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药师参与1例复杂胆道感染患者的个体化抗感染治疗实践

凌琳;王丽丽;史天陆;苏丹

关键词:临床药师, 胆道感染, 细菌培养, 药学监护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肝内外胆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胆道术后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根据患者血常规、血生化、体温、血培养及病原菌特点等病情变化协助临床医师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先后提出经验性胆道感染的药物选择、针对合并胆道感染和肺部感染换用左氧氟沙星、根据血培养及胆汁培养结果 分析污染菌及致病菌、抗木糖氧化产碱杆菌的药物选择等,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和药品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结果临床医师部分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病情好转,治疗22 d后痊愈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结合患者个体化病情,通过解读细菌培养结果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对复杂性胆道感染的治疗可发挥重要作用.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具有高度变异性病程和预后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的管理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仍是挑战,关于该病的临床及治疗等仍有待澄清.该文意在将近一年有关SLE临床方面的文献进行概述总结.

    作者:张静;董晓蕾;蔡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某院1200份肿瘤住院患者用药医嘱点评及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肿瘤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5年7月—2016年6月肿瘤内科、呼吸内科及普外科1200份肿瘤住院患者的病历,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为依据,对病历医嘱的规范性及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所抽查的1200份病历中,用药医嘱合理病历为972份(81%),不合理病历228份(19%).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适应证不适宜、溶媒量不合理、遴选药品不适宜、给药剂量不合理、给药频次不合理、给药途径不合理、溶媒选择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及重复用药等.结论 通过对肿瘤住院患者用药医嘱的点评,可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李杨;唐慕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精索静脉曲张致不育机制的研究进展

    精索静脉曲张(VC)是引起男性不育的常见病因,长时间及程度重的VC可以引起睾丸组织细胞损害,导致生精细胞本身及生精坏境的破坏,造成精子质和量的改变,从而造成不育.但VC引起不育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其机制有很多假说,该文对近年来炎症、氧化应激、凋亡、血睾屏障和免疫异常、内分泌变化、血管活性物质毒性作用、相关分子变化等与不育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朱少明;程帆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消炎去脂片不同工艺制备过程中指标成分含量变化研究

    目的 考察消炎去脂片不同工艺制备过程中指标成分含量变化情况.方法 分别采用真空干燥、微波干燥对组方提取、浓缩制备的流浸膏进行干燥,制得干浸膏,再分别加辅料制备成颗粒,采用喷雾干燥制粒法将流浸膏直接喷雾干燥制粒,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检测消炎去脂片干浸膏、成品颗粒中黄芩苷和栀子苷的含量,考察真空干燥、微波干燥和喷雾干燥及制粒过程对指标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 以组方中指标成分含量为指标,真空干燥含量均低,喷雾干燥与微波干燥相近或互有高低.制粒、烘干过程对黄芩苷含量影响较大,而对栀子苷含量影响不大.结论 不同干燥方法及制粒、烘干工艺对中药制剂制备过程中指标成分含量均有影响,实际工艺研究中必须进行有效的筛选.

    作者:刘晓闯;张艳艳;高家荣;陈浩;韩燕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对C57BL/6J小鼠体表心电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戊巴比妥钠腹腔内注射麻醉对小鼠体表心电图(ECG)指标,包括心率、PR间期、QRS波宽度和QT间期随麻醉时间延长的变化规律.方法 6只雄性C57BL/6J小鼠,腹腔内注射戊巴比妥钠75 mg·kg-1后,每10 min记录ECG一次,直至90 min,分析ECG各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 所有6只小鼠均顺利完成实验.戊巴比妥钠腹腔内注射后10~60 min时随给药时间延长,测得的心率显著减慢[(353.0±31.3)、(287.5±34.8)、(234.9±38)、(207.9±37.3)、(190.8±32.9)和(175.8±25.5)次/分钟,P<0.01],QRS波宽度显著增宽[(11.3±0.5)、(12.3±0.5)、(13.3±0.7)、(13.9±0.8)、(14.1±0.9)和(14.3±1.0)ms,P<0.05],QT间期显著延长[(18.8±0.5)、(20.9±0.9)、(23.0±1.1)、(24.5±1.3)、(25.7±2.0)和(26.4±2.2)ms,P<0.05].给药后60~90 min内测得的心率、QRS波宽度及QT间期均随给药时间延长而改变轻微,趋于平稳.而PR间期在注射后10~90 min的相邻两个测量采集点比较,均随给药时间延长而显著延长.结论 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可致小鼠心率显著减慢,PR间期、QRS波宽度和QT间期等ECG指标随麻醉时间延长而明显延长,在研究心律失常模式动物心电学表型时应予以重视.

    作者:郭萍;周秀娟;郭艳如;张斌;杨兵;单其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某院舒肝宁注射液临床使用情况及合理性评价

    目的 对该院舒肝宁注射液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并以此为依据对临床用药进行干预.方法 通过临床药学管理系统(PASS PharmAssist)的医嘱点评模块,2015年7月—2016年6月间每季度均随机抽取使用舒肝宁注射液的病例资料50份,从适应证、给药剂量、溶媒、给药疗程、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舒肝宁注射液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为超适应证、溶媒剂量不足、给药剂量不足和联合用药不适宜等方面.结论 该院舒肝宁注射液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应加强对舒肝宁注射液的干预,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杨峰;高学坤;朱松;郝璐臣;商玉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某院住院药房不合理用药医嘱分析及干预措施

    目的 分析该院临床不合理用药医嘱情况,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5年7月—2016年7月住院药房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合理医嘱共9408条,占总医嘱的1.94%,类型包括药物配伍不合理、溶剂选择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药物浓度不合理、给药频次不合理、给药途径不合理与录入错误.结论 通过对静脉医嘱进行审核和干预,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韩静文;耿魁魁;刘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右美托咪定对心肌缺血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及髓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体质量250~300 g,随机均分成5组:假手术组(S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线粒体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mitoKATP)阻断剂5-羟葵酸组(5-HD组),5-羟葵酸+右美托咪定组(5-HD+Dex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组仅仅穿线不结扎;Dex组于结扎前经尾静脉输注负荷剂量1μg·kg-1的右美托咪定,注入时间10 min,然后以0.5μg·kg-1·h-1的速率维持15 min;5-HD组于结扎前经尾静脉输注5 mg·kg-1的5-HD,注入时间5 min;5-HD+Dex组于结扎前先输注5-HD(同5-HD组),再输注右美托咪定(同Dex组).于再灌注结束后,取大鼠心脏,测定心肌组织SOD、MDA和MPO的水平,并检测心肌梗死体积.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各组SOD水平降低,MDA及MPO水平升高,心肌梗死体积增大(P<0.05);与I/R组比较,Dex组SOD水平升高,MDA及MPO水平降低,心肌梗死体积减小(P<0.05);与Dex组比较,5-HD+Dex组SOD水平降低,MDA及MPO水平升高,心肌梗死体积增大(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mitoKATP的开放有关.

    作者:袁峰;孙凯;杨鹏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损伤及MMP-2、MMP-9和PKC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究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每组30只,模型组和瑞舒伐他汀组给予高脂鼠粮并复制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RT-PCR法检测颈总动脉内MMP-2 mRNA、MMP-9 mRNA和PKC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颈总动脉内MMP-2蛋白、MMP-9蛋白和PK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瑞舒伐他汀组与模型组比较,精神恢复较快,毛发色泽光滑,活动量较大,体质量增加速度较快;瑞舒伐他汀组内膜厚度/中膜厚度比值、MMP-2 mRNA、MMP-9 mRNA、PKC mRNA、MMP-2蛋白、MMP-9蛋白和PKC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瑞舒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颈总动脉损伤有保护作用,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为下调MMP-2,MMP-9和PKC表达水平.

    作者:余晴晴;柏建峰;王江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3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急诊PCI的ASTEMI患者共189例,其中3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血栓负荷较重者行血栓抽吸联合国产替罗非班及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PCI治疗,观察术中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栓抽吸物以及患者胸痛缓解率,伴发心律失常情况,术后IRA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ST段回落百分比(STSR),心功能评价、出血并发症及术后30 d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等.结果 39例行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急诊PCI患者中,IRA发生于左前降支20例,右冠状动脉18例,左回旋支1例;肉眼观察血栓抽出物为红色血栓30例,白色血栓4例,3例少许脂质颗粒,2例未见血栓和脂质颗粒.术中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38例.术后胸痛缓解34例.心电图示术后2 h STSR>50% 者35例.术中出现慢血流、无复流共5例.术后心脏彩超示30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50%,6例LVEF<50%;术后消化道轻度出血2例,消化道大出血1例.术后19 h颅内出血1例.术后30 d内死亡3例.结论 ASTEMI患者急诊PCI,血栓负荷较重的患者总体风险大,病死率高,应用血栓抽吸针对血栓负荷重者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前向血流恢复快,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低,总体疗效和安全性良好.

    作者:裘存新;章锡林;汪靖;胡剑平;孙建琦;张长兵;方钊华;张晓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对甲状腺癌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对甲状腺癌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甲状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应用传统甲状腺癌根治术,观察组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对两组随访3年,观察两组生存率、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低甲状旁腺激素血症、低血钙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音困难、手足麻木、声音嘶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2、3年存活率、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手术临床疗效与传统甲状腺癌根治术相当,但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手术对患者创伤小,可降低低甲状旁腺激素血症、低血钙症的发生.

    作者:张振华;苏自杰;阚云珍;刘秋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精神疾病儿童体质量及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利培酮或喹硫平长期治疗儿童精神疾病后,对肥胖及相关代谢失调的影响.方法 选取年龄2~18岁的具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未服用过第二代抗精神药物(SGA),采用自然年度纵向调查法,研究分析了患儿的身体质量指标、生化指标、代谢参数.在12个月的研究周期内,共46例患儿(利培酮组25例,喹硫平组21例)的资料用于分析.结果 SGA治疗12个月后,患儿的体质量显著增加,利培酮组平均增加10.6(7.8~13.6)kg,喹硫平组平均增加9.5(6.3~12.7)k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儿的体质量指数Z(BMI z)评分也显著增高,儿童患超重或者肥胖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快速血糖平均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与总胆固醇比值明显增高,增高量分别为0.24(0.04-0.43)mmol·L-1和0.49(0.16~0.81)mmol·L-1.结论 儿童抗精神药物治疗12个月期间,儿童腰围显著增加、血脂指标异常,故儿童肥胖及代谢失调的风险显著升高.这一研究结果,对早期发现及代谢副作用治疗的有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娟;赵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PTEN、PI3K和miR-2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miR-2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77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胃黏膜组织标本,应用荧光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miR-21、PTEN和PI3K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iR-21与PTEN/PI3K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miR-21及PI3K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胃黏膜组织(P<0.05),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胃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TNM分期、淋巴转移有关(P<0.05),PI3K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淋巴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与miR-21和PI3K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28,P<0.05;r=-0.517,P<0.05).结论 miR-21可能通过抑制PTEN,激活P13K信号通路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庹敏;童仕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沙格列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沙格列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沙格列汀组与阿卡波糖组,所有患者均予以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2次/天(早晚餐时),治疗组同时口服沙格列汀片5 mg·d-1,对照组同时口服阿卡波糖100~200 mg·d-1,分别于治疗前(0周)及治疗后第24周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尿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FBG、2 h PBG、HbA1 C均明显下降(P<0.001);阿卡波糖组24 h UAER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沙格列汀组24 h UAE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阿卡波糖组hs-CRP、IL-6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沙格列汀组hs-CRP、IL-6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沙格列汀能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 h UAER,它的抗炎作用可能是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叶夏云;赵金英;赵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国内伽玛刀与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伽玛刀(GKS)治疗与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纳入GKS治疗与手术治疗T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截止于2012年12月,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系统评价的1篇完全RCT文献和4篇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患者564例(GKS组293例,手术组271例).对TN疼痛缓解疗效的分析(OR=0.56,95%CI=0.06~5.64,P=0.62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面部麻木的分析(OR=0.39,95%CI=0.08~1.91,P=0.243),复发情况分析(OR=1.59,95%CI=0.68~3.73,P=0.287),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其他并发症分析(OR=0.30,95%CI=0.15~0.62,P=0.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KS与手术治疗TN在对疼痛的有效率、治疗后面部麻木情况、复发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改善治疗后其他并发症方面GKS较手术治疗TN存在显著优势.

    作者:徐秀理;卢虎生;胡宗涛;吕东来;陆林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与呼吸机辅助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处理的效果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与呼吸机辅助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处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的132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33例.所有患儿入室后均给予8% 七氟烷诱导,静脉缓推0.01 mg·kg-1咪达唑仑、2 mg·kg-1丙泊酚、0.2μg·kg-1舒芬太尼.在此基础上,A、B、C组诱导麻醉时分别给予0.15、0.2、0.3 mg·kg-1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静脉泵入,D组给予静脉泵入0.15 mg·kg-1生理盐水,均以呼吸机辅助呼吸并以静脉泵入10 mg·kg-1·h-1丙泊酚,七氟烷持续吸入维持.待脑电双频指数(BIS值)降至40左右时,置入硬性支气管镜,SICU室监测体征后转入普通病房.比较四组患儿置镜满意率、不同时间点各体征指标变化情况、恢复时间、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观察A、B、C三组不同时点肌松程度.结果 A、B、C三组置管满意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三组与D组比较满意率均显著较高(P<0.05);四组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收缩压(SBP)组内各时点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剂量越高,起效时间越短,三组术中低值、气管插管时、置入硬性支气管镜时第一个肌颤搐(T1)值及拔管时4个成串刺激(TO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麻醉至气管插管时间、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呈现递增趋势,A组患儿恢复情况佳;C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与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联合呼吸机辅助是一种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的良好选择,小剂量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可基本满足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肌松需要,可使恢复时间缩短,临床应用可行.

    作者:陈蕾;李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rhBNP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TGF-β1与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经阿托伐他汀与外源性脑利钠肽(rhBNP)治疗后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AHF患者11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加用rhBNP治疗,对比两组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及TGF-β1水平,心功能指标以及治疗前后的NYHA分级,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的血浆NT-proB-NP及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的血浆NT-proBNP(334.28±121.06)ng·L-1及TGF-β1水平(134.13±26.13)ng·L-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0.79±114.63)ng·L-1及(280.29±27.64)n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的LVEF(40.74±5.1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20±3.25)%,LVEDV(105.24±11.38)mL及LVESV水平(51.29±9.36)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1.87±10.63)mL及(60.39±8.7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YHA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发现,患者血浆NT-proBNP及TGF-β1均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r=0.721,0.764;均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rhBNP治疗AHF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浆TGF-β1水平,并改善其心功能,效果明显,值得推荐.

    作者:陈杰勇;石星媛;洪智峰;黎彩宜;徐振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苏贝止咳颗粒中挥发油的质量标准初步研究

    目的 建立苏贝止咳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挥发油提取物的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出10个色谱峰;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制剂中挥发油的含量,其中 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采用外标法进行测定.结果 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线性范围分别为0.5908~75.625 mg·L-1(r=1),0.7781~24.90 mg·L-1(r=1),1.7194~220.08 mg·L-1(r=1),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68%(RSD=4.82%)、108.09%(RSD=6.45%)和95.59%(RSD=5.43%)(n=9).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增加了能反映制剂临床疗效的质量控制指标,为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依据.

    作者:袁青青;崔颖;王浩;田军;刘永;孙备;吕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特色教学案例编制

    教学案例作为教学知识点的重要载体,是案例教学的核心.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学案例编制,既要服务于专业的课程教学目标,满足科学性与知识性的要求,又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该课程组以社会热点、重大事件及经典案例为案例素材来源,精心编制了一套共11个特色预防医学教学案例,并给出了2个示例.该套教学案例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提高动手解决预防医学相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作者:李白坤;李静;武松;王鸣瑞;杨洁;朱继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RBP4/TNF-α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情况及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以及冠心病患者血浆RBP4和TNF-α 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2月至该院就诊并诊断为冠心病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点及结合冠脉造影的结果 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急性心梗(AMI)组32例,另选该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再将UAP组和AMI组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19例,双支病变组21例,三支病变组2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浆RBP4、TNF-α 的水平,分析冠心病不同类型及冠脉病变不同程度患者血浆中RBP4、TNF-α 变化趋势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RBP4及TNF-α 水平在AMI、UAP、SAP及对照组四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RBP4与TNF-α 血浆水平在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相比呈现升高趋势,但三组血浆RBP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 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冠心病患者血浆RBP4与TNF-α 血浆水平呈正相关(r=0.906,P<0.001).结论 RBP4及TNF-α 可视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反映冠心病及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冠心病患者血浆RBP4与TNF-α 水平相关,提示RBP4可能通过调节炎性反应,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卢杰;付鑫;张继红;陈红光;高俊甲;范军;张颖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