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美托咪啶复合地佐辛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

王松;李娟;张华明;翟明玉;康芳;韩明明

关键词:麻醉, 静脉,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右美托咪啶, 地佐辛
摘要:目的 评价监测麻醉下右美托咪啶复合地佐辛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椎间孔镜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D组)和对照组(A组),每组25例.D组于俯卧后经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6μg·kg-1·(15 min)-1,随后以0.2μg·kg-1·h-1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A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所有患者术前10 min单次静脉给予地佐辛0.1 mg·kg-1,手术开始前由术者给予0.37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记录俯卧位(T1)、右美托咪啶给药或生理盐水后15 min(T2)、切皮(T3)、椎间孔成形期(T4)、纤维环操作期(T5)、术毕(T6)等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警觉/镇静评分(OA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记录术中躁动、呼吸抑制及心动过缓的例数,手术结束时统计局麻药用量,分别评定患者和术者对麻醉满意度.结果与A组比较,D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T3:(75.4±9.1)mmHg比(99.3±9.8)mmHg、T4:(80.6±7.8)mmHg比(95.3±8.7)mmHg、T5:(78.2±7.4)mmHg比(94.2±8.2)mmHg,P<0.05],OAA/S评分高[T2:(3.58±0.67)比(1.00±0.00)、T3:(3.32±0.79)比(1.45±0.30)、T4:(3.45±0.60)比(1.25±0.35)T5:(3.05±0.71)比(1.11±0.41)、T6:(3.12±0.61)比(1.20±0.52),P<0.05],同时在T3[(1.51±0.60)比(3.60±1.10),P<0.05]、T4[(1.60±0.72)比(3.17±1.20),P<0.05]点VAS评分明显较低,术中局麻药用量也明显减少[(7.8±1.9)比(11.2±1.3)mL,P<0.05],而两组在配合度上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麻醉并发症.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地佐辛用于监测麻醉下PELD手术可获得良好的镇静及镇痛效果,且不增加手术风险.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根据雾气现象判断硬膜外腔导管位置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临床研究论证雾气现象是否可作为判断硬膜外腔穿刺置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方法 选择硬膜外阻滞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根据常规负压方法认定硬膜外导管位于硬膜外腔,不刻意寻找雾气现象.研究组根据雾气现象认定硬膜外导管位于硬膜外腔.两组患者置管后常规给药,根据是否出现硬膜外阻滞效果来终确认硬膜外导管是否位于硬膜外腔.两组患者都在B超引导下穿刺,穿刺针分别经过皮下脂肪层、肌肉层、韧带时,放置导管回抽观察导管内壁有无雾气现象.结果 对照组有67例确定在硬膜外腔,其中有63例观察到雾气现象(P=0.000),8例患者导管不在硬膜外腔,且该8例患者均未出现雾气现象(P=0.000).研究组75例患者导管均确定在硬膜外腔,且所有患者均观察到雾气现象(P=0.021);在皮下脂肪层、肌肉层、韧带没有观察到雾气现象.结论 硬膜外腔雾气现象具有特异性可作为判断硬膜外腔穿刺置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作者:吴一鸣;谢鹏程;段宏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注射用血栓通正交试验优化调配技术及其在不同溶媒中稳定性考察

    目的 为了优化注射用血栓通调配工艺,并考察其与0.9%氯化钠注射液(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glucos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5%葡萄糖注射液(5%glucose injection)和10%葡萄糖注射液(10%glucose injection)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注射用血栓通的调配工艺,测定成品输液的不溶性微粒:pH值及主成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相对含量变化,考察注射用血栓通在不同溶媒中的8 h内的配伍稳定性.结果 注射用血栓通用注射用水溶解完全.四种溶媒配制的成品输液在存放8 h内pH值以及不溶性微粒较稳定.5%葡萄糖注射液和10%葡萄糖注射液配制的成品输液主要成分呈下降趋势.结论 注射用血栓通佳调配工艺为使用灭菌注射用水6 mL作为溶媒注入药品西林瓶中,振荡5 min溶解,振荡频率为1000 r·min-1;0.9%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调配的成品输液8 h内稳定;5%葡萄糖注射液调配的成品输液6 h内稳定,10%葡萄糖注射液调配的成品输液建议现用现配.

    作者:邓晓媚;王晓宇;吴妍;史天陆;许露露;刘圣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非手术食管癌精确放疗靶区勾画进展

    近年来三维适形、适形调强以及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等精确放疗技术越来越多的用于临床.采用精确放疗技术治疗食管癌,如何准确的勾画靶区大体肿瘤体积(GTV)、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目前尚无完全统一的意见.笔者结合近年来医学物理技术、影像技术、病理技术等发展情况,对食管癌的靶区勾画进行阐述.

    作者:徐轶;魏洁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与高度近视的相关性

    目的 探索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POGA)与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98眼)POGA和59例(97眼)非POGA患者的近视状况及其相关性.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视率和在不同视力的情况下患者眼底4个象限平均光敏感度.结果 两组高度近视、中低度近视和正常视力情况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24,P<0.001);POGA组近视率(77.56%)明显高于非POAG组(63.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0,P<0.05).POAG组的高度近视率(25.51%)明显高于非POAG组(9.2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2,P<0.05).在不同视力水平的情况下,POAG组患者眼底4个象限平均光敏感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AG组中,高度近视和中低度近视患者的眼压与角膜厚度和眼轴长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1=0.262、0.224;r2=0.183、0.167;均P<0.05);非POAG组中,高度近视患者的眼压与角膜厚度和眼轴长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1=0.206;r2=0.135;均P<0.05).结论 POGA与高度近视具有较高的相关性,POAG患者同时伴有高度近视的发生率较高.

    作者:吴睿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不同剂量维生素D3对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目的 比较口服两种不同剂量维生素D3对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60例,出生后10 d起在喂养耐受情况下口服补充维生素D3,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组(800 IU·d-1)30例和低剂量组(400 IU·d-1)30例,在出生后28 d比较两组患儿骨代谢指标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KP)水平,出院前比较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在出生时血清Ca、P、AKP值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口服补充维生素D3后,在出生后28 d两组患儿血清Ca、AKP值呈升高趋势,P值呈降低趋势;低剂量组血清P值明显低于高剂量组[(1.43±0.34)mmol·L-1比(2.00±0.34)mmol·L-1],AKP值明显高于高剂量组[(468.93±98.97)U·L-1比(385.00±116.28)U·L-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0、-3.01,均P<0.01),两组血清C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口服补充维生素D3800 IU·d-1可改善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骨代谢指标异常.

    作者:杨婷婷;李珊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是一种与甲状腺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在逐年增高.中医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具有较大优势:缓解甲状腺肿大,降低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调节机体本身的免疫、延缓病情等.该研究对近年来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吴梅;李更青;张继全;冯怡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消化止泻口服液中主要成分的薄层鉴别研究

    目的 建立消化止泻口服液中主要成分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炒陈皮、炒苍术、广木香、薏苡仁、焦山楂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所采用的薄层鉴别方法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专属性强.结论 该方法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可靠,可用于消化止泻口服液的定性质量控制.

    作者:张圣洁;景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甲状旁腺激素和25羟维生素D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TH)和25羟维生素D(25OHD)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中的定义,将入组的患者分成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症组,对三个组别患者的25OHD,PTH,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水平进行测定,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三个组别患者的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BMI)三项指标数据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35,χ2=0.157,F=1.985,P>0.05).PTH对比中,骨量正常组[(33.62±9.85)ng·L-1]<骨量减少组[(42.61±11.57)ng·L-1]<骨质疏松症组[(58.64±12.27)ng·L-1],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87,P=0.001);25OHD对比,骨量正常组[(22.48±7.95)μg·L-1]>骨量减少组[(17.32±6.58)μg·L-1]>骨质疏松症组[(13.57±5.24)μg·L-1],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42,P=0.002).在PTH比较方面,四个季节来医院就诊的DM患者的数据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68,P>0.05),在25OHD,四个季节来医院就诊的DM患者的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68,P<0.05),经过q检验,夏、秋季患者的25OHD水平明显高于冬季和春季患者(P<0.05).通过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季节,BMI和HbA1c调整之后,PTH与PINP呈正相关(r=0.249,P=0.013),PTH与β-CTX呈正相关(r=0.378,P=0.022),25OHD与PTH呈负相关(r=-0.374,P=0.002),25OHD与PINP呈负相关(r=-0.142,P=0.011),25OHD与β-CTX呈负相关(r=-0.131,P=0.003),通过ROC曲线计算得出,PTH,25OHD,PINP和β-CTX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阈值依次分别为47.61 ng·L-1,15.24μg·L-1,37.54μg·L-1,382.64 pmol·L-1.结论 PTH水平增高的患者更容易患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25OHD的水平增高是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在不同的季节患者体内的25 OHD水平不同,在缺乏日照季节,患者应注意25 OHD的适当补充.

    作者:王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精准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精准肝切除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炎性因子及远期疗效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原发性肝癌于贵州省医行肝叶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精准肝切除术组和Pringle法阻断快速肝切除的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用电刀在距肿瘤边缘1~2 cm作一预切除线,行Pringle法阻断快速肝切除.精准肝切除术组采用术中超声定位肿瘤附近的主要肝静脉支,用电刀在肝表面标记其主要走向.采用超声刀、水刀等逐步由浅及深、由前向后逐步将肝组织离断.比较两组免疫功能、炎性因子、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术后3 d,观察组CD3+、CD4+/CD8+、NK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46±5.82比55.28±5.13)%,1.12±0.11比1.03±0.09,(8.69±1.24比7.33±1.15)pg·mL-1](t=4.275,4.055,4.149,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15.46±2.27比20.38±3.56)ng·mL-1,(20.36±3.18比25.78±4.26)mg·L-1,(117.52±12.38比131.67±13.49)pg·mL-1](t=7.461,6.528,4.948,P<0.05);随访1年,观察组胸腔积液胸腔感染、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肝功能衰竭、胆漏、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44%比19.51%,2.44%比26.83%,2.44%比21.95%,0.00%比26.83%,2.44%比19.51%,2.44%比14.63%)(χ2=6.117,9.762,7.289,12.704,6.117,3.904,P<0.05,P<0.001).结论精准肝切除术有助于保护原发性肝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缓解术后炎性反应,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国良;徐贤刚;刘隽;倪平志;汤可立;黄建钊;柳严;刘延;王俊;刘江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上海市养老护理人员工作疲溃感、共情能力调查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养老护理人员工作疲溃感、共情能力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上海市12家养老机构共351名养老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中文版、工作疲溃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上海市养老护理人员工作疲溃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工作冷漠评分为(11.4±3.9)分(高于临界值),个人成就感评分为(22.7±6.3)分(低于临界值),情感耗竭评分为(26.6±6.2)分(与临界值水平接近),且老年组工作疲溃感要低于中年组和青年组(P<0.05);共情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观点采择(52.6±8.7)分,情感护理(31.8±5.2)分,换位思考(12.9±2.5)分,且老年组共情能力高于中年组、青年组(P<0.05).随着从业时间的增加情感耗竭增加(P<0.05),具有护士执业证书的护理人员情感护理、观点采摘能力更高(P<0.05).个人成就感与情感护理、换位思考呈正相关(P<0.01),情感耗竭与换位思考呈负相关(P<0.05),工作冷漠与情感护理、观点采择、换位思考呈负相关(P<0.05).结论 上海市养老护理人员工作疲溃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共情能力不高,二者存在一定相关性,应对养老护理人员共情能力进行针对性培养.

    作者:杨蕾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白细胞介素-35在脓毒症中的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脓毒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5(IL-35)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疾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单中心单盲临床研究方法,选择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住院的脓毒症患者中筛选出符合研究要求的病例74例,并根据全身感染严重程度及有无器官功能不全,将脓毒症患者分为一般脓毒症组和脓毒症性休克组.同期选择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患者入院6 h、48 h、d5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降钙素原(PCT)、IL-35,计算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同时记录患者转归.分析脓毒症患者IL-35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得IL-35诊断感染的价值.结果 血清IL-35中位值比较,一般脓毒症组45.56 ng·L-1和脓毒症性休克组47.77 ng·L-1较健康对照组0.34 ng·L-1明显升高(Z=1.314,P<0.01),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脓毒症患者PCT中位值明显上升[一般脓毒症组35.00μg·L-1,毒症性休克组1.15μg·L-1,(Z=-6.253,P<0.001)].一般脓毒症组患者随病情好转,SOFA评分、PCT、IL-35逐渐下降;脓毒症休克组患者随病情加重,SOFA评分、PCT、IL-35逐渐升高.IL-35与SOFA评分随入院时间的增长呈显著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IL-35、PCT诊断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0.94.当IL-35截断值为41.97 ng·L-1时的敏感度为94.00%,特异度为60.00%;当PCT截断值为3.65μg·L-1时敏感度为88.00%,特异度为80.00%.结论 脓毒症患者入院时血清IL-35即明显上升,与PCT水平呈正相关,对脓毒症的病情变化有诊断意义;血浆IL-35与脓毒症严重程度有关,其变化趋势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提示意义.

    作者:马玉仓;方长太;黄利娟;陈园园;程高翔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不同护理模式对高危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模式运用于高危初产妇中对妊娠结局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接收的高危初产妇1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连续细致护理模式.观察并记录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评分、妊娠结局和体质量增长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药物治疗、日常生活、遵医行为、健康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顺产发生率81.25%高于对照组48.44%(χ2=15.113,P<0.001);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7.65±2.15)分高于对照组的(5.72±3.22)分(t=3.988,P<0.05);观察组剖宫产、钳产发生率和新生儿早产率、体质量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孕期各体质量指数区间体质量增长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高危初产妇连续细致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产妇自我效能,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剖宫产发生率,保障产妇孕期体质量自然增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莹;汤苗苗;堵敏芳;吴小燕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两种药物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出血量及首次排气排尿时间的影响

    目的 探讨缩宫素与卡前列甲酯栓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出血量及首次排气排尿时间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行剖宫产产妇共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于术后给予缩宫素和卡前列甲酯栓治疗;比较两组产妇术后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尿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2 h和4 h出血量分别为(196.46±25.32)mL和(231.01±35.12)mL,对照组分别为(241.38±37.04)mL和(295.83±48.47)mL,观察者均少于对照组(t=7.079、7.657,P<0.001);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4.95±3.60)h显著短于对照组(31.70±4.33)h(t=8.476,P<0.001);观察组术后<1 h、1~2 h、2~4 h、>4 h的排尿人数分别为3例、20例、24例和3例,对照组分别为7例、33例、10例和0例,秩和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整体短于对照组(Z=3.525,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0%和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4,P=0.505).结论 相较于缩宫素,卡前列甲酯栓用于剖宫产术后产妇可有效降低术后出血量,加快胃肠功能恢复进程,实现早期排尿,且未加重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王婧;刘博;杨筱凤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辅助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遵化市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8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剂量为20 mg·d-1,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试剂盒测定患者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BNP水平,采用心脏彩超测定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与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4、2.35、4.45、9.67,均P<0.01);观察组血清hs-CRP、BNP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远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6、10.51、7.90、6.82,均P<0.01);同时,观察组MACE发生率5.55%低于对照组18.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5,P<0.01).结论 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能够降低血脂水平,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改善心功能,辅助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利于提高疗效,降低MACE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淑平;李永强;刘宏颖;王全力;那雪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CD8阳性T细胞亚群在肺癌外周血的检测及分析

    目的 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清中CD8+T细胞亚群CD28+及CD57+的表达程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经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为肺癌的初次治疗患者30例,TNM分期(UICC,第7版)Ⅲ期12例,Ⅳ期18例.病理类型腺癌15例,鳞癌8例,小细胞肺癌7例.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肺癌患者组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人群的血清中CD8+T细胞CD28+和CD57+的表达水平,分析该表达水平变化及与肺癌临床分期和病理学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中CD28+T细胞亚群比例为(12.34±3.72)%,CD57+T细胞亚群比例为(19.53±5.26)%.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CD28+细胞亚群比例为(23.53±4.15)%,CD57+T细胞亚群比例为(11.3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类指标与肿瘤病理类型无关,而随着不同临床分期增加,CD8+CD57+T细胞未见差异,而CD8+CD28+T细胞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两周期化疗后,缓解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患者血清中CD28+、CD57+T细胞亚群比与健康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未缓解组(稳定+进展)患者的CD28+、CD57+T细胞亚群比例分别为(10.62±2.74)%(20.45±4.36)%.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中CD8+CD28+T细胞表达较正常人群明显减低,而CD8+CD57+T细胞表达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联合该两种T细胞亚群检测不仅可以了解肺癌患者免疫状况,同时可以评估肺癌患者预后,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丁露;夏云红;王为民;姚荣杰;孟曼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芝芪菌质提取物免疫活性研究

    目的 探究芝芪菌质及其各部位免疫活性.方法 芝芪菌质为灵芝菌丝-黄芪药渣的固体发酵复合体.通过小鼠碳粒廓清实验,鸡红细胞吞噬功能实验,小鼠血清溶血素、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的含量检测,以及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筛选了芝芪菌质水提液,芝芪菌质水浸液,芝芪菌质水提液经大孔树脂分离的部位(水洗脱液、40%乙醇洗脱液和95%乙醇洗脱液)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活性.结果 碳粒廓清实验中,K值高为水浸液和水提液组的0.23,α值高为水提液组的2.44.吞噬指数高为水浸液和水提液组的0.36,鸡红细胞吞噬百分率佳为水浸液组的47.25%.小鼠溶血素含量高为水洗脱组的0.4.IgM含量高为水提液组的34.19 mg·L-1,而IgG高则是水浸液组的44.50 mg·L-1.淋巴细胞增殖指数高为40%乙醇洗脱液组的1.23.结论 芝芪菌质水提液、芝芪菌质水浸液和40%乙醇洗脱液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功效,为芝芪菌质制成增强人体抵抗力的功能性食品及药品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参考.

    作者:阮鸣;喻斌;霍光明;张李阳;刘维周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降尿酸治疗在老年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对老年慢性肾脏病(CKD)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8例老年CKD(G2期和G3期)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配为非布司他组(34例)和别嘌呤醇组(34例),两组患者均每个月复查血尿酸、肝肾功能等指标,随访6个月.结果 至第6个月时,非布司他组有30例(88.2%)患者尿酸水平恢复正常,而别嘌呤醇组共有22例(64.7%)患者尿酸水平恢复正常,两组患者高尿酸血症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第6个月时,两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均较基线水平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别嘌呤醇组eGFR水平下降幅度显著大于非布司他组[(6.6±7.5)mL·(min·1.73m 2)-1比(2.5±7.2)mL·(min·1.73m 2)-1](P=0.020).结论 所有老年CKD患者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均有良好的耐受性.非布司他较别嘌呤醇更能有效降低老年CKD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并对患者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旭红;林文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D-二聚体联合二氧化碳分压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联合二氧化碳分压(PaCO2)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栓塞(P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阜阳临床学院收治COPD患者258例,其中单纯COPD患者228例(COPD组)、COPD合并PE患者30例(COPD并PE组),分别对比一般临床资料、血气分析、凝血功能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指标与COPD患者是否发生肺栓塞的相关性;比较COPD合并肺栓塞患者中采用方法A[Wells评分(2分法)>4分]与方法B[DD升高(>0.5 mg·L-1)联合二氧化碳分压降低(<35 mmHg)]阳性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DD:(0.72±0.39)比(1.88±1.13)、纤维蛋白原(FIB):(4.88±1.42)比(5.66±1.29)、PaCO2:(52.12±14.79)比(33.77±6.73)水平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升高及PaCO2降低是COPD合并P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通过配对四格表分析,采用方法A(阳性率为96.67%)与方法B(阳性率为80.00%)在COPD合并PE的阳性检出率相同(χ2=3.200,P=0.074).结论 COPD合并PE患者通常合并血栓前高凝及过度通气状态,采用DD升高联合PaCO2降低预测COPD合并PE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来焱;杨瑞青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肠内营养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6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3例,分别为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肠内营养治疗的观察组和仅使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对照组.观察两组间胰腺炎CT分级评分、白细胞数、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脂肪酶和淀粉酶差异性.结果 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76%)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94%)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其各项血液检测指标和C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肠内营养进行治疗能促进其治疗效果的提高,为临床治疗胰腺炎提供一种可借鉴的处理措施.

    作者:刘学进;陈垦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博来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

    目的 为临床处理博来霉素致过敏性休克提供经验参考.方法 报道1例博来霉素致过敏性休克,结合博来霉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药情况,针对该患者个体特点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该患者为霍奇金淋巴瘤,输注博来霉素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反应(血压下降、呼吸困难、 意识丧失、四肢湿冷、多汗等)及心律失常,经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升压、扩容、补液、 镇静、抗心律失常等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逐步平稳,休克得以纠正,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医护人员在计划使用博来霉素时就应提高警惕,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品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尤其初次使用患者.

    作者:戴滨冰;赵婷媛;戴辉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