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旁腺激素和25羟维生素D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王毅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 2型, 骨质疏松, 甲状旁腺激素肽(1-34), 骨化二醇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TH)和25羟维生素D(25OHD)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中的定义,将入组的患者分成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症组,对三个组别患者的25OHD,PTH,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水平进行测定,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三个组别患者的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BMI)三项指标数据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35,χ2=0.157,F=1.985,P>0.05).PTH对比中,骨量正常组[(33.62±9.85)ng·L-1]<骨量减少组[(42.61±11.57)ng·L-1]<骨质疏松症组[(58.64±12.27)ng·L-1],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87,P=0.001);25OHD对比,骨量正常组[(22.48±7.95)μg·L-1]>骨量减少组[(17.32±6.58)μg·L-1]>骨质疏松症组[(13.57±5.24)μg·L-1],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42,P=0.002).在PTH比较方面,四个季节来医院就诊的DM患者的数据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68,P>0.05),在25OHD,四个季节来医院就诊的DM患者的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68,P<0.05),经过q检验,夏、秋季患者的25OHD水平明显高于冬季和春季患者(P<0.05).通过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季节,BMI和HbA1c调整之后,PTH与PINP呈正相关(r=0.249,P=0.013),PTH与β-CTX呈正相关(r=0.378,P=0.022),25OHD与PTH呈负相关(r=-0.374,P=0.002),25OHD与PINP呈负相关(r=-0.142,P=0.011),25OHD与β-CTX呈负相关(r=-0.131,P=0.003),通过ROC曲线计算得出,PTH,25OHD,PINP和β-CTX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阈值依次分别为47.61 ng·L-1,15.24μg·L-1,37.54μg·L-1,382.64 pmol·L-1.结论 PTH水平增高的患者更容易患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25OHD的水平增高是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在不同的季节患者体内的25 OHD水平不同,在缺乏日照季节,患者应注意25 OHD的适当补充.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低出生体质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影响因素及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质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影响因素、手术疗效与预后.方法 以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46例低出生体质量NEC患儿为病例组,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同期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治疗的146例非NEC低出生体质量儿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NEC的影响因素,并分析NEC患儿中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疗效的差异.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乳喂养与喂服益生菌为NEC的保护性因素,先天性心脏病、败血症与输血是NEC的危险因素.手术组的好转率(95.45%)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85.00%)(P<0.05).结论 低出生体质量儿NEC的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针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干预.适合的手术疗法能提高疗效,改善患儿的预后.

    作者:虞梅;徐华;陆玉洁;朱致辉;石碧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二甲双胍及有氧运动对肥胖大鼠骨骼肌脂联素和葡萄糖转运体4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及有氧运动对高脂饲料喂养的肥胖大鼠骨骼肌中脂联素(APN)和葡萄糖转运体4(GLUT4)的影响,以及APN和GLUT4之间的关系.方法 4周龄5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对照组(NC组)和高脂饮食组(HD组),NC组予普通饲料饲养,HD组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HD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二甲双胍组(MT组)、游泳运动组(SE组)和高脂肥胖组(HF组).SE组大鼠每日游泳运动,MT组给予二甲双胍(每日200 mg·kg-1)灌胃,共6周,空腹取血测相关代谢指标,分离骨骼肌组织测APN和GLUT4的表达.结果 HF组大鼠体质量(BW)、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HOMA-IR指数均明显高于NC组(P<0.05),骨骼肌APN和GLUT4的表达较NC组明显下调(P<0.05).运动、二甲双胍干预后能降低体质量(P<0.05),降低血糖、血脂(P<0.05),改善胰岛素抵抗(P<0.05).运动干预同时上调骨骼肌中APN和GLUT4的表达(P<0.05),二甲双胍干预后骨骼肌中GLUT4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APN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有氧运动可上调骨骼肌组织中APN及GLUT4的表达,二甲双胍可上调骨骼肌中GLUT4的表达,但对APN的表达无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童俊露;王佑民;邓大同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消化止泻口服液中主要成分的薄层鉴别研究

    目的 建立消化止泻口服液中主要成分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炒陈皮、炒苍术、广木香、薏苡仁、焦山楂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所采用的薄层鉴别方法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专属性强.结论 该方法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可靠,可用于消化止泻口服液的定性质量控制.

    作者:张圣洁;景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右美托咪啶围手术期镇痛作用的新进展

    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高选择性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Adrenergic receptor,AR)激动剂,具有镇静兼部分镇痛、抗焦虑的作用,在围手术期应用广泛.近几年关于DEX镇痛作用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围手术期辅以DEX可减少麻醉镇痛药用量,延长镇痛时效,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该文就DEX的药理特性、镇痛作用机制以及DEX在术后静脉镇痛、椎管内镇痛、外周神经阻滞和关节内镇痛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以系统全面了解DEX在围手术期镇痛方面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南南;孙龙;段宏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芝芪菌质提取物免疫活性研究

    目的 探究芝芪菌质及其各部位免疫活性.方法 芝芪菌质为灵芝菌丝-黄芪药渣的固体发酵复合体.通过小鼠碳粒廓清实验,鸡红细胞吞噬功能实验,小鼠血清溶血素、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的含量检测,以及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筛选了芝芪菌质水提液,芝芪菌质水浸液,芝芪菌质水提液经大孔树脂分离的部位(水洗脱液、40%乙醇洗脱液和95%乙醇洗脱液)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活性.结果 碳粒廓清实验中,K值高为水浸液和水提液组的0.23,α值高为水提液组的2.44.吞噬指数高为水浸液和水提液组的0.36,鸡红细胞吞噬百分率佳为水浸液组的47.25%.小鼠溶血素含量高为水洗脱组的0.4.IgM含量高为水提液组的34.19 mg·L-1,而IgG高则是水浸液组的44.50 mg·L-1.淋巴细胞增殖指数高为40%乙醇洗脱液组的1.23.结论 芝芪菌质水提液、芝芪菌质水浸液和40%乙醇洗脱液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功效,为芝芪菌质制成增强人体抵抗力的功能性食品及药品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参考.

    作者:阮鸣;喻斌;霍光明;张李阳;刘维周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对重度痔疮患者疼痛应激与肛肠动力学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治疗重度痔疮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疼痛应激与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于广东省开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重度痔疮患者15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两组,PPH组和对照组,PPH组患者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切除痔疮,对照组采取外剥内扎术治疗.比例两组间疗效差异;分别于术后1 h、8 h、24 h、2 d、4 d、7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于术前及术后d3、d7检测血清疼痛应激指标水平,行肛肠动力学检测测定肛肠动力学指标,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PPH手术时间(21.43±6.09)min、创面愈合时间(6.27±1.29)d、住院时间(4.01±0.73)d较对照组[(35.76±9.83)min、(13.42±4.16)d、(9.34±1.28)d]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PH术中出血量(14.09±6.19)mL较对照组的(36.73±9.28)mL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1 h、8 h、24 h、2 d、4 d、7 d PPH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d3、d7,PPH组患者血清疼痛应激指标SP、NPY、PGE2、IL-6、N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PPH组MSP、HPZ、MT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31,0.006),而RRP、AIRT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4).结论 相比于外剥内扎术,PPH术治疗重度痔疮患者术后疼痛应激小,对患者肛肠动力学影响小,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谢浩亮;余栋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51例分析

    目的 研究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CRKP)致使患者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从2011年至2015年于淮安市淮安医院住院治疗患者51株非重复CRKP,对其进行临床特征分析、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分析耐药性情况及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按照占比从高到低顺序排列,菌株来源病区分别为重症监护室、感染科、呼吸内科、胸心外科、神经内科以及血液科;菌株来源标本类型按照占比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分别是痰液、尿液、血液、胆汁及创面、脓液;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以及美罗培南和环丙沙星耐药率高达100.00%(51/51),其余抗菌药物按照耐药率高低顺序分别为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呋辛、庆大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唑、氨曲南、妥布霉素等.碳青霉烯耐药同时合并产生广谱 β-内酰胺酶(ESBLs)11株.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可知,入住ICU、住院时间≥7 d、机械通气时间≥5 d、合并糖尿病以及多种抗生素联用均为影响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CRKP具有严重的多重耐药情况,其耐药性可能与呼吸机使用及产ESBLs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丁正清;刘洪道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多发性多生牙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多发性多生牙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2013年6月30日至2016年6月30日长沙市中心医院所有拍摄了全景片且有2颗以上多生牙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在性别、年龄、多生牙数目、位置和形态,是否造成邻牙移位、牙根吸收,是否形成囊肿以及是否萌出等方面的临床特点,并提供合适的诊治方法.结果 28例多发性多生牙患者共发现63颗多生牙,其中萌出12颗,未萌出51颗,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9,P<0.01);锥形41颗与结节形6颗(χ2=41.57,P<0.01),锥形与补充形16颗(χ2=20.02,P<0.01),结节形与补充形(χ2=5.51,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中切牙间30颗与上中切牙与尖牙间16颗(χ2=6.71,P<0.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它区少见;10例患者存在邻牙移位或者迟萌,4例有邻牙牙根吸收,2例发生囊变.多生牙造成邻牙移位或者迟萌与囊变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P<0.01).结论 已萌出的多生牙以及未萌出已经或者可能造成邻牙损害的多生牙建议拔除,埋伏较深且无明显危害的多生牙建议观察.

    作者:贺祖武;易凌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我国药品生产企业个例药品不良反应收集现状及其思考

    分析我国药品生产企业个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能力不足、上报意识不强等现状,借鉴美国、欧盟药品生产企业收集个例药品不良反应方法和经验,探讨既符合我国法律法规要求,又适应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实际情况,能够切实可行的提高生产企业个例药品不良反应收集水平的对策.

    作者:杨月明;杨红玉;廖剑波;王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非手术食管癌精确放疗靶区勾画进展

    近年来三维适形、适形调强以及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等精确放疗技术越来越多的用于临床.采用精确放疗技术治疗食管癌,如何准确的勾画靶区大体肿瘤体积(GTV)、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目前尚无完全统一的意见.笔者结合近年来医学物理技术、影像技术、病理技术等发展情况,对食管癌的靶区勾画进行阐述.

    作者:徐轶;魏洁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辅助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遵化市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8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剂量为20 mg·d-1,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试剂盒测定患者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BNP水平,采用心脏彩超测定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与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4、2.35、4.45、9.67,均P<0.01);观察组血清hs-CRP、BNP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远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6、10.51、7.90、6.82,均P<0.01);同时,观察组MACE发生率5.55%低于对照组18.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5,P<0.01).结论 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能够降低血脂水平,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改善心功能,辅助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利于提高疗效,降低MACE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淑平;李永强;刘宏颖;王全力;那雪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上海市养老护理人员工作疲溃感、共情能力调查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养老护理人员工作疲溃感、共情能力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上海市12家养老机构共351名养老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中文版、工作疲溃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上海市养老护理人员工作疲溃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工作冷漠评分为(11.4±3.9)分(高于临界值),个人成就感评分为(22.7±6.3)分(低于临界值),情感耗竭评分为(26.6±6.2)分(与临界值水平接近),且老年组工作疲溃感要低于中年组和青年组(P<0.05);共情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观点采择(52.6±8.7)分,情感护理(31.8±5.2)分,换位思考(12.9±2.5)分,且老年组共情能力高于中年组、青年组(P<0.05).随着从业时间的增加情感耗竭增加(P<0.05),具有护士执业证书的护理人员情感护理、观点采摘能力更高(P<0.05).个人成就感与情感护理、换位思考呈正相关(P<0.01),情感耗竭与换位思考呈负相关(P<0.05),工作冷漠与情感护理、观点采择、换位思考呈负相关(P<0.05).结论 上海市养老护理人员工作疲溃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共情能力不高,二者存在一定相关性,应对养老护理人员共情能力进行针对性培养.

    作者:杨蕾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甲状旁腺激素和25羟维生素D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TH)和25羟维生素D(25OHD)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中的定义,将入组的患者分成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症组,对三个组别患者的25OHD,PTH,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水平进行测定,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三个组别患者的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BMI)三项指标数据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35,χ2=0.157,F=1.985,P>0.05).PTH对比中,骨量正常组[(33.62±9.85)ng·L-1]<骨量减少组[(42.61±11.57)ng·L-1]<骨质疏松症组[(58.64±12.27)ng·L-1],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87,P=0.001);25OHD对比,骨量正常组[(22.48±7.95)μg·L-1]>骨量减少组[(17.32±6.58)μg·L-1]>骨质疏松症组[(13.57±5.24)μg·L-1],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42,P=0.002).在PTH比较方面,四个季节来医院就诊的DM患者的数据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68,P>0.05),在25OHD,四个季节来医院就诊的DM患者的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68,P<0.05),经过q检验,夏、秋季患者的25OHD水平明显高于冬季和春季患者(P<0.05).通过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季节,BMI和HbA1c调整之后,PTH与PINP呈正相关(r=0.249,P=0.013),PTH与β-CTX呈正相关(r=0.378,P=0.022),25OHD与PTH呈负相关(r=-0.374,P=0.002),25OHD与PINP呈负相关(r=-0.142,P=0.011),25OHD与β-CTX呈负相关(r=-0.131,P=0.003),通过ROC曲线计算得出,PTH,25OHD,PINP和β-CTX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阈值依次分别为47.61 ng·L-1,15.24μg·L-1,37.54μg·L-1,382.64 pmol·L-1.结论 PTH水平增高的患者更容易患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25OHD的水平增高是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在不同的季节患者体内的25 OHD水平不同,在缺乏日照季节,患者应注意25 OHD的适当补充.

    作者:王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藻酸双酯钠联合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栓塞并发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藻酸双酯钠联合利伐沙班对急性肝素诱导下肢深静脉栓塞(DVT)并发血小板减少症(HIT)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本研究针对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血清学确诊的82位DVT并发的急性HIT患者(4Ts评分≥4分、血小板因子4/肝素免疫测试阳性、血清素释放试验阳性),信封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利伐沙班治疗)和治疗组(藻酸双酯钠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每组41例,两组均连续治疗超过30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变化及血小板回升时间、血栓形成的情况,同时检测用药后D-二聚体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结果 DVT并发的急性HIT患者在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6%和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2,P<0.05).血小板计数在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回升时间对照组为(8.78±2.49)d,治疗组为(7.02±2.62)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3,P<0.05),而且藻酸双酯钠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期间未发生新的或者复发的血栓形成,而利伐沙班治疗期间有4例DVT并发急性HIT患者出现新的血栓,两组的D-二聚体均呈现下降趋势,在组间、时间及二者交互作用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在d3、d7、d3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在d3、d7、d30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接受肝素治疗后的DVT并发的急性HIT患者,临床上可以应用藻酸双酯钠联合利伐沙班进行替代抗凝治疗.

    作者:郭俊勇;温涛;单泓;方建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右美托咪啶复合地佐辛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监测麻醉下右美托咪啶复合地佐辛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椎间孔镜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D组)和对照组(A组),每组25例.D组于俯卧后经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6μg·kg-1·(15 min)-1,随后以0.2μg·kg-1·h-1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A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所有患者术前10 min单次静脉给予地佐辛0.1 mg·kg-1,手术开始前由术者给予0.37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记录俯卧位(T1)、右美托咪啶给药或生理盐水后15 min(T2)、切皮(T3)、椎间孔成形期(T4)、纤维环操作期(T5)、术毕(T6)等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警觉/镇静评分(OA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记录术中躁动、呼吸抑制及心动过缓的例数,手术结束时统计局麻药用量,分别评定患者和术者对麻醉满意度.结果与A组比较,D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T3:(75.4±9.1)mmHg比(99.3±9.8)mmHg、T4:(80.6±7.8)mmHg比(95.3±8.7)mmHg、T5:(78.2±7.4)mmHg比(94.2±8.2)mmHg,P<0.05],OAA/S评分高[T2:(3.58±0.67)比(1.00±0.00)、T3:(3.32±0.79)比(1.45±0.30)、T4:(3.45±0.60)比(1.25±0.35)T5:(3.05±0.71)比(1.11±0.41)、T6:(3.12±0.61)比(1.20±0.52),P<0.05],同时在T3[(1.51±0.60)比(3.60±1.10),P<0.05]、T4[(1.60±0.72)比(3.17±1.20),P<0.05]点VAS评分明显较低,术中局麻药用量也明显减少[(7.8±1.9)比(11.2±1.3)mL,P<0.05],而两组在配合度上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麻醉并发症.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地佐辛用于监测麻醉下PELD手术可获得良好的镇静及镇痛效果,且不增加手术风险.

    作者:王松;李娟;张华明;翟明玉;康芳;韩明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贵州苗族药的发展研究

    贵州有着极其丰富的民族医药资源,而其发展以苗族药为著名.苗族药要实现产业化发展,就必须与现代化接轨,加强对苗族药药性的理论研究,让人们从根本上认识苗族药,弘扬苗族药文化.本文综述了苗族药的起源、发展历程,分析苗族药的价值,以及苗族药现代产业化的现状,从现代发展的角度,厘清了苗族药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对苗族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彭远雷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不同镇痛方式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分析及临床评价

    目的 观察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血清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提出优选的术后镇痛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腹部手术患者均分为两组:A组患者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B组采用镇痛泵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血清前炎性细胞因子IL-6、IL-8和TNF-α水平测定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手术麻醉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加硬膜外麻醉方式.结果 两组术后镇痛方式患者的血清前炎性细胞因子IL-6、IL-8和TNF-α水平自术后6 h始[A组:(85.03±8.77)pg·mL-1,(12.01±7.23)ng·mL-1,(17.45±7.51)ng·mL-1;B组:(62.10±6.97)pg·mL-1,(8.57±3.01)ng·mL-1,(9.59±4.78)ng·mL-1]升高(t值分别为-6.425,-4.886,-7.102,均P<0.05),峰值均位于24 h[A组:(78.31±7.98)pg·mL-1,(15.17±7.87)ng·mL-1,(20.21±12.23)ng·mL-1;B组:(65.35±4.03)pg·mL-1,(9.41±4.18)ng·mL-1,(12.34±7.92)ng·mL-1],而A组患者均高于B组患者(t值分别为6.481,4.197,6.218,均P<0.05),48 h水平恢复速率B组优于A组(t值分别为9.290,2.612,2.791,均P<0.05).IFN-γ自术后6 h始下降[A组:(9.01±2.04)μg·mL-1,B组:(12.01±5.04)μg·mL-1,t=-4.098,P<0.05],谷值同位于前炎性细胞因子的时间段(24 h),而A组患者均低于B组患者[A组:(7.52±2.68)μg·mL-1,B组:(11.47±4.87)μg·mL-1,t=-2.092,P<0.05],48h水平恢复速率B组也优于A组(t=-6.284,P<0.05).自各时点VAS评分结果看,两组术后VAS评分高峰位于6 h处,24 h后下降,6 h和24 h两组VAS评分B组低于A组[A组:(3.72±1.43)分,(3.52±1.29)分,B组:(2.61±0.98)分,(2.21±0.98)分,t=4.293,5.972,均P<0.05].48 h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1.17±0.98)分,B组:(1.08±0.95)分,t=-0.838,P>0.05].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毕组(均P<0.05).结论 两组术后镇痛方式患者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但总体衡量硬膜外自控镇痛优于静脉自控镇痛.

    作者:禚海成;荆炳霞;朱静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腹部淋巴结病变80例应用磁共振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定性诊断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淋巴结病变患者采用常规磁共振(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定性诊断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确诊为腹部淋巴结病变的患者80例,分为恶性组(52例)与良性组(28例),比较与分析两组患者间MRI影像学表现特征,并对MRI、DWI及联合MRI与DWI定性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恶性组:52例患者中,单发者16例、多发者36例,病变位置主要为肝门和肝胃间隙及门腔间隙等区域;形态:单发者主要为圆形或类圆形;多发者主要为不规则分叶状或团块状或块状,且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良性组:单发者22例、多发者6例,病变位置主要为肝门区域和门腔间隙及肠系膜根部或周围;形态:单发者主要为圆形或类圆形;多发者中4例为粘连并融合成块且周围脂肪间隙模糊,2例表现为串珠状且边界清晰.恶性组囊变率为78.85%与良性组64.29%比较,χ2=1.99,P=0.153;环形强化率48.08%,明显高于良性组14.29%,χ2=8.99,P=0.000.联合MRI与DWI定性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MRI或DWI定性诊断准确率,P<0.05.良性组淋巴结ADC值平均为(1.691±0.298)×103 mm2·s-1,明显高于恶性组(1.048±0.192)×103 mm2·s-1,t=11.71,P=0.00.结论 联合磁共振与弥散加权成像对临床定性诊断腹部淋巴结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祯铭;王艳晶;柳林;赵敬堃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与高度近视的相关性

    目的 探索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POGA)与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98眼)POGA和59例(97眼)非POGA患者的近视状况及其相关性.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视率和在不同视力的情况下患者眼底4个象限平均光敏感度.结果 两组高度近视、中低度近视和正常视力情况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24,P<0.001);POGA组近视率(77.56%)明显高于非POAG组(63.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0,P<0.05).POAG组的高度近视率(25.51%)明显高于非POAG组(9.2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2,P<0.05).在不同视力水平的情况下,POAG组患者眼底4个象限平均光敏感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AG组中,高度近视和中低度近视患者的眼压与角膜厚度和眼轴长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1=0.262、0.224;r2=0.183、0.167;均P<0.05);非POAG组中,高度近视患者的眼压与角膜厚度和眼轴长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1=0.206;r2=0.135;均P<0.05).结论 POGA与高度近视具有较高的相关性,POAG患者同时伴有高度近视的发生率较高.

    作者:吴睿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不同剂量维生素D3对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目的 比较口服两种不同剂量维生素D3对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60例,出生后10 d起在喂养耐受情况下口服补充维生素D3,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组(800 IU·d-1)30例和低剂量组(400 IU·d-1)30例,在出生后28 d比较两组患儿骨代谢指标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KP)水平,出院前比较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在出生时血清Ca、P、AKP值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口服补充维生素D3后,在出生后28 d两组患儿血清Ca、AKP值呈升高趋势,P值呈降低趋势;低剂量组血清P值明显低于高剂量组[(1.43±0.34)mmol·L-1比(2.00±0.34)mmol·L-1],AKP值明显高于高剂量组[(468.93±98.97)U·L-1比(385.00±116.28)U·L-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0、-3.01,均P<0.01),两组血清C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口服补充维生素D3800 IU·d-1可改善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骨代谢指标异常.

    作者:杨婷婷;李珊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