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全膝置换术中髌下脂肪垫保留与切除的对比研究

刘飞;黄彰;江华;刘同玉;刘伟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 髌下脂肪垫, 低位髌骨, 膝关节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置换(TKA)术中髌下脂肪垫的保留与切除对术后膝关节功能及髌骨高度的影响.方法 对56例骨关节炎病人(72个膝关节)采用人工全膝置换术,分为A、B两组,A组为保留髌下脂肪垫(36个膝关节),B组为切除髌下脂肪垫(36个膝关节),对两组病人术前和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Insall-Salvati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2年,A、B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及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及术后的Insall-Salvati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术前及术后的Insall-Salvati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中髌下脂肪垫的保留与切除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而髌下脂肪垫的切除可导致低位髌骨.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彩超引导下EnCor微创旋切系统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彩超引导下EnCor微创旋切系统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NPBL)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例NPBL病人共252个病灶,均在彩超引导下行EnCor微创旋切手术,标本送检.结果 252个NPBL中纤维腺瘤135个(53.6%),乳腺腺病77个(30.6%),乳腺囊肿25个(9.9%),乳管内乳头状瘤11个(4.4%),乳腺导管内癌3个(1.2%),浸润性导管癌1个(0.4%).良性病变病人196例(98%),术后随访超声未见复发,4例恶性病变病人1例行保乳手术,其余3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无肿瘤残留,低估率为0.术后发生局部血肿者8例,皮下血肿者12例,无气胸、伤口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皮肤切口愈合好.结论 彩超引导下EnCor微创旋切手术能有效、微创、快速的确诊NPBL,即可降低早期乳腺癌的漏诊率,又有良好的美容效果,是临床诊治NPBL的首选方法之一.

    作者:谢芳;倪进斌;顾向军;王坤;郑艳瑜;李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克氏针阻挡弹性加压治疗骨性锤状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克氏针阻挡弹性加压治疗骨性锤状指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切开复位克氏针阻挡弹性加压治疗骨性锤状指54例,骨折解剖复位.术后6周拍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采用Crawford 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5~60个月,平均18个月.病人骨折均骨性愈合.采用Crawford 标准评估疗效,优48例,良4 例,可2 例,优良率96%.结论 克氏针阻挡弹性加压治疗骨性锤状指,手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是治疗骨性锤状指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张瑞红;张艳茂;陈玉刚;刘会仁;于占勇;高烁;刘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改良型防抓手套在颅脑损伤躁动病人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改良型防抓手套在颅脑损伤躁动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非同期队列对照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入住神经外科的30例颅脑损伤病人为观察组,选择2014年5月-2015年3月入住神经外科30例颅脑损伤病人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均应用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得分≥13分并伴有躁动.对照组采用球拍型约束手套进行上肢约束,观察组在球拍型约束手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后对病人上肢进行约束,对两组病人使用效果进行动态评估比较.结果 观察组病人使用改良型防抓手套后,病人非计划拔管率、约束后局部皮肤不良反应明显下降 (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升.结论 改良型防抓手套可有效降低颅脑损伤躁动病人非计划拔管率及局部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病人安全,同时防抓手套的人性化设计增加了病人的舒适感,提高了病人及家属满意度.

    作者:徐淑华;孙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CYP2C19基因多态性指导下的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指导下的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疗效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的病人100例,根据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为常规治疗组、慢代谢个体化治疗组和慢代谢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和慢代谢常规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慢代谢个体化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治疗.三组病人疗程均为15 d,比较各组病人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各组病人性别、年龄、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与慢代谢个体化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00%和7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出血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代谢常规治疗组对血小板的抑制率低于慢代谢个体化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使用西洛他唑可以克服氯吡格雷抵抗,根据基因指导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良好.

    作者:柯光敏;何军;陈亦农;孔卫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药学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为满足医院和社会对临床药学人才的需求,高等医药院校急需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毕业生,其中实践教学是整个培养过程的关键阶段之一.该文通过对国内外临床药学教育发展的概述,分析我国临床药学实践教学现状和不足之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期为我国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药学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方玲;孙旭群;夏泉;许杜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改良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和超声弹性成像半定量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分别比较结合弹性成像评分法的改良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I-RADS)评分法和超声弹性成像的半定量分析即弹性应变率比值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相关性,获到更好的甲状腺结节定性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6例(118个结节)的超声诊断报告,对结合弹性成像的改良 TI-RADS评分法和应变率比值进行良恶性组间比较,并对有统计学差别的量化指标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判断其诊断价值.结果 改良 TI-RADS评分法和应变率比值的良恶性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4和0.919,诊断临界值分别为5分和3.3,约登指数分别为0.526和0.871,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5.22%、87.37%和91.30%、96.84%,Kappa值分别为0.493和0.867.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半定量分析更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

    作者:王琳;王东平;周建;陈晓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内镜下黏膜分片切除术治疗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腺瘤性息肉2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分片切除术(EPMR)治疗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腺瘤性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确诊为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腺瘤性息肉病人26例应用EPMR进行病变切除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治疗病人中有2例术中创面少量出血外无一例有迟发出血、肠穿孔、局限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复查肠镜1例发现创面残留,予以高频电凝切除术和氩离子凝固术(APC)电灼,术后3个月复查所有病例创面愈合良好,未再发现创面残留及复发现象.术后12个月复查电子肠镜未再发现原有创面复发.术后2年13例复查电子肠镜,有1例在原发病灶位置处出现复发.结论 EPMR作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改良的手术方式,在结肠巨大腺瘤内镜下治疗中,是有效的,其并发症少,可操作性强,值得在内镜治疗工作中推广.

    作者:王双平;王桂周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安徽省岳西县某贫困山村居民口腔健康状况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安徽省岳西县某贫困山区居民口腔健康状况,及人们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了解当地居民龋病、牙周病的发病情况,指导开展相关口腔健康保健工作.方法 参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采用普查的调查方法,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龋病以患龋率和龋均数,牙周病以牙龈出血、牙结石和牙周袋的检出率做为统计指标.结果 共调查某贫困山村居民487例,总患龋率为63.66%,受检者龋均为2.07颗,牙龈出血检出率为14.37%,牙结石检出率为95.48%,牙周袋检出率为16.02%,总体失牙率为72.69%,全口无牙率为1.64%,义齿修复率为5.34%.结论 患龋率,牙龈出血、牙结石和牙周袋检出率和全口无牙率均接近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但失牙率高、义齿修复率较低,应加强山区居民口腔健康防治工作,改善贫困山区居民口腔医疗条件.

    作者:陈小芳;刘玮佳;尹悦;王晖;薛浩;蒋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18例基层中医院万古霉素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探讨

    目的 了解该院万古霉素临床应用情况,为促进其安全合理使用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9月使用万古霉素的病历共18份,对微生物送检、联合用药、万古霉素临床使用等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并依据相关指南回顾性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合理性.结果 18份万古霉素病历微生物送检率94.44%,目标性治疗率38.89%,联合用药使用率66.67%,用药不适宜共12例次,其中用药剂量偏小、疗程偏短、联合用药品种不适宜为主要问题.结论 该院万古霉素在合理与规范使用方面尚存在问题,有待进一步培训沟通,以保障病人用药安全.

    作者:李春红;王敏;单爱云;黄张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miR-455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病人绒毛组织中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miR-455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病人绒毛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 72例URSA病人根据自然流产次数分为2~3次者(n=45)和≥4次者(n=27),同期,选取要求终止妊娠的正常早孕者40例作为对照组,留取绒毛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绒毛组织中miR-45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基因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绒毛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URSA病人绒毛组织中miR-455和sFlt-1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而VEGF mRNA表达量低于对照组,URSA中2~3次者miR-455和sFlt-1 mRNA表达量均低于≥4次者,而VEGF mRNA表达量高于≥4次者,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URSA病人绒毛组织中MVD为(9.9±3.2)条,低于对照组的(21.5±3.8)条,URSA中2~3次者绒毛组织中MVD为(13.4±3.1)条,高于≥4次者的(7.2±2.4)条,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RSA病人绒毛组织中miR-455表达量与VEGF mRNA表达量和MVD均呈负相关(r=-0.452、-0.433,P<0.05),而与sFlt-1 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r=0.539,P<0.05).结论 miR-455在URSA病人绒毛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sFlt-1表达呈正相关,与VEGF表达和MVD均呈负相关,提示可能通过促进sFlt-1表达而抑制VEGF信号通路活性,从而抑制绒毛组织中血管新生.

    作者:杨晓杰;宋俊霞;杜增利;王青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行急诊PCI治疗病人106例,按照是否采用IABP支持,分为对照组(未行IABP)和观察组(行IABP).比较两组病人术后2 d时血液动力学变化,3 d时心肌酶学变化,术后3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左室舒张末径(LVEDD)的变化,3个月内两组病人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2 d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时心肌酶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F在术后3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LVEDD在术后3个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3个月时死亡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再发心肌梗死以及血栓形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ABP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能有效的改善血液动力学指标,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增强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作者:宁小方;姬富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的疗效对比及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S)在治疗各类脾脏疾病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性完成的40例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和41例开腹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LS病人与开腹脾切除术病人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别及脾脏大直径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例LS均顺利完成,无术中中转开腹.腹腔镜手术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手术时间(P<0.05),但失血量和切口并发症较少(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腹腔镜脾切除病人术后2 h 出现不明原因心脏骤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及具有良好的腹腔镜技术和经验前提下,LS安全可行,能应用于各类脾脏疾病的手术治疗.

    作者:陈先志;孙杰;王从玉;廖祥松;王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胶囊内镜在小肠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3例可疑小肠出血病人行胶囊内镜检查,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病人阳性检查结果35例,诊断阳性率81.4%,血管畸形为常见原因,其次为小肠溃疡及糜烂.检查过程中病人无任何不良反应,除1例胶囊滞留,余均1周内排出体外.结论 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诊断价值高,检查过程安全,耐受性好.

    作者:李球森;丁百静;李宗先;曹中保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从伦理学视角分析当前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已成为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热点,该文分析了紧张医患关系的表现,从社会、医院、法制三个方面对畸形医患关系进行根源分析,并从信任、尊重、公正、平等四个伦理视角进行了医患关系分析.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需要注重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法律制度,加强道德建设.

    作者:秦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微小小单胞菌在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中的定植情况分析

    目的 探究微小小单胞菌在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中的定植情况.方法 选取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根尖周炎病人138例,共150颗患牙,并采集患牙的根管标本.根据患牙是否为初次治疗,分为初次治疗组(n=75)和非初次治疗组(n=75).对于根管标本做以下处理:应用16S rDNA PCR技术,检测微小小单胞菌的DNA,并比较两组的检出率差异;对标本检测出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髓卟啉单胞菌以及粪肠球菌与微小小单胞菌进行关联影响分析.结果 检出率:与非初次治疗组相比,初次治疗组的微小小单胞菌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的微小小单胞菌检出情况均与牙髓卟啉单胞菌密切关联(P<0.05).结论 微小小单胞菌在慢性根尖周炎定植可能与牙髓卟啉单胞菌存在共生关系.

    作者:方南群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日间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日间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模式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分析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行治疗性ERCP操作的229例胆总管结石病人临床资料,其中日间病人129例,择期病人100例.评估病人的ERCP操作类型、住院天数、总费用、结石清除率、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日间组和择期组病人的ERCP操作类型、住院天数和结石清除率有统计学差异,总费用、并发症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日间ERCP模式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安全有效,开展日间ERCP手术,将部分病人按日间模式管理,能减少总体病人的住院时间,充分利用医院床位资源.

    作者:钱宁;李可为;袁志青;王贵阳;辛诚;杨林华;朱宏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的应用对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意义.方法 在该院临床药学室按照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评价该活动的有形成果与无形成果.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该院平均每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提升了23例,增长率为143.75%;圈员品管手法、自信心、团队凝聚力及沟通协调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推行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促进病人用药安全.

    作者:李飞;廖玉芳;岳建农;邹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541例安徽省儿童哮喘急性发作诱因单中心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安徽省立医院儿科就诊的儿童哮喘急性发作诱因及其多因素分析.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连续收集2012年3月-2015年3月安徽省立医院儿科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资料541例,其中哮喘急性发作273例,哮喘控制至少3个月以上268例.利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患儿哮喘急性发作与性别、年龄、呼吸道感染、依从性差、用药技巧性差、过度运动劳累、接触过敏原、情绪波动、伴随疾病(如鼻炎、鼻窦炎)控制不佳、其他(如接触油烟漆、过度凉食甜食等)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与年龄、性别无关,与呼吸道感染、依从性差、用药技巧性差、过度运动劳累、明确接触过敏原、情绪波动、伴随疾病(如鼻炎、鼻窦炎)、其他(接触油烟漆、过度凉食甜食等)因素具有相关性,其中病人依从性差、用药技巧性差、呼吸道感染显著.结论 呼吸道感染、依从性差、用药技巧性差、过度运动劳累、接触过敏原、情绪波动、伴随疾病(鼻炎、鼻窦炎)、其他(接触油烟漆、过度凉食甜食等)均为引起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诱因.其中依从性差,用药技巧性差、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哮喘发作的主要因素,加强医患沟通,充分指导家长、患儿治疗和预防感染有利于降低儿童哮喘的急性发作.

    作者:曹芳;潘家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中苯扎氯铵的含量

    目的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新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中苯扎氯铵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C18色谱柱(250 mm × 4.6 mm,5 μm),以0.02 mol·L-1庚烷磺酸钠溶液[含0.1%三乙胺,用磷酸调节pH(3.45±0.1)]-乙腈(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40 ℃,进样体积20 μL.结果 苯扎氯铵三种同系物在其各自的线性范围内(0.98~126.08、0.85~109.17、0.77~98.25 mg·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苯扎氯铵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53%,RSD为1.75%.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单快速,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同时测定新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中苯扎氯铵三种同系物的含量,为其安全性考察提供参考.

    作者:顾晓红;顾炳仁;蒋玲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离子色谱法测定药用辅料β-环糊精的有关物质

    目的 建立测定β-环糊精中有关物质α-环糊精和γ-环糊精的离子色谱方法,并用质谱进行验证.方法 采用离子色谱法,CarPac PA 200离子柱,柱温30 ℃,安培检测器,金电极为工作电极,Ag/AgCl为参比电极.高分辨质谱法采用电喷雾电离模式,离子阱扫描范围为300~1 400.结果 α-环糊精和γ-环糊精的检出限为0.2和0.5 mg·L-1,定量限分别为0.4和1.0 mg·L-1.采用离子肼质谱法确认了α-环糊精和γ-环糊精,结果与离子色谱相一致.所有样品均检出γ-环糊精,同时探讨了其限量标准,为该品种标准提高和风险监控提供了技术参数.结论 该方法快速、有效,可用于β-环糊精中有关物质的检测.

    作者:靳贵英;王淼;王彩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