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术后存活10年以上病人自我感受负担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任艳伟;孙萌

关键词:乳腺癌, 自我感受负担, 生活质量, 10年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存活10年以上病人自我感受负担(SPB)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乳腺癌术后存活10年以上的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和乳腺癌病人生命质量评价表(FACT-B)判定病人的SPB和生活质量.采用直线相关分析SPBS量表各维度和FACT-B量表各维度间的相关性.结果 (1)乳腺癌术后存活10年以上的病人SPB得分为(35.78±4.19)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条目平均分高的维度为情感负担[(3.33±0.40)分],低的为身体负担[(3.04±0.43)分];生活质量得分为(114.53±14.71)分,处于中上水平,其中条目平均分高的为附加关注[(3.81±0.49)分],低的为功能状况[(2.76±0.52)分].(2)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肿瘤分期及手术方式对病人SPB评分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5、0.000、0.000、0.000、0.001);年龄、文化程度、肿瘤分期及手术方式对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1、0.000、0.000).(3)直线相关分析显示,病人SPB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分均呈负相关,其中,相关性高的为社会/家庭状况(r=-0.674,P=0.000);病人生活质量与SPB各维度及总分均呈负相关,其中相关性高的为情感负担(r=-0.783,P=0.000).结论 乳腺癌术后存活10年以上的病人SPB处于中等水平,生活质量处于中上水平,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肿瘤分期及手术方式可对病人的SPB和生活质量造成影响;SPB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对于乳腺癌术后存活10年以上的病人应增加社会和家庭支持,缓解情感负担,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居家认知行为疗法在多发性骨髓瘤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居家认知行为疗法在多发性骨髓瘤(MM)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中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行常规护理的MM化疗病人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8周后,对比两组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8周后无疲乏率高于对照组,中度疲乏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8周后视觉模拟(VAS)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8周后社会功能(SF)、认知功能(CF)、情绪功能(EF)、角色功能(RF)、躯体功能(P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5.16%高于对照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居家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MM化疗病人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癌因性疲乏,提高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赵薇;许勤;谢珺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1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1(sVAP-1)与动脉硬度指标(踝-臂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 对579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一般资料的采集,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血脂、尿酸等生化指标,sVAP-1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应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baPWV.结果 ①baPWV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肾小球滤过率、高血压、糖尿病存在相关性(r=0.561、0.539、0.29、0.186、0.201、0.114、0.155、0.111、0.202、-0.174、0.382、0.174,P<0.05);sVAP-1与年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糖尿病具有相关性(r=0.273、-0.176、0.179、-0.130、0.110、0.129、0.141,P<0.05),且sVAP-1与baPWV的Pearson相关分析,两者相关性(r=0.134,P<0.001).②sVAP-1与baPWV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无相关性(β=-0.002,P>0.05),但将年龄分为三组后,在55岁以上人群中,sVAP-1与平均baPWV及大baPWV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β=0.052、0.05,P<0.05),而且在控制了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尿病后仍具有明显的独立相关性(β=0.049、0.048,P<0.05).结论 sVAP-1与年龄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sVAP-1升高,在55岁以上的一般人群中sVAP-1与baPWV存在明显的独立相关性.

    作者:张艳迪;陈大伟;姜树强;龙丽娟;张婧;靳英;郭广晋;王建昌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重症病人中抗谵妄和降低应激水平的作用

    目的 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重症病人中抗谵妄和降低应激水平的作用.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危重病人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均给予瑞芬太尼镇痛,观察组给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镇静,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镇静,比较两组谵妄发生率、应激反应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目标镇静所需时间较长[(16.87±4.13)比(18.56±4.39)min,P=0.038],但谵妄发生率更低(30.36%比10.71%,P=0.010),首次谵妄出现时间更晚[(4.32±1.42)比(5.83±1.32)d,P<0.001],谵妄持续时间更短[(13.41±8.56)比(5.34±3.23)h,P<0.001],停药后唤醒所需时间更短[(59.65±30.82)比(14.76±6.74)min,P<0.001].在应激反应比较中,观察组第18小时(P=0.001)及第24小时(P<0.001)血清皮质醇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比较中,观察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8),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降低重症病人应激反应水平,减少谵妄发生,且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孟文勤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合肥市滨湖医院骨科2009年12月至2014年1月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病人31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8例;年龄(38.5±6.3)岁,年龄范围为28~61岁;评估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结果 病人术后获得随访的时间(15.6±3.4)个月,时间范围为9~36个月;骨折的愈合时间(4.5±2.8)个月,愈合时间范围为3~7个月.所有病人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病人膝关节活动度为(123±9.1)°,膝关节活动度范围为100°~130°.膝关节功能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分为(92.3±3.7)分,评分范围为89~96分.Sanders肢体功能评价,优24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90.3%.所有病人术后均无感染、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装置机械故障等合并症的发生.结论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能为股骨远端骨折提供可靠的内固定,并允许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刘敏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经侧裂入路切除岛叶胶质瘤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经侧裂入路切除岛叶胶质瘤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并研究其安全性.方法 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岛叶胶质瘤病人38例,按入院单双日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经侧裂入路的岛叶胶质瘤显微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岛叶肿瘤切除术,记录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肿瘤切除程度,术后记录病人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比较两组病人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4.0±0.5)h明显少于对照组(5.2±0.6)h(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372±62)mL显著低于对照组(528±89)mL(P<0.05);两组病人肿瘤均已切除,且病人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恢复,但观察组病人肿瘤切除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通过住院观察和随访,两组病人均有术后残腔出血、偏瘫、语言障碍的并发症发生,但对照组病人三种并发症发生概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经侧裂入路切除岛叶胶质瘤能较大程度上切除肿瘤,同时又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时间、改善病人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优点,可作为岛叶胶质瘤显微外科治疗手术的首选.

    作者:刘宏斌;吴涛;周厚杰;郭强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平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后胃肠功能紊乱病人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病人入院24~72 h内予以经鼻胃管开始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病人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治疗.所有病人均进行为期15d的治疗.分别对比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治疗第1天及第15天营养生化指标、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评分、APACHEⅡ评分以及SOFA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病人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3.00%(93/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8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5天观察组病人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分别为(234.5±60.1)μg/mL、(321.1±68.3)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0.2±58.4)μg/mL、(272.7±67.9)ng/mL(均P<0.05).治疗后第15天两组病人的GC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第1天,APACHEⅡ以及SOFA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第1天;而观察组病人的GCS评分为(12.8±3.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5±3.8)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经鼻胃管开始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病人营养状态,促进康复.

    作者:梁宾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祛风舒筋丸对佐剂关节炎大鼠免疫调节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祛风舒筋丸对佐剂关节炎大鼠免疫调节作用以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弗氏完全佐剂关节炎大鼠模型,检测体外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血清细胞因子含量以及滑膜VEGF、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 祛风舒筋丸能显著抑制模型大鼠足趾肿胀,抑制体外诱导的T、B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类风湿因子(RF)、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生成,抑制VEGF、ICAM-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祛风舒筋丸具有较强的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体外诱导的T、B淋巴细胞增殖,抑制IL-1β、IL-6及TNF-α等细胞因子生成,抑制VEGF和ICAM-1的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张瑶;屠莹;胡占嵩;陈丽娟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依达拉奉联合帕瑞昔布钠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单用或联合依达拉奉对于行腔镜手术的胃癌病人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京总医院麻醉科行择期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病人的资料.入组病人根据给药方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依达拉奉+帕瑞昔布钠组),B组(帕瑞昔布钠组)和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三组病人的基线资料,拔管时镇静、躁动情况、疼痛、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拔管时炎症及氧化损伤指标等.结果 共纳入125例病人,其中A组45例,B组39例,C组41例.A、B、C三组病人的镇静(轻度34比21比18例,深度10比5比2例)、躁动情况(中度4比5比13例,重度1比5比10例)、MAP[(91.3±8.8)比(101.2±9.7)比(117.5±12.2)mmHg]、HR[(81.4±7.8)比(89.1±8.9)比(100.4±10.3)次/分]及氧化损伤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A组病人镇静佳、躁动轻,MAP、HR、丙二醛(MDA)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而C组病人正好相反(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联合依达拉奉可有效抑制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可能机制与镇痛、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抑制有关.

    作者:赵玉;吕德珍;滕成玲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顺行指动脉旋转推进皮瓣对指端组织缺损修复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顺行指动脉旋转推进皮瓣对指端组织缺损修复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在池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指端组织缺损修复的病人21例,采取指动脉顺行旋转推进皮瓣修复术,并与池州市人民医院以往进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病人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情况、治疗效果、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张力性水疱及皮瓣远端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月,对照组治疗效果优良率为65.38%,观察组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6.1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12月,观察组术后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8.46%,观察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23%,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行指动脉旋转推进皮瓣修复术治疗指端组织缺损效果显著,促进指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礼府;廖士平;李思玮;谭靓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对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矫治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对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矫治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11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9例,对照组51例.观察组予以RGP矫正视力,对照组则佩戴框架眼镜矫正视力.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视力矫正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儿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配镜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矫正视力分别为(4.33±0.31)、(4.52±0.47)、(4.76±0.29),均高于对照组的(4.19±0.30)、(4.33±0.40)、(4.41±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80%(40/59),高于对照组的43.14%(2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为100.00%(59/59),高于对照组的90.20%(4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GP对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矫治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好,更容易为患儿所接受.

    作者:董玉红;霍敏;张静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叙事医学对乳腺癌根治手术病人病耻感的影响

    目的 探寻叙事医学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病耻感的作用及影响,以期为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循证途径.方法 采用分级抽样法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及陕西省肿瘤医院乳腺病科选取住院期间行乳腺癌根治手术病人489例,2017年1—12月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手术病人244例设为观察组,行叙事医学式护理干预;2016年1—12月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手术病人245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式护理干预,两组均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IS)于出院后第1、3、6、12个月进行病耻感评定.结果 两组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的SIS得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出院第3、6、12个月时,对照组SIS得分[(62.5±10.4)、(58.2±11.2)、(55.2±11.3)分]高于观察组[(67.9±11.2)、(67.3±11.1)、(67.1±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叙事医学通过科学的方法诱导乳腺癌根治术病人宣泄不良情绪,从而改善了病人的身心状况,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曹敏;黄俊婷;王凌;姚晚侠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对SD大鼠表皮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对大鼠表皮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 分离获得饲养了1~3天的新生SD大鼠表皮基底层组织,利用10 min快速贴壁法消化、分离获得表皮干细胞,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表皮干细胞的形态.培养表皮干细胞的培养基为K-SFM,然后按照不同密度表皮干细胞进行分组处理(0.1×107/mL,0.3×107/mL,0.5×107/mL,0.1×106/mL),每组加入20 ng/mL的bFGF,利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标志物Nestin和NSE的变化,以及观察细胞形态发生的变化.结果 成功分离得到SD大鼠表皮干细胞;bFGF诱导后,0.3×107/mL组和0.1×107/mL组细胞第3天即可见细胞开始伸展生长,在约1周时细胞开始分化成神经细胞;且在细胞形态发生双极化改变的数目趋势上也具有一致性;Nestin和NSE检测均呈阳性表达.结论 bFGF有助于诱导表皮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的分化,而且该诱导作用具有一定的细胞密度依赖性.

    作者:许正伟;贺宝荣;刘团江;郭华;郝定均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3158人次离休老干部住院疾病谱分析及保健对策

    目的 了解离休老干部住院疾病谱的发生和发展动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保健和预防工作.方法 对老干部住院次数、不同年龄段住院构成比及不同年度病人疾病谱进行比较.结果 2015—2017年超过2次住院的超过了50%,多的达到10次,80~89岁住院构成比高;3年的前10位疾病基本相同,主要为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冠心病、椎基底动脉供应不足始终居前2位;平均住院天数呈逐年下降.结论 对老干部进行个体化、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提前干预危险因素,可以达到改善老干部身体素质、安度晚年的良好效果.

    作者:黄培;钱红英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某结核病专科医院门诊处方基本指标评价及用药合理性分析

    目的 通过对某结核病专科医院门诊处方进行点评,评价结核病专科医院门诊处方用药指标和合理用药情况,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抽取医院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门诊处方2400张进行点评,对相关指标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结果 2400张门诊处方中结核诊断处方1913张,占79.71%,非结核诊断处方487张,占20.29%;在1913张结核病处方中,含有护肝药物的处方占结核病处方的61.58%,含有其他辅助用药的处方占结核病处方的15.58%.2400张门诊处方中,每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为3.08种,每张处方平均金额为310.24元,基本药物使用率55.28%,处方通用名使用率为100%,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注射剂使用率分别为6.92%和4.67%.2400张门诊处方中,合理处方1969张(82.04%),不合理处方431张(17.96%);不合理处方中,不规范处方320张(74.25%),用药不适宜处方111张(25.75%),超常处方0张(0.00%).结论 结核病专科医院门诊处方,病种相对单一,单张处方药物品种多,药量大,金额高,特别是结核病辅助用药金额占比高;抗菌药物和注射剂使用率低;门诊处方不合理现象普遍,不规范处方比率较高,应加强监督,针对性干预,进一步规范医生处方行为,提高门诊的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洪健;潮蓉;张云玲;李影;贺思勋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P16蛋白检测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病人中的意义

    目的 评估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病人宫颈做活组织病理检查及P16蛋白检测的意义及价值.方法 收集在西安市中心医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二联筛查的病人资料,对其中226例HPV阳性病人随后进行宫颈活检及免疫组化P16蛋白联合检测.结果 226例HPV阳性病人中,宫颈活检诊断为炎症/萎缩、低级别上皮病变、高级别病变分别为73、98、55例,P16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35.6%(26/73),83.7%(82/98)和100%(55/55).P16蛋白表达在炎症/萎缩组、低级别病变组及高级别病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29,P<0.001);三组病变间P16蛋白表达的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HC2法检测高危型HPV可作为临床宫颈病变筛查的常规手段,高危型HPV阳性病人应及时行病理活检,其与P16检测的联合应用将大大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作者:王海玮;柴丽丽;杨国青;陈燕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术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术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发生率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河北省任县医院妇产科收治的符合剖宫产分娩指征且为首次剖腹产的产妇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子宫下段常规缝合方式,观察组采用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方式.评估手术1年后两组剖宫产术后子宫憩室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剖宫产术后子宫憩室发生例数(8例比2例)、肌层厚度[(6.03±0.88)mm比(7.51±0.96)mm]及憩室容积[(0.42±0.05)mm3比(0.31±0.04)mm3]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法优于分层缝合法,能够降低剖宫产术后子宫憩室的发生率,对临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借鉴.

    作者:周少静;关俊霞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固定与小腿下段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固定与常规小腿下段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苏州市相城区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中下段骨折病人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常规小腿下段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术后疼痛程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2.73%比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15天、第30天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64%低于对照组2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疗效优于常规小腿下段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显著改善手术效果,减轻术后疼痛,促进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唐桂勇;徐东;杨效飞;刘栋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石斛枸杞颗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石斛枸杞颗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60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性对照组、石斛枸杞颗粒高、中、低剂量组(7.5 g/kg BW、5.0 g/kg BW、2.5 g/kg BW),每组40只,连续灌胃30 d,每日1次.采用耳肿胀法观察其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检测血清溶血素水平、抗体生成细胞数观察其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观察其对小鼠吞噬功能的影响;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测定法观察其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石斛枸杞颗粒中、低剂量组能明显促进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P<0.05)、高剂量组可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P<0.05),高、中剂量组可显著增强NK细胞活性(P<0.05);但各剂量组对小鼠体质量、胸腺/体质量比值、脾脏/体质量比值、抗体生成细胞数、血清溶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石斛枸杞颗粒小鼠的细胞免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 NK 细胞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作用.

    作者:邱涵;吕晓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高龄产妇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高龄产妇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8月1日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住院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100例高龄产妇临床资料,分为3组,剖宫产组(ERCD)50例、阴道分娩组(VBAC)32例、阴道试产失败组(TOLAC)18例,同期选取无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产妇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分娩结局.结果 各组年龄、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D组、TOLAC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产后出血量均高于VBAC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在充分尊重产妇意见的前提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高龄产妇当身体条件和各项指标满足阴道分娩要求时可采取阴道试产,临床工作者在试产过程中严密监测产程进展及胎儿状况,及时妥善处理好各种突发异常情况,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高龄产妇选择阴道分娩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张媛媛;辛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比伐卢定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急诊介入治疗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白细胞介素-4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比伐卢定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急诊介入治疗(PCI)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于邢台市第三医院接受PCI术治疗的STEMI病人100例.根据病人术中所用抗凝药物种类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则采用比伐卢定进行抗凝,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进行抗凝.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3 d后血清hs-CRP、Lp-PLA2、IL-4水平,治疗前与治疗30 d后心功能指标水平,MACE发生情况以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 d后两组病人血清hs-CRP、Lp-PLA2、IL-4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hs-CRP、IL-4水平分别为(22.7±5.4)mg/L、(2.0±0.5)p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8±5.6)mg/L、(3.7±0.9)pg/m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LVEF水平为(46.8±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2±4.0)%,而BNP水平为(284.5±113.8)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2.8±103.7)n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病人MACE发生率为2.00%(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4.0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伐卢定可有效降低STEMI病人PCI术后hs-CRP、Lp-PLA2、IL-4水平,改善病人心功能,同时有利于降低MACE发生率以及出血事件发生率.

    作者:穆金兴;李雪霞;李延鑫;曹亚冰;陈要起;陈洪波;齐丽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