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

周钟阳;汪恩焕;裴士文

关键词:颅内复杂动脉瘤, 介入治疗, 支架
摘要:目的 通过总结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技术,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7月期间,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23例颅内复杂动脉瘤病人,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通过术前、术后影像学评价及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OS)预后评分,评估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结果 23例颅内复杂动脉瘤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治疗11例,行单纯支架治疗2例,均为致密栓塞无复发,单纯弹簧圈栓塞动脉瘤10例,4例瘤颈残余,5例复发,出院后随访3~12个月,GOS预后评分:良好者20例,不良者3例.结论 血管内支架辅助的方法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效果肯定,是一种安全、合理、有效方法,但需合理选择支架的种类、大小及应用条件.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下黏膜分片切除术治疗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腺瘤性息肉2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分片切除术(EPMR)治疗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腺瘤性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确诊为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腺瘤性息肉病人26例应用EPMR进行病变切除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治疗病人中有2例术中创面少量出血外无一例有迟发出血、肠穿孔、局限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复查肠镜1例发现创面残留,予以高频电凝切除术和氩离子凝固术(APC)电灼,术后3个月复查所有病例创面愈合良好,未再发现创面残留及复发现象.术后12个月复查电子肠镜未再发现原有创面复发.术后2年13例复查电子肠镜,有1例在原发病灶位置处出现复发.结论 EPMR作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改良的手术方式,在结肠巨大腺瘤内镜下治疗中,是有效的,其并发症少,可操作性强,值得在内镜治疗工作中推广.

    作者:王双平;王桂周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40例儿童紫癜肾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住安徽省立医院的过敏性紫癜肾患儿40例,以同期收住病房的5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不合并肾损害的为对照组,进行肾损害的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儿出现肾损害时距离第一次出现皮肤紫癜平均(4.46±1.28)周,首发表现以单纯血尿患儿多,为15例(37.5%);过敏性紫癜肾患儿的平均血小板体积、嗜酸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无肾损害患儿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皮疹反复发生>2周的患儿肾损害的发生率高于无肾损害患儿.结论 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嗜酸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增加,皮疹反复发生>2周是过敏性紫癜肾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过敏性紫癜患儿需密切监测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胱抑素C水平,及早发现肾损害,制定相应治疗方案,提高患儿远期预后.

    作者:王书书;潘家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某院临床药师干预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研究

    目的 调查分析药学干预对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促进效果.方法 对干预前、后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择、给药时机、用药疗程、费用等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 经药学干预,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择合格率上升36.0%,疗程合格率上升43.0%,抗菌药物费用下降41.3%,总药费下降23.1%.结论 经药学干预,该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王东;詹三华;金涌;赵云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采用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的病人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脾脏切除组26例病人临床资料相对比.结果 保脾组2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切脾病例.保脾组与切脾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8±0.5)、(4.6±0.7) 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2.9±30.3)、(81.3±29.8) mL,脾门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18.2%、19.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时间分别为(10.8±1.6)、(14.1±3.2)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5%、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安全可行,外科医生应努力提高手术技巧,减少无辜性脾切除.

    作者:沈阳;曾永庆;文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改良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和超声弹性成像半定量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分别比较结合弹性成像评分法的改良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I-RADS)评分法和超声弹性成像的半定量分析即弹性应变率比值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相关性,获到更好的甲状腺结节定性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6例(118个结节)的超声诊断报告,对结合弹性成像的改良 TI-RADS评分法和应变率比值进行良恶性组间比较,并对有统计学差别的量化指标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判断其诊断价值.结果 改良 TI-RADS评分法和应变率比值的良恶性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4和0.919,诊断临界值分别为5分和3.3,约登指数分别为0.526和0.871,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5.22%、87.37%和91.30%、96.84%,Kappa值分别为0.493和0.867.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半定量分析更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

    作者:王琳;王东平;周建;陈晓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全部病人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病人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程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为88.57%,对照组为6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3,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AST、ALT、TBil、GGT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0、7.084、7.414、2.460,P<0.05);两组治疗后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连黏蛋白(LN)、IV型肽原(Ⅳ-C)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HA、PCⅢ、LN、Ⅳ-C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94、3.666、3.896、4.362,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能显著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肝功能,逆转肝纤维化进程.

    作者:李哲成;陈朝霞;吴昭颐;吴雅莉;邹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基于心电图P波引导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观察

    目的 观察心电图P波引导PICC导管尖端精确定位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住院行PICC置管的病人12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腔内心电图,监测P波振幅和形态变化,P波高尖时再退出导管2 cm固定.对照组PICC导管送至预置长度后,用超声排除同侧颈部静脉无异位后固定.两组病人均行X线摄片定位.结果 观察组病人导管尖端佳位置56例多于对照组43例,观察组无导管异位,对照组4例异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心电图P波引导PICC导管尖端定位准确,避免了导管异位等的发生,病人输液安全.

    作者:程丽芬;吴云;张秋霞;王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从伦理学视角分析当前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已成为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热点,该文分析了紧张医患关系的表现,从社会、医院、法制三个方面对畸形医患关系进行根源分析,并从信任、尊重、公正、平等四个伦理视角进行了医患关系分析.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需要注重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法律制度,加强道德建设.

    作者:秦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二氧化锆全瓷冠在前牙冠折美容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总结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前牙冠折的临床经验.方法 选取35例病人的82颗冠折的前牙,采用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试戴时2例颜色不满意,随访期间1例崩瓷,1例桩核冠松动脱落.95.1%修复体获得满意的美观功能效果.结论 二氧化锆全瓷冠是前牙冠折的理想修复体.

    作者:胡振刚;周宝;梅林果;刘旭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克氏针阻挡弹性加压治疗骨性锤状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克氏针阻挡弹性加压治疗骨性锤状指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切开复位克氏针阻挡弹性加压治疗骨性锤状指54例,骨折解剖复位.术后6周拍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采用Crawford 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5~60个月,平均18个月.病人骨折均骨性愈合.采用Crawford 标准评估疗效,优48例,良4 例,可2 例,优良率96%.结论 克氏针阻挡弹性加压治疗骨性锤状指,手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是治疗骨性锤状指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张瑞红;张艳茂;陈玉刚;刘会仁;于占勇;高烁;刘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社会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自尊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功能及自尊的影响.方法 收集符合研究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病人8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护理及常规心理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团体社会技能训练.结果 两组病人在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训练前两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训练后干预组在职业和工作、父母职能、婚姻功能、社会性退缩、社会活动、家庭活动、家庭职能、生活自理、兴趣与关心、责任心与计划方面比训练前分值明显降低,且这些指标与对照组同期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干预组出院1个月后自尊量表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社会技能训练有利于病人社会功能康复,使病人更有自信,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

    作者:胡传存;徐连英;朱春燕;汪家芝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Toll样受体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异位和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 Toll样受体2(TLR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病人异位和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昆山市中医医院妇科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异位内膜39例(EMs异位内膜组)以及在位内膜32例(EMs在位内膜组),再选取30例未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的女性在位内膜组织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TLR2在EMs异位内膜、EMs在位内膜以及正常内膜组织中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TLR2在各组中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EMs异位内膜组、EMs在位内膜组、正常对照组中TLR2 mRNA和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EMs异位内膜组和EMs在位内膜组TLR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EMs异位内膜组中的TLR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EMs在位内膜组.结论 TLR2 mRNA和蛋白的高表达,说明TLR2在EMs的发病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顾烨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行急诊PCI治疗病人106例,按照是否采用IABP支持,分为对照组(未行IABP)和观察组(行IABP).比较两组病人术后2 d时血液动力学变化,3 d时心肌酶学变化,术后3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左室舒张末径(LVEDD)的变化,3个月内两组病人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2 d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时心肌酶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F在术后3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LVEDD在术后3个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3个月时死亡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再发心肌梗死以及血栓形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ABP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能有效的改善血液动力学指标,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增强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作者:宁小方;姬富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血清降钙素原结合病原学检查在感染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感染性休克病人血清降钙素原(PCT)与病原学检查的变化,探讨两者结合应用在感染性休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重症医学病房(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病人53例,选取同期非感染性休克病人37例.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血清PCT检测、病原学培养,对感染性休克病人进行APACHEⅡ评分.比较不同分组中血清PCT水平和病原学检查的差异,分析感染性休克PCT水平分布与病原学检查的关系.结果 与非感染性休克病人血清PCT阳性率(35.14%)及病原学阳性率(16.22%)相比,感染性休克组血清PCT阳性率(86.79%)及病原学阳性率(75.47%)明显升高(P<0.05).生存组血清PCT阳性率80.00%、病原学阳性率65.71%及APACHEⅡ(21.56±4.28)分,死亡组血清PCT阳性率100.00%、病原学阳性率 94.44%及APACHEⅡ得分(26.49±4.65)均明显升高(P<0.05).随着血清PCT水平等级的升高,病原学阳性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学阴性病人血清PCT(0.68±0.27) μg·L-1,明显低于阳性病人(3.85±1.32) μ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水平检测结合病原学检查可用于评估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感染状况,对预后判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朝辉;吴启梅;王生池;程慧;马小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药学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为满足医院和社会对临床药学人才的需求,高等医药院校急需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毕业生,其中实践教学是整个培养过程的关键阶段之一.该文通过对国内外临床药学教育发展的概述,分析我国临床药学实践教学现状和不足之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期为我国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药学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方玲;孙旭群;夏泉;许杜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胶囊内镜在小肠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3例可疑小肠出血病人行胶囊内镜检查,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病人阳性检查结果35例,诊断阳性率81.4%,血管畸形为常见原因,其次为小肠溃疡及糜烂.检查过程中病人无任何不良反应,除1例胶囊滞留,余均1周内排出体外.结论 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诊断价值高,检查过程安全,耐受性好.

    作者:李球森;丁百静;李宗先;曹中保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少见亚型,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研究认为AITL来源于生发中心的辅助T细胞,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也无明确的影响预后的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病理、免疫学等技术的提高,近年来对其起源、病因、病理、遗传学及治疗、预后方面的认识有所深入,该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黄晓路;顾康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氟西汀对皮质酮诱导Nesfatin-1含量升高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氟西汀对皮质酮诱导的SH-SY5Y细胞株中下丘脑摄食调节因子Nesfatin-1含量升高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细胞的方法,建立SH-SY5Y细胞皮质酮损伤模型,设氟西汀给药组(10-9~10-5 mol·L-1)、皮质酮组和阴性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细胞中Nesfatin-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皮质酮组细胞Nesfatin-1 mRNA和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氟西汀(10-9~10-5 mol·L-1)处理后Nesfatin-1 mRNA和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 氟西汀体外用药能够逆转皮质酮诱导的SH-SY5Y细胞Nesfatin-1表达上调.

    作者:徐亚运;陈征;葛金芳;陈飞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根因分析法在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目的 探讨应用根因分析法,改善病区药品质量管理,保障药品质量,促进用药安全.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病区在质量检查中发现的药品质量管理问题,应用根因分析法寻找问题发生的近端原因与根本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结果 根因分析法实施后,2016年1-4月的药品管理问题明显减少,与2015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标签字迹模糊、贮存不当的问题,干预后连续3个月未再发生.结论 病区药品管理中应用根因分析法,可提高护士药品管理水平,有效减少了药品管理问题的发生,有利于病区用药安全.

    作者:王玉婷;朱冬春;龚桂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相干光断层成像在体检人群眼黄斑区病变早期筛查的应用

    目的 在健康体检人群中开展相干光断层成像(OCT)黄斑病变检查,逐步建立黄斑病变早期筛查的健康管理模式.方法 运用OCT对782例体检者黄斑区六线扫描,结合眼底镜检查,做出临床诊断,对其中40例阳性者可能病因分析,找到相关联致病因素.结果 OCT阳性与性别、婚姻、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BMI)无关,与高血压、年龄有显著相关性(P<0.05).年龄分组后,结果表明:年龄越大,危险性越大(P<0.01).结论 OCT为体检人群眼黄斑区病变早期筛查提供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梅;袁坤;袁金华;郑浩然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