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波;于东毅;周欣
门静脉血流障碍是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的一种少见的并发症,且临床表现不明显,病死率高,相关研究报道较少,仍未能引起临床医师足够重视.至今,对于原发性肝癌术后门静脉血流障碍的诊治尚未达成共识.近年来,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提高和对该并发症认识的深入,其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的患者治疗越来越受到肝胆外科医生的关注.该文针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流障碍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相关诊疗及预防作一综述.
作者:王远鹏;刘会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两种治疗方案对于口腔上颚艾滋病相关型卡波西肉瘤(AIDS-KS)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口腔上颚AIDS-KS患者作为诊疗对象,根据临床表现、免疫组化及组织切片病理分析结果 诊断口腔上颚AIDS-KS;将50例患者分为A组(齐多夫定或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克力兹组)、B组(齐多夫定或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克力兹联合化疗组),A组27例,B组23例,对比两组口腔上颚AIDS-KS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有效率为62.96%,B组为78.26%,两组有效率差异较明显.结论 对于口腔上颚AIDS-KS患者,应明确临床特点,运用合理的诊断方法;齐多夫定或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克力兹联合化疗方案治疗AIDS-KS的临床疗效优于多夫定或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克力兹治疗方案.
作者:阮光靖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利培酮或喹硫平长期治疗儿童精神疾病后,对肥胖及相关代谢失调的影响.方法 选取年龄2~18岁的具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未服用过第二代抗精神药物(SGA),采用自然年度纵向调查法,研究分析了患儿的身体质量指标、生化指标、代谢参数.在12个月的研究周期内,共46例患儿(利培酮组25例,喹硫平组21例)的资料用于分析.结果 SGA治疗12个月后,患儿的体质量显著增加,利培酮组平均增加10.6(7.8~13.6)kg,喹硫平组平均增加9.5(6.3~12.7)k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儿的体质量指数Z(BMI z)评分也显著增高,儿童患超重或者肥胖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快速血糖平均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与总胆固醇比值明显增高,增高量分别为0.24(0.04-0.43)mmol·L-1和0.49(0.16~0.81)mmol·L-1.结论 儿童抗精神药物治疗12个月期间,儿童腰围显著增加、血脂指标异常,故儿童肥胖及代谢失调的风险显著升高.这一研究结果,对早期发现及代谢副作用治疗的有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娟;赵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苏贝止咳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挥发油提取物的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出10个色谱峰;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制剂中挥发油的含量,其中 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采用外标法进行测定.结果 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线性范围分别为0.5908~75.625 mg·L-1(r=1),0.7781~24.90 mg·L-1(r=1),1.7194~220.08 mg·L-1(r=1),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68%(RSD=4.82%)、108.09%(RSD=6.45%)和95.59%(RSD=5.43%)(n=9).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增加了能反映制剂临床疗效的质量控制指标,为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依据.
作者:袁青青;崔颖;王浩;田军;刘永;孙备;吕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应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价万古霉素在肾功能正常与不全低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患儿中的给药方案.方法 收集2013—2014年成都地区万古霉素对MRSA菌株的低抑菌浓度值(MIC)和其在2个月 ~2岁中国低龄患儿中药动学资料,经Crystal Ball软件模拟5000例次得到相应目标获得概率(PTA)与累计反应分数(CFR).结果 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分布频率,MIC为0.03、0.06、0.12、0.25、0.50 mg·L-1时各占12.79%,MIC为1、2 mg·L-1时各占29.07% 、6.98%.万古霉素达满意抗菌活性的低剂量:肾功能正常者(A组),MIC为0.03~0.06、0.12和0.25 mg·L-1时分别予30、37.5和80 mg·kg-1·d-1,MIC为0.5~2 mg·L-1时即使80 mg·kg-1·d-1也不能达满意抗菌活性;肾功能轻度不全者[B组,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60~89 mL·min-1·1.73 m-2],MIC为0.03~0.12、0.25和0.5 mg·L-1时分别予30、40和80 mg·kg-1·d-1,MIC为1~2 mg·L-1时即使80 mg·kg-1·d-1也不能达满意抗菌活性;肾功能中度不全者(C组,eGFR为30~59 mL·min-1·1.73 m-2),MIC为0.03~0.25、0.5 mg·L-1时分别予30、50 mg·kg-1·d-1,MIC为1~2 mg·L-1时即使80 mg·kg-1·d-1也不能达满意抗菌活性.各方案下A、B组对MRSA的CFR均<90%.结论 感染MR-SA的肾功能正常与轻度不全低龄患儿经验性应用万古霉素时可考虑联合用药,结合各MIC分布频率和达满意抗菌活性的低剂量可知,大多数肾功能正常低龄患儿按40 mg·kg-1·d-1给药剂量偏低,绝大多数肾功能中度不全者应用50~80 mg·kg-1·d-1可获得满意抗菌活性.
作者:王欣怡;张忠银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4例,依据氯吡格雷抵抗情况将这些患者分为抵抗组(n=45)和非抵抗组(n=99)两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并检测其基因型,然后对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两组患者的2个SNPs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YP2C19(636G>A,rs4986893)(681G>A,rs4244285)等位基因及基因频率均和Hardy-Weinberg相符(P>0.05);抵抗组患者的CYP2C19?2(rs4244285)GG型分布率显著低于非抵抗组(P<0.05),GA+AA型分布率显著高于非抵抗组(P<0.05),且GA+AA型分布率显著高于GG型(P<0.05),但两组患者的CYP2C19?3(rs4986893)GG型、AG+AA型分布率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氯吡格雷抵抗和CYP2C19?2(rs4244285)GA+AA型关系密切,检测该基因型能够为氯吡格雷的临床科学应用提供有效指导,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作者:余芬;何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胸壁打孔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右侧胸壁3孔,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特制的长阻断钳阻断升主动脉,冷晶体(含血)心脏停搏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2012年3月—2016年9月共完成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手术40例,其中男12例,女28例,合并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3例,合并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12例.结果 手术均成功,体外循环时间(78±2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7±12)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4.2±2.1)h,术后住院时间(8.1±1.5)d.术后并发症4例:1例右侧气胸,胸腔穿刺一次治愈;1例右腋下切口液化,伤口延期愈合;1例右侧肺炎,抗感染后治愈;1例室颤,电除颤后转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组术后7 d心脏彩超示房间隔无残余分流.40例术后随访3个月 ~4年,心功能I级.结论 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安全,微创,加速康复.
作者:孙炜琪;刘锦屏;于波;程云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该院辅助用药的应用情况与趋势,为临床合理应用辅助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金额排序法以及日治疗费用(DDC)等方法对该院2013—2015年辅助用药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3—2015年该院辅助用药以注射剂为主,销售金额分别为13749、16806、19061万元,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百分比分别为35.1% 、36.2% 、35.1%,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始终位居用药第1位.结论 2013—2015年该院辅助用药临床使用量和销售金额均逐年增长,整体使用情况基本合理,少部分品种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徐彬;黄娣;杨忠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用药咨询的认知度,为开展用药咨询服务、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针对用药咨询服务常见问题自制问卷调查表,对2015年2—5月来该院就诊的门诊患者进行随机调查,当场填写并收回.利用Excel 2013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效问卷为385份,74.3% 的被调查者不了解医院药房设有用药咨询窗口;80.3% 的被调查者没有进行过用药咨询;63.4% 的被调查者遇到用药问题找医生解决;认为用药咨询对合理用药非常有帮助和有帮助的分别是29.1% 和67.5%,占96.6%.结论 患者及家属对用药咨询认知度较低,用药咨询期待广泛宣传;被调查者对合理用药知识非常渴求;用药咨询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适当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何晓利;李培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对SF-36量表运用于中国大学生生活质量评价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方法 SF-36对合肥75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Cronbach′sα 系数和分半信度分析调查表的内部一致性,因子分析评价其结构效度.结果 Cron-bach′sα 系数为0.869,Spearman-Brown分半系数为0.851.除了社会功能、精力外,各维度Cronbach′sα 系数为0.713~0.886,满足群组比较要求.主成分因子分析提取了7个主成分代表了量表各个领域,与理论结构构思基本相符,累积方差贡献率59.163%.结论 SF-36量表用于大学生生活质量评价信度和效度较好.
作者:黄奎;袁飞飞;王红;吕甜甜;王斌;叶冬青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教学案例作为教学知识点的重要载体,是案例教学的核心.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学案例编制,既要服务于专业的课程教学目标,满足科学性与知识性的要求,又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该课程组以社会热点、重大事件及经典案例为案例素材来源,精心编制了一套共11个特色预防医学教学案例,并给出了2个示例.该套教学案例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提高动手解决预防医学相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作者:李白坤;李静;武松;王鸣瑞;杨洁;朱继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每组30只,模型组和瑞舒伐他汀组给予高脂鼠粮并复制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RT-PCR法检测颈总动脉内MMP-2 mRNA、MMP-9 mRNA和PKC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颈总动脉内MMP-2蛋白、MMP-9蛋白和PK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瑞舒伐他汀组与模型组比较,精神恢复较快,毛发色泽光滑,活动量较大,体质量增加速度较快;瑞舒伐他汀组内膜厚度/中膜厚度比值、MMP-2 mRNA、MMP-9 mRNA、PKC mRNA、MMP-2蛋白、MMP-9蛋白和PKC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瑞舒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颈总动脉损伤有保护作用,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为下调MMP-2,MMP-9和PKC表达水平.
作者:余晴晴;柏建峰;王江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对该院舒肝宁注射液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并以此为依据对临床用药进行干预.方法 通过临床药学管理系统(PASS PharmAssist)的医嘱点评模块,2015年7月—2016年6月间每季度均随机抽取使用舒肝宁注射液的病例资料50份,从适应证、给药剂量、溶媒、给药疗程、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舒肝宁注射液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为超适应证、溶媒剂量不足、给药剂量不足和联合用药不适宜等方面.结论 该院舒肝宁注射液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应加强对舒肝宁注射液的干预,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杨峰;高学坤;朱松;郝璐臣;商玉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H1组胺受体拮抗剂(H1RAs)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s)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 AR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单用H1RAs——盐酸氮卓斯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LTRAs——孟鲁司特钠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价鼻炎症状评分,检测血清微量元素、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1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鼻炎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sIgE、ECP、白细胞介素(IL)-4、IL-6、IL-8、Cu均显著低于对照组,IL-10、γ-干扰素(INF-γ)、Zn、M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1RAs联合LTRAs治疗AR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鼻炎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微量元素及sIgE、ECP水平、抗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叶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肝内外胆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胆道术后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根据患者血常规、血生化、体温、血培养及病原菌特点等病情变化协助临床医师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先后提出经验性胆道感染的药物选择、针对合并胆道感染和肺部感染换用左氧氟沙星、根据血培养及胆汁培养结果 分析污染菌及致病菌、抗木糖氧化产碱杆菌的药物选择等,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和药品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结果临床医师部分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病情好转,治疗22 d后痊愈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结合患者个体化病情,通过解读细菌培养结果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对复杂性胆道感染的治疗可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凌琳;王丽丽;史天陆;苏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急诊PCI的ASTEMI患者共189例,其中3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血栓负荷较重者行血栓抽吸联合国产替罗非班及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PCI治疗,观察术中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栓抽吸物以及患者胸痛缓解率,伴发心律失常情况,术后IRA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ST段回落百分比(STSR),心功能评价、出血并发症及术后30 d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等.结果 39例行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急诊PCI患者中,IRA发生于左前降支20例,右冠状动脉18例,左回旋支1例;肉眼观察血栓抽出物为红色血栓30例,白色血栓4例,3例少许脂质颗粒,2例未见血栓和脂质颗粒.术中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38例.术后胸痛缓解34例.心电图示术后2 h STSR>50% 者35例.术中出现慢血流、无复流共5例.术后心脏彩超示30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50%,6例LVEF<50%;术后消化道轻度出血2例,消化道大出血1例.术后19 h颅内出血1例.术后30 d内死亡3例.结论 ASTEMI患者急诊PCI,血栓负荷较重的患者总体风险大,病死率高,应用血栓抽吸针对血栓负荷重者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前向血流恢复快,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低,总体疗效和安全性良好.
作者:裘存新;章锡林;汪靖;胡剑平;孙建琦;张长兵;方钊华;张晓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PR)、降钙素原(PCT)及乳酸在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87例神经外科脑外伤术后患者,按照颅内感染标准,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47)和非感染组(n=40),感染组患者根据预后又分为治愈组、好转组和加重、无效组.检测血清CPR、PCT及乳酸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各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感染组患者血清CPR、PCT及乳酸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治愈组和好转组相比,加重、无效组CPR、PCT明显升高(P<0.05),治愈组血清CPR及PCT水平明显低于好转组(P<0.05);血清CPR、PCT及乳酸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6,0.966,0.717(P<0.05),血清PCT在8.10μg·L-1时为佳截断点,诊断的敏感度为89.4%,特异度为92.5%,优于其他两项血清指标.结论 血清CPR、PCT及乳酸的检测,有望成为鉴别诊断颅内感染的新型标志物.
作者:贺峰;孙晓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对该院用药医嘱的点评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利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该院2015年1—6月临床用药医嘱1590条,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不适宜用药医嘱共396条,占总医嘱数的24.91%,其中妇产科不适宜医嘱发生频率高.不适宜用药类型主要表现为用法或用量不适宜、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结论 该院临床用药及监控管理制度仍然存在缺陷,应加强完善临床用药医嘱审核制度,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伍延婷;金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周围神经损伤后,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将不可避免的发生萎缩,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发生使得神经修复后的功能恢复仍难以令人满意.因此,揭示失神经肌萎缩的机制,探索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防治方法,一直是周围神经领域内神经修复和康复治疗的研究热点.该文对近年来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机制及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吴佳佳;徐建光;马书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戊巴比妥钠腹腔内注射麻醉对小鼠体表心电图(ECG)指标,包括心率、PR间期、QRS波宽度和QT间期随麻醉时间延长的变化规律.方法 6只雄性C57BL/6J小鼠,腹腔内注射戊巴比妥钠75 mg·kg-1后,每10 min记录ECG一次,直至90 min,分析ECG各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 所有6只小鼠均顺利完成实验.戊巴比妥钠腹腔内注射后10~60 min时随给药时间延长,测得的心率显著减慢[(353.0±31.3)、(287.5±34.8)、(234.9±38)、(207.9±37.3)、(190.8±32.9)和(175.8±25.5)次/分钟,P<0.01],QRS波宽度显著增宽[(11.3±0.5)、(12.3±0.5)、(13.3±0.7)、(13.9±0.8)、(14.1±0.9)和(14.3±1.0)ms,P<0.05],QT间期显著延长[(18.8±0.5)、(20.9±0.9)、(23.0±1.1)、(24.5±1.3)、(25.7±2.0)和(26.4±2.2)ms,P<0.05].给药后60~90 min内测得的心率、QRS波宽度及QT间期均随给药时间延长而改变轻微,趋于平稳.而PR间期在注射后10~90 min的相邻两个测量采集点比较,均随给药时间延长而显著延长.结论 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可致小鼠心率显著减慢,PR间期、QRS波宽度和QT间期等ECG指标随麻醉时间延长而明显延长,在研究心律失常模式动物心电学表型时应予以重视.
作者:郭萍;周秀娟;郭艳如;张斌;杨兵;单其俊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