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同种种苗异地栽培丹参质量比较研究

于凡;彭代银;陈卫东;俞年军;李国转;邱镇;史顺敏

关键词:丹参, 丹酚酸B, 丹参酮, 高效液相色谱法
摘要:目的 对同种丹参种苗在不同地区栽培的丹参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根据2015年版药典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同种种苗异地栽培丹参的根、须根及地上部分茎、叶、花、花托6个部位的丹酚酸B、丹参酮类(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I)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同种种苗的含山栽培丹参中两类成分含量均略高于太和栽培丹参,丹参酮类在不同部位分布的含量为根>须根>花托>茎>叶>花,丹酚酸B则为根>须根>花>茎>花托>叶,丹参不同部位含量有较大差异,其中根和须根的含量均高于药典标准.结论 异地栽培的丹参脂溶性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含山产栽培丹参优于太和产;异地栽培的丹参水溶性成分丹参含量无差异;该实验为指导优质产区种苗的扩大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痹痛丸的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 建立痹痛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痹痛丸中防风、蜜麻黄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痹痛丸中的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采用TLC法均能检出防风、蜜麻黄中的特征斑点,分离度好;HPLC法测出芍药苷在5.91~59.1 mg·L-1范围内与吸收峰面积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13%,RSD=1.01%(n=9).结论 建立的质量标准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痹痛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谢若男;杨满琴;王丽;徐玥玮;高晓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PDCA法规范某院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用法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PDCA法规范某院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用法的效果.方法 分析PDCA法干预前后,某院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临床使用情况,总结其不合理用药表现及其可能原因,分析干预后合理用药改进效果.结果 PDCA法干预后,某院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用药合理率由干预前19.4%上升为37.1%.其中,剂量偏大现象由59.7%降为46.4%;无适应证给药由11.9%降为3.1%;超说明书用药未备案比例从11.9%降至2.1%.结论 PDCA法规范某院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作者:年国侠;王迪生;邢亚群;吴冰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胃肠间质瘤危险度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胃肠间质瘤危险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间质瘤病人资料,依据危险度分为潜在恶性组和恶性组,所有病人均于术前行腹部MSCT检查并结合多平面三维重建,观察影像学征象,包括肿瘤位置、直径大小、生长方式、形态、轮廓、坏死、转移和钙化情况,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两组间相比较,在肿瘤的直径大小、形态、轮廓、坏死和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生长位置、生长方式和钙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三维重建显示胃肠间质瘤具有定位准确,观察清晰的优势,其直径大小、形态、轮廓、坏死和转移的影像学征象可以预测胃肠间质瘤的危险度,为临床提供良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夏俊立;邵垠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舒芬太尼联合甲强龙鞘内注射治疗下肢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联合甲强龙鞘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舒芬太尼复合甲强龙组(MS组)鞘内注射舒芬太尼5 μg复合甲强龙10 mg混合液5 mL,甲强龙组(M组)鞘内注射甲强龙10 mg/5 mL,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治疗后1、2、4、12周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以及爆发痛的补救镇痛药物用量,并记录两组病人住院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病人治疗后1、2、4、12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降低,睡眠质量评分升高(P<0.05);与M组比较,MS组病人治疗后4、12周疼痛VAS评分显著降低,睡眠质量评分显著升高(P<0.05);MS组病人治疗后1、2、4、12周补救药物用量明显小于M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甲强龙鞘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长期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孟杰;肖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效果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效果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病人80例,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8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观察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免疫指标和肾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 治疗手段是影响有效率的因素;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3(IL-13)和白介素-12(IL-12)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病人的上述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病人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增高明显;两组病人治疗前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病人的上述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SIRS病人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袁继福;刘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溺水引发吸入性肺炎病人使用抗感染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药学监护1例分析

    目的 探讨1例溺水引发吸入性肺炎病人使用抗感染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治疗实践.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呼吸科重症监护室(ICU)抗感染药物治疗,对抗菌药物的选择、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结果 临床药师采用计算推算法(法国归因系统)评定该例肝损伤病人的可疑药物不良反应的等级,对可疑药物提供血药浓度监测(TDM),为诊断药物性肝损伤提供依据.结论 药学监护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胡钟;王利;石庆平;徐旭萍;张永;夏雪梅;朱裕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枸橼酸钾溶液中抑菌剂的抑菌效果观察

    目的 考察枸橼酸钾溶液中抑菌剂的抑菌效果.方法 以《中国药典》中规定的5种常规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作为挑战菌,4组枸橼酸钾溶液分别加入含量为处方浓度0、80%、100%、120%的抑菌剂羟苯乙酯醇溶液,在刚生产时和刚过有效期时对样品进行抑菌活性试验,探讨其在6个月有效期内的抑菌剂有效性.结果 枸橼酸钾溶液中羟苯乙酯醇溶液的处方量10%(mL/100 mL)时,对5种常规菌株的抑菌效力均符合药典规定.结论 枸橼酸钾溶液中羟苯乙酯醇溶液现有处方浓度是可行的,而且在有效期内均能达到抑菌效果.

    作者:沈秋莲;杨育儒;王庆芬;陈锦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渗透泵药物传递系统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渗透泵药物传递系统由于能够平稳的释放药物,且释药不易受药物的理化性质、病人生理因素及摄入食物的影响,日益受到药学工作者的关注.目前,已经上市销售的渗透泵片数目对比10年前增长了近1倍.该文简述了渗透泵药物传递系统的结构分类、详细介绍了口服渗透泵制备技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作者:章靖芳;苏峰;刘为中;何广卫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没食子鞣酸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肝病理改变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在建立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基础上,研究没食子鞣酸对血吸虫感染所致肝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BALB/c小鼠建立感染模型,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没食子鞣酸高、中、低浓度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等5组,每组10只.血吸虫感染4周后,各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仅给予生理盐水,不予药物干预.没食子鞣酸连续灌胃4周后,观察小鼠的生活状况并记录小鼠体质量.实验开始8周后处死小鼠取标本做免疫组化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造模组小鼠相比,3个没食子鞣酸干预组肝肉芽肿面积较小,纤维化程度较轻,肝组织CTGF蛋白表达水平较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没食子鞣酸可明显减轻日本血吸虫对小鼠感染模型肝病理学损伤,缓解肝肉芽肿所致肝纤维化程度.

    作者:李尤玲;杨靖;李健;李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超声观测妊娠11~13+6周与妊娠22~24周胎儿下颌间隙发育状况及其意义

    目的 观测妊娠11~13+6周及妊娠22~24周胎儿下颌间隙的发育状况,探讨下颌间隙对预测小下颌畸形的临床意义.方法 360例行早孕、中孕期产前筛查孕妇,妊娠11~13+6周测量头臀径(CRL),在鼻后三角切面测得下颌间隙;妊娠22~24周测量双顶径(BPD),在下颌骨长轴切面测量下颌间隙.分别以CRL、BPD作自变量,观察不同孕周下颌间隙的变化.结果 早、中孕期测量下颌间隙的宽度切实可行,妊娠11~13+6周胎儿下颌间隙宽度随头臀径(CRL)增加逐渐增加,呈线性相关,直线回归方程为Y=0.034X+0.157(r=0.5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22~24周的胎儿下颌间隙宽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95%的参考值范围为(2.59,5.99),妊娠22~24周下颌间隙中出现一个骨化点,形成2个小的间隙,随孕周增加,2个小的间隙逐渐缩小.结论 早、中孕期胎儿下颌间隙测量具有可重复性,同时下颌间隙的变化规律可作为胎儿颜面部畸形筛查的一个参考标准,尤其在小下颌畸形筛查的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王传阳;姜凡;顾莉莉;罗平;谭捷;梁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对于消化道固有肌层小于2 cm肿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消化道固有肌层小于2 cm肿瘤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ESE治疗的55例固有肌层小于2 cm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明确ESE治疗固有肌层肿瘤类型、部位、整块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并发症原因及治疗措施,统计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术后病理、免疫组化及间质瘤危险度分级;病人术前与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并通过随访追踪术后情况.结果 55例病变中54例均在胃镜下一次性完整切除,其中1例因术中发现瘤体过大转入外科手术.ESE手术时间42~102 min,平均(70.96±17.84) min.住院日5~30 d,平均(12.95±5.72) d,平均住院费用(13 163.17±7 333.72)元.术中发生穿孔10例,穿孔发生率18.2%(10/55),创面术中予以钛夹或OTSC夹闭创面;术后经胃肠减压、抑酸、抗感染等保守治疗后,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及死亡病例发生;术中均有不同程度渗血,经内镜下热活钳、APC电凝或钛夹夹闭后出血停止.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术后病理诊断平滑肌瘤25例,血管球瘤1例,血管瘤1例,神经鞘瘤1例,间质瘤27例.间质瘤中极低危险度18例,低危险度7例,中度危险度2例.切缘均为阴性.所有病人术后随访,未发现肿瘤残留及复发.15例病人术前及术后焦虑自评量得分及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后得分.结论 ESE治疗对于小于2 cm固有肌层病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避免病变进一步恶化的特点,并且可以缓解病人焦虑情绪.

    作者:张玉珏;李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出院计划模式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出院计划模式对先天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收治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出院计划干预,跟踪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施出院计划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出院准备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疾病相关知识水平和护理满意度在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在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并发症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病人入院至出院后3个月过程中,出院计划干预模式能有效地提高病人出院准备程度,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再住院率.

    作者:周小平;常芸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甲亢灵片中4种成分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甲亢灵片中去甲蟛蜞菊内酯、蟛蜞菊内酯、乌索酸和迷迭香酸含量.方法 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A)-0.5%冰醋酸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为30 ℃;进样量为10 μL;流速为1.0 mL·min-1;去甲蟛蜞菊内酯和蟛蜞菊内酯检测波长为λ1=351 nm,乌索酸检测波长为λ2=210 nm,迷迭香酸检测波长为λ3=330 nm.结果 去甲蟛蜞菊内酯、蟛蜞菊内酯、乌索酸和迷迭香酸在35 min内得到较好的分离,在给定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线性,分别为5.90~118.00 mg·L-1(r=0.999 5)、5.37~107.40 mg·L-1(r=0.999 7)、5.04~100.80 mg·L-1(r=0.999 6)、7.65~153.00 mg·L-1(r=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n=6)和RSD值分别为98.6%(1.39%)、96.8%(0.83%)、99.2%(1.02%)、97.4%(0.85%).结论 建立的HPLC方法可同时测定甲亢灵片中去甲蟛蜞菊内酯、蟛蜞菊内酯、乌索酸和迷迭香酸含量,方法简便、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甲亢灵片中去甲蟛蜞菊内酯、蟛蜞菊内酯、乌索酸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洪强;何胜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痔血管超声定位加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治疗痔82例回顾性临床分析

    目的 痔血管的超声定位加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治疗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诊断为痔的病人采用痔血管的超声定位加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治疗,回顾性评价病人术后疗效.结果 随访3.0~15.0(12.7±1.8)月,无肛门狭窄、脱出复发者;有肛门坠胀感18例,到手术7个月左右肛门坠胀感消失;出血者1例;对疗效非常满意者62例(78.5%);满意者15例(19.0%);不满意者2例(2.5%).结论 痔血管的超声定位加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对比DG-HAL的临床疗效,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更微创等优点,疗效确切,但疗效需要进行进一步大型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阿迪力江·艾麦提;马木提江·阿巴拜克热;吴瑄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熊果酸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及门静脉高压的影响

    目的 研究熊果酸(UA)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及门静脉高压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取120只实验用大鼠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UA(10、20、40 mg·kg-1)组和秋水仙碱(0.1 mg·kg-1)组,每组20只;采用CCl4复合法复制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自造模第1天各组开始腹腔注射给药(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6周后,测定血清中转氨酶和总胆红素(TBIL)含量,测定血清中肝纤维化四项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和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水平;通过生理记录仪测定门静脉压(PVP)、门静脉血流量(PVF)、平均动脉压(MAP)并测定心率(HR);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形态结构变化;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肝脏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环鸟苷酸(cGMP)含量;测定肝脏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较模型组对照组大鼠,UA(20、40 mg·kg-1)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TBIL含量显著降低,血清中CⅣ、PCⅢ、HA、HYP含量显著降低,其中UA 40 mg·kg-1组LN含量显著降低;UA(20、40 mg·kg-1)组PVP、PVF均显著降低,40 mg·kg-1组MAP显著升高、HR显著降低;UA(10、20、40 mg·kg-1)组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大鼠肝脏组织病理性形态学变化呈不同程度改善,呈一定剂量依赖性;UA(20、40 mg·kg-1)组肝脏组织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40 mg·kg-1组cGMP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上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UA对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及门静脉高压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UA能够有效保肝降酶,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提高NO含量有关.

    作者:陈振宙;张雪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病人微量元素铁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微量元素铁水平对糖尿病肾病(DN)的影响.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T2DM)病人61例,分为T2DM正常对照组30例,DN Ⅲ期21例,DN Ⅳ期10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微量元素铁水平.结果 3组中,随着DN分期的进展,病人血清铁水平逐渐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肾小球滤过率(GFR)与血清铁成线性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血清铁是影响GFR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铁水平是影响DN病人的独立因素,可作为DN的早期监测指标.

    作者:邵小娟;胡文;郝海荣;程亮;俞伟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参苓白术散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分析及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疗效及其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UC病人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予以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治疗组30例,加用参苓白术散颗粒冲服,观察两组总体疗效、各症状改善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腹泻、脓血便、腹胀、纳差、乏力的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复发率为4.2%,低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能够明显改善UC病人的主要临床症状,安全性好,复发率低,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周静洁;胡学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药物治疗进展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是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并发症的一种,严重者可致命.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该并发症的应用指南.该文综述了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合并MAS的药物治疗进展,包括传统治疗JIA的药物以及新型生物制剂.旨在临床为该病的治疗提供用药指导.

    作者:曹璐;许静;张永;景霞;湛雯;徐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小剂量曲马多治疗硬膜外分娩镇痛时寒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曲马多治疗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时寒战的效果.方法 120例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后发生寒战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30例,即C组(生理盐水组),T1组(曲马多0.25 mg·kg-1组),T2组(曲马多0.5 mg·kg-1组),T3组(曲马多1 mg·kg-1组),分别在硬膜外分娩镇痛发生寒战后给予生理盐水10 mL,曲马多0.25、0.5、1 mg·kg-1,均稀释到10 mL,注药时间均为1 min.记录硬膜外给药前(t0),以及给药后5 min(t1)、10 min(t2)、20 min(t3)、30 min(t4)时的血压(B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静脉给药15 min后产妇寒战、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结果 各组组间比较各时间点BP、HR及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组内比较,t2、t3、t4、t5 BP低于t0、t1 (P<0.05).静脉给药后T1组寒战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C组(P<0.05),T2组和T3组产妇寒战的发生率低于T1组(P<0.05);T3组产妇恶心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三组(P<0.05).新生儿的1、5 min Apgar评分以及脐动脉血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5 mg·kg-1曲马多治疗产妇在硬膜外分娩镇痛时寒战的效果确切、可靠,不会引起明显的恶心、呕吐.

    作者:朱运河;张瑶;冯善武;徐世琴;沈晓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高热患儿发生热性惊厥的影响因素及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高热患儿发生热性惊厥的影响因素及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高热惊厥患儿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综合护理组和针对护理组,每组50例。综合护理组患儿采用综合护理,针对护理组在综合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降温处理及监测病情等针对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热性惊厥次数、热退及住院天数、整体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针对护理组患儿临床护理有效率为90.0%,高于综合护理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6,P=0.037)。与综合护理组相比,针对护理组患儿热性惊厥次数明显较少,热退天数、住院天数明显较短(P<0.001)。针对护理组患儿整体满意率为98%,高于综合护理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P=0.027)。结论 针对高热患儿发生热性惊厥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针对护理干预,能提高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及预后,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冯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