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行自动化调剂模式对门诊药房调剂质量控制的影响

陈丽娟;朱月梅;梁茂本

关键词:调剂模式, 调配内差, 等候时间, 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讨现行自动化调剂模式对门诊药房调剂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 分析门诊药房2014年6-8月传统手工调剂模式与2015年同期自动化调剂模式的调配内差、患者或家属取药等候时间以及患者或家属对门诊药房的满意度,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在传统手工调剂模式及现行自动化调剂模式下,门诊药房的调配内差率分别为0.54‰、0.3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P<0.05);患者或家属在两种模式下的平均取药等候时间分别为(1.29±0.19)、(1.05±0.07) 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5);患者或家属在两种模式下的满意率分别为81.82%、90.9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P<0.05).结论 现行自动化调剂模式能够明显减少药品调配内差率,缩短患者或家属取药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提高了医院门诊药房的调剂质量.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长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脏病血透患者肺通气功能指标的影响及分析

    目的 研究长期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终末期肾脏病普通血透患者87例,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并观察普通血液透析时、高通量血液透析1、3、6、12个月时血红蛋白、心功能、血气指标、白蛋白、电解质(钙、磷)、血清铁蛋白(S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β2微球蛋白(β2-MG)、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呼气1 s率(FEV1/FVC%)、用力呼气中期流速(FEF25%~75%)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随着高通量血液透析及时间的延长,SF、hs-CRP、β2-MG、水平逐渐降低(P<0.05);FVC%、FEV1%、FEV1/FVC%、 FEF25%~75%逐渐升高,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3个月),肺通气功能明显改善(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综合回归表明:SF、hs-CRP、β2-MG水平与肺通气功能多个指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长期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3个月)因SF、hs-CRP、β2-MG等物质的清除,从而使肺通气功能得以改善.

    作者:李瑾;韩小虎;钱光荣;汪凤英;唐晓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黄精结合米氮平治疗老年脑梗死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中药黄精结合米氮平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PCI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将64例老年PCID患者按照硬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32例患者;A组用中药黄精联合米氮平治疗;B组用米氮平单纯治疗.该研究对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的第1、2、4、6周末时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估,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所有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过程中每周末A组HAMD评分下降值较B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治疗点两组之间相比:A组HAMD评分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93.33%,B组总有效率86.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与B组73.33%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黄精结合米氮平治疗老年PCID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米氮平,并能够减轻并消除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莺;徐维平;张许来;余锋;徐俊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现行自动化调剂模式对门诊药房调剂质量控制的影响

    目的 探讨现行自动化调剂模式对门诊药房调剂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 分析门诊药房2014年6-8月传统手工调剂模式与2015年同期自动化调剂模式的调配内差、患者或家属取药等候时间以及患者或家属对门诊药房的满意度,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在传统手工调剂模式及现行自动化调剂模式下,门诊药房的调配内差率分别为0.54‰、0.3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P<0.05);患者或家属在两种模式下的平均取药等候时间分别为(1.29±0.19)、(1.05±0.07) 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5);患者或家属在两种模式下的满意率分别为81.82%、90.9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P<0.05).结论 现行自动化调剂模式能够明显减少药品调配内差率,缩短患者或家属取药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提高了医院门诊药房的调剂质量.

    作者:陈丽娟;朱月梅;梁茂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小量基底节脑出血行超早期微创手术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中小量基底节脑出血行超早期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110例中小量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超早期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 d及3 d的血肿及水肿体积,治疗后1、2、4周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 术后1、2、4周观察组的脑卒中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1 d和3 d的壳核、丘脑血肿体积和水肿体积均明显减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中独立+轻度依赖的治疗有效率为81.82%,对照组为6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中小量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应用超早期微创手术治疗,并给予及时有效的降压及脱水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及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缩小血肿的体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贺峰;闫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应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预测脑干梗死运动功能康复结局的研究

    目的 应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预测脑干梗死运动功能康复结局.方法 选择79例急性脑干梗死残疾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将性别、年龄(>65岁)、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吸烟史、初始残疾程度、锥体束受累程度作为观察指标,随访90 d,将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结局分为残疾组和无残疾组,分析影响肢体功能功能康复结局的预测因素.结果 统计结果 显示糖尿病(χ2=8.447,P=0.004)、初始残疾程度(Hc=31.393,P=0.000)、锥体束受累程度(Hc=35.504,P=0.000)同患者残疾康复结局有关.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OR=1.742,P=0.031)、锥体束受累程度(OR=4.385,P=0.012)是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结局的危险影响因素.结论 借助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显示的锥体束受累程度为脑干梗死肢体功能康复结局的有价值的预测因素.

    作者:周国庆;朱祖福;孔玉;张慧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枯否细胞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炎中的发病机制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是一种代谢综合性肝病,是在肝脏细胞脂肪变性基础上进一步诱发炎性反应及纤维化.枯否细胞(KCs)是一种肝巨噬细胞,NASH进展过程中,KCs能够在脂质、内毒素、氧化应激等刺激作用下分泌炎性因子,引发肝细胞炎性反应,损伤肝脏.该文就KCs激活分泌的炎症因子在NAS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详细论述.

    作者:唐小静;张压西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纤维支气管镜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纤维支气管镜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疗效,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RMPP患儿84 例,根据家长意愿分为两组,激素治疗组(n=39)是在常规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感染前提下加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治疗组(n=45)是在常规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感染前提下加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儿体温正常及咳嗽好转时间较激素治疗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吸收较激素治疗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RMPP较单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临床疗效较好,病灶吸收快.

    作者:石颖玉;华山;魏文;罗明鑫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复方卡力孜然酊联合白癜风胶囊治疗白癜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卡力孜然酊联合白癜风胶囊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白癜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局部外用复方卡力孜然酊联合白癜风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外用0.05%卤米松乳膏联合白癜风胶囊口服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1.9% vs 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卡力孜然酊联合白癜风胶囊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满意,疗程短,局部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赵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三种方法对防治恶性肿瘤患者头颈部放疗后发生口腔黏膜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嚼含冰苦瓜片和含服苦丁茶冰块对于防治恶性肿瘤患者头颈部放疗后所致口腔黏膜炎的效果.方法 将75例行头颈部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按单纯随机法分为A、B、C三组,每组25例.A组在放射治疗期间行常规护理,B组除常规护理外,从放疗第1天开始即行冰苦瓜片嚼含,C组除常规护理外,从放疗第1天即开始口含苦丁茶冰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结束时(共7周)口腔黏膜反应的严重程度,口腔黏膜炎的持续时间及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B、C两组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的严重程度,口腔黏膜炎的持续时间及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 从放疗第1天即开始行冰苦瓜片嚼含和口含苦丁茶冰块均可以降低恶性肿瘤患者头颈部放疗后口腔黏膜反应的严重程度,缩短了口腔黏膜炎的持续时间,并增强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N端脑利钠肽前体在肺部感染患者机械通气中的指导作用

    目的 研究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患者采用机械通气及脱机治疗时机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使用呼吸机的肺部感染患者48例,测定患者使用呼吸机前、使用呼吸机时、成功撤机后的动脉血NT-PROBNP浓度及相对应的患者心衰分级,观察并比较患者血液中NT-PROBNP浓度的变化及心衰程度的改变.结果 患者使用呼吸机前的NT-PROBNP浓度及心衰分级小于使用呼吸机时的NT-PROBNP浓度及心衰分级 (P<0.001);成功撤机后的NT-PROBNP浓度及心衰分级小于使用呼吸机时的NT-PROBNP浓度及心衰分级 (P<0.001).结论 NT-PROBNP对肺部感染患者是否采用机械通气及脱机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胡凌锋;刘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脑胶质瘤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生存质量分析

    目的 了解目前临床上脑胶质瘤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分析.方法 运用中文版Anderson脑肿瘤症状评估量表对112例脑胶质瘤手术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分别调查其生存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程随访至术后3个月,患者疼痛、呕吐、癫痫等症状有显著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治疗阶段脑胶质瘤患者存在多种多样的临床症状,其中疲劳、嗜睡等症状贯彻全过程,医护人员要充分重视患者的症状并给予有效的治疗.

    作者:谢玉环;王天舒;丁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甲泼尼龙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Ovid、ELSEVIER ScienceDirect(SDOS)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的起止时间为建库至2016年10月31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资料,获得甲泼尼龙治疗儿童RMP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后用Ren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904篇,终纳入29篇RCT文献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 提示甲泼尼龙治疗儿童RMPP有效,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MD=-4.05,95%CI:-4.09~-3.20,P<0.000 01),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亦明显低于对照组(MD=-23.21,95%CI:-31.63~-14.79,P<0.000 01),并能明显缩短体温恢复时间(MD=-3.12,95%CI:-3.57~-2.67,P<0.000 01)、肺部啰音消失时间(MD=-3.56,95%CI:-4.40~-2.73,P<0.000 01))、咳嗽消失时间(MD=-3.43,95%CI:-4.27~-2.59,P<0.000 01)),提高临床有效率(OR=5.11,95%CI:3.58~7.31),P<0.000 01),仅有少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治疗儿童RMPP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荣杰鑫;王亚亭;李远波;李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比格犬血浆中伏立康唑及其药物动力学研究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Beagle犬血浆中伏立康唑(咪唑类抗真菌药)的方法 ,并比较伏立康唑冻干粉针(参比制剂)和伏立康唑亚微乳(受试制剂)的药动学特点.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乙酸 (55∶45∶0.25,v/v/v),流速为1.0 mL·min-1,外标法测定.结果 在选定的HPLC条件下伏立康唑与血浆杂质分离良好,伏立康唑的线性范围为0.2~50.0 mg·L-1,定量下限为0.2 mg·L-1.提取回收率为97.37%~110.00%,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10%,Beagle犬静脉滴注伏立康唑亚微乳及冻干粉针后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1/2分别为(6.88±1.16) h和(6.82±1.73) h,Ke分别为(0.107±0.025) h-1和(0.109±0.031) h-1,AUC(0~∞)为(136±47.5) mg·h-1·L-1和(179±48.3) mg·h-1·L-1,MRT0~∞为(9.51±1.83) h和(9.35±2.75) h,消除率为(1.01±0.45) mL·min-1·kg-1和(0.68±0.21) mL·min-1·kg-1.结论 该方法 灵敏度高,无杂质干扰,结果 准确.两种制剂具有类似的药动学行为,可为伏立康唑亚微乳临床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吴伟;鲍实;朱亚丽;顾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计算机辅助塑型钛网与手工塑型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计算机辅助塑型钛网与传统手工塑型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颅骨缺损修补的86例患者,其中44例为手工塑型钛网(手工塑型组),42例为计算机辅助塑型钛网(计算机辅助塑型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计算机辅助塑型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手工塑型组[(82.3±7.1) min vs (126.9±9.3) min,(P<0.01)];计算机辅助塑型组钛钉使用数量明显少于手工塑型组[(8.1±1.2)个 vs (11.9±1.6)个,P<0.01];计算机辅助塑型组术后共发生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4.8%,手工塑型组共发生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20.5%,计算机辅助塑型组术后发生并发症明显低于手工塑型组(P<0.05);计算机辅助塑型组塑型满意度明显高于手工塑型组(97.6% vs 72.7%,P<0.01);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算机辅助塑型钛网由于术前已预塑型,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工作量,降低了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发生,提高了塑型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传兵;王贵春;姚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肢体活动度相关文献的再评价

    对18篇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肢体活动度相关文献进行再评价.介绍各文献对TKA术后肢体活动度的测量结果 ,发现各结果 存在矛盾,可能与结果 测量方法 、随访时间、受试者差异等原因有关.笔者认为加速度测量术是更好评价TKA术后肢体活动度的测量方法 .

    作者:司誉豪;曹译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与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关联性及其药物干预研究

    目的 研究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与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关联性,以及利巴韦林药物干预后的结果 .方法 将获取的临床标本分离后在非洲绿猴肾细胞中进行大量培养,选用致病性强的一株进行纯化、鉴定,培养出有一定毒力的致病株,以腹腔注射的方式感染刚出生的小鼠,小鼠共分为5组,每组10只,其中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模型对照组,C组为低剂量的利巴韦林干预组,D组为中剂量的利巴韦林干预组,E组为高剂量的利巴韦林干预组,记录小鼠每日体质量、四肢活动情况、死亡情况,分别于感染后第3、7、11、15 天获取小鼠的血清及心脏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将心脏组织一部分用于病理切片,一部分用于提取RNA,进行反转录PCR(RT-PCR)实验.结果 B组小鼠的血清IL-6值明显升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RT-PCR的结果 表明病毒在感染后的小鼠心肌细胞中存在,同时病理切片中可见明显的心肌炎性病变,利巴韦林药物干预之后,D组小鼠的体质量、病理切片炎性病变好转.结论 CVA16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有一定关联性,一方面病原本身对心肌有损伤,另一方面免疫内环境也参与其中,利巴韦林在治疗CVA16有关的心肌炎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孔慧;都鹏飞;卢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胃癌组织中LC3B和p62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细胞自噬相关标志物LC3B和p62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80例石蜡包埋人胃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实验法检测LC3B和p62的表达状况,分析它们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LC3B和p62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8.8%和62.5%;LC3B和p62表达状况与胃癌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肿瘤淋巴结转移情况和临床分期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胃癌组织LC3B和p62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s=0.338,P<0.01).结论 肿瘤细胞自噬行为可能参与了人胃癌的恶性演进,LC3B和p62联合表达状况可能作为判定胃癌病情进展以及预测患者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作者:侯德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治疗肝衰竭的进展

    非生物型人工肝是目前治疗肝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 ,各种非生物型人工肝的联合应用模式日趋得到推崇,然而临床上对各种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疗效评价不一,该文主要阐述非生物型人工肝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情况、优势及其局限性,同时对各种非生物型人工肝联合应用的可行性、必要性作一综述.

    作者:古振涛;郑伟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1例重症监护室患者抗感染用药监护分析

    目的 讨论临床药师在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过程中进行药学监护的重要性.方法 对1例长期昏迷、多部位感染的神经外科老年患者,临床药师根据经验治疗原则、病原学检查结果 和药敏结果 ,协助医生制定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并及时对症处理.结果 经过系统性治疗,患者感染得到控制,转出监护室.结论 临床药师在危重症患者的抗感染治疗过程的全程药学监护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高血压急症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急症患者发病的相关临床影响因素,为防治高血压急症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高血压急症患者30例,血压符合高血压急症标准[收缩压>200 mmHg和(或)舒张压>130 mmHg],非高血压急症患者30例,年龄60~75岁.入院后第2天监测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和颈动脉狭窄水平,比较上述两组间5项指标的水平.结果 高血压急症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36.7%)大于非高血压急症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急症组CRP水平[(9.54±5.47) mg·L-1]大于非高血压急症组[(4.10±2.40) m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HbA1C、BMI等3项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急症患者颈动脉狭窄发生率、血清CRP水平高于非高血压急症患者,可能是高血压急症的危险因素.

    作者:汪绪伦;方军;严林虎;陈锦江;高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