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39例临床分析

裘存新;章锡林;汪靖;胡剑平;孙建琦;张长兵;方钊华;张晓玲

关键词: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高血栓负荷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急诊PCI的ASTEMI患者共189例,其中3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血栓负荷较重者行血栓抽吸联合国产替罗非班及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PCI治疗,观察术中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栓抽吸物以及患者胸痛缓解率,伴发心律失常情况,术后IRA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ST段回落百分比(STSR),心功能评价、出血并发症及术后30 d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等.结果 39例行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急诊PCI患者中,IRA发生于左前降支20例,右冠状动脉18例,左回旋支1例;肉眼观察血栓抽出物为红色血栓30例,白色血栓4例,3例少许脂质颗粒,2例未见血栓和脂质颗粒.术中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38例.术后胸痛缓解34例.心电图示术后2 h STSR>50% 者35例.术中出现慢血流、无复流共5例.术后心脏彩超示30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50%,6例LVEF<50%;术后消化道轻度出血2例,消化道大出血1例.术后19 h颅内出血1例.术后30 d内死亡3例.结论 ASTEMI患者急诊PCI,血栓负荷较重的患者总体风险大,病死率高,应用血栓抽吸针对血栓负荷重者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前向血流恢复快,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低,总体疗效和安全性良好.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该文综述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详细介绍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并从它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能、危险分层、预后评价、指导治疗和判断疗效等各个方面所起的作用作了着重的论述.分析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中,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相对于其他心肌损伤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红蛋白,其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且在判定严重程度、疗效判断、预后评估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是急性心肌梗死可靠的生化指标.

    作者:王羊洋;高大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具有高度变异性病程和预后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的管理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仍是挑战,关于该病的临床及治疗等仍有待澄清.该文意在将近一年有关SLE临床方面的文献进行概述总结.

    作者:张静;董晓蕾;蔡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与呼吸机辅助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处理的效果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与呼吸机辅助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处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的132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33例.所有患儿入室后均给予8% 七氟烷诱导,静脉缓推0.01 mg·kg-1咪达唑仑、2 mg·kg-1丙泊酚、0.2μg·kg-1舒芬太尼.在此基础上,A、B、C组诱导麻醉时分别给予0.15、0.2、0.3 mg·kg-1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静脉泵入,D组给予静脉泵入0.15 mg·kg-1生理盐水,均以呼吸机辅助呼吸并以静脉泵入10 mg·kg-1·h-1丙泊酚,七氟烷持续吸入维持.待脑电双频指数(BIS值)降至40左右时,置入硬性支气管镜,SICU室监测体征后转入普通病房.比较四组患儿置镜满意率、不同时间点各体征指标变化情况、恢复时间、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观察A、B、C三组不同时点肌松程度.结果 A、B、C三组置管满意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三组与D组比较满意率均显著较高(P<0.05);四组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收缩压(SBP)组内各时点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剂量越高,起效时间越短,三组术中低值、气管插管时、置入硬性支气管镜时第一个肌颤搐(T1)值及拔管时4个成串刺激(TO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麻醉至气管插管时间、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呈现递增趋势,A组患儿恢复情况佳;C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与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联合呼吸机辅助是一种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的良好选择,小剂量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可基本满足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肌松需要,可使恢复时间缩短,临床应用可行.

    作者:陈蕾;李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某院住院药房不合理用药医嘱分析及干预措施

    目的 分析该院临床不合理用药医嘱情况,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5年7月—2016年7月住院药房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合理医嘱共9408条,占总医嘱的1.94%,类型包括药物配伍不合理、溶剂选择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药物浓度不合理、给药频次不合理、给药途径不合理与录入错误.结论 通过对静脉医嘱进行审核和干预,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韩静文;耿魁魁;刘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艾滋病相关口腔上颚卡波西肉瘤的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两种治疗方案对于口腔上颚艾滋病相关型卡波西肉瘤(AIDS-KS)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口腔上颚AIDS-KS患者作为诊疗对象,根据临床表现、免疫组化及组织切片病理分析结果 诊断口腔上颚AIDS-KS;将50例患者分为A组(齐多夫定或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克力兹组)、B组(齐多夫定或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克力兹联合化疗组),A组27例,B组23例,对比两组口腔上颚AIDS-KS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有效率为62.96%,B组为78.26%,两组有效率差异较明显.结论 对于口腔上颚AIDS-KS患者,应明确临床特点,运用合理的诊断方法;齐多夫定或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克力兹联合化疗方案治疗AIDS-KS的临床疗效优于多夫定或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克力兹治疗方案.

    作者:阮光靖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组胺受体拮抗剂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H1组胺受体拮抗剂(H1RAs)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s)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 AR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单用H1RAs——盐酸氮卓斯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LTRAs——孟鲁司特钠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价鼻炎症状评分,检测血清微量元素、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1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鼻炎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sIgE、ECP、白细胞介素(IL)-4、IL-6、IL-8、Cu均显著低于对照组,IL-10、γ-干扰素(INF-γ)、Zn、M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1RAs联合LTRAs治疗AR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鼻炎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微量元素及sIgE、ECP水平、抗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叶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酶联免疫斑点干扰素释放试验在诊断结核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斑点干扰素释放试验(ELISPOT)对诊断结核病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结核性疾病患者资料及ELISPOT结果 ,其中包括活动性结核病组80例,陈旧性结核病组27例;收集60例非结核性疾病患者资料及ELIS-POT结果,其中包括免疫损害组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所有入选对象的标本均用肝素抗凝后,进行ELISPOT的测定,并观察结果.结果107例结核病患者的阳性结果有90例(84.1%),其中80例活动性结核病的阳性结果有70例(87.5%);27例陈旧性结核病的阳性结果有20例(74.1%).60例非结核病的阳性结果有10例(16.7%),其中30例免疫损害组的阳性结果有9例(30.0%);30例健康对照组的阳性结果有1例(3.3%).活动性结核病组与陈旧性结核病组ELISPOT检测灵敏度分别为87.5%(70/80)、74.1%(20/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损害组与健康对照组ELISPOT检测的特异度分别为70.0%(21/30)、96.7%(2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POT对诊断结核病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尤其在免疫状态正常的人群中诊断结核病的特异度较好.但是,ELISPOT试验并不能很好地区分活动性结核病与陈旧性结核病,对免疫受到损害的人群排查结核病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不足以作为该群体排除结核病的依据.

    作者:董颖;陈苓;胡新凯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PTEN、PI3K和miR-2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miR-2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77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胃黏膜组织标本,应用荧光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miR-21、PTEN和PI3K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iR-21与PTEN/PI3K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miR-21及PI3K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胃黏膜组织(P<0.05),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胃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TNM分期、淋巴转移有关(P<0.05),PI3K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淋巴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与miR-21和PI3K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28,P<0.05;r=-0.517,P<0.05).结论 miR-21可能通过抑制PTEN,激活P13K信号通路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庹敏;童仕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国内伽玛刀与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伽玛刀(GKS)治疗与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纳入GKS治疗与手术治疗T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截止于2012年12月,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系统评价的1篇完全RCT文献和4篇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患者564例(GKS组293例,手术组271例).对TN疼痛缓解疗效的分析(OR=0.56,95%CI=0.06~5.64,P=0.62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面部麻木的分析(OR=0.39,95%CI=0.08~1.91,P=0.243),复发情况分析(OR=1.59,95%CI=0.68~3.73,P=0.287),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其他并发症分析(OR=0.30,95%CI=0.15~0.62,P=0.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KS与手术治疗TN在对疼痛的有效率、治疗后面部麻木情况、复发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改善治疗后其他并发症方面GKS较手术治疗TN存在显著优势.

    作者:徐秀理;卢虎生;胡宗涛;吕东来;陆林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临床药师参与1例复杂胆道感染患者的个体化抗感染治疗实践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肝内外胆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胆道术后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根据患者血常规、血生化、体温、血培养及病原菌特点等病情变化协助临床医师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先后提出经验性胆道感染的药物选择、针对合并胆道感染和肺部感染换用左氧氟沙星、根据血培养及胆汁培养结果 分析污染菌及致病菌、抗木糖氧化产碱杆菌的药物选择等,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和药品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结果临床医师部分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病情好转,治疗22 d后痊愈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结合患者个体化病情,通过解读细菌培养结果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对复杂性胆道感染的治疗可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凌琳;王丽丽;史天陆;苏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苏贝止咳颗粒中挥发油的质量标准初步研究

    目的 建立苏贝止咳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挥发油提取物的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出10个色谱峰;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制剂中挥发油的含量,其中 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采用外标法进行测定.结果 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线性范围分别为0.5908~75.625 mg·L-1(r=1),0.7781~24.90 mg·L-1(r=1),1.7194~220.08 mg·L-1(r=1),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68%(RSD=4.82%)、108.09%(RSD=6.45%)和95.59%(RSD=5.43%)(n=9).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增加了能反映制剂临床疗效的质量控制指标,为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依据.

    作者:袁青青;崔颖;王浩;田军;刘永;孙备;吕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引导骨再生术结合骨挤压在单颗上颌前牙同期种植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引导骨再生术(GBR)结合骨挤压应用于单颗上颌前牙同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单颗上颌前牙缺失伴骨量不足患者19例,共植入19颗种植体.种植手术中联合应用GBR和骨挤压术以改善术区骨量不足的情况,同期植入种植体.4~6个月后复诊,行二期手术,2周后待牙龈形态恢复良好,修复缺失牙齿.牙冠修复完成后嘱患者3、6、12个月后复诊并拍摄CBCT或牙片,观察患者软硬组织及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 19例患者共植入19颗种植体,术前牙槽嵴下方1 mm唇腭向平均宽度为(3.3±0.20)mm,术后4~6个月后平均宽度为(6.7±0.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8,P<0.05).所有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成功率100%,患者对种植修复后的效果满意.结论 GBR联合骨挤压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种植术区骨量不足的问题,在修复单颗上颌前牙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拓宽了种植修复的适应证.

    作者:宋飞翔;薛浩伟;潘涛;堵梦雨;张令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2013—2015年某院辅助用药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评价该院辅助用药的应用情况与趋势,为临床合理应用辅助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金额排序法以及日治疗费用(DDC)等方法对该院2013—2015年辅助用药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3—2015年该院辅助用药以注射剂为主,销售金额分别为13749、16806、19061万元,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百分比分别为35.1% 、36.2% 、35.1%,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始终位居用药第1位.结论 2013—2015年该院辅助用药临床使用量和销售金额均逐年增长,整体使用情况基本合理,少部分品种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徐彬;黄娣;杨忠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用蒙特卡洛模拟优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肾功能不全低龄患儿万古霉素的给药方案

    目的 应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价万古霉素在肾功能正常与不全低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患儿中的给药方案.方法 收集2013—2014年成都地区万古霉素对MRSA菌株的低抑菌浓度值(MIC)和其在2个月 ~2岁中国低龄患儿中药动学资料,经Crystal Ball软件模拟5000例次得到相应目标获得概率(PTA)与累计反应分数(CFR).结果 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分布频率,MIC为0.03、0.06、0.12、0.25、0.50 mg·L-1时各占12.79%,MIC为1、2 mg·L-1时各占29.07% 、6.98%.万古霉素达满意抗菌活性的低剂量:肾功能正常者(A组),MIC为0.03~0.06、0.12和0.25 mg·L-1时分别予30、37.5和80 mg·kg-1·d-1,MIC为0.5~2 mg·L-1时即使80 mg·kg-1·d-1也不能达满意抗菌活性;肾功能轻度不全者[B组,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60~89 mL·min-1·1.73 m-2],MIC为0.03~0.12、0.25和0.5 mg·L-1时分别予30、40和80 mg·kg-1·d-1,MIC为1~2 mg·L-1时即使80 mg·kg-1·d-1也不能达满意抗菌活性;肾功能中度不全者(C组,eGFR为30~59 mL·min-1·1.73 m-2),MIC为0.03~0.25、0.5 mg·L-1时分别予30、50 mg·kg-1·d-1,MIC为1~2 mg·L-1时即使80 mg·kg-1·d-1也不能达满意抗菌活性.各方案下A、B组对MRSA的CFR均<90%.结论 感染MR-SA的肾功能正常与轻度不全低龄患儿经验性应用万古霉素时可考虑联合用药,结合各MIC分布频率和达满意抗菌活性的低剂量可知,大多数肾功能正常低龄患儿按40 mg·kg-1·d-1给药剂量偏低,绝大多数肾功能中度不全者应用50~80 mg·kg-1·d-1可获得满意抗菌活性.

    作者:王欣怡;张忠银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乳酸在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诊断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PR)、降钙素原(PCT)及乳酸在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87例神经外科脑外伤术后患者,按照颅内感染标准,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47)和非感染组(n=40),感染组患者根据预后又分为治愈组、好转组和加重、无效组.检测血清CPR、PCT及乳酸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各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感染组患者血清CPR、PCT及乳酸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治愈组和好转组相比,加重、无效组CPR、PCT明显升高(P<0.05),治愈组血清CPR及PCT水平明显低于好转组(P<0.05);血清CPR、PCT及乳酸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6,0.966,0.717(P<0.05),血清PCT在8.10μg·L-1时为佳截断点,诊断的敏感度为89.4%,特异度为92.5%,优于其他两项血清指标.结论 血清CPR、PCT及乳酸的检测,有望成为鉴别诊断颅内感染的新型标志物.

    作者:贺峰;孙晓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精神疾病儿童体质量及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利培酮或喹硫平长期治疗儿童精神疾病后,对肥胖及相关代谢失调的影响.方法 选取年龄2~18岁的具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未服用过第二代抗精神药物(SGA),采用自然年度纵向调查法,研究分析了患儿的身体质量指标、生化指标、代谢参数.在12个月的研究周期内,共46例患儿(利培酮组25例,喹硫平组21例)的资料用于分析.结果 SGA治疗12个月后,患儿的体质量显著增加,利培酮组平均增加10.6(7.8~13.6)kg,喹硫平组平均增加9.5(6.3~12.7)k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儿的体质量指数Z(BMI z)评分也显著增高,儿童患超重或者肥胖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快速血糖平均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与总胆固醇比值明显增高,增高量分别为0.24(0.04-0.43)mmol·L-1和0.49(0.16~0.81)mmol·L-1.结论 儿童抗精神药物治疗12个月期间,儿童腰围显著增加、血脂指标异常,故儿童肥胖及代谢失调的风险显著升高.这一研究结果,对早期发现及代谢副作用治疗的有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娟;赵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耳穴埋豆配合放松训练对中风后失眠的护理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耳穴埋豆配合放松训练对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中风后失眠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耳穴埋豆配合放松训练护理,对照组每晚睡前30 min给予艾司唑仑1 mg口服,均连续治疗2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睡眠质量参数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积分变化,并分析其疗效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积分、睡眠质量指数、SAS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耳穴埋豆配合放松训练对中风后失眠有显著效果,且疗效优于单纯口服艾司唑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素芳;张远玲;李霞;张慧慧;沈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2型糖尿病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 筛选标准应排除1型糖尿病(T1DM),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病及其他先天性脏器疾病.回顾性分析150例确诊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病历资料,其中一部分患者患有T2DM,研究T2DM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 随着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情的加重(Child-Pugh分级提高),T2DM对肝功能损害呈加重趋势(P<0.05).T2DM对肝功能损害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0.393,P<0.01),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r=0.275,P=0.0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r=0.290,P<0.01)及Child-Pugh分级(r=0.418,P<0.01)呈正相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可加重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这对未来指导科学研究,及临床早期防治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患者有较大意义.

    作者:何刘;张照如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消炎去脂片不同工艺制备过程中指标成分含量变化研究

    目的 考察消炎去脂片不同工艺制备过程中指标成分含量变化情况.方法 分别采用真空干燥、微波干燥对组方提取、浓缩制备的流浸膏进行干燥,制得干浸膏,再分别加辅料制备成颗粒,采用喷雾干燥制粒法将流浸膏直接喷雾干燥制粒,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检测消炎去脂片干浸膏、成品颗粒中黄芩苷和栀子苷的含量,考察真空干燥、微波干燥和喷雾干燥及制粒过程对指标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 以组方中指标成分含量为指标,真空干燥含量均低,喷雾干燥与微波干燥相近或互有高低.制粒、烘干过程对黄芩苷含量影响较大,而对栀子苷含量影响不大.结论 不同干燥方法及制粒、烘干工艺对中药制剂制备过程中指标成分含量均有影响,实际工艺研究中必须进行有效的筛选.

    作者:刘晓闯;张艳艳;高家荣;陈浩;韩燕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某院2015年1—6月用药不适宜医嘱分析

    目的 对该院用药医嘱的点评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利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该院2015年1—6月临床用药医嘱1590条,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不适宜用药医嘱共396条,占总医嘱数的24.91%,其中妇产科不适宜医嘱发生频率高.不适宜用药类型主要表现为用法或用量不适宜、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结论 该院临床用药及监控管理制度仍然存在缺陷,应加强完善临床用药医嘱审核制度,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伍延婷;金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