度、精液量、精子活率对比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3、6、9、12个月,L-MV组患者的精子密度、精液量、精子活率均高于LV组(P<0.01).结论:与LV术相比,L-MV术在改善静脉曲张患者术后精液质量方面更具优势,可推广.
作者:徐威业;丁端明;丁雄彪;冷芬贵;王峰;胡建淼;邹德文;徐白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对比分析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HoLEP)与前列腺汽化电切(TUEVP)应用于前列腺增生治疗的效果.方法:以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电脑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行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组行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对比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手术各项指标,治疗组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并发症,治疗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疗效更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苏计 刊期: 2017年第20期
通过实现急救通用设备专管共用,提高设备使用率及应急调配效率,降低设备购置成本,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陈淑芬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的效果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在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中选出155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内科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流动力学指标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时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CA、BA的舒张期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且MCA收缩期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康复期的脑梗死患者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能有效改善脑部主要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吕强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研究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泌尿外科截石位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佳时间.方法:采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分别于术前术后及术后对1000例泌尿外科截石位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下肢深静脉的发生率.结果:500例术前术后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较500例术后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术前早期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较术后使用对预防截石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明显疗效.
作者:黄翔;苏珠英;杨容;魏怀莹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对T组合复苏器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重度窒息复苏的新生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依据其治疗方案将其分类,其中行自动充气时复苏囊正压人工通气措施的患儿作为对照组,于复苏过程中采取T组复苏器正压人工通气的患儿作为观察组,2组患儿各30例,并将其新生儿出生后的血气指标,新生儿1、5及10min评分、复苏成功率、气漏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2组患儿经相应治疗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其血气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复苏成功率无显著差异,但无气漏发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组合复苏器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重复操作性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施金桔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对充气升温机治疗连续性肾替代疗法患者低体温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本科室治疗的58例在重症监护室进行床旁连续肾脏替代疗法过程中出现低体温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充气升温机进行保暖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处理(升高置换液温度及加盖棉被进行取暖),并对两组患者的体温变化及寒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充气式升温机对快速恢复连续肾脏替代疗法过程中患者的低体温状况效果理想.
作者:王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究分析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合并肝硬化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2例腹股沟疝合并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1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给予研究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总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偏高,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活动时间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偏短,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效果在腹股沟疝合并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治疗中,要显著优于传统疝修补术,值得广泛推广和采用.
作者:张岩;韩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红光治疗仪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皮肤科1年内收治的84例脓疱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激素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红光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红光治疗仪对脓疱型银屑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并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张同威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有创呼吸机管路系统更换频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呼吸衰竭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53例,给予患者呼吸机管路及湿化装置治疗,将患者分为A、B、C组.其中A组有17例,间隔3d更换呼吸机管路系统;B组有18例,间隔5d更换;C组18例,间隔7d更换.通过对呼吸机管路的集水杯进行采样及细菌学检测观察3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情况.结果:A、B、C组患者分别有1例、4例、8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疾病.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高低与有创呼吸机管路系统更换频率呈负相关,建议每7d至少更换呼吸机管路1次,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冯徐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究麻醉机全麻手术后患者肺部感染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采用不同消毒处理后的麻醉机及其配件致病菌污染与使用其进行气管插管全麻术后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均分成A、B两组,每组各80例.其中,A组患者所用麻醉机及其组件实施环氧乙烷消毒,B组患者所用麻醉机及其组件予以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对比分析全麻手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发生率情况.结果:A组麻醉机及其组件消毒合格率为98.75%(79/80),A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为1.25%(1/80);B组麻醉机及其组件消毒合格率为88.75%(71/80),B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为13.75%(11/80).两者对比,A组麻醉机及其组件消毒合格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机及其配件能够导致全麻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因此在全麻手术前,对麻醉机及其配件进行规范消毒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应用麻醉机全麻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潘立岩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新医改下对医疗设备施以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获得的创新效果.方法:于本院积极开展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工作,终对工作开展满意度加以总结分析.结果:针对本院在开展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工作期间表现出的系列问题加以分析,主要体现为:①在管理中心人力资源分配方面,表现出不合理的现象;②对于短时间适应高度信息化管理模式,工作人员无法适应;③对于工作人员在具有的信息化操作能力方面,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下降;④医院在管理方案创建以及管理设施配备方面欠缺完善;⑤管理人员在进行医疗设备信息管理效率方面,表现出一定程度下降.结论:对于管理人员,合理开展信息化素质训练干预,终保证信息化管理效率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保证新医改条件下,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创新点有效凸显.
作者:雷华艳;孙剑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究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方法:采用对比实验的方式,在2015年4月~2017年4月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结合CPAP治疗和采用常规治疗.结果:在观察组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观察组患者的发绀、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较好,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蔡鸿鸿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分析喉罩在妇科短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妇科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择期进行妇科手术治疗,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应用喉罩机械通气方法,对照组应用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方法,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诱导后当刻、置入器械当刻、拔除器械后HR、MAP水平以及拔除器械时间、自主恢复时间、肌松剂药量、拔管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均存在较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在妇科短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崔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危重症患者气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1例可疑气胸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先行超声检查,再行CT检查.统计本组患者超声和CT对少量气胸、中等量气胸、大量气胸等各类型气胸检出率和总气胸检出率,并对比两者CT与超声诊断结果,计算超声诊断与CT诊断结果符合率.结果:超声对危重症患者气胸检出率为94.12%,与CT气胸检出率(82.35%)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对少量气胸、中等量、大量气胸检出率略低于CT诊断,但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以CT为金标准,CT扫描共检出气胸48例,超声诊断共检出42例,42例与CT诊断结果均完全相符,4例少量气胸和2例中等量气胸漏诊,超声诊断与CT诊断符合率为87.50%(42/48).结论:危重症患者超声检查对气胸检出率较高,准确性也较好,可为危重症患者气胸临床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
作者:王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至本院就诊的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2015年5月~2016年5月),所有患儿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症状,对患儿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无创通气治疗后,所有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与生命体征指标均获得了明显的改善(P<0.05);治疗后,所有患儿的LVEF、FS均获得了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并急性左心衰竭患儿来说,采取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案便于对其呼吸困难症状进行有效缓解,对其低氧血症及时进行纠正,及时挽救患儿的生命,值得实践推广.
作者:黄艳茹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研究胆囊腹腔镜麻醉中用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6月本院接诊的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实施喉罩麻醉,B组实施气管插管麻醉.综合分析并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A组的拔管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与维库溴铵用量均明显优于B组,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明显比B组的44.0%低,P<0.05.A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8.0%,比B组的90.0%显著升高,P<0.05.结论:相比较于气管插管麻醉法,喉罩麻醉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更高,且其麻醉效果也更显著,能有效减少术中维库溴铵的用药量.
作者:杨建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温针灸在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80例因脑卒中导致的认知障碍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康复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好于治疗前;试验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可显著改善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李倩 刊期: 201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