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涛;郝铁
目的:对充气升温机治疗连续性肾替代疗法患者低体温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本科室治疗的58例在重症监护室进行床旁连续肾脏替代疗法过程中出现低体温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充气升温机进行保暖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处理(升高置换液温度及加盖棉被进行取暖),并对两组患者的体温变化及寒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充气式升温机对快速恢复连续肾脏替代疗法过程中患者的低体温状况效果理想.
作者:王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显微镜精索静脉低位结扎术(L-MV)与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LV)术后精液质量改善情况.方法:在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8月到2016年8月诊治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中抽取80例作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其治疗方法,将其分成L-MV组(n=40)和LV组(n=40),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精液质量.结果:L-MV组、LV组手术前的精子密度、精液量、精子活率对比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3、6、9、12个月,L-MV组患者的精子密度、精液量、精子活率均高于LV组(P<0.01).结论:与LV术相比,L-MV术在改善静脉曲张患者术后精液质量方面更具优势,可推广.
作者:徐威业;丁端明;丁雄彪;冷芬贵;王峰;胡建淼;邹德文;徐白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儿童甲状腺癌的高频超声特点,提高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儿童甲状腺癌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儿童甲状腺癌声像图表现为3种类型:结节性病灶、结节性病灶合并腺体弥漫性病变,腺体弥漫性病变.结节多表现为低回声、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A/T≥1,周边无声晕、内见微小钙化、向心性血流信号为主.微钙化及向心性血流为儿童甲状腺癌较具特征性声像图表现.结论:高频超声是儿童甲状腺癌首选的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初秀坤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在原子荧光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原子荧光分析仪的日常维护方法.方法:收集本中心2年内使用原子荧光分析仪的情况.将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内应用传统原子荧光分析仪使用方法的情况,设置为对照组.另需将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对原子荧光分析仪使用中问题针对性的解决和维护的资料设置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使用情况.结果:在对原子荧光分析仪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并对这些问题解决,并改进日常维护工作后,其使用错误率明显降低,检查准确率明显提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使用原子荧光分析仪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保证其使用效果.
作者:刘志远;朱成志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联合方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3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者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GnRH-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3.85%,复发率是7.6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8.46%,复发率是26.1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与GnRH-α联合方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够获得显著临床效果,可明显减少患者复发次数和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洪洁 刊期: 2017年第20期
医疗卫生行业关乎社会民生,同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下,越来越多新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应用其中,大大提升了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尽管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但是由于医疗设备诱发压疮的现象愈加频发,相关研究中对于医疗设备压疮因素和发病机制尚未作出明确的定义和解释.本文就医疗设备相关压疮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客观阐述当前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寻求合理的预防策略,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周嫣婷 刊期: 2017年第20期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医疗信息化建设满足了社会的发展趋势,成为了增进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手段,在医疗信息建设中,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逐渐成为塑造医院品牌想象、拉近医患关系的重要平台.本文针对医疗信息化建设中微信公众平台的价值意义、具体应用及强化措施进行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作者:王春杨;宋迪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析老年患者俯卧位胸腰椎手术中应用喉罩联合气管导管全身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接受俯卧位胸腰椎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参照组患者予以气管导管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予以喉罩联合气管导管全身麻醉,对两组患者各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肺通气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麻醉诱导前(T0)时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气管导管置入时(T1)、气管导管或喉罩拔除时(T2)、气管导管或喉罩拔除5min(T3)时,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在平卧位气管导管置入5min(T4)、俯卧位手术开始30min(T5)、术毕即刻俯卧位(T6)时,观察组气道峰压值(Ppeak)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俯卧位胸腰椎手术中应用喉罩联合气管导管全身麻醉的效果显著,可确保患者循环稳定,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谢斌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危重症患者气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1例可疑气胸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先行超声检查,再行CT检查.统计本组患者超声和CT对少量气胸、中等量气胸、大量气胸等各类型气胸检出率和总气胸检出率,并对比两者CT与超声诊断结果,计算超声诊断与CT诊断结果符合率.结果:超声对危重症患者气胸检出率为94.12%,与CT气胸检出率(82.35%)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对少量气胸、中等量、大量气胸检出率略低于CT诊断,但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以CT为金标准,CT扫描共检出气胸48例,超声诊断共检出42例,42例与CT诊断结果均完全相符,4例少量气胸和2例中等量气胸漏诊,超声诊断与CT诊断符合率为87.50%(42/48).结论:危重症患者超声检查对气胸检出率较高,准确性也较好,可为危重症患者气胸临床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
作者:王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不同材质义齿基托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需要进行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共3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均为15例,A组患者采用金属基托,B组患者采用普通树脂基托,比较两组患者戴用不同材质义齿基托的修复效果.结果:A组戴用一个月在稳固感、咀嚼能力、异物感、外观满意度、语音学方面的满意度、牙弓形态和牙槽脊饱满度分别为60.00%、46.67%、53.33%、53.33%、73.33%、46.67%和60.00%,其中稳固感、异物感和语音学方面的满意度要比B组的更高,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咀嚼能力和外观方面的满意度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材质基托义齿患者戴用三个月的稳固感、咀嚼能力、异物感、外观以及语音学方面等的效果评价均比戴用一个月的有明显提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月后不同材质基托义齿戴用的效果评价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属基托在义齿戴用早期的异物感、稳固性和语音学方面具有优势,随着义齿戴用时间的延长,基托材料的影响作用也在减小.
作者:曾迎春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对T组合复苏器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重度窒息复苏的新生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依据其治疗方案将其分类,其中行自动充气时复苏囊正压人工通气措施的患儿作为对照组,于复苏过程中采取T组复苏器正压人工通气的患儿作为观察组,2组患儿各30例,并将其新生儿出生后的血气指标,新生儿1、5及10min评分、复苏成功率、气漏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2组患儿经相应治疗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其血气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复苏成功率无显著差异,但无气漏发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组合复苏器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重复操作性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施金桔 刊期: 2017年第20期
肘关节创伤后多出现关节粘连、增生、关节周围软骨损伤、骨折等因素,早期不积极处理可能出现肘关节僵硬、疼痛、活动受限等一系列并发症;肘关节镜相对膝关节镜出现的比较晚,特别是内地开展较国外及沿海发达地区更晚.
作者:毕殿海;曾欢高;廖勇;廖水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究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方法:采用对比实验的方式,在2015年4月~2017年4月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结合CPAP治疗和采用常规治疗.结果:在观察组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观察组患者的发绀、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较好,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蔡鸿鸿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研究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泌尿外科截石位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佳时间.方法:采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分别于术前术后及术后对1000例泌尿外科截石位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下肢深静脉的发生率.结果:500例术前术后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较500例术后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术前早期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较术后使用对预防截石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明显疗效.
作者:黄翔;苏珠英;杨容;魏怀莹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研究护阴罩对预防脊髓损伤后留置导尿男性患者尿道外口细菌定植的效果分析.方法:将本院外科收治的脊髓损伤致排尿功能丧失给予留置导尿的男性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按照要求每天进行尿道口及会阴部的清洁消毒,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护阴罩保护并定期更换.分别于患者留置尿管的第2d、第7d及第14d观察患者尿道外口情况(颜色及清洁度)并在第2d、第7d及第14d尿道外口清洁消毒前采用一次性灭菌拭子采集进行尿道外口标本的细菌培养.对两组观察情况及细菌定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护阴罩的实验组尿道外口清洁度显著优于常规处理的对照组(P<0.05),细菌定植阳性率与留置导尿管时间具有正相关性,即时间越长细菌定植阳性率越高,细菌定植阳性率监测在留置尿管的第2d及第7d两组无差异,第14d实验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创伤后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的男性患者,为预防患者尿道外口的清洁度及减少细菌定植建议使用护阴罩进行保护,可有效降低长时间留置导尿患者的尿道口及周围组织的细菌定植,降低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
作者:朱宏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本文就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5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92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n=46)与参照组(n=46),对实验组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对参照组采用鼻胃管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引流量、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引流量对比参照组更多,排气或排便时间、拔管时间对比参照组更快;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成功率较高,对缩短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均有显著帮助,可将其作为该类患者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马春雷;张泽斌;斋登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温针灸在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80例因脑卒中导致的认知障碍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康复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好于治疗前;试验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可显著改善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李倩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分析喉罩在妇科短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妇科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择期进行妇科手术治疗,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应用喉罩机械通气方法,对照组应用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方法,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诱导后当刻、置入器械当刻、拔除器械后HR、MAP水平以及拔除器械时间、自主恢复时间、肌松剂药量、拔管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均存在较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在妇科短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崔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验证二尖瓣脱垂患者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病情的再评估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确诊为二尖瓣脱垂患者60例进行临床检查,对其患者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病情检查,并对患者的临床病理情况及病情进行在评估.结果:通过采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式对二尖瓣脱垂患者进行诊断,其诊断结果明显,没有任何误差,能有效增强其确诊率.结论:对二尖瓣脱垂患者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方式进行诊断,能有限诊断出患者的二尖瓣脱垂情况,其临床诊断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与使用.
作者:矫妮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与帕罗西汀联合应用方案治疗抑郁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抑郁障碍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与帕罗西汀联合应用方案治疗,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4周、8周后HAMD1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与帕罗西汀联合应用方案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作者:孙威 刊期: 201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