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系统评估X射线损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多态性位点 与冠心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吴旭庭;王阳;王镇波;陈刚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基因组, 人, 染色体结构变异, Meta分析, X射线损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摘要:目的 系统地评估X射线损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Arg399Gln和Arg194Trp多态性位点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易感性关联.方法 检索PubMed、Google学术、万方和CNKI数据库,筛得XRCC1基因Arg399Gln和Arg194Trp多态性与CAD易感性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tata 12.0数据计算软件对获得的各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并对数据可靠性、发表偏倚等进行评估.结果 纳入8项病例对照研究,包含病例组3093例,对照组2799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XRCC1基因Arg399Gln多态性位点与CAD易感性呈显著正相关(M比W:OR=1.153,95%CI:1.025~1.296,P=0.017;MM比WW:OR=1.514,95%CI:1.129~2.031,P=0.006;MM比MW+WW:OR=1.472,95%CI:1.110~1.953,P=0.007).在以种族为依据的亚组分析中发现,XRCC1基因Arg399Gln多态性位点增加了亚洲人群CAD的发病风险.此外,研究还发现XRCC1基因Arg194Trp多态性位点在MM比WW和MM比MW+WW模型下与CAD发病风险呈显著正相关(MM比WW:OR=1.393,95%CI:1.048~1.850,P=0.022;MM比MW+WW:OR=1.499,95%CI:1.143~1.966,P=0.003).在以种族为依据的亚组分析中,研究发现携带有XRCC1基因Arg194Trp多态性的亚洲人群易患CAD.结论XRCC1基因Arg399Gln和Arg194Trp多态性位点与CAD易感性显著相关,可作为该疾病诊断和筛查的潜在靶点.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坠床及医务人员怀抱新生儿跌倒的风险与防范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坠床及医务人员怀抱新生儿跌倒的危险因素防范及应急预案.方法 将2015年6—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监护新生儿2218人次作为对照组1,住院新生儿362人次作为对照组2,2016年1—6月收治的监护新生儿4490人次作为观察组1,住院新生儿526人次作为观察组2,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流程及制度实施护理,观察组改善环境及流程,配备防滑鞋,规范使用婴儿床,避免手对手交接等措施,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监护新生儿及住院新生儿各自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在新生儿坠床、医护人员怀抱新生儿跌倒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护人员怀抱新生儿有滑倒倾向但未跌倒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人次明显减少(328比0;40比6),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及应急预案,设备完好,加强工作人员及护理操作等方面的管理与培训,重视环境、流程中的安全隐患,实时预感风险,才能保证新生儿处于安全的环境中.

    作者:杨凡;张一男;姜红;范玲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结合胸痛表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及与典型胸痛临床表现结合在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序贯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64排或128排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同期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的病人410例.收集病人一般临床资料,冠脉CTA及CAG结果.结果 双源CT诊断总符合率为94.06%,其中血管狭窄程度>75%的病变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86.22%(269/312)、95.90%(1221/1272)、84.06%(269/320)、96.60%(1221/1264).结合典型胸痛症状,诊断准确率可提高至96.97%(384/396),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96.92%、97.02%、97.78%、95.88%.结论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准确率较高,可进一步指导介入或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其与典型胸痛临床表现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

    作者:李建华;王璟;王磊;何松清;刘挺松;谢亮;刘晶;周长圣;宫剑滨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多功能载鲣鱼肽海藻酸钙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目的 通过制剂手段掩盖鲣鱼肽原料的不良嗅味,降低其吸湿性,提高在胃中的稳定性.方法 通过微胶囊造粒仪制备载鲣鱼肽海藻酸钙微球,分别对微球的外观、鲣鱼肽含量进行表征.在25℃、65%RH的环境下,检测所得微球吸湿增重.分别测定在模拟胃肠液中鲣鱼肽从微球中的释放.通过顶空进样GC-MS对在热水中孵育的载鲣鱼肽微球进行检测,使用面积归一化法对有异味的挥发性组分进行定量.结果 载鲣鱼肽海藻酸钙微球微球外观圆整且大小均一,鲣鱼肽含量为18.9%.在25℃、65%RH的环境下,制备所得微球吸湿增重显著低于鲣鱼肽原料粉末.在模拟胃肠液中,鲣鱼肽从微球中的释放达到了肠溶制剂的标准,预示微球口服后在生理条件严苛且吸收较差的胃部对鲣鱼肽起到保护作用.通过顶空进样GC-MS法发现所制备的海藻酸钙微球可在冲泡过程中掩盖80%的异味.结论 所制备的海藻酸钙微球同时解决了鲣鱼肽原料吸湿性强、在胃中易失活和感官刺激大的缺点,为活性肽保健食品制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盛剑勇;肖俊勇;何家轩;孙宁泽;刘翠婷;彭天昊;马方励;刘卫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罗伊适应模式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对躯体功能 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 剖析罗伊适应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病人对其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42例处于恢复期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为对照组;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42例处于恢复期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为研究组.其中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照护方案,研究组予以罗伊适应模式.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两组病人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4天的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的躯体功能评分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项目评分分别为(1.7±0.3)分、(2.8±0.7)分、(2.2±0.6)分、(2.2±0.5)分、(2.1±0.4)分、(2.2±0.5)分、(2.3±0.5)分及(2.1±0.5)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目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57、6.808、7.789、6.183、5.072、8.243、4.809、7.534,均P<0.05);研究组干预后社会功能评分为(3.8±1.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37,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7.6%,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8,P<0.05).结论 将罗伊适应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改善病人的躯体功能,且能促进社会功能的提高.

    作者:谢湘;储红梅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47例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掌握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安庆市石化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利用Excel,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报的14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结果 147例ADR报告中,A型不良反应有140例,占95.24%,B型不良反应有7例,占4.76%,无C型不良反应.60岁以上老年病人所占比例高,为41.50%;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所占比例高,为81.63%;涉及药品种类中,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高,为49.6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为42.18%;上报科室以呼吸内科多,为38.78%;上报人以临床医师多,为75.51%.结论 ADR的发生不可完全避免,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因不合理用药导致的A型不良反应(有140例,占95.24%)却占有重要比例.要提升药师的药学服务能力,促进药学监测工作的开展,才能确保病人用药安全,做到合理用药.

    作者:张强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对冠心病冠脉支架置入术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冠心病冠脉病变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表现以及IVUS对冠脉支架置入术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68例冠心病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两组均接受IVUS检查,同时对照组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实施冠脉支架置入术,研究组经IVUS指导实施冠脉支架置入术.记录冠心病冠脉病变IVUS表现、治疗前后病变血管狭窄处直径狭窄率(DS)、斑块负荷以及小血管直径(MLD)、支架置入率及达标率,并于1年后随访,统计对比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IVUS检查显示68例病人中8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比例11.76%,34例病人小管腔面积<4 mm2,比例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4,P=0.028);治疗后两组DS、斑块负荷显著降低,MLD显著增加,且研究组DS、斑块负荷显著低于对照组,ML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7,P=0.000;t=10.238,P=0.000;t=10.752,P=0.000);研究组支架置入率与达标率分别为94.12%与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9%与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6,P=0.011;χ2=5.121,P=0.024);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研究组(11.76%)与对照组(2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6,P=0.323).结论 冠心病冠脉病变经IVUS能有效检出,其辅助下开展冠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能够减小斑块负荷,增加血管直径,提升支架置入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徐占领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术前血浆磷脂转运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 新发心房颤动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术前血浆磷脂转运蛋白(PLTP)水平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新发房颤(POAF)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就诊并接受单独CABG手术的所有病人中,选取40例发生POAF的病人为AF组,未发生POAF的病人40例,为SR组.测量两组病人术前血浆中PLTP水平,评价其与POAF的相关性与其对POAF的诊断价值.结果 AF组PLTP水平(1.5±1.5)mg/mL显著低于SR组(2.6±1.6)mg/mL(P=0.004);在矫正POAF发生的相关变量后,PLTP仍与POAF独立相关;ROC分析显示PLTP诊断POAF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P<0.001),其临界值为0.43 mg/mL.结论 发生CABG术后POAF的病人血浆中PLTP水平较未发生病人为低;术前血浆中PLTP水平与CABG术后POAF的发生独立相关,且可能为POAF发生的可靠预测指标.

    作者:李新亚;刘晓程;褚亮;何国伟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病人心脏舒缩功能及内皮素-1的影响

    目的 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病人心脏舒缩功能及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江陵县人民医院肾内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组和普通血液透析(HD)组,每组34例,HFHD组男性15例,HD组男性18例.HFHD组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普通HD组行普通血液透析,每周3次,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血清ET-1和彩色多普勒心动图数据,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早期及晚期大血流比(E/A)、等容舒张时间(IRT)、左心室射血分数(EF)以及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结果 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HFHD组的ET-1水平下降至(53.2±12.4)ng/L,而普通HD组的ET-1水平略有上升,为(87.3±23.2)ng/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59,P=0.000).HFHD组的LVEDD,LVESD,LVEDV,LVESV明显小于普通HD组(均P<0.05).HFHD组的E/A和IRT也较普通HD组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 HFHD组能更好的保护尿毒症病人的心脏功能,降低ET-1水平.

    作者:卢进涛;肖玉芬;郑孝龙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单侧与双侧顺行性脑灌注在主动脉停循环 手术中脑保护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目的 通过比较单侧顺行性脑灌注(UACP)与双侧顺行性脑灌注(BACP)在主动脉停循环手术中脑保护效果,探讨佳的保护性脑灌注手段.方法 通过检索国内外(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集单侧与双侧顺行性脑灌注在主动脉停循环手术脑保护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以文献质量评价量表(NOS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对提取的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7篇,含病例827例,其中UACP组404例,BACP组423例;7项研究比较两组30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1,95%CI:0.64~1.61,P=0.95);6项研究比较了两组暂时性神经系统障碍(temporary neurologic dysfunc-tion,TN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65,95%CI:1.11~6.28,P=0.04999)且BACP要优于UACP;5项研究比较两组永久性神经系统障碍(permanent neurologic dysfunction,PN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3,95%CI:0.49~1.42,P=0.50).结论 在主动脉停循环手术中,双侧顺行性脑灌注脑保护效果优于单侧脑灌注.

    作者:汪源;周曼玲;黄飞;邹艳;周颖;石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某医院心内科住院病人抗菌药物应用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心内科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2685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抗菌药物463例,对抗菌药物应用、标本送检情况及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心内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7.2%;使用频度以头孢哌酮舒巴坦高,为2090.78;限制级与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93.5%和6.9%;微生物送检率为68.4%,阳性检出率为14.8%;共分离出病原菌4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9株,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均为4株,占比分别为83.0%、8.5%和8.5%,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头孢他啶100.0%的敏感,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有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28.6%、23.8%、23.8%及23.8%.结论 心内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总体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加强管理抗菌药物的应用及细菌耐药监测,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作者:兰艳纤;陆海鹏;林素梅;曾尚勇;吕聪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肌钙蛋白T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慢性心衰组,n=200)以及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n=86)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慢性心衰组进一步分为Ⅱ级(n=43)、Ⅲ级(n=111)、Ⅳ级(n=46)3个亚组.比较四组受试者间血清HDL-C、Hs-cTnT水平,所有受试对象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分级、LVEF与血清HDL-C、Hs-cT-n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心衰组病人血清HDL-C(0.98±0.64)mmol/L低于健康对照组(1.59±0.58)mmol/L(t=7.256,P<0.001),血清Hs-cTnT(0.34±0.12)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0.04±0.02)ng/mL(t=8.978,P<0.001).慢性心衰组病人血清HDL-C水平、LVEF由低到高依次为Ⅳ级、Ⅲ级、Ⅱ级;而血清Hs-cTnT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Ⅳ级、Ⅲ级、Ⅱ级.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人血清HDL-C、Hs-cTnT水平以及LVEF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451,P=0.000;F=37.302,P=0.000;F=53.701,P=0.000).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心衰组病人血清HDL-C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s=-0.483,P=0.000),与LVEF呈正相关(rs=0.221,P=0.002);血清Hs-cTnT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s=0.693,P=0.000),与LVEF呈负相关(rs=-0.433,P=0.000);慢性心衰组病人血清HDL-C水平与血清Hs-cTnT水平呈负相关(rs=-0.284,P=0.000).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HDL-C水平降低、Hs-cTnT水平增高,且其血清水平与病人心功能状态显著相关,测定血清HDL、Hs-cTnT水平有利于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预防、治疗及预后评估.

    作者:库尔班江·吐尔逊;买买提吐尔洪·吐尔逊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依托咪酯的应用现状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依托咪酯是咪唑的羟化盐,因其独特的安全特性,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依托咪酯在临床应用中主要的限制就是其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作用.笔者总结了依托咪酯的应用现状及其不良反应,同时介绍了多种依托咪酯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靖文;李恩有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紫杉醇联合奈达铂诱导化疗后同步放化疗 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52例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TP)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与单纯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从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诊为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病人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0例:对病人行单纯同步放化疗;试验组52例:对病人行TP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组的近、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完全缓解41例,部分缓解9例,总有效率为96.2%(完全缓解:78.9%;部分缓解:17.3%),对照组完全缓解26例,部分缓解18例,总有效率为88.0%(完全缓解:52.0%;部分缓解:36.0%),两组间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8.228,P=0.004).试验组治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口腔黏膜炎、皮炎、恶心呕吐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随访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93.7%、84.7%,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8.0%、91.6%、80.4%,对照组随访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0%、85.7%、70.1%,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8.0%、75.1%、67.4%,试验组1、2、3年总生存率及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单纯同步放化疗,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新辅助化疗后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远期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刘婷;段爱雄;韩光锋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种子类药材菟丝子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针对菟丝子种皮致密,提取溶剂不易渗透进入种子内部,有效成分难以提取出来的问题,本实验拟研究该药材的提取方法,优化提取工艺参数.方法 以菟丝子中主要活性成分金丝桃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平行比较法确定菟丝子提取前处理方法(捣碎与否)、提取方式(包煎与否)和溶剂类型(水或乙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 包煎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种子捣碎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菟丝子适宜的提取工艺为首先将其捣碎破裂开,然后采用不包煎的方式,用10倍量55%乙醇提取2次,每次1 h,验证实验菟丝子中金丝桃苷的提取量为2.04%,RSD(相对标准差)为1.7%.结论 优选的菟丝子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该药材的提取,为同类性质的种子类药材的提取提供参考.

    作者:夏宇成;张兰;陈宇洁;鞠建明;史艳玲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协同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功能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究协同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对心功能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以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协同护理.于病人入院时和护理15 d后比较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N末端B型尿钠肽(NT-proBNP)水平,并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结果 两组干预前LVEF和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LVEF值[(59.6±8.7)%]高于对照组[(46.2±8.6)%](t=7.099,P<0.001),NT-proBNP值[(426.3±18.9)μg/L]低于对照组[(481.2±15.4)μg/L](t=14.594,P<0.001).两组在干预前自我护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识和自护责任感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评分分别为(85.8±12.4)分、(89.3±12.8)分,对照组分别为(80.0±13.9)分、(83.1±13.4)分,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2.018,P=0.047;t=2.168,P=0.033).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采取协同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心功能,且能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范艳梅;王丽娟;王晓芳;马海霞;陈扬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核因子-κΒ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 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病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Β(NF-κΒ)浓度变化,探讨其与CHF病人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宣城市人民医院就诊的52例CHF病人(CHF组)和45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受试者血清TNF-α、NF-κΒ水平;比较CHF组与对照组以及不同心功能分级CHF亚组间血清TNF-α、NF-κΒ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CHF病人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 CHF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NF-α[(17.5±4.4)ng/mL比(5.3±1.2)ng/mL]、NF-κΒ[(46.3±7.5)pg/mL比(16.5±4.6)pg/mL]显著升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NF-κB水平随心衰加重而升高,NYHAⅡ级、NYHAⅢ级、NYHAⅣ级三个亚组间血清TNF-α、NF-κ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清TNF-α(OR=1.409,95%CI:1.125~1.765,P=0.003)、NF-κB(OR=1.465,95%CI:1.147~1.872,P=0.002)水平是影响CHF病人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TNF-α、NF-κB水平与CHF病人心功能状况相关,可作为评价CHF预后的指标.

    作者:黄政;方存明;程久佩;马小林;胡学俊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奥卡西平结合心理疗法治疗青少年癫痫12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心理治疗与奥卡西平结合治疗青少年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海兴县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入院的青少年癫痫病人120例,按简单随机化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随之进行一般资料的生活质量评分及症状自评得分后,对照组病人单纯口服奥卡西平,治疗组口服奥卡西平配合心理疗法,观察治疗后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症状自评得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5.0%(57/60)高于对照组的75.0%(45/60),治疗组治疗后症状自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对照组(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用奥卡西平配合心理疗法治疗青少年癫痫病人效果显著,为青少年癫痫病人的进一步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清香;贾淑梅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山莨菪碱联合穴位镇痛对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电子结肠镜检查中静注山莨菪碱联合穴位按摩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河北省中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1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检查前给予常规准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取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穴)联合静脉输液器入壶给药盐酸山莨菪碱10 mg,静脉滴注1次以镇痛.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检查中腹部疼痛程度、检查前紧张恐惧程度、检查完成时间及检查后对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疼痛程度为0级发生率(38.89%)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疼痛程度为Ⅲ级的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紧张恐惧程度评级为Ⅰ级的发生率(62.22%)显著高于对照组(22.22%),紧张恐惧评级为Ⅲ级的发生率(7.78%)显著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检查时间在5~14 min以内完成率(75.56%)显著高于对照组(51.11%),在30~45 min以内检查完成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1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总满意率(98.89%)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结肠镜检查病人前实施穴位镇痛联合盐酸山莨菪碱,镇痛效果好,病人检查过程中无明显腹部疼痛,对检查的紧张及恐惧感明显减轻,检查完成时间显著缩短,病人满意度高,接受情况好.

    作者:郭虹忆;阎晟玺;杨铸锋;杨静;龙润;许亚培;张素钊;陈秀荣;李世济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癫痫青少年羞耻感 及自尊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应用于青少年癫痫病儿对其羞耻感和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青少年癫痫病儿8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行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观察并记录两组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羞耻感评分、自尊水平评分和服药依从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3个月个性羞耻、身体羞耻、行为羞耻和家庭羞耻评分分别为(8.42±3.74)分、(3.65±1.02)分、(7.35±1.46)分及(5.13±1.22)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3个月自尊量表、缺陷量表评分分别为(29.62±5.18)分、(84.39±11.23)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为95.46%,优于对照组的7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应用于青少年癫痫病儿可显著减轻其羞耻感,增强自尊水平,提高服药依从性,值得推广.

    作者:郝红红;夏露;仇爱珍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白细胞吸附疗法在重症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进展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多种免疫因子参与的慢性肠道炎症,其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机体免疫反应、肠道炎性活动、肠道功能紊乱、精神状态、遗传等因素有关.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以营养疗法、药物治疗、单克隆抗体相关的生物治疗、免疫抑制剂疗法为主,因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这些疗法都不能完全有效地控制炎症的发展.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液中的白细胞(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激活在IBD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效地清除血液中激活的白细胞,中断炎症反应链,可以达到控制疾病进展的目的.许多研究者将白细胞免疫吸附疗法应用于对重症炎症性肠病(SIBD)病人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是对目前IBD治疗的补充,也是一种研究思路,但其吸附效果、疗效、不良反应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何彩玲;高苏俊 刊期: 2019年第04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