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丙南;林菁;朱炜春;闵宇懿
目的 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合肥市滨湖医院骨科2009年12月至2014年1月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病人31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8例;年龄(38.5±6.3)岁,年龄范围为28~61岁;评估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结果 病人术后获得随访的时间(15.6±3.4)个月,时间范围为9~36个月;骨折的愈合时间(4.5±2.8)个月,愈合时间范围为3~7个月.所有病人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病人膝关节活动度为(123±9.1)°,膝关节活动度范围为100°~130°.膝关节功能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分为(92.3±3.7)分,评分范围为89~96分.Sanders肢体功能评价,优24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90.3%.所有病人术后均无感染、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装置机械故障等合并症的发生.结论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能为股骨远端骨折提供可靠的内固定,并允许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刘敏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以急性坏死性肠炎收入院的婴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天津市儿童医院以急性坏死性肠炎收入院的4例CMPA患儿的病史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 4例临床表现均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其中2例伴有中重度脱水,1例曾罹患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血牛奶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阳性,2例血IgE阴性;4例血常规白细胞(27.9±3.2)×109/L,血小板(563±48)×109/L;血白细胞介素-6(IL-6)0.43~34.67μg/L,C反应蛋白(CRP)21~165 mg/L;1例便常规镜检阴性,3例便常规潜血呈阳性或弱阳性,镜检:红细胞(0~5)个/高倍视野,白细胞(3~6)个/高倍视野;4例培便养均为阴性,其中2例粪便钙卫蛋白<50μg/g(正常值范围),另外2例粪便钙卫蛋白为65~231.1μg/g.4例均予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粉喂养,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腹部影像学检查及各项炎症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CMPA可能会被误诊为急性坏死性肠炎,应做好鉴别诊断.
作者:李伟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寻叙事医学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病耻感的作用及影响,以期为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循证途径.方法 采用分级抽样法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及陕西省肿瘤医院乳腺病科选取住院期间行乳腺癌根治手术病人489例,2017年1—12月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手术病人244例设为观察组,行叙事医学式护理干预;2016年1—12月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手术病人245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式护理干预,两组均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IS)于出院后第1、3、6、12个月进行病耻感评定.结果 两组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的SIS得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出院第3、6、12个月时,对照组SIS得分[(62.5±10.4)、(58.2±11.2)、(55.2±11.3)分]高于观察组[(67.9±11.2)、(67.3±11.1)、(67.1±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叙事医学通过科学的方法诱导乳腺癌根治术病人宣泄不良情绪,从而改善了病人的身心状况,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曹敏;黄俊婷;王凌;姚晚侠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居家认知行为疗法在多发性骨髓瘤(MM)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中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行常规护理的MM化疗病人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8周后,对比两组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8周后无疲乏率高于对照组,中度疲乏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8周后视觉模拟(VAS)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8周后社会功能(SF)、认知功能(CF)、情绪功能(EF)、角色功能(RF)、躯体功能(P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5.16%高于对照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居家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MM化疗病人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癌因性疲乏,提高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赵薇;许勤;谢珺 刊期: 2019年第03期
嗜血细胞综合征(HPS)是多脏器高炎症性反应合并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活化伴随噬血细胞现象的一类综合征,其病因病机尚不明确,此病为罕见病,以儿童为主,年龄越小,临床表现差异越大,病情进展迅速,病势凶险.近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入HPS患儿1例,经治疗后病情得到较好控制,其病程及诊治经过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盈竞男;陈彩霞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比伐卢定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急诊介入治疗(PCI)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于邢台市第三医院接受PCI术治疗的STEMI病人100例.根据病人术中所用抗凝药物种类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则采用比伐卢定进行抗凝,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进行抗凝.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3 d后血清hs-CRP、Lp-PLA2、IL-4水平,治疗前与治疗30 d后心功能指标水平,MACE发生情况以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 d后两组病人血清hs-CRP、Lp-PLA2、IL-4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hs-CRP、IL-4水平分别为(22.7±5.4)mg/L、(2.0±0.5)p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8±5.6)mg/L、(3.7±0.9)pg/m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LVEF水平为(46.8±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2±4.0)%,而BNP水平为(284.5±113.8)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2.8±103.7)n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病人MACE发生率为2.00%(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4.0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伐卢定可有效降低STEMI病人PCI术后hs-CRP、Lp-PLA2、IL-4水平,改善病人心功能,同时有利于降低MACE发生率以及出血事件发生率.
作者:穆金兴;李雪霞;李延鑫;曹亚冰;陈要起;陈洪波;齐丽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在新西兰大白兔中单剂量服用达比加群酯,对比不同时间点的达比加群血药浓度变化、不同血药浓度时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探讨达比加群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其对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18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 mg/kg组、10 mg/kg组和对照组三组,每组6只,分别灌胃5 mg/kg、10 mg/kg达比加群酯溶液和等体积的溶剂,于给药前,给药后0.5、1、1.5、2、3、4、6、8、12、24 h取血,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达比加群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分析组间差异;通过检测达比加群浓度(蛇静脉酶发色底物法测定,ECA)、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与LC-MS/MS结果做相关性分析,同时对ECA与LC-MS/MS进行Bland-Altman偏倚性分析.结果 达比加群在各实验组中药代动力学参数:5 mg/kg组:tmax=(2.42±0.66)h、Cmax=(131.07±49.95)ng/mL、AUC0→t=(814.56±366.86)ng·h-1·mL-1、AUC0→∞=(902.79±426.86)ng·h-1·mL-1、MRT=(5.69±1.74)h、t1/2=(8.12±1.98)h;10 mg/kg组:tmax=(2.83±1.13)h、Cmax=(309.99±189.12)ng/mL、AUC0→t=(1732.26±605.15)ng·h-1·mL-1、AUC0→∞=(1887.63±616.99)ng·h-1·mL-1、MRT=(5.69±1.83)h、t1/2=(8.47±2.87)h,两实验组tmax、MRT和t1/2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给药后TT-时间曲线随药-时曲线有类似的变化.APTT与达比加群呈低度相关(R2=0.224);TT与达比加群浓度呈高度相关(R2=0.780)但有过高的敏感性;ECA检测达比加群的血药浓度呈高度相关(R2=0.882),Bland-Altman偏倚性分析提示ECA低估药物浓度.结论 达比加群的药代动力学是可预测的且在体内抗凝效果无时间延迟;APTT不适合作为定量检测达比加群的指标,但其值显著升高提示高浓度的达比加群;TT可作为达比加群的定性指标;ECA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达比加群定量的指标,但需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张培哲;曹邦明;李佳俊;张弛;夏明;杨向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侧裂入路切除岛叶胶质瘤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并研究其安全性.方法 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岛叶胶质瘤病人38例,按入院单双日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经侧裂入路的岛叶胶质瘤显微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岛叶肿瘤切除术,记录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肿瘤切除程度,术后记录病人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比较两组病人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4.0±0.5)h明显少于对照组(5.2±0.6)h(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372±62)mL显著低于对照组(528±89)mL(P<0.05);两组病人肿瘤均已切除,且病人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恢复,但观察组病人肿瘤切除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通过住院观察和随访,两组病人均有术后残腔出血、偏瘫、语言障碍的并发症发生,但对照组病人三种并发症发生概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经侧裂入路切除岛叶胶质瘤能较大程度上切除肿瘤,同时又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时间、改善病人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优点,可作为岛叶胶质瘤显微外科治疗手术的首选.
作者:刘宏斌;吴涛;周厚杰;郭强 刊期: 2019年第03期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内皮细胞损伤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重要性,其损伤标志物可作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疾病早期诊断.该文就缺血再灌注中内皮细胞损伤及其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作者:邹洋洋;杨旻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膝关节后外侧手术人路治疗单独性后外侧胫骨平台劈裂塌陷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采用后外侧入路对11例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劈裂塌陷骨折病人进行钢板固定治疗,男4例,女7例;年龄45.8岁,年龄范围18~7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5例,高处坠落伤3例,其它伤3例,合并伤:合并腓骨小头骨折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1例.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获12~31个月的随访,平均17.2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无腓总神经损伤、无手术切口感染、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无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患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8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膝关节后外侧入路能够有效显露手术区域,内固定方便、创伤小、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单独胫骨后外侧平台劈裂塌陷骨折较理想的入路.
作者:张逸飞;周业金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合并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HSP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435例HSP患儿,根据血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检查分为两组,HSP合并链球菌感染者为HSP+ASO组78例,HSP不合并链球菌感染者为HSP-ASO组357例,同时选用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患儿临床特点、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及补体C3、C4的变化.结果 (1)HSP发病以秋冬季节为主,男童多于女童.链球菌感染阳性率为17.93%,HSP+ASO组关节肿痛发生率及年龄较HSP-ASO组偏高.与HSP-ASO组相比,HSP+ASO组男童所占的比例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5,P=0.025).而两组间腹痛及肾脏损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6,P=0.613);(2)与HSP-ASO组相比,HSP+ASO组血清IgG、IgA有明显增高(t=4.68,t=3.20,P=0.000,P=0.002);(3)与HSP-ASO组相比,HSP+ASO组血清C3、C4有下降(t=2.49,t=2.43,P=0.025,P=0.023),而HSP-ASO组及对照组相比,血清C3、C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t=1.31,P=0.206,P=0.200);(4)各组血清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SP合并链球菌感染在较大年龄男童更常见,实验室检查以严重的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及低补体血症为主,临床能增加关节肿痛的发生率,对腹痛及肾脏损害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但其远期的损害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焕丹;张锐锋;彭倩倩;袁婷婷;朱冰冰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病人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对大剂量地塞米松(DXM)长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2例初诊ITP病人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分析Th17细胞比例在持续反应组病人(15例)及复发组(18例)病人之间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法(ROC)分析Th17细胞比例对大剂量DXM长期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复发组病人治疗前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持续反应组病人(P<0.01).应用治疗前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预测大剂量DXM的长期疗效,其曲线下面积为0.857(95%CI:0.717~0.998,P<0.01),cut-off值为1.235%.结论 初诊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有助于预测大剂量DXM在ITP的长期疗效.
作者:李颢;姜海华;王新伟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高龄产妇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8月1日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住院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100例高龄产妇临床资料,分为3组,剖宫产组(ERCD)50例、阴道分娩组(VBAC)32例、阴道试产失败组(TOLAC)18例,同期选取无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产妇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分娩结局.结果 各组年龄、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D组、TOLAC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产后出血量均高于VBAC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在充分尊重产妇意见的前提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高龄产妇当身体条件和各项指标满足阴道分娩要求时可采取阴道试产,临床工作者在试产过程中严密监测产程进展及胎儿状况,及时妥善处理好各种突发异常情况,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高龄产妇选择阴道分娩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张媛媛;辛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切断翼管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36例变应性鼻炎的手术治疗,以蝶腭孔后缘为标记,使用电钻向后向内磨除腭骨蝶突,暴露翼管神经后给予精确切断.结果 36例病人均在鼻内镜下精确切断两侧翼管神经,治疗后症状大多数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1.7%;无明显的严重并发症,36例中16例病人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眼干、无泪、眼困等症状,给予人工泪液点滴,6月内症状缓解;1例病人出现软腭麻木,未处理,3月后症状消失.结论 鼻内镜下准确定位翼管神经并予切断,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可推广使用.
作者:王建;席庆明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免费服用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成本-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上海市浦东某社区重性精神病规范化管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服务和自费购买利培酮;干预组除接受常规门诊服务外,还接受免费的利培酮和社区随访等服务;随访观察周期为1年.采用自制成本调查表、大体评定量表(GAS)对两组的成本-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GAS评分、病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1年干预后,两组的成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GAS评分和病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以GAS评分和控制率为干预效果进行成本-效果评价,发现干预组的平均成本-效果比均低于对照组;增量成本-效果(△C/△E)分别为30.89元和8.58元.结论 在传统的常规门诊基础上,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免费的利培酮和社区干预等服务措施,可以显著改善病人的病情,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马东阳;周金平;邢晓萍;蔡军;董永海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射干抗病毒口服液和射干抗病毒注射液的抗炎作用.方法 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观察射干抗病毒口服液及射干抗病毒注射液的抗炎作用.结果 口服液的高剂量组与注射液的中、高剂量组都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度(与空白组比较,P<0.05,其中口服液高剂量组P=0.006、注射液中剂量组P=0.004、注射液高剂量组P=0.010).但射干抗病毒口服液和射干抗病毒注射液的抗炎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干抗病毒口服液及射干抗病毒注射液均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且口服液与注射液的抗炎作用差异不明显.
作者:贾佳;张平;王银娟;苏华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吸入(iNO)联合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60例HFOV中高参数设置下氧合差的患儿[吸入氧浓度(FIO2)>60%,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8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予iNO联合HFOV治疗,对照组予单纯HFOV治疗,治疗中监测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监测血常规、出凝血时间、高铁血红蛋白等指标.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救治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iNO联合HFOV,能显著改善患儿氧合指数,使呼吸机参数逐渐下调至安全范围,且合理调整参数后患儿无明显不适,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提高呼吸衰竭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对照组为(107.00±39.60)h,观察组为(89.34±22.75)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对照组32.14%,观察组9.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未用iNO之前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PaO2/FiO2)、氧合指数(OI)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O后2 h、24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O联合HFOV可以显著改善肺血管性痉挛导致的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患儿的氧合,有效且相对安全,提高患儿的存活率.
作者:李玲;薛梅 刊期: 2019年第03期
人体呼出气中含有数千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反映着体内的代谢状况.近年来呼出气分析技术由于它的方便,安全,无创和无痛等优点,使它在临床诊断和监测领域中备受关注.多项研究表明,特异性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某些疾病存在相关性,可作为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该文总结了与癌症(如肺癌、乳腺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氧化应激(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以及神经系统性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帕金森病)相关的一些呼出气中重要的生物标志物以及产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同时简述了呼出气分析技术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作者:白杨;郭雷;李恩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单用或联合依达拉奉对于行腔镜手术的胃癌病人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京总医院麻醉科行择期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病人的资料.入组病人根据给药方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依达拉奉+帕瑞昔布钠组),B组(帕瑞昔布钠组)和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三组病人的基线资料,拔管时镇静、躁动情况、疼痛、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拔管时炎症及氧化损伤指标等.结果 共纳入125例病人,其中A组45例,B组39例,C组41例.A、B、C三组病人的镇静(轻度34比21比18例,深度10比5比2例)、躁动情况(中度4比5比13例,重度1比5比10例)、MAP[(91.3±8.8)比(101.2±9.7)比(117.5±12.2)mmHg]、HR[(81.4±7.8)比(89.1±8.9)比(100.4±10.3)次/分]及氧化损伤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A组病人镇静佳、躁动轻,MAP、HR、丙二醛(MDA)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而C组病人正好相反(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联合依达拉奉可有效抑制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可能机制与镇痛、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抑制有关.
作者:赵玉;吕德珍;滕成玲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离休老干部住院疾病谱的发生和发展动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保健和预防工作.方法 对老干部住院次数、不同年龄段住院构成比及不同年度病人疾病谱进行比较.结果 2015—2017年超过2次住院的超过了50%,多的达到10次,80~89岁住院构成比高;3年的前10位疾病基本相同,主要为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冠心病、椎基底动脉供应不足始终居前2位;平均住院天数呈逐年下降.结论 对老干部进行个体化、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提前干预危险因素,可以达到改善老干部身体素质、安度晚年的良好效果.
作者:黄培;钱红英 刊期: 201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