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吴晓伟;王春芹;赵卫红;崔治国;王志东;赵霞
目的 评价TL-300 Tensymeter系统(TL-300)所测的连续无创血压(CNAP)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手术的老年患者30例,ASAⅠ~Ⅲ 级.麻醉诱导前无菌操作下将动脉导管置入非优势手的桡动脉内行有创血压(IAP)监测,另一侧手臂连接TL-300系统行CNAP监测,稳定5 min后,于稳定后(T0)、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即刻(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3 min(T5)、插管后5 min(T6)同时记录IAP和CNAP监测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结果 CNAP与IAP所测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偏倚分别为(-1.3±8.3)、(-1.6±4.4)、(-0.9±3.9)mmHg,在其相应的一致性界限范围内所占比值分别为95.2%、91.4%、91.9%.两种血压监测方法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3、0.935和0.896,均P<0.001.结论 与IAP监测相比,CNAP监测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可提供连续、无创、准确的血压监测.
作者:侯冠峰;高燕春;柴小青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直肠癌保肛术对肛门功能的影响,并研究综合治疗对肛门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26例,4组患者术后均给予临床常规化疗,并于术后1个月时分别给予第1组生物反馈疗法,第2组中医辨证疗法,第3组生物反馈联合中医辨证疗法,而第4组患者术后不行任何临床干预.采用Wexner便秘评分表评价4组患者的肛门功能,比较分析4组患者术前,术后1、3、6个月的肛管直肠测压指标.结果 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术后1个月时的肛门功能明显不如术前水平(P<0.05);术后3个月时,第3组的肛门功能康复情况佳(P<0.05);术后6个月时,第1组和第2组的肛门功能康复情况接近术前水平,第3组肛门功能康复基本达到术前水平,第4组肛门功能康复情况仍不如术前水平(P<0.05);第4组的两年复发率高于前三组.结论 直肠癌保肛术会对肛门功能造成影响,但通过术后综合治疗会使肛门功能得到康复,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更利于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肛门功能的康复.
作者:尤书萍;官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某医院门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并进行处方分析,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某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每月门诊处方共3000张,以药品说明书为依据,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统计出超说明书处方278张,占抽取处方总数的9.27%.其中排名前三位的超说明书用药类型是超适应证用药,占31.65%;超给药剂量,占28.78%;超给药频次,占16.55%.超说明书用药前三位的科室是皮肤科(26.62%)、消化科(19.06%)、妇产科(17.63%).结论 该院门诊超说明书用药比例较高,建议加强制度规范和采取防范措施减少超说明书用药的安全风险.
作者:郭安平;沈爱宗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在子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 留取子宫颈癌组织8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56例,留取子宫良性病变患者正常宫颈组织43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组织中Ti-am1基因表达,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组织中Tiam1蛋白表达.结果 子宫颈癌组织中Tiam1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阳性表达率[(2.05±0.17)%和82.1%]均高于CIN组织[(1.74±0.24)%和46.4%]和正常宫颈组织[(1.27±0.16)%和14.0%],且CIN组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01),CINⅠ组织中Tiam1 mRNA相对表达量(1.54±0.19)显著低于CINⅡ~Ⅲ组织(1.8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86,P=0.016),即子宫颈癌组织>CINⅡ~Ⅲ组织>CINⅠ组织>正常宫颈组织;子宫颈癌组织中Tiam1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组患者生存时间44.13个月,低表达组患者生存时间61.00个月,Tiam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生存时间34.67个月,阴性表达患者生存时间63.76个月,Log-Rank检验显示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Tiam1表达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Tiam1基因和蛋白在子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有效分子指标.
作者:汪俊;王芳;史亚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激活素-α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鞍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27例,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n=21)、严重脓毒症组(n=68)和脓毒性休克组(n=38),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激活素-α、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AP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和乳酸.结果 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患者激活素-α分别为(365.57±86.57)、(553.85±108.58)和(974.77±178.54)μg·L-1,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584,P=0.000);降钙素原分别为(2.46±0.52)、(3.12±0.75)和(3.54±0.78)pg·L-1,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88,P=0.021),APPACHEⅡ评分分别为(13.57±4.38)、(18.48±5.22)和(24.89±7.12)分,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77,P=0.000);SOFA评分分别为(4.12±1.28)、(7.88±2.09)和(11.83±4.25)分,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35,P=0.000);乳酸分别为(2.45±0.54)、(3.98±0.78)和(5.12±1.53)mmol·L-1,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85,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激活素-α、AP-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乳酸升高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激活素-α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在预测脓毒症患者临床预后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孙海涛;郝铁;杨卫红;陈士林;高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帕洛诺司琼不同给药方式对于妇科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妇科手术并行术后镇痛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其中A组仅在麻醉前静脉给予帕洛诺司琼75μg;B组仅在镇痛泵中加入帕洛诺司琼75μg;C组在麻醉前静脉给予帕洛诺司琼75μg,并且在镇痛泵中加入帕洛诺司琼75μg.记录术后12、24、36、48 h时静止和咳嗽时的疼痛VAS评分;同时记录0~12、12~24、24~36、36~48 h时间段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次数以及术后48 h内发生头痛头晕、便秘、腹泻、嗜睡、口干、皮疹及锥体外系症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组内不同时间点和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0~12、12~24和24~36 h A组和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均无头痛头晕、便秘、腹泻、嗜睡、口干、皮疹及锥体外系症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术前单次静脉注射帕洛诺司琼75μg能够较好预防妇科手术术后48 h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作者:李查兵;王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对比分析经尺骨鹰嘴截骨与肱三头肌舌形瓣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疗效.方法 44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分别采取经尺骨鹰嘴截骨(A组)与肱三头肌舌形瓣(B组)入路治疗,对比观察两种手术方法在住院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关节功能评分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尺骨鹰嘴截骨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临床疗效肯定,临床疗效优于采取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方案.
作者:石兴雷;韩玉虎;阮传江;张杰;范虎;徐磊;邹彬;丁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预防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患者41例,其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的患者25例为研究组,未应用腹主动脉球囊的患者16例为对照组.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出血量分别为(1032.00±634.90)mL和(2262.50±1339.5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6,P=0.003),输血量分别为(3.04±1.77)U和(6.38±3.81)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7,P=0.000),子宫切除率分别为0%和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7,P=0.036).研究组无严重的介入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主动脉球囊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可明显减少产后出血率及子宫切除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陈先侠;王海霞;卢晓倩;蒋晓敏;李兵;吕红梅;张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将Toll样受体(TLR4)野生型及突变型(包括单突变和双突变)基因分别转入HepG2细胞,建立稳定表达TLR4蛋白的细胞株.方法 PCR扩增用于合成TLR4的cDNA,设计引物应用PCR点突变的方法合成1196T及896G单突变质粒和TLR4-1196T,896G双突变质粒.经慢病毒包装后,将合成的pLVX-TLR4-Puro、pLVX-TLR4(A-G)-Puro、pLVX-TLR4(C-T)-Puro、pLVX-TLR4(A-G,C-T)-Puro质粒转染HepG2细胞.在细胞贴壁后加入嘌呤霉素进行筛选;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TLR4的表达量.结果 嘌呤霉素筛选出含有抗性基因的细胞,说明TLR4重组质粒成功转入细胞;Western blot结果表明TLR4在HepG2细胞中稳定过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4组TLR4过表达的细胞株,为研究TLR4基因多态性对HepG2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奠定基础.
作者:黄萃园;张洪;白瑞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采用顺铂联合替莫唑胺方案与单用替莫唑胺方案对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甲基化胶质瘤术后辅助化疗,比较两种化疗方案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术后组织病理证实为胶质瘤(WHOⅡ~Ⅳ级)且分子病理示MGMT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的患者18例为处理组;选择同期手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6例为对照组,所有处理组和对照组患者都采取同步放化疗加6个周期序贯化疗.结果 处理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客观应答率分别为66.66%和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癫痫发生率分别为22.22%和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0);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MGMT启动子甲基化胶质瘤术后采用同步放化疗+顺铂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疗效优于同步放化疗+替莫唑胺单药化疗,两组患者癫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张敏;张毛松;李超;张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统计分析中药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特点,为临床中药注射液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Excel回顾性统计宿州市立医院2016年1~6月各科室上报的52例中药注射液ADR报告.结果 52例ADR报告共涉及8个科室,以神经内科上报的ADR报告(30例,57.69%)多;其中一般不良反应40例,占比76.92%,新的一般的不良反应12例(23.08%),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男性24例(46.15%);女性28例(3.85%),女性占比略高于男性;65岁以上老人26例(50%),占比大;涉及的9种中药注射液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丹红注射液(25例,48.08%),注射用血栓通(13例,25%)及喜炎平注射液(4例,7.69%);以头痛、头晕、麻木等神经系统损害(15例,28.85%)为常见;52例中药注射液引起的ADR预后均良好.结论 中药注射液成分复杂,ADR逐年增高,不断完善中药注射液ADR上报制度是科学合理应用中药注射液的动力.
作者:乔敏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复方α-酮酸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微炎性状态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40例老年腹膜透析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均20例,两组均在腹膜透析基础上采取控压、纠正贫血、调节钙磷代谢等常规干预方法,观察组另给予复方α-酮酸口服,3次/天,连用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3个月后临床疗效,分组记录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并比较两组营养指标前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主观营养评估(SGA评分)差异,设定SGA评分为因变量,Hs-CRP为自变量,观察营养状态与微炎性状态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连续性校正χ2=2.294,P=0.130);治疗后观察组Hs-CRP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A、ALB、HGB均显著上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SG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SGA评分作为因变量,设定Hs-CRP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性分析,Hs-CRP与SGA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722,P=0.000),即Hs-CRP越高,SGA评分越低,患者营养状况越差.结论 老年腹膜透析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炎性状态,且微炎性状态与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有相关性,复方α-酮酸辅助治疗可增强肾病患者干预疗效,并对微炎性状态有良好的调控作用,因此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可能使腹膜透析患者预后获益.
作者:孙怀鑫;张苏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XN-3000血液分析仪电阻抗法(PLT-I)和激光染色法(使用荧光染料PLT-O法和使用核酸荧光染料PLT-F法)检测低值血小板(PLT)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PLT-I、PLT-O、PLT-F和手工法检测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铜陵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118例低值PLT样本,按手工法结果分为四组:PLT≤15×109·L-1组21例、15×109·L-10.05);相关性分析比较,PLT-F与手工法结果相关系数(r=0.9957)高于PLT-I与手工法相关系数(r=0.9409)、PLT-O与手工法相关系数(r=0.9623).结论 XN-3000血液分析仪的3种方法检测低值PLT相比较,PLT-F与手工法结果接近,方法准确性高.
作者:周萍;刘娜;焦瑞宝;章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CBCT)应用于临床分析种植体周围骨小梁结构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20例缺牙接受种植手术患者,种植手术后即刻与术后6个月分别用CBCT扫描患者颌骨获得影像学图像.两个不同时期共40份CBCT图像通过CTAn软件分析种植体周围骨小梁结构.结果 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前后种植体周围骨小梁结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相对于术后即刻,骨小梁体积百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数值增加;骨小梁模式因素(Tb.Pf)、结构模型指数(SMI)数值减少.骨小梁间隙(Tb.Sp)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CT可应用于临床分析种植体周围骨小梁结构变化.
作者:孙皖苏;陈青峰;张亨国;潘涛;孙卫革;蒋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单支血管病变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如皋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老年单支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肌纤维化指标、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同时观察冠心病生活质量测评专用量表(SAQ)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型前胶原(PCI)(149.36±13.25)μg·L-1、Ⅲ型前胶原(PCⅢ)(47.23±5.12)μg·L-1、层黏蛋白(LN)(181.33±13.20)μg·L-1、透明质酸(HA)(132.24±11.87)μg·L-1以及醛固酮(ALD)(158.72±14.88)ng·L-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8.67±16.53)、(69.71±6.38)、(207.04±16.72)、(170.41±14.87)μg·L-1,(231.07±26.21)ng·L-1(t=13.64,20.19,8.84,14.74,17.64;均P<0.01);观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3.40±6.18)%和6 min步行试验(6MWD)(402.13±31.16)m明显高于对照组(55.18±6.26)%、(341.46±36.28)m(t=7.03,10.43;均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0.14±4.85)mm和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47.76±5.63)ng·L-1明显低于对照组(47.76±5.63)mm、(2.98±1.44)ng·L-1(t=7.54,5.72;均P<0.01);观察组的S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单支血管病变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抑制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功能及结构,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曹勇;吴张平;石国平;吴超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不孕患者辅助生殖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胚胎移植术并行高危型HPV检测的501例患者,其中HPV阳性者51例,HPV阴性者450例.从中筛选出采用相同超排方案并排除影响因素后的199例患者,分为HPV阳性组(26例)、HPV阴性组(173例),分别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结果 回顾分析的501例患者中HPV感染率10.18%;HPV阳性组临床妊娠率73.08%、流产率5.26%、活产率65.38%;HPV阴性组临床妊娠率76.88%、流产率8.27%、活产率69.36%;两组比较: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对IVF/ICSI的临床妊娠结局无显著性影响.
作者:沈晓月;周建军;陆菲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双能量CT(DECT)评价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对原发性肝癌30例进行化疗栓塞,于术后4周行DE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了解患者肝脏病灶情况.对DECT图像分别采用双能量成像处理法(A法)和常规成像处理(B法),根据病灶碘油缺损区和(或)周边区强化显示结果进行评分,并DECT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法取得图片的评分显著高于B法(P<0.05).DSA检出42个病灶,A法和B法分别检测出38个和32个病灶;A法的病灶阳性检出率为90.5%、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86.0%,显著高于B法(阳性病灶检出率为76.2%、敏感性为76.2%、特异性为58.0%)(P<0.05).结论 DECT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治疗效果展现出较高的准确性,该研究为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疗效评价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思路.
作者:张慎和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淫羊藿联合丹仙康骨胶囊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老年病科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收诊的110例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按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服用丹仙康骨胶囊,观察组55例在服用丹仙康骨胶囊基础上加服淫羊藿.对比治疗前后有关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疗效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股骨颈和腰椎部位骨密度(BMD)、骨钙素(BGP)、血钙、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在丹仙康骨胶囊基础上联合淫羊藿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可提高临床疗效,调节患者BMD、BGP、血钙和ALP水平,缓解患者疼痛.
作者:涂艳;熊莉娜;柳湘洁;雷超;李凝旭;张瑞芸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HF)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VitD3)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8例老年HF患者和68例老年健康体检者,记录两组人群的血清25-OH-VitD3水平及一般情况.根据25-OH-VitD3水平将HF组分为A组(≥50 nmol·L-1)和B组(<50 nmol·L-1),比较两组在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 老年HF患者血清25-OH-VitD3和钙(Ca)水平低于对照组,收缩压、氨基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甲状旁腺激素(PTH)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25-OH-VitD3和Ca水平显著高于B组,NT-proBNP、TRACP-5b和PTH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B组,而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住院期间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VitD3和LVEF是影响老年H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5-OH-VitD3与预后不良呈负相关(OR=0.798,95%CI=0.645~0.987,P=0.038).结论 老年HF患者血清25-OH-VitD3水平降低,低25-OH-VitD3水平可能是影响老年H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雪琴;方小正;卢正红;陈敏;谭娟;朱永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交替式快速扩缩弓对治疗上颌骨狭窄的可行性,比较传统的单纯快速扩弓和交替式快速扩缩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合肥市口腔医院20例青少年上颌骨狭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例.A组:上颌交替式快速扩缩弓组;B组:上颌单纯快速扩弓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所有病例均拍摄锥形束CT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A组和B组扩弓治疗结束后,上颌基骨弓宽度、腭中缝宽度均有增加(P<0.05).A组上颌骨宽度扩弓后增加(P<0.05);B组上颌骨宽度扩弓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除治疗前相应测量的影响,A组治疗后上颌骨宽度、腭中缝宽度的增加量均大于B组.结论 上颌交替式快速扩缩弓和单纯快速扩弓均可治疗青少年上颌骨狭窄,前者的扩弓效果更优于后者.
作者:李俐;颜传杰;张薇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