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书;潘家华
目的 探讨冠脉内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和山莨菪碱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病人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的72例老年ASTEMI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行高剂量替罗非班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对照组行单纯高剂量替罗非班治疗,评价两组间出血风险差异、术后40 d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以及术后1年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随访24~40个月,统计病人年再次住院次数,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两组病人均无严重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症状;术后40 d观察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随访期间年住院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老年ASTEMI病人PPCI时联合使用替罗非班与山莨菪碱可有效改善术后心功能,降低年再次住院次数.
作者:张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为满足医院和社会对临床药学人才的需求,高等医药院校急需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毕业生,其中实践教学是整个培养过程的关键阶段之一.该文通过对国内外临床药学教育发展的概述,分析我国临床药学实践教学现状和不足之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期为我国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药学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方玲;孙旭群;夏泉;许杜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全部病人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病人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程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为88.57%,对照组为6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3,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AST、ALT、TBil、GGT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0、7.084、7.414、2.460,P<0.05);两组治疗后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连黏蛋白(LN)、IV型肽原(Ⅳ-C)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HA、PCⅢ、LN、Ⅳ-C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94、3.666、3.896、4.362,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能显著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肝功能,逆转肝纤维化进程.
作者:李哲成;陈朝霞;吴昭颐;吴雅莉;邹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血清脂蛋白(a)[Lp (a)]及相关血脂指标预测缺血性卒中颈动脉斑块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09例缺血性卒中病人纳入研究样本,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无斑块组(48例)与斑块组(61例),结合斑块及超声特征将斑块组分为稳定斑块组(34例)与不稳定斑块组(27例),比较三组Lp(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析血脂异常与颈动脉斑块阳性的相关性及血脂异常检测颈动脉斑块的符合率、敏感性及特异性,以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血脂指标与IMT厚度的相关性,建立Lp(a)对颈动脉斑块的风险预测模型,分析Lp(a)预测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有效界值.结果 无斑块组、斑块稳定组及斑块不稳定组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斑块组→斑块稳定组→斑块不稳定组HDL-C呈递减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LDL-C、Lp(a)呈递增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共63例,血脂异常与IMT增厚存在正相关关系(r=0.413,P=0.021),血脂异常诊断颈动脉斑块符合率85.32%(93/109),敏感性88.52%(54/61),特异性81.25%(39/48);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C、LDL-C、Lp(a)与IMT厚度正相关(R2=0.911、0.741、0.946),HDL-C与IMT厚度负相关(R2=0.356);Lp(a)对颈动脉斑块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0.815,标准误0.047,P=0.000,95%CI=0.723~0.907.佳截断值为325 mg·L-1,此时敏感性78.3%,特异性93.9%.结论 血脂水平异常可作为颈动脉斑块阳性的辅助预测指标,而Lp(a)可预测颈动脉斑块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惠苗;解冰川;仇福成;王文婷;董慈;顾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的应用对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意义.方法 在该院临床药学室按照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评价该活动的有形成果与无形成果.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该院平均每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提升了23例,增长率为143.75%;圈员品管手法、自信心、团队凝聚力及沟通协调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推行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促进病人用药安全.
作者:李飞;廖玉芳;岳建农;邹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分片切除术(EPMR)治疗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腺瘤性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确诊为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腺瘤性息肉病人26例应用EPMR进行病变切除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治疗病人中有2例术中创面少量出血外无一例有迟发出血、肠穿孔、局限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复查肠镜1例发现创面残留,予以高频电凝切除术和氩离子凝固术(APC)电灼,术后3个月复查所有病例创面愈合良好,未再发现创面残留及复发现象.术后12个月复查电子肠镜未再发现原有创面复发.术后2年13例复查电子肠镜,有1例在原发病灶位置处出现复发.结论 EPMR作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改良的手术方式,在结肠巨大腺瘤内镜下治疗中,是有效的,其并发症少,可操作性强,值得在内镜治疗工作中推广.
作者:王双平;王桂周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置换(TKA)术中髌下脂肪垫的保留与切除对术后膝关节功能及髌骨高度的影响.方法 对56例骨关节炎病人(72个膝关节)采用人工全膝置换术,分为A、B两组,A组为保留髌下脂肪垫(36个膝关节),B组为切除髌下脂肪垫(36个膝关节),对两组病人术前和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Insall-Salvati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2年,A、B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及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及术后的Insall-Salvati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术前及术后的Insall-Salvati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中髌下脂肪垫的保留与切除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而髌下脂肪垫的切除可导致低位髌骨.
作者:刘飞;黄彰;江华;刘同玉;刘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分析药学干预对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促进效果.方法 对干预前、后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择、给药时机、用药疗程、费用等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 经药学干预,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择合格率上升36.0%,疗程合格率上升43.0%,抗菌药物费用下降41.3%,总药费下降23.1%.结论 经药学干预,该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王东;詹三华;金涌;赵云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少见亚型,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研究认为AITL来源于生发中心的辅助T细胞,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也无明确的影响预后的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病理、免疫学等技术的提高,近年来对其起源、病因、病理、遗传学及治疗、预后方面的认识有所深入,该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黄晓路;顾康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功能及自尊的影响.方法 收集符合研究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病人8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护理及常规心理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团体社会技能训练.结果 两组病人在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训练前两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训练后干预组在职业和工作、父母职能、婚姻功能、社会性退缩、社会活动、家庭活动、家庭职能、生活自理、兴趣与关心、责任心与计划方面比训练前分值明显降低,且这些指标与对照组同期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干预组出院1个月后自尊量表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社会技能训练有利于病人社会功能康复,使病人更有自信,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
作者:胡传存;徐连英;朱春燕;汪家芝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总结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技术,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7月期间,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23例颅内复杂动脉瘤病人,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通过术前、术后影像学评价及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OS)预后评分,评估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结果 23例颅内复杂动脉瘤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治疗11例,行单纯支架治疗2例,均为致密栓塞无复发,单纯弹簧圈栓塞动脉瘤10例,4例瘤颈残余,5例复发,出院后随访3~12个月,GOS预后评分:良好者20例,不良者3例.结论 血管内支架辅助的方法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效果肯定,是一种安全、合理、有效方法,但需合理选择支架的种类、大小及应用条件.
作者:周钟阳;汪恩焕;裴士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联合术后化疗对老年结肠癌手术后病人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结肠癌治疗的100例老年病人,根据病人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联合化疗组(观察组)和传统手术联合化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淋巴结清除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01).观察组的缓解率90.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1%(P<0.05).观察组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价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联合化疗对老年结肠癌手术后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并发症少,利于病人康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曹小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采用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的病人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脾脏切除组26例病人临床资料相对比.结果 保脾组2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切脾病例.保脾组与切脾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8±0.5)、(4.6±0.7) 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2.9±30.3)、(81.3±29.8) mL,脾门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18.2%、19.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时间分别为(10.8±1.6)、(14.1±3.2)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5%、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安全可行,外科医生应努力提高手术技巧,减少无辜性脾切除.
作者:沈阳;曾永庆;文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安徽省岳西县某贫困山区居民口腔健康状况,及人们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了解当地居民龋病、牙周病的发病情况,指导开展相关口腔健康保健工作.方法 参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采用普查的调查方法,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龋病以患龋率和龋均数,牙周病以牙龈出血、牙结石和牙周袋的检出率做为统计指标.结果 共调查某贫困山村居民487例,总患龋率为63.66%,受检者龋均为2.07颗,牙龈出血检出率为14.37%,牙结石检出率为95.48%,牙周袋检出率为16.02%,总体失牙率为72.69%,全口无牙率为1.64%,义齿修复率为5.34%.结论 患龋率,牙龈出血、牙结石和牙周袋检出率和全口无牙率均接近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但失牙率高、义齿修复率较低,应加强山区居民口腔健康防治工作,改善贫困山区居民口腔医疗条件.
作者:陈小芳;刘玮佳;尹悦;王晖;薛浩;蒋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WT-1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SFT/HP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中枢神经系统SFT/HPC的W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以29例脑膜瘤作为对照.结果 SFT/HPC以瘤细胞围绕血管形成血管外皮瘤样结构为特点,肿瘤小血管呈WT-1强弱不等的阳性表达或不表达,而毛细血管呈弥漫性强阳性表达.在脑膜瘤中,WT-1表达与肿瘤血管的大小和肿瘤的类型及分级无明显关联性(r=0.027 27,P=0.757 2).结论 WT-1可作为SFT/HPC区别脑膜瘤的标记物,将来也可作为抗SFT/HPC血管生成治疗的潜在靶点.
作者:吴海波;李恒;钟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测定β-环糊精中有关物质α-环糊精和γ-环糊精的离子色谱方法,并用质谱进行验证.方法 采用离子色谱法,CarPac PA 200离子柱,柱温30 ℃,安培检测器,金电极为工作电极,Ag/AgCl为参比电极.高分辨质谱法采用电喷雾电离模式,离子阱扫描范围为300~1 400.结果 α-环糊精和γ-环糊精的检出限为0.2和0.5 mg·L-1,定量限分别为0.4和1.0 mg·L-1.采用离子肼质谱法确认了α-环糊精和γ-环糊精,结果与离子色谱相一致.所有样品均检出γ-环糊精,同时探讨了其限量标准,为该品种标准提高和风险监控提供了技术参数.结论 该方法快速、有效,可用于β-环糊精中有关物质的检测.
作者:靳贵英;王淼;王彩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该院万古霉素临床应用情况,为促进其安全合理使用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9月使用万古霉素的病历共18份,对微生物送检、联合用药、万古霉素临床使用等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并依据相关指南回顾性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合理性.结果 18份万古霉素病历微生物送检率94.44%,目标性治疗率38.89%,联合用药使用率66.67%,用药不适宜共12例次,其中用药剂量偏小、疗程偏短、联合用药品种不适宜为主要问题.结论 该院万古霉素在合理与规范使用方面尚存在问题,有待进一步培训沟通,以保障病人用药安全.
作者:李春红;王敏;单爱云;黄张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日间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模式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分析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行治疗性ERCP操作的229例胆总管结石病人临床资料,其中日间病人129例,择期病人100例.评估病人的ERCP操作类型、住院天数、总费用、结石清除率、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日间组和择期组病人的ERCP操作类型、住院天数和结石清除率有统计学差异,总费用、并发症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日间ERCP模式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安全有效,开展日间ERCP手术,将部分病人按日间模式管理,能减少总体病人的住院时间,充分利用医院床位资源.
作者:钱宁;李可为;袁志青;王贵阳;辛诚;杨林华;朱宏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紫草素抑制由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的机制.方法 以淀粉培养基注射BALB/c小鼠腹腔,诱导并分离巨噬细胞,以APC标记F4/80染色,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离巨噬细胞情况;用1 mg·L-1的LPS刺激上述分离的巨噬细胞,分组如下:DMSO溶剂对照组,LPS对照组,LPS+低剂量紫草素组(0.1 μmol·L-1);LPS+中剂量紫草素组(1 μmol·L-1);LPS+高剂量紫草素组(10 μmol·L-1);通过ELISA和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分别测定各处理组培养上清液以及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分别测定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的p65亚基磷酸化表达情况.结果 流式细胞检测可知,APC标记的F4/80染色巨噬细胞的纯度可达97.8%;ELISA和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紫草素处理后可以抑制由LPS刺激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P<0.05),并增加IL-10的表达(P<0.05),且呈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紫草素能下调由LPS刺激的TLR4的表达水平和NF-κB的p65亚基磷酸化表达.结论 紫草素的抗炎机制可能是通过TLR4介导的信号通路活化NF-κB,抑制IL-1β、IL-6和TNF-α的分泌,并促进IL-10的分泌.
作者:李叶静;谈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是膝部常见的韧带损伤之一.以往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往往远期容易并发膝关节内侧松弛或不稳定.近年来有学者主张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各异,包括:MCL近端止点移位、解剖重建、非解剖重建及肌腱转位重建等,均取得较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文就膝关节MCL损伤的手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付正韬;周新社;王志岩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