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及抗肿瘤血管新生的靶向药物研究进展

鲁美钰;仲维兰;司春枫;刘青花;关淑贞;杨小平;徐茂磊

关键词:抗血管生成治疗, 血管新生, 肿瘤, 靶向治疗
摘要:抗肿瘤血管新生治疗是以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点,通过降低血管活性因子的活性、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改变肿瘤生长微环境,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过程中的血管新生,切断肿瘤的供养,终达到遏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是一种全新的靶向肿瘤治疗方法.该方法具有高效特异性、不易产生耐药性、药物易于到达靶部位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的转移和复发,现在已成为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综述了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及抗血管新生治疗药物的新研究进展.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热毒宁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脑型肌酸激酶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热毒宁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对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脑型肌酸激酶(CK-BB)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热毒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脑脊液和血清NSE、CK-BB含量,,及其在治疗前脑脊液和血清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脑脊液和血清NSE、CK-BB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脊液和血清NSE(4.89 ±2.69)μg· L-1、CK-BB含量(4.44 ± 1.36)U· L-1显著低于对照组(9.08 ±2.04)μg· L-1、(5.64 ±1.44)U· L-1(P<0.01);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前脑脊液和血清NSE、CK-B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85,0.685,均P<0.01).结论 热毒宁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能有效地降低患儿脑脊液和血清NSE、CK-BB含量,对减轻和修复脑损伤,控制病情有显著疗效.

    作者:许晓琳;孙玉敏;李琛;杨栋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其与认知情绪调节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 探讨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认知情绪调节与焦虑抑郁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接受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120例,采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问卷调查患者认知情绪调节,Beck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量表对患者焦虑和抑郁进行调查.结果 有抑郁患者85例(70.83%),有焦虑症患者66例(55.00%);≥40岁患者抑郁发生率为80.95%,明显高于<40岁(59.65%)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年均收入患者焦虑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沉思默想、积极调整、关注计划、积极重评、灾难化和责备他人的得分在不同抑郁状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责、积极调整、自我安慰、灾难化和责备他人的得分在不同焦虑状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认知情绪调节情况与焦虑抑郁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史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热休克转录因子-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征及病理学关系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中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周口市妇幼保健院收集的术后或活检经病理学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标本67例,既往收集的3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两组HSF-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中HSF-1蛋白阳性表达率71.64%(48/67),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SF-1蛋白阳性表达率31.43%(11/35),两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中HSF-1蛋白在高分化组织中阳性表达率86.96%高于中低分化组织的63.64%,浸润深度≤1/2肌层的阳性表达率87.50%高于≥1/2肌层的62.79%,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49%高于阳性组织的57.69%,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F-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

    作者:董丽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曲美他嗪联合卡维地洛对高血压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卡维地洛对高血压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血压心脏病CHF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卡维地洛,起始剂量为6.25 mg· d-1,以后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剂量,大可加至25~50 mg· d-1,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毫克/次,3次/天,两组均治疗6个月后进行评价.两组治疗前后采用Lee氏评分进行心力衰竭症状评分,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LVEF,记录6 min步行距离(6 MWD);采集两组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NT-proBNP、cTnⅠ,ELISA法测定脂联素(APN),Clauss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G);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Lee氏评分为(2.03 ±0.35)分,对照组为(2.91 ±0.79)分,观察组治疗后Lee氏评分低于对照组(t=6.025,P<0.001);观察组治疗后LVEF、6 MWD分别为(54.27 ±6.55)%、(283.59 ±23.79)m,对照组分别为(44.17 ±7.43)%、(219.74 ±25.68)m,观察组治疗后LVEF、6 MWD高于对照组(t=6.034,P<0.001;t=10.791,P<0.001);观察组治疗后TC、LDL-C水平分别为(4.24 ±0.62)mmol· L-1、(1.87 ±0.71)mmol· L-1,对照组分别为(5.07 ±0.85)mmol· L-1、(2.65 ±0.72) mmol· L-1,观察组治疗后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t=4.667,P<0.001;t=4.564,P<0.001),观察组治疗后HDL-C水平为(1.67 ±0.28)mmol· L-1,对照组为(1.32 ±0.26)mmol· L-1,观察组治疗后HDL-C 水平高于对照组(t=,5.419,P<0.001);观察组治疗后NT-proBNP、cTnⅠ、APN、FG水平分别为(1.54 ±0.27)μg· L-1、(0.68 ±0.21)μg· L-1、(7.38 ±2.24) mg· L-1、(2.98 ±0.64)g· L-1,对照组分别为(2.56 ±0.38)μg· L-1、(1.25 ±0.14)μg· L-1、(11.76 ±3.19)mg· L-1、(3.75 ±0.51)g· L-1观察组治疗后NT-proBNP、cTnⅠ、APN、FG水平低于对照组(t=12.945,P<0.001;t=13.361,P<0.001;t=6.648,P<0.001;t=5.567,P<0.001).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卡维地洛可有效调节高血压心脏病CHF患者血脂水平,降低NT-proBNP、cTnⅠ、APN、FG水平,从而有效改善心功能.

    作者:杨婷;赵茜茜;崔晓博;王珅;李可莉;吴宝全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上肢微型游离皮瓣修复外伤性手指创面112例

    目的 分析上肢微型游离皮瓣修复外伤所致手指创面的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24例手指外伤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2例,观察组应用上肢微型游离皮瓣修复手指创面,对照组应用腹部皮瓣修复手指创面.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的皮瓣存活情况、外形特征、感觉功能和手指活动情况.结果 两组病例皮瓣均全部成活.观察组成活良好率(93.80%)高于对照组(8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5,P=0.048).观察组皮瓣两点辨别觉(6.32 ± 1.14)mm,优于对照组(11.66 ±1.3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48,P<0.001).观察组综合质地觉优良率(86.61%)优于对照组(7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95,P=0.004).观察组手指功能恢复优良率(93.75%)高于对照组(8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2,P=0.010).观察组中不同种微型游离皮瓣修复后的手指活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2,P=0.982).结论 上肢微型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创面近期疗效好,可以进一步临床推广.

    作者:程卫东;牛磊;王微;张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完全无管化与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适应证的探讨

    目的 探讨符合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适应证患者行完全无管化(不留置肾造瘘管及双J管)与部分无管化(不留置肾造瘘管,仅留置双J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患者122例,排除术中严重出血需输血等不适应无管化PCNL治疗患者20例,共102例患者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完全无管化PCNL组51例和部分无管化PCNL组51例.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手术医生实施,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完全无管化PCNL组手术时间(47.93 ±9.44)min短于部分无管化PCNL组(52.93 ±6.01)min(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无管化PCNL组术后发热、膀胱刺激发生率均为0,均显著低于部分无管化PCNL组(P<0.05);两组术后肾周积液、肾绞痛、尿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管化PCNL具有有效、安全的特点,但要恰当掌握其适应证,有条件的实施完全无管化PCNL则更加简便.

    作者:翟玉章;孙峰;孙新成;颉亮;许衍超;马凰斌;史庆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成人慢性湿疹45例

    目的 观察多磺酸黏多糖乳膏与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联合应用治疗成人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0例成人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过用药后的临床效果及随访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各指标积分(4.81 ±1.0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0.61 ±2.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透明质酸酶合成的增长率(639.15 ± 140.43)%明显高于对照组(48.98 ±1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皮肤水份情况(46.15 ± 14.32)%明显优于对照组(40.02 ±1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对成人慢性湿疹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有效改善自觉瘙痒程度、皮损厚度和皮肤软硬度及颜色恢复等方面的临床状况,患者皮肤水份得以维持,为受损皮肤的组织再生提供了保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吴爱明;邓雪琴;程宝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40例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的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0例胆总管结石复发患者作为复发组,其余120例作为未复发组,对两组患者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胆总管结石的数量[(3.3 ±0.5)vs(1.3 ±0.4)例]、胆总管直径[(2.1 ±0.4)vs (1.5 ±0.3)cm]、高胆固醇血症[(8.6 ±2.1)vs(5.2 ±1.5)mmol· L-1]、乳头旁憩室(25.0% vs 5.8%)、合并胆管炎(60.0%vs 34.2%)、体质量指数[(28.5 ±3.6)vs(24.6 ±4.1)kg· m-2]、术后胆道积气(50.0%vs 21.7%)与胆总管结石直径[(1.5 ±0.3)vs(0.8 ±0.2)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总管结石的数量、胆总管直径、乳头旁憩室、合并胆管炎及术后胆道积气是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影响两镜治疗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干预,对防治胆总管结石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洪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吡嗪酰胺耐药对初治菌阳肺结核患儿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吡嗪酰胺(PZA)耐药对初治菌阳肺结核患儿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采用PZA初治菌阳肺结核患儿182例,根据药物耐受情况分为PZA敏感患者140例(敏感组),PZA耐药患者42例(耐药组),对比检测两组治疗2月末、6月末痰菌转阴情况,以及在治疗2月末行胸片X线检查.结果 敏感组和耐药组患者治疗前痰涂片、病灶范围和空洞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组治疗2月末涂片转阴和病灶吸收的比例分别为80.95%和69.05%,与敏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组治疗2月末空洞缩小比例为70.64%,明显高于耐药组(P<0.05);耐药组治疗6月末痰菌转阴比例为90.48%,与敏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ZA单耐药对患者2月末、6月末痰菌阴转率及病灶改善未见明显影响,但对肺结核空洞吸收有较显著影响,故要加强结核患者PZA耐药状况的检测.

    作者:何畏;鲁小莉;吴桂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早期手法松解与延期关节镜下松解治疗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屈曲受限患者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屈曲受限早期手法松解与延期关节镜下松解效果.方法 随访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因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术后出现关节屈曲受限的患者共22例.一组10例患者再次住院进行关节镜下关节松解手术,男7例,女3例,左侧6例,右侧4例,手术时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32.9 ±16.1)岁,两次手术间隔2~10个月,平均(5.4 ±2.5)个月,入院时屈膝角度40~90°,平均(66.5 ±19.7)°,所有患者膝关节抽屉试验(-),在交叉韧带重建术前Lysholm评分40~81分,平均(63.8 ±13.1)分,IKDC评分52.9~82.3分,平均(69.29 ±11.34)分.二组共12例患者,10例在门诊进行手法松解,2例再次住院进行手法松解.其中男6例,女6例,左侧7例,右侧5例,年龄25~52岁,平均(39.7 ± 8.0)岁,松解时距前次手术时间间隔3~6周,平均(4.3 ±0.8)周,屈膝角度30~70°,平均(51.3 ±11.3)°,所有患者膝关节抽屉试验(-),在交叉韧带重建术前Lysholm评分51~81分,平均(68.8 ±10.4)分,IKDC评分55.7~83.6分,平均(71.79 ± 9.49)分.结果 一组患者术后随访9~20个月,平均(11.3 ±2.7)个月,术后9个月时屈膝角度90~140°,平均(130.5 ± 5.5)°.稳定性检查:抽屉实验无阳性病例.膝关节Lyshlom评分83~100分,平均(93.4 ±5.0)分,膝关节IKDC评分85.1~98.8分,平均(92.75 ±4.73)分.二组患者随访9~20个月,平均(11.1 ±2.3)个月,术后9个月时屈膝角度120~140°,平均(136.3 ±5.7)°.稳定性检查:前抽屉试验1例一度阳性.膝关节Lyshlom评分90~100分,平均(96.2 ±3.3)分,膝关节IKDC评分93.2~99.3分,平均(96.77 ±1.82)分.两组患者经关节松解,膝关节活动度均得到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评分较交叉韧带重建前显著提高.终两组患者之间膝关节稳定性和膝关节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法松解治疗的患者比手术松解的患者术后IKDC评分和屈膝角度改善情况更好.结论 综合评估患者康复所需时间、所需费用、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情况,手法松解治疗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屈曲受限临床性价比更高,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作者:涂俊;徐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TTP)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血流感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血培养结果为SAU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TTP值,用ROC曲线分析TTP在预测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且资料完整的SAU血流感染患者63例,低TTP组(TTP≤21 h)32例,高TTP组(TTP>21 h)31例.MRSA感染高TTP组24例,低TTP组10例,比较发现,MRSA感染更易发生于高TTP组(P<0.05),原发感染灶来源于呼吸道高TTP组10例,低TTP组3例,发生率多见于高TTP组(P<0.05),迁徙性感染灶及经验性敏感抗生素治疗例数分别为19、28例vs 10、16例,低TTP组大于高TTP组(均P<0.05).住院期间病死率的比较,高TTP组大于低TTP组(P<0.05).TTP>21 h、脓毒症及休克是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表明,TTP≥21.375 h是预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佳切点,曲线下面积(AUC)为0.713,TTP预测的准确度为中等.结论 高TTP增加了SAU血流感染患者的病死率,TTP预测的准确度为中等.

    作者:苏冬梅;黄燕;刘一;刘颖;张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Eph受体酪氨酸激酶A2和金属蛋白酶2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目的 探讨Eph受体酪氨酸激酶A2(EphA2)和金属蛋白酶2(MMP-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6例大肠癌患者手术标本中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EphA2蛋白和MMP-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EphA2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概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92.10%比26.31%,P<0.05),MMP-2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概率同样明显高于癌旁组织(80.20%比15.90%,P<0.05);EphA2蛋白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大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年龄密切关联;MMP-2蛋白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组织学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年龄密切关联.结论 EphA2蛋白和MMP-2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高其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盆腔部肿瘤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的分析

    目的 测定盆腔部肿瘤在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分析误差的原因并加以控制,以提高放疗准确性.方法 选取40例盆腔部肿瘤患者,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拍摄验证片,将验证片和计划靶区影像图进行误差比较.结果 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上的误差分别为(2.10 ±1.25)、(2.65 ±1.60)、(2.40 ±1.50)mm.结论 对于盆腔部调强放疗的患者,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扩边范围为左右6.13 mm,头脚7.75 mm,前后7.05 mm.

    作者:杜傲宇;鲁世慧;曹群;王礼学;童金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0.25%氯霉素灭菌溶液在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0.25%氯霉素灭菌溶液的应用对于减轻高速涡轮钻辅助拔除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中低位阻生第三磨牙,拟行高速涡轮钻辅助拔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阻生牙拔除后关创前使用0.25%氯霉素灭菌溶液冲洗拔牙创面,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Ⅱ、Ⅲ度面部肿胀14、4例,Ⅱ、Ⅲ度疼痛30、5例及Ⅱ、Ⅲ度张口受限10、2例均小于对照组25、7例,42、8例和28、4例(P<0.05).结论 高速涡轮钻辅助拔除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时,使用0.25%氯霉素灭菌溶液冲洗拔牙创面,可以减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张宏波;王元银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哮喘与肺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哮喘是临床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肺癌是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病死率也较高.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及人口老龄化加剧,哮喘和肺癌的发病率快速增加.有研究认为哮喘与肺癌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具体机制尚未阐明.认识哮喘与肺癌内在联系,探讨与两者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完善其发病机制,对哮喘及肺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哮喘与肺癌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两者的早期防治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亮;吴昌归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MYD88 L265P基因突变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中的意义研究进展

    MYD88 L265P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3p22.2上的单个核苷酸的改变,该突变可以导致NF-κB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活化,从而促进细胞恶性增殖.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已经证实该突变广泛存在于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中,对WM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方面均有重要意义.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依鲁替尼的出现为WM的靶向治疗提供了选择.

    作者:初文慧;于文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11例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观察11例接受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6例中危-Ⅰ组MDS患者接受地西他滨5~7 mg· m-2· d-1,连用5~6 d的超小剂量方案;2例中危-Ⅱ组和1例高危组MDS患者接受地西他滨联合半程CAG治疗方案;1例高危组MDS患者接受地西他滨联合HA治疗方案;1例AML患者接受地西他滨联合DA治疗方案.结果 11例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患者中,3例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例血液学改善,2例疾病无进展,1例死亡.总有效率为72.7%,完全缓解率为27.3%.3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3例出现Ⅱ级血液学不良反应,3例出现Ⅲ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均治疗后好转.结论 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方案在中高危组MDS患者中安全有效,耐受性好,且感染及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陆佳;姚福生;徐海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索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将5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48周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患者ALT复常率、AST复常率、HBsAg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治疗48周末,观察组ALT复常率(93.10%)、AST复常率(96.55%)、HBsAg阴转率(10.34%)、HBeAg阴转率(51.72%)、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31.03%)、HBV DNA阴转率(82.76%)均高于对照组,其中HBe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ST复常率、HBsAg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单用恩替卡韦有较显著疗效,并且能提高慢乙肝患者HBeAg、HBV DNA阴转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利平;高有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瓣移植在小儿腭裂修复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小儿腭裂修复术中应用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瓣移植的效果.方法 收集接受腭裂修复手术治疗腭裂患儿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术中应用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瓣移植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显效22例,治疗组显效13例,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z=3.859,P<0.05),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88,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较对照组的26.67%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发热消退时间(2.53 ±0.49)d较对照组(5.52 ±1.53)d明显缩短(P<0.05).结论 在小儿腭裂修复术中应用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瓣移植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药历讨论与问题为导向教学法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临床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叉学科,是药学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在临床药理学的教学中运用药历讨论与问题为导向(PBL)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一种接近真实临床实际的教学环境,以学生讨论为主,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临床药学思维.

    作者:王媛媛;杨琍琦;吕雄文;李丽莉;赵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