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对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矫治效果观察

董玉红;霍敏;张静

关键词:屈光参差性弱视, 儿童, 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 视力
摘要:目的 研究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对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矫治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11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9例,对照组51例.观察组予以RGP矫正视力,对照组则佩戴框架眼镜矫正视力.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视力矫正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儿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配镜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矫正视力分别为(4.33±0.31)、(4.52±0.47)、(4.76±0.29),均高于对照组的(4.19±0.30)、(4.33±0.40)、(4.41±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80%(40/59),高于对照组的43.14%(2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为100.00%(59/59),高于对照组的90.20%(4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GP对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矫治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好,更容易为患儿所接受.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重症病人中抗谵妄和降低应激水平的作用

    目的 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重症病人中抗谵妄和降低应激水平的作用.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危重病人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均给予瑞芬太尼镇痛,观察组给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镇静,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镇静,比较两组谵妄发生率、应激反应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目标镇静所需时间较长[(16.87±4.13)比(18.56±4.39)min,P=0.038],但谵妄发生率更低(30.36%比10.71%,P=0.010),首次谵妄出现时间更晚[(4.32±1.42)比(5.83±1.32)d,P<0.001],谵妄持续时间更短[(13.41±8.56)比(5.34±3.23)h,P<0.001],停药后唤醒所需时间更短[(59.65±30.82)比(14.76±6.74)min,P<0.001].在应激反应比较中,观察组第18小时(P=0.001)及第24小时(P<0.001)血清皮质醇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比较中,观察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8),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降低重症病人应激反应水平,减少谵妄发生,且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孟文勤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经后外侧入路治疗单独性后外侧胫骨平台劈裂塌陷骨折11例

    目的 探讨经膝关节后外侧手术人路治疗单独性后外侧胫骨平台劈裂塌陷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采用后外侧入路对11例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劈裂塌陷骨折病人进行钢板固定治疗,男4例,女7例;年龄45.8岁,年龄范围18~7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5例,高处坠落伤3例,其它伤3例,合并伤:合并腓骨小头骨折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1例.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获12~31个月的随访,平均17.2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无腓总神经损伤、无手术切口感染、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无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患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8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膝关节后外侧入路能够有效显露手术区域,内固定方便、创伤小、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单独胫骨后外侧平台劈裂塌陷骨折较理想的入路.

    作者:张逸飞;周业金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3158人次离休老干部住院疾病谱分析及保健对策

    目的 了解离休老干部住院疾病谱的发生和发展动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保健和预防工作.方法 对老干部住院次数、不同年龄段住院构成比及不同年度病人疾病谱进行比较.结果 2015—2017年超过2次住院的超过了50%,多的达到10次,80~89岁住院构成比高;3年的前10位疾病基本相同,主要为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冠心病、椎基底动脉供应不足始终居前2位;平均住院天数呈逐年下降.结论 对老干部进行个体化、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提前干预危险因素,可以达到改善老干部身体素质、安度晚年的良好效果.

    作者:黄培;钱红英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比伐卢定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急诊介入治疗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白细胞介素-4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比伐卢定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急诊介入治疗(PCI)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于邢台市第三医院接受PCI术治疗的STEMI病人100例.根据病人术中所用抗凝药物种类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则采用比伐卢定进行抗凝,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进行抗凝.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3 d后血清hs-CRP、Lp-PLA2、IL-4水平,治疗前与治疗30 d后心功能指标水平,MACE发生情况以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 d后两组病人血清hs-CRP、Lp-PLA2、IL-4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hs-CRP、IL-4水平分别为(22.7±5.4)mg/L、(2.0±0.5)p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8±5.6)mg/L、(3.7±0.9)pg/m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LVEF水平为(46.8±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2±4.0)%,而BNP水平为(284.5±113.8)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2.8±103.7)n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病人MACE发生率为2.00%(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4.0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伐卢定可有效降低STEMI病人PCI术后hs-CRP、Lp-PLA2、IL-4水平,改善病人心功能,同时有利于降低MACE发生率以及出血事件发生率.

    作者:穆金兴;李雪霞;李延鑫;曹亚冰;陈要起;陈洪波;齐丽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150例OSAHS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耳鼻喉科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6 h、1 d、2 d疼痛情况.结果 术后6 h观察组的疼痛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1 d疼痛情况(3级34.7%比12.0%,4级17.3%比5.3%)和术后2 d疼痛情况(2级61.3%比34.7%,3级18.7%比9.3%),观察组疼痛情况均比对照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病人行UPPP术后应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可减轻其术后疼痛,也可以减少病人因对疾病的错误认识而产生的恐惧、不安、困惑、烦恼等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潇潇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依达拉奉联合帕瑞昔布钠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单用或联合依达拉奉对于行腔镜手术的胃癌病人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京总医院麻醉科行择期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病人的资料.入组病人根据给药方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依达拉奉+帕瑞昔布钠组),B组(帕瑞昔布钠组)和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三组病人的基线资料,拔管时镇静、躁动情况、疼痛、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拔管时炎症及氧化损伤指标等.结果 共纳入125例病人,其中A组45例,B组39例,C组41例.A、B、C三组病人的镇静(轻度34比21比18例,深度10比5比2例)、躁动情况(中度4比5比13例,重度1比5比10例)、MAP[(91.3±8.8)比(101.2±9.7)比(117.5±12.2)mmHg]、HR[(81.4±7.8)比(89.1±8.9)比(100.4±10.3)次/分]及氧化损伤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A组病人镇静佳、躁动轻,MAP、HR、丙二醛(MDA)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而C组病人正好相反(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联合依达拉奉可有效抑制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可能机制与镇痛、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抑制有关.

    作者:赵玉;吕德珍;滕成玲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与进展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液系统一种常见的获得性免疫性疾病,目前对ITP发病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机体内细胞免疫紊乱、体液免疫紊乱和氧化应激作用等方面,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机体免疫系统平衡状态的改变是疾病发生的前提.该文就近年来ITP发病机制研究中和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萍;唐吉斌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某结核病专科医院门诊处方基本指标评价及用药合理性分析

    目的 通过对某结核病专科医院门诊处方进行点评,评价结核病专科医院门诊处方用药指标和合理用药情况,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抽取医院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门诊处方2400张进行点评,对相关指标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结果 2400张门诊处方中结核诊断处方1913张,占79.71%,非结核诊断处方487张,占20.29%;在1913张结核病处方中,含有护肝药物的处方占结核病处方的61.58%,含有其他辅助用药的处方占结核病处方的15.58%.2400张门诊处方中,每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为3.08种,每张处方平均金额为310.24元,基本药物使用率55.28%,处方通用名使用率为100%,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注射剂使用率分别为6.92%和4.67%.2400张门诊处方中,合理处方1969张(82.04%),不合理处方431张(17.96%);不合理处方中,不规范处方320张(74.25%),用药不适宜处方111张(25.75%),超常处方0张(0.00%).结论 结核病专科医院门诊处方,病种相对单一,单张处方药物品种多,药量大,金额高,特别是结核病辅助用药金额占比高;抗菌药物和注射剂使用率低;门诊处方不合理现象普遍,不规范处方比率较高,应加强监督,针对性干预,进一步规范医生处方行为,提高门诊的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洪健;潮蓉;张云玲;李影;贺思勋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平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后胃肠功能紊乱病人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病人入院24~72 h内予以经鼻胃管开始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病人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治疗.所有病人均进行为期15d的治疗.分别对比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治疗第1天及第15天营养生化指标、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评分、APACHEⅡ评分以及SOFA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病人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3.00%(93/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8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5天观察组病人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分别为(234.5±60.1)μg/mL、(321.1±68.3)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0.2±58.4)μg/mL、(272.7±67.9)ng/mL(均P<0.05).治疗后第15天两组病人的GC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第1天,APACHEⅡ以及SOFA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第1天;而观察组病人的GCS评分为(12.8±3.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5±3.8)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经鼻胃管开始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病人营养状态,促进康复.

    作者:梁宾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祛风舒筋丸对佐剂关节炎大鼠免疫调节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祛风舒筋丸对佐剂关节炎大鼠免疫调节作用以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弗氏完全佐剂关节炎大鼠模型,检测体外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血清细胞因子含量以及滑膜VEGF、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 祛风舒筋丸能显著抑制模型大鼠足趾肿胀,抑制体外诱导的T、B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类风湿因子(RF)、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生成,抑制VEGF、ICAM-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祛风舒筋丸具有较强的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体外诱导的T、B淋巴细胞增殖,抑制IL-1β、IL-6及TNF-α等细胞因子生成,抑制VEGF和ICAM-1的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张瑶;屠莹;胡占嵩;陈丽娟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达比加群在家兔中的药代动力学及其对实验室检查的影响

    目的 通过在新西兰大白兔中单剂量服用达比加群酯,对比不同时间点的达比加群血药浓度变化、不同血药浓度时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探讨达比加群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其对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18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 mg/kg组、10 mg/kg组和对照组三组,每组6只,分别灌胃5 mg/kg、10 mg/kg达比加群酯溶液和等体积的溶剂,于给药前,给药后0.5、1、1.5、2、3、4、6、8、12、24 h取血,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达比加群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分析组间差异;通过检测达比加群浓度(蛇静脉酶发色底物法测定,ECA)、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与LC-MS/MS结果做相关性分析,同时对ECA与LC-MS/MS进行Bland-Altman偏倚性分析.结果 达比加群在各实验组中药代动力学参数:5 mg/kg组:tmax=(2.42±0.66)h、Cmax=(131.07±49.95)ng/mL、AUC0→t=(814.56±366.86)ng·h-1·mL-1、AUC0→∞=(902.79±426.86)ng·h-1·mL-1、MRT=(5.69±1.74)h、t1/2=(8.12±1.98)h;10 mg/kg组:tmax=(2.83±1.13)h、Cmax=(309.99±189.12)ng/mL、AUC0→t=(1732.26±605.15)ng·h-1·mL-1、AUC0→∞=(1887.63±616.99)ng·h-1·mL-1、MRT=(5.69±1.83)h、t1/2=(8.47±2.87)h,两实验组tmax、MRT和t1/2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给药后TT-时间曲线随药-时曲线有类似的变化.APTT与达比加群呈低度相关(R2=0.224);TT与达比加群浓度呈高度相关(R2=0.780)但有过高的敏感性;ECA检测达比加群的血药浓度呈高度相关(R2=0.882),Bland-Altman偏倚性分析提示ECA低估药物浓度.结论 达比加群的药代动力学是可预测的且在体内抗凝效果无时间延迟;APTT不适合作为定量检测达比加群的指标,但其值显著升高提示高浓度的达比加群;TT可作为达比加群的定性指标;ECA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达比加群定量的指标,但需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张培哲;曹邦明;李佳俊;张弛;夏明;杨向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乳腺癌术后存活10年以上病人自我感受负担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存活10年以上病人自我感受负担(SPB)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乳腺癌术后存活10年以上的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和乳腺癌病人生命质量评价表(FACT-B)判定病人的SPB和生活质量.采用直线相关分析SPBS量表各维度和FACT-B量表各维度间的相关性.结果 (1)乳腺癌术后存活10年以上的病人SPB得分为(35.78±4.19)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条目平均分高的维度为情感负担[(3.33±0.40)分],低的为身体负担[(3.04±0.43)分];生活质量得分为(114.53±14.71)分,处于中上水平,其中条目平均分高的为附加关注[(3.81±0.49)分],低的为功能状况[(2.76±0.52)分].(2)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肿瘤分期及手术方式对病人SPB评分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5、0.000、0.000、0.000、0.001);年龄、文化程度、肿瘤分期及手术方式对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1、0.000、0.000).(3)直线相关分析显示,病人SPB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分均呈负相关,其中,相关性高的为社会/家庭状况(r=-0.674,P=0.000);病人生活质量与SPB各维度及总分均呈负相关,其中相关性高的为情感负担(r=-0.783,P=0.000).结论 乳腺癌术后存活10年以上的病人SPB处于中等水平,生活质量处于中上水平,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肿瘤分期及手术方式可对病人的SPB和生活质量造成影响;SPB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对于乳腺癌术后存活10年以上的病人应增加社会和家庭支持,缓解情感负担,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任艳伟;孙萌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合肥市滨湖医院骨科2009年12月至2014年1月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病人31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8例;年龄(38.5±6.3)岁,年龄范围为28~61岁;评估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结果 病人术后获得随访的时间(15.6±3.4)个月,时间范围为9~36个月;骨折的愈合时间(4.5±2.8)个月,愈合时间范围为3~7个月.所有病人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病人膝关节活动度为(123±9.1)°,膝关节活动度范围为100°~130°.膝关节功能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分为(92.3±3.7)分,评分范围为89~96分.Sanders肢体功能评价,优24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90.3%.所有病人术后均无感染、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装置机械故障等合并症的发生.结论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能为股骨远端骨折提供可靠的内固定,并允许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刘敏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曲咪新乳膏中醋酸曲安奈德和硝酸咪康唑的含量

    目的 探讨测定曲咪新乳膏中醋酸曲安奈德和硝酸咪康唑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SB-C18(150 mm×4.6 mm,5.0μm);以A甲醇:0.05%乙酸铵(85:15),B甲醇:0.05%乙酸铵(75:25)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40 nm,进样量:20μL.结果 醋酸曲安奈德在0.01~0.06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n=5),平均回收率为100.52%,RSD=0.62%;硝酸咪康唑在0.1~0.6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n=5),平均回收率为99.93%,RSD=0.86%.结论 此方法可同时测定曲咪新乳膏中两组分的含量,方法简便,准确,快速.

    作者:刘晓玲;梁晓东;崔杨;王婷婷;刘琳;丁银春;周化;范石虎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顺行指动脉旋转推进皮瓣对指端组织缺损修复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顺行指动脉旋转推进皮瓣对指端组织缺损修复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在池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指端组织缺损修复的病人21例,采取指动脉顺行旋转推进皮瓣修复术,并与池州市人民医院以往进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病人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情况、治疗效果、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张力性水疱及皮瓣远端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月,对照组治疗效果优良率为65.38%,观察组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6.1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12月,观察组术后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8.46%,观察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23%,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行指动脉旋转推进皮瓣修复术治疗指端组织缺损效果显著,促进指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礼府;廖士平;李思玮;谭靓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营养状况、血脂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并分析其与病人营养状况、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其25-羟维生素D水平分为A组(重度缺乏组,25-羟维生素D<5 ng/mL)、B组(轻度缺乏组,25-羟维生素D 5~15 ng/mL)和C组(非缺乏组,25-羟维生素D 16~30 ng/mL).观察三组病人血实验室营养指标、血脂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差别,分析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血实验室营养指标、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B、C三组病人白蛋白(Alb)[(42.35±4.63)g/L比(57.62±4.13)g/L比(68.95±5.57)g/L]、前白蛋白(PA)[(398.78±13.65)mg/L比(425.36±12.23)mg/L比(463.15±15.02)mg/L]、血红蛋白(Hb)[(65.74±6.11)g/L比(78.02±7.82)g/L比(95.86±10.02)g/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1.22±0.34)mmol/L比(1.39±0.46)mmol/L比(1.51±0.52)mmol/L]水平为C组>B组>A组(P<0.05);三组病人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C)、胆固醇(TG)、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为A组>B组>C组(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25-羟维生素D水平与Alb、PA、Hb、HDL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TC、TG、LDL、CRP和IL-6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其营养状况、血脂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监测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晓华;房婧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1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1(sVAP-1)与动脉硬度指标(踝-臂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 对579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一般资料的采集,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血脂、尿酸等生化指标,sVAP-1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应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baPWV.结果 ①baPWV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肾小球滤过率、高血压、糖尿病存在相关性(r=0.561、0.539、0.29、0.186、0.201、0.114、0.155、0.111、0.202、-0.174、0.382、0.174,P<0.05);sVAP-1与年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糖尿病具有相关性(r=0.273、-0.176、0.179、-0.130、0.110、0.129、0.141,P<0.05),且sVAP-1与baPWV的Pearson相关分析,两者相关性(r=0.134,P<0.001).②sVAP-1与baPWV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无相关性(β=-0.002,P>0.05),但将年龄分为三组后,在55岁以上人群中,sVAP-1与平均baPWV及大baPWV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β=0.052、0.05,P<0.05),而且在控制了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尿病后仍具有明显的独立相关性(β=0.049、0.048,P<0.05).结论 sVAP-1与年龄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sVAP-1升高,在55岁以上的一般人群中sVAP-1与baPWV存在明显的独立相关性.

    作者:张艳迪;陈大伟;姜树强;龙丽娟;张婧;靳英;郭广晋;王建昌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术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术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发生率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河北省任县医院妇产科收治的符合剖宫产分娩指征且为首次剖腹产的产妇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子宫下段常规缝合方式,观察组采用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方式.评估手术1年后两组剖宫产术后子宫憩室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剖宫产术后子宫憩室发生例数(8例比2例)、肌层厚度[(6.03±0.88)mm比(7.51±0.96)mm]及憩室容积[(0.42±0.05)mm3比(0.31±0.04)mm3]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法优于分层缝合法,能够降低剖宫产术后子宫憩室的发生率,对临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借鉴.

    作者:周少静;关俊霞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外周血Th17细胞对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长期疗效的预测价值

    目的 评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病人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对大剂量地塞米松(DXM)长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2例初诊ITP病人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分析Th17细胞比例在持续反应组病人(15例)及复发组(18例)病人之间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法(ROC)分析Th17细胞比例对大剂量DXM长期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复发组病人治疗前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持续反应组病人(P<0.01).应用治疗前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预测大剂量DXM的长期疗效,其曲线下面积为0.857(95%CI:0.717~0.998,P<0.01),cut-off值为1.235%.结论 初诊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有助于预测大剂量DXM在ITP的长期疗效.

    作者:李颢;姜海华;王新伟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临床药师持续性干预对医院丙氨酰谷氨酰胺临床合理应用的作用和效果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持续性干预对医院丙氨酰谷氨酰胺临床合理应用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对2016年使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注射用丙氨酰谷氨酰胺的出院病人病历进行收集与分析,同时针对相应问题开展持续性的药学干预.结果 临床药师对丙氨酰谷氨酰胺的使用进行持续性药学干预后,医院丙氨酰谷氨酰胺的临床应用合理率从62%上升至96%.结论 持续性干预有利于提高病人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

    作者:杨玉琴;陈斌;张晓明;谢加力;陶云松 刊期: 2019年第03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