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法在腮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周瑜;叶茂昌;王来平;王祎;朱伟政;彭晖

关键词:腮腺切除术, 面神经麻痹, 腮腺肿瘤, 并发症
摘要:目的 分析逆行性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方法在腮腺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因腮腺良性肿瘤接受腮腺切除术的183例患者按腮腺切除术中面神经解剖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法133例为Ⅰ组,其余解剖法50例为Ⅱ组,比较两组患者腮腺切除后手术时长、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Ⅰ组手术时长短于Ⅱ组[(94.1±4.77)min比(133.6±2.21)min,t=76.193,P=0.000]、Ⅰ组术中出血量少于Ⅱ组[(52.3±1.19)mL比(97.2±3.88)mL,t=80.418,P=0.000]、术后暂时性面神经麻痹Ⅰ组13例,Ⅱ组11例(χ2=4.767,P=0.029)、术后永久性面神经麻痹Ⅰ组1例,Ⅱ组3例(χ2=2.548,P=0.110)、术后涎瘘Ⅰ组9例,Ⅱ组9例(χ2=3.981,P=0.046)、术后Frey综合征Ⅰ组14例,Ⅱ组10例(χ2=2.862,P=0.091).两组患者术后无复发病例.结论 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法可有效地缩短腮腺切除术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病率.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专项点评与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临床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6年1~12月中药注射液剂住院处方360张,即每季度抽取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病历90张,对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0张中药注射剂处方中,不合理处方195张(54.17%),主要表现在使用前后未冲管72张(36.92%)、用法用量不适宜58张(29.74%)、适应证不适宜25张(12.82%).结论 该院中药注射剂使用广泛,不合理使用比例较高,应加大中药注射剂的培训、监管力度,促进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周淑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上调Klotho基因表达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上调Klotho基因表达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空白质粒组和Klotho转染组,制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Klotho转染组分别于左心室游离壁上、下、左、右四个部位进行局部注射携带Klotho基因的质粒,模型组和空白质粒组则分别将等量的生理盐水和空白质粒进行局部注射.各组14 d后,利用超声心动图对存活51只大鼠心功能进行检测,TTC法检测大鼠心肌梗死面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Masson三色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和纤维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法分别对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Klotho、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和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模型组左心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分别为(49.82±3.41)%、(48.07±2.36)%、(6.09±0.80)mm和(8.39±0.47)mm,空白质粒组则分别为(52.20±2.55)%、(29.95±2.39)%、(6.17±0.82)mm和(8.30±0.62)mm,与模型组和空白质粒组相比,Klotho转染组大鼠LVEF和FS[(68.67±3.76)%、(40.08±3.83)%]均升高,而LVDs和LVDd[(5.51±0.59)mm、(6.74±0.50)mm]均降低(F=306.935、117.659、24.530、58.090,P<0.001);假手术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为0.00%,模型组和空白质粒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分别为(37.34±0.52)%、(36.51±0.48)%,两组均高于Klotho转染组的(24.82±0.24)%(F=44.195,P<0.001);与模型组和空白质粒组相比,Klotho转染组间质纤维化面积(21.62±2.38)%减少(F=52.942,P<0.001);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Klotho、TGF-β1、CTGF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1.31±0.12)和(0.52±0.07)、(1.98±0.17)和(0.86±0.09)、(2.38±0.09)和(0.92±0.11),空白质粒组则分别为(1.33±0.16)和(0.54±0.13)、(1.96±0.16)和(0.85±0.11)、(2.43±0.10)和(0.88±0.14),与模型组和空白质粒组相比,Klotho转染组大鼠心肌组织中Klotho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量[(1.80±0.16)、(0.68±0.07)]升高(F=110.443、26.336,P<0.001),而TGF-β1、CTGF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量[(1.52±0.12)和(0.50±0.05)、(1.89±0.12)和(0.70±0.13)]均降低(F=94.409和125.076、362.350和74.300,P<0.001).结论 上调Klotho基因表达可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减轻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CTGF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张瑞萍;刘福垒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埃克替尼对EGFR基因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埃克替尼对EGFR基因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择取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60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EGFR检测均为EGFR基因突变型,其中外显子19缺失患者20例(19缺失组),外显子21L858R突变患者24例(21突变组),外显子20T790M突变患者16例(20突变组).三组均给予盐酸埃克替尼治疗,评价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20突变组部分缓解、疾病稳定例数均不及19缺失组、21突变组(均P<0.05);20突变组近期有效率为6.25%,疾病控制率为25.0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2.5个月,效果均不及19缺失组和21突变组(P<0.05);三组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恶心、腹胀,各组大多均为不良反应Ⅰ级和Ⅱ级,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埃克替尼用于EGFR基因突变型NSCLC患者的治疗,对外显子19缺失、21L858R突变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且较安全.

    作者:张军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某医院门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某医院门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并进行处方分析,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某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每月门诊处方共3000张,以药品说明书为依据,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统计出超说明书处方278张,占抽取处方总数的9.27%.其中排名前三位的超说明书用药类型是超适应证用药,占31.65%;超给药剂量,占28.78%;超给药频次,占16.55%.超说明书用药前三位的科室是皮肤科(26.62%)、消化科(19.06%)、妇产科(17.63%).结论 该院门诊超说明书用药比例较高,建议加强制度规范和采取防范措施减少超说明书用药的安全风险.

    作者:郭安平;沈爱宗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功能评价及综合治疗促进肛门功能康复的研究

    目的 评价直肠癌保肛术对肛门功能的影响,并研究综合治疗对肛门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26例,4组患者术后均给予临床常规化疗,并于术后1个月时分别给予第1组生物反馈疗法,第2组中医辨证疗法,第3组生物反馈联合中医辨证疗法,而第4组患者术后不行任何临床干预.采用Wexner便秘评分表评价4组患者的肛门功能,比较分析4组患者术前,术后1、3、6个月的肛管直肠测压指标.结果 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术后1个月时的肛门功能明显不如术前水平(P<0.05);术后3个月时,第3组的肛门功能康复情况佳(P<0.05);术后6个月时,第1组和第2组的肛门功能康复情况接近术前水平,第3组肛门功能康复基本达到术前水平,第4组肛门功能康复情况仍不如术前水平(P<0.05);第4组的两年复发率高于前三组.结论 直肠癌保肛术会对肛门功能造成影响,但通过术后综合治疗会使肛门功能得到康复,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更利于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肛门功能的康复.

    作者:尤书萍;官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法在腮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逆行性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方法在腮腺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因腮腺良性肿瘤接受腮腺切除术的183例患者按腮腺切除术中面神经解剖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法133例为Ⅰ组,其余解剖法50例为Ⅱ组,比较两组患者腮腺切除后手术时长、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Ⅰ组手术时长短于Ⅱ组[(94.1±4.77)min比(133.6±2.21)min,t=76.193,P=0.000]、Ⅰ组术中出血量少于Ⅱ组[(52.3±1.19)mL比(97.2±3.88)mL,t=80.418,P=0.000]、术后暂时性面神经麻痹Ⅰ组13例,Ⅱ组11例(χ2=4.767,P=0.029)、术后永久性面神经麻痹Ⅰ组1例,Ⅱ组3例(χ2=2.548,P=0.110)、术后涎瘘Ⅰ组9例,Ⅱ组9例(χ2=3.981,P=0.046)、术后Frey综合征Ⅰ组14例,Ⅱ组10例(χ2=2.862,P=0.091).两组患者术后无复发病例.结论 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法可有效地缩短腮腺切除术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病率.

    作者:周瑜;叶茂昌;王来平;王祎;朱伟政;彭晖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经尺骨鹰嘴截骨与肱三头肌舌形瓣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经尺骨鹰嘴截骨与肱三头肌舌形瓣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疗效.方法 44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分别采取经尺骨鹰嘴截骨(A组)与肱三头肌舌形瓣(B组)入路治疗,对比观察两种手术方法在住院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关节功能评分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尺骨鹰嘴截骨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临床疗效肯定,临床疗效优于采取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方案.

    作者:石兴雷;韩玉虎;阮传江;张杰;范虎;徐磊;邹彬;丁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58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患者,根据术中是否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分为心律失常组78例和对照组80例,检测其血清肌酐、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运用Pearson法分析各项指标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 心律失常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所有患者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呈正相关(r=0.437,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751,95%可信区间为(0.676,0.826),计算Youden指数为0.39,根据Youden指数确定该研究资料中同型半胱氨酸预测再灌注心律失常佳截点为12.4μmol·L-1(灵敏度72%,特异性67%).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呈正相关,提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当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12.4μmol·L-1时,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

    作者:孙建琦;章锡林;汪靖;胡剑平;裘存新;余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陈皮配方颗粒中3种成分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陈皮配方颗粒中橙皮苷、川陈皮素和橘皮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1%醋酸水(B),二元梯度洗脱(0~6 min,15%A→20%A;6~16 min,20%A→34%A;16~20 min,34%A→52%A;20~28 min,52%A;28~30 min,52%A→100%A;30~32 min,100%A→15%A),流速1.0 mL·min-1,柱温30℃,波长切换(0~16 min,在283 nm波长下检测橙皮苷;16~32 min,在330 nm波长下检测川陈皮素和橘皮素).结果 橙皮苷、川陈皮素和橘皮素的进样量分别在120.180~2403.600 ng(r=0.9998)、9.883~197.660 ng(r=0.9996)和4.720~94.400 ng(r=0.9995)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29%、98.43%、97.74%,RSD分别为2.48%、1.34%、2.05%.结论 经方法学验证,该法可用于陈皮配方颗粒中3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文东;梅雪;赵玉玺;魏莹;李红君;幸婷婷;刘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合理情绪疗法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合理情绪疗法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安庆市立医院44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每周2次、共6次的合理情绪疗法联合放松训练.干预前后两组均采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CD-RISC、焦虑、抑郁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依次t=0.003,P=0.997;t=-0.802,P=0.431;t=0.514,P=0.613).干预3周后,干预组CD-RISC得分为(66.80±9.72)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P=0.001),焦虑得分为(9.20±2.25)分,抑郁得分为(10.00±3.27)分,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次t=4.58,P=0.001;t=5.02,P=0.001).对照组干预前后CD-RISC差值为(0.77±1.54)分,干预组干预前后CD-RISC差值为(2.40±1.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23);对照组干预前后焦虑得分差值为(-0.46±0.78)分,干预组干预前后焦虑得分差值为(-1.40±0.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P=0.017);对照组干预前后抑郁得分差值为(-0.38±0.65)分,干预组干预前后抑郁得分差值为(-1.90±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P=0.001).结论 合理情绪疗法能有效增强PCI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吴立新;马萍;胡瑞;徐九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树突状细胞、过表达细胞因子转导抑制因子1的树突状细胞及T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身免疫反应参与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暗示COPD的发病过程可能与免疫系统的调节紊乱有关.树突状细胞(DCs)及T细胞作为重要的免疫细胞,可能参与了COPD的免疫病理机制.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作为一类JAK-STAT信号传导途径中重要的负性调节者,通过对JAKs的抑制,有助于负反馈调节多种细胞因子信号,影响细胞的分化及功能.因此,SOCS1通过修饰并调节DCs的功能可能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过表达SOCS1能够修饰DCs,使其偏向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并维持其未成熟状态,诱导机体的免疫耐受,进而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该文将对DCs、T细胞及过表达SOCS1的树突状细胞(DC-SOCS1)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进行综合阐述.

    作者:刘茂茂;陈杰;欧阳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复方α-酮酸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微炎性状态的调控作用观察

    目的 研究复方α-酮酸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微炎性状态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40例老年腹膜透析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均20例,两组均在腹膜透析基础上采取控压、纠正贫血、调节钙磷代谢等常规干预方法,观察组另给予复方α-酮酸口服,3次/天,连用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3个月后临床疗效,分组记录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并比较两组营养指标前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主观营养评估(SGA评分)差异,设定SGA评分为因变量,Hs-CRP为自变量,观察营养状态与微炎性状态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连续性校正χ2=2.294,P=0.130);治疗后观察组Hs-CRP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A、ALB、HGB均显著上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SG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SGA评分作为因变量,设定Hs-CRP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性分析,Hs-CRP与SGA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722,P=0.000),即Hs-CRP越高,SGA评分越低,患者营养状况越差.结论 老年腹膜透析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炎性状态,且微炎性状态与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有相关性,复方α-酮酸辅助治疗可增强肾病患者干预疗效,并对微炎性状态有良好的调控作用,因此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可能使腹膜透析患者预后获益.

    作者:孙怀鑫;张苏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前置胎盘产妇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的效果及方法.方法 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前置胎盘产妇22例,采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后行剖宫产术,对孕妇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以及新生儿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22例孕妇中凶险型前置胎盘20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1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血小板减少1例.腹主动脉球囊充水量7(5~9)mL,术中出血量1000(600~1625)mL,12例输注血制品.术中均配合应用各种保守性手术方法止血,6例术后行子宫动脉栓塞术,2例行子宫切除术,1例术后出现休克并发阔韧带血肿,新生儿轻度窒息3例.结论 对高危类型的前置胎盘患者在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子宫切除的风险;该方法简便易行,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储斌;陶峰;程边媛;秦田瑞;陈红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XN-3000血液分析仪三种方法检测低值血小板结果比较

    目的 观察XN-3000血液分析仪电阻抗法(PLT-I)和激光染色法(使用荧光染料PLT-O法和使用核酸荧光染料PLT-F法)检测低值血小板(PLT)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PLT-I、PLT-O、PLT-F和手工法检测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铜陵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118例低值PLT样本,按手工法结果分为四组:PLT≤15×109·L-1组21例、15×109·L-10.05);相关性分析比较,PLT-F与手工法结果相关系数(r=0.9957)高于PLT-I与手工法相关系数(r=0.9409)、PLT-O与手工法相关系数(r=0.9623).结论 XN-3000血液分析仪的3种方法检测低值PLT相比较,PLT-F与手工法结果接近,方法准确性高.

    作者:周萍;刘娜;焦瑞宝;章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姜黄素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因和早改变,而氧化应激则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不全和心肌损伤的常见原因.姜黄素是一种提取于草本植物姜黄根茎的天然疏水性多酚,已被证实其可以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或直接作用在抗肿瘤、抗增殖、抗炎、抗氧化等诸多方面发挥药理作用,该文旨在对姜黄素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新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王彤;龙明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儿童急性吸入磷化铝中毒24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并探讨儿童急性磷化铝中毒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疗效及死亡原因.方法 对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2014—2016年收治的24例呼吸道吸入磷化铝中毒患儿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患儿结局存活20例,死亡4例,死亡患儿均为重度中毒,死亡时间为入院后0.5~3.5 h,死亡原因为中毒性休克导致呼吸循环衰竭.结论 急性磷化铝中毒病死率高,有效预防,早期发现及时救治更重要.

    作者:戴红臣;都鹏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HF)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VitD3)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8例老年HF患者和68例老年健康体检者,记录两组人群的血清25-OH-VitD3水平及一般情况.根据25-OH-VitD3水平将HF组分为A组(≥50 nmol·L-1)和B组(<50 nmol·L-1),比较两组在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 老年HF患者血清25-OH-VitD3和钙(Ca)水平低于对照组,收缩压、氨基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甲状旁腺激素(PTH)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25-OH-VitD3和Ca水平显著高于B组,NT-proBNP、TRACP-5b和PTH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B组,而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住院期间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VitD3和LVEF是影响老年H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5-OH-VitD3与预后不良呈负相关(OR=0.798,95%CI=0.645~0.987,P=0.038).结论 老年HF患者血清25-OH-VitD3水平降低,低25-OH-VitD3水平可能是影响老年H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雪琴;方小正;卢正红;陈敏;谭娟;朱永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离子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芡实中二氧化硫残留量

    目的 建立离子色谱法快速测定芡实药材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方法 采用盐酸蒸馏法提取,过氧化氢吸收并氧化,离子色谱法测定硫酸根离子的含量,以公式推算二氧化硫残留量.用Dionex Inopac AS 11-HC阴离子分析柱,20 mmol·L-1氢氧化钾溶液为淋洗液,电导检测器检测,流速1.0 mL·min-1.结果 硫酸根离子在1.00~200.00 mg·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0.6791X-0.9616,相关系数r=0.9999;检出限为0.33 mg·L-1;平均回收率为93.22%.不同产地样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有一定差异.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较好,准确度较高,适合芡实药材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检测.

    作者:陈蓉;陈伟;顾炳仁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将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8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介入术的常规知识教育和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SAS评分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4.90±3.01)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53.15±3.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46,P<0.01);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52,P<0.05);干预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4,P<0.05).结论 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心理,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疗的疗效和改善预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夏林凤;朱元红;王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炎性细胞因子检测在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炎性细胞因子检测对胎膜早破(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PROM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分为炎症组(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产妇)50例和PROM组(PROM未合并破绒毛膜羊膜炎产妇)50例;炎症组产后经胎膜组织病理检查,其中轻、中度绒毛膜羊膜炎病变产妇26例,重度绒毛膜羊膜炎病变产妇24例;另选取同期胎头位妊娠正常分娩产妇50例为对照组.抽取各组产妇出现宫缩前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对比炎症组、PROM组和对照组产妇血清IL-6、IL-8、IL-10及TNF-α含量,并对炎症组不同绒毛膜羊膜炎病变程度产妇血清IL-6、IL-8、IL-10及TNF-α含量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对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病变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 炎症组血清IL-6、IL-8及TNF-α含量分别为(243.55±83.42)、(1156.88±126.65)、(1389.29±367.43)ng·L-1明显高于PROM组和对照组(F=91.489,P<0.01;F=477.975,P<0.01;F=18.002,P<0.01),IL-10含量为(301.93±27.61)ng·L-1明显低于PROM组和对照组(F=46.084,P<0.01);重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血清IL-6、IL-8、TNF-α含量分别为(297.49±88.79)、(1342.75±189.44)、(1983.82±389.06)ng·L-1,轻、中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分别为(191.75±66.55)、(898.64±113.20)、(1147.78±311.56)ng·L-1,重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血清IL-6、IL-8、TNF-α含量明显高于轻、中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t=4.789,P<0.01;t=9.960,P<0.01;t=8.418,P<0.01);重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血清IL-10含量为(213.33±24.45)ng·L-1,轻、中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血清IL-10含量为(317.89±43.51)ng·L-1,重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血清IL-10含量明显低于轻、中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t=10.577,P<0.01).结论 炎性细胞因子检测可作为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诊断及筛查的辅助指标.

    作者:王伟;刘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