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月;周建军;陆菲菲
目的 评估113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并且分析影响其生存质量的因素.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13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UW-QOL)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进行统计,并讨论影响生存质量的可能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颌骨连续性、颈清方式、临床分期、肿瘤复发、放化疗等均会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复发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大(标准化系数:0.405)其次为颌骨连续性(标准化系数:-0.303),肿瘤分期(标准化系数:-0.226),有无颈清(标准化系数:0.216).结论 影响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主要为肿瘤复发、颌骨连续性、肿瘤分期以及颈清方式等.因此在以后的肿瘤治疗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首先提高肿瘤早期检出率,手术过程中尽量完整切除肿瘤,避免残留,必要时可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其次对颌骨不连续患者及时行缺损的重建与修复,尽量恢复患者颌面部形态与功能.
作者:田露莉;蒋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该院临床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6年1~12月中药注射液剂住院处方360张,即每季度抽取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病历90张,对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0张中药注射剂处方中,不合理处方195张(54.17%),主要表现在使用前后未冲管72张(36.92%)、用法用量不适宜58张(29.74%)、适应证不适宜25张(12.82%).结论 该院中药注射剂使用广泛,不合理使用比例较高,应加大中药注射剂的培训、监管力度,促进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周淑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连续性收集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6例,术中取肿瘤标本,检测肿瘤组织中TIDC和VEGF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其他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组织比较,肿瘤组织中TIDC数密度显著降低[(10.58±3.18)比(18.93±3.26),t=18.877,P=0.000];VEGF阳性率显著增高(43.45%比11.32%,χ2=26.131,P=0.000);MHC-Ⅱ阳性DC显著降低[(6.48±1.04)%比(12.57±2.57)%,t=22.615,P=0.000];CD54阳性DC显著降低[(7.12±1.59)%比(12.81±2.81)%,t=18.144,P=0.000].与TNM分期为Ⅰ或Ⅱ期的患者相比,Ⅲ或Ⅳ期患者TIDC数密度显著降低[(9.51±2.88)比(11.82±3.58),t=3.680,P=0.000];VEGF阳性率显著增加(61.40%比20.41%,χ2=18.126,P=0.000);MHC-Ⅱ阳性DC显著降低[(7.83±1.05)%比(5.32±0.91)%,t=13.186,P=0.000];CD54阳性DC显著降低[(6.26±1.01)%比(8.12±1.72)%,t=6.900,P=0.000].与肿瘤细胞为高分化的患者相比,中低分化的患者TIDC数密度显著降低[(9.58±2.58)比(12.37±3.13),t=4.941,P=0.000];MHC-Ⅱ阳性DC显著降低[(6.01±1.09)%比(7.32±0.93)%,t=6.244,P=0.000];CD54阳性DC显著降低[(6.66±1.68)%比(7.94±1.58)%,t=3.842,P=0.000].结论 TIDC在肿瘤组织中低表达,且多为不成熟的调节性DC细胞,VEGF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均与患者临床预后恶化有关.
作者:杨会杰;任少达;郭瑞娜;魏民;李修顺;李鸿超;李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逆行性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方法在腮腺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因腮腺良性肿瘤接受腮腺切除术的183例患者按腮腺切除术中面神经解剖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法133例为Ⅰ组,其余解剖法50例为Ⅱ组,比较两组患者腮腺切除后手术时长、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Ⅰ组手术时长短于Ⅱ组[(94.1±4.77)min比(133.6±2.21)min,t=76.193,P=0.000]、Ⅰ组术中出血量少于Ⅱ组[(52.3±1.19)mL比(97.2±3.88)mL,t=80.418,P=0.000]、术后暂时性面神经麻痹Ⅰ组13例,Ⅱ组11例(χ2=4.767,P=0.029)、术后永久性面神经麻痹Ⅰ组1例,Ⅱ组3例(χ2=2.548,P=0.110)、术后涎瘘Ⅰ组9例,Ⅱ组9例(χ2=3.981,P=0.046)、术后Frey综合征Ⅰ组14例,Ⅱ组10例(χ2=2.862,P=0.091).两组患者术后无复发病例.结论 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法可有效地缩短腮腺切除术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病率.
作者:周瑜;叶茂昌;王来平;王祎;朱伟政;彭晖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二甲双胍临床上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近年来研究发现除了治疗糖尿病等作用外,二甲双胍尚能延长动物和人类寿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活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降低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降低活性氧(ROS)产生和调节长寿蛋白(SIRTs)发挥作用.
作者:林意;林金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在子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 留取子宫颈癌组织8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56例,留取子宫良性病变患者正常宫颈组织43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组织中Ti-am1基因表达,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组织中Tiam1蛋白表达.结果 子宫颈癌组织中Tiam1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阳性表达率[(2.05±0.17)%和82.1%]均高于CIN组织[(1.74±0.24)%和46.4%]和正常宫颈组织[(1.27±0.16)%和14.0%],且CIN组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01),CINⅠ组织中Tiam1 mRNA相对表达量(1.54±0.19)显著低于CINⅡ~Ⅲ组织(1.8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86,P=0.016),即子宫颈癌组织>CINⅡ~Ⅲ组织>CINⅠ组织>正常宫颈组织;子宫颈癌组织中Tiam1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组患者生存时间44.13个月,低表达组患者生存时间61.00个月,Tiam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生存时间34.67个月,阴性表达患者生存时间63.76个月,Log-Rank检验显示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Tiam1表达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Tiam1基因和蛋白在子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有效分子指标.
作者:汪俊;王芳;史亚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对比分析经尺骨鹰嘴截骨与肱三头肌舌形瓣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疗效.方法 44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分别采取经尺骨鹰嘴截骨(A组)与肱三头肌舌形瓣(B组)入路治疗,对比观察两种手术方法在住院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关节功能评分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尺骨鹰嘴截骨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临床疗效肯定,临床疗效优于采取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方案.
作者:石兴雷;韩玉虎;阮传江;张杰;范虎;徐磊;邹彬;丁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某市三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分析放射知识培训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职业健康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某市三家三级医院在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连续工作5年的79名放射人员为个人剂量监测研究对象,以及在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连续工作2年的154名放射人员为放射知识培训干预研究对象.采用《医疗放射工作人员调查表》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了解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工作相关情况等;采用《放射知识调查表》对放射知识培训干预研究对象于培训前后分别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了解放射危害知识、放射防护知识、放射法律法规知识得分情况.采用热释光剂量计检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佩戴于左胸前,佩戴周期为3个月,每年4个周期.结果 (1)个人剂量监测研究结果:5年间总检测395人次,其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90±0.36)mSv·a-1,远低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的限制水平(20 mSv·a-1).不同岗位、工种、每周工作时间的放射工作人员之间人均年剂量当量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放射知识培训干预研究结果:不同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之间放射知识培训干预前问卷得分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知识培训干预后问卷中放射危害、放射防护、放射卫生法律法规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知识培训干预后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市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水平符合国家规定范围,岗位、工种、每周工作时间影响其暴露水平.放射知识培训干预能降低放射工作人员的暴露水平,工种影响其干预效果.
作者:董坤;杨永坚;张枫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并探讨儿童急性磷化铝中毒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疗效及死亡原因.方法 对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2014—2016年收治的24例呼吸道吸入磷化铝中毒患儿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患儿结局存活20例,死亡4例,死亡患儿均为重度中毒,死亡时间为入院后0.5~3.5 h,死亡原因为中毒性休克导致呼吸循环衰竭.结论 急性磷化铝中毒病死率高,有效预防,早期发现及时救治更重要.
作者:戴红臣;都鹏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将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8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介入术的常规知识教育和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SAS评分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4.90±3.01)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53.15±3.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46,P<0.01);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52,P<0.05);干预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4,P<0.05).结论 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心理,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疗的疗效和改善预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夏林凤;朱元红;王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中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PBC患者28例,慢性乙肝(CHB)患者50例,另收集健康体检者39例为正常对照组(HC组).所有患者抽取EDTA-K3抗凝血并分离血清,血液分析仪分析血液常规指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肝功能.利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和ROC曲线统计分析NLR在PBC中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PBC组与CHB组比较NLR显著升高[2.4(1.5~3.1)比1.6(1.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同时高于HC组[2.4(1.5~3.1)比1.4(1.1~1.8),P<0.001];PBC组NLR与红细胞平均分布宽度(RDW)呈显著正相关(r=0.50,P=0.007),与CHB组和HC组均无显著相关性(CHB:r=0.068,P=0.640;HC:r=-0.070,P=0.673).NLR在PBC-HC组的曲线下面积为0.760(0.636~0.883);CHB-HC组的曲线下面积为0.608(0.490~0.726);PBC-CHB组曲线下面积为0.680(0.547~0.813).结论 NLR在PBC患者中显著升高,且与RDW呈正相关关系,在PBC的诊断及其与CHB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晓明;郭平;殷剑;钱希铭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埃克替尼对EGFR基因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择取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60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EGFR检测均为EGFR基因突变型,其中外显子19缺失患者20例(19缺失组),外显子21L858R突变患者24例(21突变组),外显子20T790M突变患者16例(20突变组).三组均给予盐酸埃克替尼治疗,评价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20突变组部分缓解、疾病稳定例数均不及19缺失组、21突变组(均P<0.05);20突变组近期有效率为6.25%,疾病控制率为25.0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2.5个月,效果均不及19缺失组和21突变组(P<0.05);三组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恶心、腹胀,各组大多均为不良反应Ⅰ级和Ⅱ级,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埃克替尼用于EGFR基因突变型NSCLC患者的治疗,对外显子19缺失、21L858R突变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且较安全.
作者:张军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内镜下密集套扎治疗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对2013年11月至2016年1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内镜下套扎治疗的11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操作的方法将其分为密集套扎组和非密集套扎组.比较两组间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第一次套扎治疗术后密集套扎组静脉曲张改善显效率60.32%,明显高于非密集套扎组41.82%(χ2=4.024,P<0.05).密集套扎组套扎治疗术后静脉曲张消除率明显高于非密集套扎组[第1次套扎后19(30.50%)比8(14.54%)(χ2=4.057,P=0.044);第2次套扎后50(79.37%)比20(36.36%)(χ2=22.502,P=0.000);第三次套扎后58(92.06%)比30(54.55%)(χ2=21.800,P=0.000)].使静脉曲张完全消除的套扎次数密集套扎组明显少于非密集套扎组.而在急诊止血率、术后出血、穿孔、发热及胸骨后疼痛等并发症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密集套扎可以显著缩短食管静脉曲张消除的时间,减少内镜下治疗的次数,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韩文;郝婷婷;郑军;冯义朝;马莹;戴光荣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多发性脑梗死和肺部感染老年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方法 对多发性脑梗死、肺部感染老年患者分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回顾性调查三组人群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压积(PCT),统计分析三组间血小板参数可能存在的差异.结果 血小板参数在多发性脑梗死组(n=35)分别为PLT(201.947±73.849)×109·L-1、MPV(9.269±1.143)fl、PDW(16.024±0.369)、PCT(0.184±0.059);肺部感染组(n=43)分别为PLT(222.014±115.309)×109·L-1、MPV(9.006±1.263)fl、PDW(16.082±0.579)、PCT(0.194±0.098);对照组(n=42)分别为PLT(192.719±55.335)×109·L-1、MPV(9.599±1.219)fl、PDW(16.064±0.392)、PCT(0.181±0.041).MPV和PLT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发性脑梗死组和肺部感染组MP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PV(P=0.019;P=0.000);肺部感染组PLT明显高于对照组PLT(P=0.003).PDW(F=0.616,P=0.541)和PCT(F=1.376,P=0.254)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PV和PLT的改变可能和老年患者多发性脑梗死及肺部感染发病相关,可作为一个潜在的诊疗指标.
作者:梁晓浏;林正明;江建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将Toll样受体(TLR4)野生型及突变型(包括单突变和双突变)基因分别转入HepG2细胞,建立稳定表达TLR4蛋白的细胞株.方法 PCR扩增用于合成TLR4的cDNA,设计引物应用PCR点突变的方法合成1196T及896G单突变质粒和TLR4-1196T,896G双突变质粒.经慢病毒包装后,将合成的pLVX-TLR4-Puro、pLVX-TLR4(A-G)-Puro、pLVX-TLR4(C-T)-Puro、pLVX-TLR4(A-G,C-T)-Puro质粒转染HepG2细胞.在细胞贴壁后加入嘌呤霉素进行筛选;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TLR4的表达量.结果 嘌呤霉素筛选出含有抗性基因的细胞,说明TLR4重组质粒成功转入细胞;Western blot结果表明TLR4在HepG2细胞中稳定过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4组TLR4过表达的细胞株,为研究TLR4基因多态性对HepG2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奠定基础.
作者:黄萃园;张洪;白瑞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综合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推广提供治疗依据.方法 选择40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其中20例行VSD序贯治疗,包括全身综合治疗、创面清创、常规换药、VSD治疗和手术治疗来修复难愈性创面(观察组),20例采用除去VSD治疗的传统治疗(对照组),对两组创面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情况、手术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40例患者中观察组创面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13.55±6.87)次比(29.25±24.13)次,t=2.319,P<0.05];10例非手术患者中观察组可促进创面愈合,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比40%,P<0.05);30例手术患者中观察组手术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比60%,P<0.05).结论 VSD对于难愈性创面,尤其窦道性创面及肌腱甚至骨质外露创面均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雷;任少强;杨静;李大君;徐祥;刘莉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陈皮配方颗粒中橙皮苷、川陈皮素和橘皮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1%醋酸水(B),二元梯度洗脱(0~6 min,15%A→20%A;6~16 min,20%A→34%A;16~20 min,34%A→52%A;20~28 min,52%A;28~30 min,52%A→100%A;30~32 min,100%A→15%A),流速1.0 mL·min-1,柱温30℃,波长切换(0~16 min,在283 nm波长下检测橙皮苷;16~32 min,在330 nm波长下检测川陈皮素和橘皮素).结果 橙皮苷、川陈皮素和橘皮素的进样量分别在120.180~2403.600 ng(r=0.9998)、9.883~197.660 ng(r=0.9996)和4.720~94.400 ng(r=0.9995)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29%、98.43%、97.74%,RSD分别为2.48%、1.34%、2.05%.结论 经方法学验证,该法可用于陈皮配方颗粒中3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文东;梅雪;赵玉玺;魏莹;李红君;幸婷婷;刘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离子色谱法快速测定芡实药材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方法 采用盐酸蒸馏法提取,过氧化氢吸收并氧化,离子色谱法测定硫酸根离子的含量,以公式推算二氧化硫残留量.用Dionex Inopac AS 11-HC阴离子分析柱,20 mmol·L-1氢氧化钾溶液为淋洗液,电导检测器检测,流速1.0 mL·min-1.结果 硫酸根离子在1.00~200.00 mg·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0.6791X-0.9616,相关系数r=0.9999;检出限为0.33 mg·L-1;平均回收率为93.22%.不同产地样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有一定差异.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较好,准确度较高,适合芡实药材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检测.
作者:陈蓉;陈伟;顾炳仁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统计分析中药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特点,为临床中药注射液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Excel回顾性统计宿州市立医院2016年1~6月各科室上报的52例中药注射液ADR报告.结果 52例ADR报告共涉及8个科室,以神经内科上报的ADR报告(30例,57.69%)多;其中一般不良反应40例,占比76.92%,新的一般的不良反应12例(23.08%),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男性24例(46.15%);女性28例(3.85%),女性占比略高于男性;65岁以上老人26例(50%),占比大;涉及的9种中药注射液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丹红注射液(25例,48.08%),注射用血栓通(13例,25%)及喜炎平注射液(4例,7.69%);以头痛、头晕、麻木等神经系统损害(15例,28.85%)为常见;52例中药注射液引起的ADR预后均良好.结论 中药注射液成分复杂,ADR逐年增高,不断完善中药注射液ADR上报制度是科学合理应用中药注射液的动力.
作者:乔敏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疗效及对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9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血清炎症因子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IHSS评分治疗后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ADL评分治疗后增加(P<0.05),治疗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出血量治疗后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治疗后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疗效明显,且可降低血清细胞因子hs-CRP、IL-6及TNF-α水平,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作者:倪磊;陶扬洋;王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