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杨;唐慕菲
目的 通过对7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其妊娠结局.方法 对住院的7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例资料依据胎盘有无植入,分为A组(植入组31例)、B组(非植入组39例),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血红蛋白(Hb)、孕次、流产次数、孕周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子宫切除及合并脏器损伤均较B组高(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窒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累及宫颈管组和未累及宫颈管组子宫切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病情凶险,子宫切除及脏器损伤发生率高,甚至危及产妇生命.术前做好病情评估,术中果断决策,共同提高母婴安全.
作者:何淑凤;邹金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降低全自动发药机的故障事件发生次数,提高门诊药房的工作效率.方法 利用品管圈活动,借助柏拉图和特性要因图(鱼骨图)对发药机发生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选出要因,针对要因拟定并实施对策,评价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 自动发药机平均每周发生故障事件次数由改善前的234次降至改善后的72次.全体圈员的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自信心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提高门诊药房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团队凝聚力,提升了药学服务质量.
作者:黄荔美;杨志远;张丽丽;黄爱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该院临床不合理用药医嘱情况,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5年7月—2016年7月住院药房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合理医嘱共9408条,占总医嘱的1.94%,类型包括药物配伍不合理、溶剂选择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药物浓度不合理、给药频次不合理、给药途径不合理与录入错误.结论 通过对静脉医嘱进行审核和干预,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韩静文;耿魁魁;刘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教学案例作为教学知识点的重要载体,是案例教学的核心.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学案例编制,既要服务于专业的课程教学目标,满足科学性与知识性的要求,又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该课程组以社会热点、重大事件及经典案例为案例素材来源,精心编制了一套共11个特色预防医学教学案例,并给出了2个示例.该套教学案例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提高动手解决预防医学相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作者:李白坤;李静;武松;王鸣瑞;杨洁;朱继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随着调强放疗技术的发展,调强放疗在宫颈癌应用越来越多.其可以增加放疗靶区的适形性和剂量分布的均匀性,从而提高疗效;降低正常组织受照射的剂量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该文对宫颈癌根治性调强的优缺点、存在的问题及对应的处理方法进行总结,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陈冉;权循凤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该院肿瘤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5年7月—2016年6月肿瘤内科、呼吸内科及普外科1200份肿瘤住院患者的病历,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为依据,对病历医嘱的规范性及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所抽查的1200份病历中,用药医嘱合理病历为972份(81%),不合理病历228份(19%).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适应证不适宜、溶媒量不合理、遴选药品不适宜、给药剂量不合理、给药频次不合理、给药途径不合理、溶媒选择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及重复用药等.结论 通过对肿瘤住院患者用药医嘱的点评,可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李杨;唐慕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维持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行妇科手术的全麻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96例老年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妇科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资料结果 中的临床特征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麻醉诱导及维持药物,手术开始时,A组患者予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1,并以0.5μg·kg-1·h-1的速度维持至术毕,B组患者予静脉等速输入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24 h、术毕时刻、术后24 h,3、7 d的神经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水平以及两组患者在上述不同时间的认知功能情况及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并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1)两组患者在术毕、术后24 h,3、7 d时间点IL-6和CRP的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且B组患者IL-6和CRP水平在术毕、术后24 h和术后3 d时明显高于A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在术毕、术后24 h及术后3 d时间点两组患者NSE和HMGB1水平较术前均升高,且B组NSE和HMGB1水平较A组升高明显,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7 d时A、B两组患者其HMGB1水平较前逐渐降低,但仍旧以高水平表达,且A组表达水平明显较B组低(P<0.05);(4)两组患者在术后24 h、术后3 d时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较术前均降低,且B组较A组降低明显,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全麻下行妇科手术治疗老年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POCD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且使用术后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作为对临床上全麻手术患者广泛推行的一种麻醉辅助药物.
作者:陈勇;宋直雷;范军朝;洪道先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对该院用药医嘱的点评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利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该院2015年1—6月临床用药医嘱1590条,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不适宜用药医嘱共396条,占总医嘱数的24.91%,其中妇产科不适宜医嘱发生频率高.不适宜用药类型主要表现为用法或用量不适宜、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结论 该院临床用药及监控管理制度仍然存在缺陷,应加强完善临床用药医嘱审核制度,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伍延婷;金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肝内外胆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胆道术后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根据患者血常规、血生化、体温、血培养及病原菌特点等病情变化协助临床医师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先后提出经验性胆道感染的药物选择、针对合并胆道感染和肺部感染换用左氧氟沙星、根据血培养及胆汁培养结果 分析污染菌及致病菌、抗木糖氧化产碱杆菌的药物选择等,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和药品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结果临床医师部分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病情好转,治疗22 d后痊愈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结合患者个体化病情,通过解读细菌培养结果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对复杂性胆道感染的治疗可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凌琳;王丽丽;史天陆;苏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注射用血塞通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药物进行一般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另口服给予双嘧达莫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对各组患者每天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进行观察;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的水平;观察所有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分别为(0.91±0.12)次/天、(1.93±0.36)分钟/次及(1.21±0.36)mg,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注射用血塞通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较好,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杨林军;蒲燕;平虎;李全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 筛选标准应排除1型糖尿病(T1DM),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病及其他先天性脏器疾病.回顾性分析150例确诊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病历资料,其中一部分患者患有T2DM,研究T2DM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 随着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情的加重(Child-Pugh分级提高),T2DM对肝功能损害呈加重趋势(P<0.05).T2DM对肝功能损害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0.393,P<0.01),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r=0.275,P=0.0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r=0.290,P<0.01)及Child-Pugh分级(r=0.418,P<0.01)呈正相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可加重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这对未来指导科学研究,及临床早期防治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患者有较大意义.
作者:何刘;张照如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H1组胺受体拮抗剂(H1RAs)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s)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 AR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单用H1RAs——盐酸氮卓斯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LTRAs——孟鲁司特钠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价鼻炎症状评分,检测血清微量元素、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1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鼻炎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sIgE、ECP、白细胞介素(IL)-4、IL-6、IL-8、Cu均显著低于对照组,IL-10、γ-干扰素(INF-γ)、Zn、M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1RAs联合LTRAs治疗AR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鼻炎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微量元素及sIgE、ECP水平、抗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叶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用药咨询的认知度,为开展用药咨询服务、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针对用药咨询服务常见问题自制问卷调查表,对2015年2—5月来该院就诊的门诊患者进行随机调查,当场填写并收回.利用Excel 2013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效问卷为385份,74.3% 的被调查者不了解医院药房设有用药咨询窗口;80.3% 的被调查者没有进行过用药咨询;63.4% 的被调查者遇到用药问题找医生解决;认为用药咨询对合理用药非常有帮助和有帮助的分别是29.1% 和67.5%,占96.6%.结论 患者及家属对用药咨询认知度较低,用药咨询期待广泛宣传;被调查者对合理用药知识非常渴求;用药咨询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适当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何晓利;李培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引导骨再生术(GBR)结合骨挤压应用于单颗上颌前牙同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单颗上颌前牙缺失伴骨量不足患者19例,共植入19颗种植体.种植手术中联合应用GBR和骨挤压术以改善术区骨量不足的情况,同期植入种植体.4~6个月后复诊,行二期手术,2周后待牙龈形态恢复良好,修复缺失牙齿.牙冠修复完成后嘱患者3、6、12个月后复诊并拍摄CBCT或牙片,观察患者软硬组织及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 19例患者共植入19颗种植体,术前牙槽嵴下方1 mm唇腭向平均宽度为(3.3±0.20)mm,术后4~6个月后平均宽度为(6.7±0.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8,P<0.05).所有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成功率100%,患者对种植修复后的效果满意.结论 GBR联合骨挤压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种植术区骨量不足的问题,在修复单颗上颌前牙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拓宽了种植修复的适应证.
作者:宋飞翔;薛浩伟;潘涛;堵梦雨;张令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经阿托伐他汀与外源性脑利钠肽(rhBNP)治疗后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AHF患者11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加用rhBNP治疗,对比两组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及TGF-β1水平,心功能指标以及治疗前后的NYHA分级,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的血浆NT-proB-NP及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的血浆NT-proBNP(334.28±121.06)ng·L-1及TGF-β1水平(134.13±26.13)ng·L-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0.79±114.63)ng·L-1及(280.29±27.64)n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的LVEF(40.74±5.1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20±3.25)%,LVEDV(105.24±11.38)mL及LVESV水平(51.29±9.36)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1.87±10.63)mL及(60.39±8.7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YHA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发现,患者血浆NT-proBNP及TGF-β1均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r=0.721,0.764;均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rhBNP治疗AHF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浆TGF-β1水平,并改善其心功能,效果明显,值得推荐.
作者:陈杰勇;石星媛;洪智峰;黎彩宜;徐振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急诊PCI的ASTEMI患者共189例,其中3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血栓负荷较重者行血栓抽吸联合国产替罗非班及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PCI治疗,观察术中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栓抽吸物以及患者胸痛缓解率,伴发心律失常情况,术后IRA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ST段回落百分比(STSR),心功能评价、出血并发症及术后30 d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等.结果 39例行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急诊PCI患者中,IRA发生于左前降支20例,右冠状动脉18例,左回旋支1例;肉眼观察血栓抽出物为红色血栓30例,白色血栓4例,3例少许脂质颗粒,2例未见血栓和脂质颗粒.术中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38例.术后胸痛缓解34例.心电图示术后2 h STSR>50% 者35例.术中出现慢血流、无复流共5例.术后心脏彩超示30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50%,6例LVEF<50%;术后消化道轻度出血2例,消化道大出血1例.术后19 h颅内出血1例.术后30 d内死亡3例.结论 ASTEMI患者急诊PCI,血栓负荷较重的患者总体风险大,病死率高,应用血栓抽吸针对血栓负荷重者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前向血流恢复快,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低,总体疗效和安全性良好.
作者:裘存新;章锡林;汪靖;胡剑平;孙建琦;张长兵;方钊华;张晓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PR)、降钙素原(PCT)及乳酸在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87例神经外科脑外伤术后患者,按照颅内感染标准,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47)和非感染组(n=40),感染组患者根据预后又分为治愈组、好转组和加重、无效组.检测血清CPR、PCT及乳酸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各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感染组患者血清CPR、PCT及乳酸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治愈组和好转组相比,加重、无效组CPR、PCT明显升高(P<0.05),治愈组血清CPR及PCT水平明显低于好转组(P<0.05);血清CPR、PCT及乳酸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6,0.966,0.717(P<0.05),血清PCT在8.10μg·L-1时为佳截断点,诊断的敏感度为89.4%,特异度为92.5%,优于其他两项血清指标.结论 血清CPR、PCT及乳酸的检测,有望成为鉴别诊断颅内感染的新型标志物.
作者:贺峰;孙晓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以及冠心病患者血浆RBP4和TNF-α 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2月至该院就诊并诊断为冠心病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点及结合冠脉造影的结果 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急性心梗(AMI)组32例,另选该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再将UAP组和AMI组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19例,双支病变组21例,三支病变组2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浆RBP4、TNF-α 的水平,分析冠心病不同类型及冠脉病变不同程度患者血浆中RBP4、TNF-α 变化趋势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RBP4及TNF-α 水平在AMI、UAP、SAP及对照组四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RBP4与TNF-α 血浆水平在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相比呈现升高趋势,但三组血浆RBP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 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冠心病患者血浆RBP4与TNF-α 血浆水平呈正相关(r=0.906,P<0.001).结论 RBP4及TNF-α 可视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反映冠心病及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冠心病患者血浆RBP4与TNF-α 水平相关,提示RBP4可能通过调节炎性反应,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卢杰;付鑫;张继红;陈红光;高俊甲;范军;张颖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周围神经损伤后,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将不可避免的发生萎缩,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发生使得神经修复后的功能恢复仍难以令人满意.因此,揭示失神经肌萎缩的机制,探索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防治方法,一直是周围神经领域内神经修复和康复治疗的研究热点.该文对近年来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机制及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吴佳佳;徐建光;马书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4例,依据氯吡格雷抵抗情况将这些患者分为抵抗组(n=45)和非抵抗组(n=99)两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并检测其基因型,然后对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两组患者的2个SNPs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YP2C19(636G>A,rs4986893)(681G>A,rs4244285)等位基因及基因频率均和Hardy-Weinberg相符(P>0.05);抵抗组患者的CYP2C19?2(rs4244285)GG型分布率显著低于非抵抗组(P<0.05),GA+AA型分布率显著高于非抵抗组(P<0.05),且GA+AA型分布率显著高于GG型(P<0.05),但两组患者的CYP2C19?3(rs4986893)GG型、AG+AA型分布率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氯吡格雷抵抗和CYP2C19?2(rs4244285)GA+AA型关系密切,检测该基因型能够为氯吡格雷的临床科学应用提供有效指导,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作者:余芬;何静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