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三维定位下小切口手术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欧阳建龙;付书彩

关键词:肋骨骨折, CT三维定位, 手术内固定, 小切口
摘要:目的:对CT三维定位下小切口手术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保守治疗,观察组则采用CT三维定位下小切口手术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骨折愈合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采用CT三维定位下小切口手术内固定治疗,能提高患者的骨折愈合效果,并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仪用于诊断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超声仪用于诊断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50位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两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态进行检测比较.结果:对照组经超声仪检出斑块患者5例(10.0%),共8枚,观察组检出斑块39例(78.0%),共72枚,观察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IMT(1.2±0.3)mm显著高于对照组(0.6±0.2)mm,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关系密切,超声仪能有效明确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特征.

    作者:李艳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腹部超声诊断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操作分析

    目的:分析腹部超声诊断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7月1日~2017年6月30日在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6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分成2组,30例一组.一组患者接受X射线尿路平片检查(对照组),一组患者接受腹部超声检查(观察组).对比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确诊输尿管中段结石11例(91.67%),确诊输尿管下段结石17例(94.44%),诊断准确率为93.33%,远远高于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56.67%)(P<0.05).结论: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诊断中运用腹部超声检查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作者:陈晓林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前列腺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实施CT检查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效果.方法:取2007年6月~2010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60例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6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增生组)、60例健康人员(正常组)进行研究,对所有人员均进行CT检查,统计分析三组人员的检测结果.结果:前列腺癌组、增生组患者CT测定前列腺上下径、前后径、横径与正常组相比均明显较高,P<0.05;但前列腺癌组、增生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前列腺癌组患者实施CT诊断准确率为96.7%.前列腺癌组患者前列腺形边缘不规则、向膀胱突入、边缘不规则突起、平扫及增强扫描不均匀病灶、周围浸润、淋巴结转移检出率与增生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前列腺癌实施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且鉴别诊断效果显著.

    作者:周永铮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螺旋CT、X射线平片和彩超在肾结石检查中的价值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螺旋CT、X射线平片和彩超在肾结石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3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160例确诊为肾结石的患者螺旋CT、X射线平片和彩超的检查情况,对影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160例结石患者中发现248个结石,其中螺旋CT发现242个,敏感性97.58%,正确确诊238个,特异性98.35%;X射线平片发现68个,敏感性27.42%,正确确诊56个,特异性82.35%;彩超发现66个,敏感性26.61%,正确确诊52个,特异性78.79%.螺旋CT在直径<6mm的结石检出方面效果优于另外两种方法(P<0.05),直径≥6mm的结石检出方面三种方法的差异不大(P>0.05).结论:螺旋CT扫描具有清晰、立体的特征,可以提高确诊率,优于X射线平片和彩超.

    作者:林少坤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PDCA循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本院的25台医疗设备为对照组,为常规管理,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本院的25台医疗设备为观察组,为PDCA循环管理,对比两组管理情况.结果:两组的状态标记悬挂、保养表填写、保养牌悬挂、定期质控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的状态标记悬挂、保养表填写、保养牌悬挂、定期质控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提升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值得应用.

    作者:章满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PB840呼吸机原理和故障判断维修介绍

    本文简单的介绍了PB840呼吸机的组成部分,自检程序,定标功能;同时分析了故障的判断和处理流程.

    作者:印世传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腹膜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在乳糜尿患者治疗中腹膜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80例乳糜尿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放组,分别实施腹膜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与开放手术.对比手术所用时间、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所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开放组明显缩短(P<0.05),且前者出血量明显少于后者(P<0.05);两组患者乳糜尿症状均消失,并且乳糜尿定性检查显示均为阴性,尿常规检查显示均恢复正常;腹腔镜组术后3个月内总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对乳糜尿患者实施腹膜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相较于开放手术能够显著减轻创伤,促进术后恢复,疗效理想且无并发症,可行性较高.

    作者:谢文虎;张中华;宋小芬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心电监护仪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

    目的:分析心电监护仪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2月本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54例患者实施常规监测),观察组(54例患者实施心电监护仪监测).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同时间段心律失常发生率5.56%(1~6h、6~12h、18~24h)低于对照组患者27.76%(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窦性停搏1.85%、Ⅲ度或者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85%、室颤或者室速、室早发生率1.85%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心电监护仪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十分显著效果,能降低窦性停搏、Ⅲ度或者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颤或者室速、室早发生率.

    作者:孙婷婷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超声根管治疗仪在根管治疗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超声根管治疗仪在老年患牙根管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200例老年行根管治疗牙齿患者(患牙226颗)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114颗患牙给予常规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2.5%次氯酸钠液与生理盐水冲洗根管.观察组112颗患牙给予常规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同时采用超声根管治疗仪冲洗牙齿,封药一周后根充.同时对两组患牙采用侧向加压充填法完成根管充填.结果:观察组患牙在慢性牙周炎的炎症发病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牙的填充锥度和流畅度均优于对照组,远期效果也由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冲洗方法相比,超声根管治疗仪冲洗能够提高患牙充填后的流畅度,降低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常傅杰;柴丽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Spacelabs elance 5生命体征监护仪NIBP测量原理及故障检修两例

    多参数监护仪现被广泛应用于在各级医疗机构,在患者病情诊断、治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Spacelabs elance 5生命体征监护仪体积小、能耗低、操作简便,可作为床旁监护,也适用于患者转运时的生命体征监测.因其使用频率高,难免会有故障发生.总结发现,无创血压测量模块中气泵、电磁阀等运动部件较其他模块故障率高.文中介绍了其无创血压测量基本原理及两例常见故障检修方法,保障临床使用的监护仪的准确性,避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商萍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医用抗菌凝胶喷剂抑菌效果的研究

    目的:研究医用抗菌凝胶喷剂的抑菌效果.方法:分别参考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抑菌性能试验和《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抑菌环试验方法,对该医用抗菌凝胶喷剂的抑菌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该医用抗菌凝胶喷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均>99.9%;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环直径平均值分别为16.39mm、20.00mm、8.82mm.结论:该医用抗菌凝胶喷剂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

    作者:黄慧颖;高静贤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胃肠镜下高频电圈套电切术对胃肠道息肉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胃肠镜下高频电圈套电切术对胃肠道较大息肉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106例胃肠道息肉(息肉大小1~2cm)患者展开临床实验,根据PEMS3.0软件包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分为氩离子组和高频组,分别实施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和胃肠镜下高频电圈套电切术.将消化道息肉一次性切除率、术后并发症情况作为观察指标,并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高频组消化道息肉一次性切除率远高于氩离子组(P<0.05),组间术后迟发出血、腹胀、穿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高频组总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氩离子组(P<0.05).结论:对胃肠道息肉患者实施胃肠镜下高频电圈套电切术一次性切除率高,且并发症发生风险低.

    作者:李意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手术的麻醉处理思路构建

    目的: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手术的麻醉处理思路构建.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96例腔镜下用低温等离子体手术系统进行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手术或腺样体消融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8例.常规组患儿术中麻醉用到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实验组患儿只用到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对两组患儿的苏醒期躁动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拔管时间和麻醉药用量以及出手术室时间等麻醉情况.结果:常规组患儿的躁动率为22.9%,实验组患儿的躁动率为10.4%,对比两组患儿的躁动率,差异显著,P<0.05;此外,实验组患儿的出手术室时间为(5.92±0.46)min,拔管时间为(9.31±2.35)min.而常规组的出手术室时间为(12.18±0.95)min,拔管时间为(16.45±3.51)min.实验组患儿的出手术室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明显比常规组低,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患儿实行腔镜下用低温等离子体手术系统进行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手术或腺样体消融术的麻醉处理,实验组患儿的躁动率低,麻醉效果显著,可广泛地推广于临床.

    作者:吴亚洲;韦林陈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不同新生儿暖箱温湿度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新生儿暖箱温湿度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出生的早产儿120例(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使用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平均每组早产儿均为60例.两组早产儿均使用相同的护理模式干预,但采用不同的新生儿暖箱温湿度,其中一组新生儿暖箱不加水(对照组),另一组暖箱水槽内加水(实验组),对比两组的结果.结果:实验组暖箱内湿度较对照组更高,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两组的室内温湿度、暖箱内温度均比均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的体重下降速度、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期间日均体重增加值、恢复至日均体重增加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新生儿暖箱水槽中加水,可提高暖箱的湿度,加快新生儿的体重增长,缩短其住院时间.

    作者:李昕;赖素贤;庄婉珠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血液分析仪检验用于白血病诊断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对血液分析仪用于白血病诊断领域中的实用性与临床价值进行解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期间本院收诊的急、慢性白血病患者各40例设置为研究组,从体检中心调用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三组人群的血液分析仪检验指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的WBC及CRP和慢性白血病患者比相比较,无显著的差异性(P>0.05),但是急、慢性白血病两组患者WBC水平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b指标高低比较上,急性白血病患者和慢性白血病患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照结果并不显著(P>0.05).结论:在急、慢性白血病确诊方面上,血液分析仪体现出一定的实用价值,为急、慢性白血病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理论凭据.血液分析仪检验方法有很大的价值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王双双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经尿道等离子逆行剜除术治疗102例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经尿道等离子逆行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在2016年1月~2017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选出204例随机分组,对照组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经尿道等离子逆行剜除术治疗,就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短,且术中切除组织重量比对照组大,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的IPSS评分、QOL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大尿流量更大,P<0.05.结论:PKRP和PKERP两种术式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PKERP术式的手术创伤更小,手术操作简单.

    作者:徐青松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腹腔镜经腹膜网片置入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腹腔镜经腹膜网片置入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腹腔镜经腹膜网片置入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接受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的9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病情相仿但接受传统修补术治疗的94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组间手术安全性和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85.42±22.57)min、手术费用(7947.82±861.38)元上多于对照组,手术出血(24.73±6.93)mL、住院时间(5.18±1.23)d、并发症发生率(1.03%)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复发率(1.03%)与对照组(1.06%)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经腹膜网片置入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是腹股沟斜疝高效、安全的修补方式,建议临床普及.

    作者:孙紫云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以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清扫淋巴结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全系摸切除术创伤较小,将其与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联合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李圣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诊9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进行随机对照实验.入选患儿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接受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患儿接受喉罩通气麻醉,观察两组患儿不同时间段血压和心率(HR)变化情况,记录拔管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T1~T3阶段SBP、DBP、HR水平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在T1~T3阶段的SBP、DBP、HR水平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应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效果确切,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安全性高.

    作者:蒋元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腔内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零医院普胸外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明确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128例,遵循随机原则采用抛硬币法将所纳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联合分段分段抽剥术治疗,观察组研究对象予以腔内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48h疼痛评分(VAS评分).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36±0.38)h、(0.42±0.13)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2.03±4.36)mL、(14.84±2.28)mL;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59.15±3.88)h、(14.14±0.43)h;术后48h VAS评分分别为(5.31±1.12)分、(2.36±0.62)分;观察组患者所用手术时间、手术完成后患者初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亦比对照组显著偏低,术后48h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施以腔内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

    作者:高建光;谭振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