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康注射液与金水宝胶囊联用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

王燕华;张帅;郑毅敏;周巍;吴峰;俞峰;孙俊波;冯金忠

关键词:肾康注射液, 金水宝胶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造影剂肾病
摘要:目的 探讨肾康注射液与金水宝胶囊联合用药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 常规治疗组(A组,52例)、肾康注射液组(B组,50例)和肾康注射液联合金水宝胶囊组(C组,50例).A组常规给予降脂、抗血小板聚集、水化等治疗;B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于PCI术前当天及术后72 h每日给予肾康注射液40 mL+5%葡萄糖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天.C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与PCI术前当天及术后3d连续给予肾康注射液40 mL+ 5%葡萄糖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天联合金水宝胶囊,口服3粒,3次/天.检测三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72 h血肌酐(Cr)、尿素氮(BUN)和肾小球滤过率(GFR),观察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生率.结果 Cr、BUN及GFR等三项指标,术前三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比较,各项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此外发生CIN者A组11例、B组3例、C组1例.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结论 肾康注射液联合金水宝胶囊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CIN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肾康注射液.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脑脊液/血浆中的腺苷脱氨酶比值对鉴别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脑脊液(CSF)/血浆中的腺苷脱氨酶(ADA)比值在鉴别结核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2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80例,检测患者静脉血及CSF中糖、蛋白、ADA和氯化物含量.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CSF和血浆ADA分别为(10.21 ±4.33)U·mL-1和(15.04±6.21)U·mL-1,明显高于化脓性脑膜炎(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CSF和血浆氯化物为(101.22±10.73) mmol·L-1和(97.20 ± 6.07) mmol·L-,明显低于化脓性脑膜炎(P<0.05);结核性脑膜炎血浆蛋白为(60.51±5.78)g·L-1,明显低于化脓性脑膜炎(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CSF与血浆蛋白比值、ADA比值分别为(0.023±0.007)和(0.691±0.121),均高于化脓性脑膜炎,而氯化物比值为(1.041±0.160),低于化脓性脑膜炎(P <0.05);CSF/血浆ADA比值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P<0.05),截断值为0.552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90%和90.00%;CSF/血浆氯化物比值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3(P <0.05),截断值为1.086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00%和64.52%.结论 CSF/血浆中的ADA比值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有较高的意义,有助于临床医生鉴别诊断.

    作者:谢三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腕管镜及改良小切口松解法治疗糖尿病腕管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腕管镜腕管松解术和改良小切口腕管松解术治疗糖尿病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腕管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86例,其中43例患者行双孔道腕管镜腕管松解术(A组),43例患者行改良小切口腕管松解术(B组),随访10 ~ 24个月,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临床疗效.结果 A组和B组患者的优良率分别为93.02%和90.70%,两组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住院时间[(5.5±2.7)vs(6.8±2.9)d]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19.3±3.1)vs(21.5±3.3)d]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腕管镜腕管松解法和改良小切口腕管松解法均是治疗糖尿病腕管综合征的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法,腕管镜腕管减压术患者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对于机体修补能力较差的糖尿病患者更为适合.

    作者:罗建;谭雅菲;黄小虎;聂桂峰;翟雪键;辛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葛酮通络胶囊预防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对社区0级糖尿病足患者应用葛酮通络胶囊的干预方案进行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 法对82例0级糖尿病足患者应用葛酮通络胶囊进行干预,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0),对照组进行常规血糖控制并联合甲钴胺片进行预防治疗.观察组在同样的基础上应用葛酮通络胶囊进行预防治疗.两组患者分别通过临床症状、神经电生理等指标确认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足部麻木感及足部压力阈值相关的检测较对照组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P<0.05),而在足部疼痛感以及电生理情况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酮通络胶囊对糖尿病足(0级)的二级预防具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黄毅;黄荣;李梦帆;曾光;金永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术中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2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并发症、结石清除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而手术时间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4.6vs36.6%,P<0.05);两组结石清除率均为100%,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vs7.3%,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势,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严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某市2012-2015年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掌握该市2012-2015年流感病毒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市流感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统计2012-2015年该市两家哨点医院流行病学监测数据和网络实验室对两家哨点医院采集咽拭子标本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果分析.结果 该市两家哨点医院2012-2015年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为789 229例,流感样病例数为29 005例(3.68%);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实验室2012-2015年共检测流感样病例标本5 793份,阳性率8.15%,其中季节性H3型占58.26%,Yamagata型占31.57%,新甲H1N1型占5.72%,B型占4.45%;不同年龄组阳性检出率,0~5岁组为6.26%,>5 ~10岁组为11.16%,>10 ~ 35岁组为8.87%,>35~40岁组为4.23%,>40岁组(10.66%);不同职业之间阳性检出率比较发现,学生组为10.04%,散居儿童组为6.03%;全年各月份均有检出,其中1月份和2月份检出数高,7月份检出次之,5、6和11月份检出数较低;B型、Yamagata型和新甲H1N1型检出数主要集中在1-3月,季节性H3型在7、8、9和1月份检出数较高.结论 2012-2015年四种流感监测年度该市流感一般在冬季和夏季流行,病毒以B型、Yamagata型、季节性H3型和新甲H1N1型相互交替流行,在不同的月份流感优势毒株型别存在变化,在不同的年龄组和不同的职业中发病率有所区别,应进一步加强流感监测和数据分析工作.

    作者:孙诚;操基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影响非典型脑膜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影响非典型脑膜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诊断为非典型脑膜瘤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及病理学资料,并对患者定期随访,对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2例非典型脑膜瘤患者随访时间为3 ~ 1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5个月,复发或死于肿瘤复发患者共20例,复发率为32.26%(20/62),单因素分析显示:未全切肿瘤、肿瘤大直径≥5 cm、脑侵袭和(或)骨侵袭、术后未辅助放疗、Ki-67阳性指数≥6%与非典型脑膜瘤术后复发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未全切肿瘤、Ki-67阳性指数≥6%、脑侵袭和(或)骨侵袭、未辅助放疗与非典型脑膜瘤术后复发相关(P<0.05).结论 影响非典型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未全切肿瘤、Ki-67阳性指数≥6%、存在脑侵袭和(或)骨侵袭、未辅助放疗,对于存在以上危险因素者,需要密切随访.

    作者:侯保森;徐培坤;王斌;李式浩;李显雄;曹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青娥丸联合钙剂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青娥丸联合钙剂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骨质疏松患者100例,按完全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青娥丸联合钙剂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钙剂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降钙素、骨钙素、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转化生长因子β1、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和骨密度.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2±0.06)vs(0.54±0.05)g·cm-2,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时骨密度显著增加[(0.66±0.09) vs (0.58±0.08) g·cm-2,P<0.05];治疗12个月后骨密度显著增加[(0.71 ±0.11)vs(0.63±0.10)g·cm-2,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降钙素、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降钙素水平显著升高[(262.39 ±72.59)vs(231.53 ±62.39) ng·L-1,P<0.05];骨钙素水平显著升高[(11.53 ±2.69)vs(9.35 ±2.27)μg·L-1,P<0.05];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升高[(111.59 ±35.35)vs(97.93 ±31.56) IU·L-1,P<0.05];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显著降低[(3.57 ±0.91)vs(4.49 ±1.50) mIU·mL-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娥丸联合钙剂有助于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

    作者:陈娟;金山;张喜平;康鸿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医适宜技术在二次剖宫产优质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中医适宜技术在二次剖宫产后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二次剖宫产产妇60例,按照手术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干预组在优质护理模式的基础上使用穴位贴敷、穴位按摩、耳穴埋豆等中医适宜技术.对两组产妇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术后排气时间、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VAS评分、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通气时间早,效果较为满意.结论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简单易行、干预效果显著,可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赵春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112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分析

    目的 研究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 12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本研究纳入112例成年人,其中男性40例(35.71%),女性72例(64.29%),年龄20 ~ 80岁,平均年龄为(47.21±11.05)岁,临床表现主要以出血型脑卒中及缺血型脑卒中两方面起病,并以出血型脑卒中多见(99例,88.39%),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均可发现清晰的颅底异常增生血管网.结论 (1)成人型烟雾病的发病高峰可能为40 ~50岁,女性多于男性;以出血型脑卒中多见,合并脑动脉瘤或动脉畸形可能是成人型烟雾病发生脑出血的病因;(2)CTA可以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初步筛查及早期诊断烟雾病的检查方法.

    作者:朱莹莹;汪青松;刘学春;管叶明;黄海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玻璃酸钠联合复明胶囊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玻璃酸钠联合复明胶囊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疗效及对患者泪液中肿瘤坏死因子0(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88例,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每次1滴,每天5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明胶囊,每次5粒,每天3次.两组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泪液基础分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干眼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泪液中TNF-α和IL-1β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泪液分泌长度、BUT及FL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为95.45%,对照组为77.2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和16周,观察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分别少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1).观察组治疗后泪液中IL-1β和TNF-0水平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玻璃酸钠联合复明胶囊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疗效显著,下调患者泪液中IL-1 β和TNF-α水平可能与以上疗效有关.

    作者:李芳;刘月君;邓小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多发性骨髓瘤伴中枢神经系统浸润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CNS)浸润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1例MM伴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65岁女性患者,1年半前行血常规、生化、免疫固定电泳、颈胸椎CT、骨髓细胞学等检查确诊为MM.予以两个疗程化疗后达完全缓解,巩固治疗两个疗程后出现复发,再次予化疗后出现头晕、视物旋转等神经系统症状,完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示颅内占位性病变,性质不能明确.经多学科会诊考虑腰椎穿刺术有诱发脑疝的巨大风险,患者无手术禁忌,行颅内肿块切除和病理活检确认为浆细胞性肿瘤,明确诊断为MM伴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术后予以辅助全身化疗,疗效不佳,确诊骨髓瘤侵犯中枢4个月后死亡.结论 MM伴中枢神经系统浸润临床表现多样,对于存在高危因素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MM患者,应警惕MM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可能.

    作者:李陈芃;翟志敏;陶千山;张家奎;方慧子;沈元元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白细胞介素-34的特点及其在肿瘤疾病中的作用

    白细胞介素-34(IL-34)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白细胞介素家族成员,其受体有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ζ受体(RPTP-ζ).目前,已知IL-34与集落刺激因子-1(CSF-1)的生物学活性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在各种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发现IL-34在急性白血病、骨巨细胞瘤、肝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因此,研究IL-34与肿瘤的关系有助于了解肿瘤的发病机制,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李静;胡艳;王丽红;徐前飞;刘亚蒙;葛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初次复治肺结核患者出现耐药的原因分析

    目的 对初次复治肺结核患者的复发与治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初次复治肺结核出现肺结核的原因,并对患者产生原发性耐药、获得性耐药的发生原因、临床处置以及治疗对策.方法 选取242例复治肺结核患者,对所选患者进行肺结核复治的原因分析,并对患者出现的耐药类型,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患者出现原发性耐药或获得性耐药的原因以及对策,并对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经验.结果 不同年龄段不同耐药性患者的单耐药率、多耐药率、耐多药率、广泛耐药率、利福平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患者的获得性耐药发生率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可见不同年龄段肺结核患者的耐药率相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6.74%,患者用药时间0~4个月时的耐药性值明显低于用药5~8个月的患者以及用药9~12个月的患者,患者中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任一药物耐药率为40.14%,未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任一药物耐药率为43.00%.结论 继发性耐药是我国初次复治肺结核患者耐药的主要类型,用药时间越长,耐药率越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的发生,同时对结核病的传染源进行有效控制,减少原发耐药的发生.

    作者:王玉红;王智慧;董雅坤;谢兰品;杨帆;王秋梅;池跃鹏;梁亚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孤立性脑桥梗死急性期病情进展与不同影像学分型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脑桥梗死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66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头颅影像学资料,根据病情是否进展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依据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分为旁正中梗死、深部小梗死和其他类型梗死.比较进展组与非进展组之间的临床和头颅影像学资料,然后进一步回归分析急性脑桥梗死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结果 66例脑桥梗死患者中发生病情进展17例,未进展49例,进展发生率25.8%;进展组与非进展组之间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脑白质疏松程度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中、下不同部位脑桥梗死在两组之间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旁正中梗死、深部小梗死和其他类型梗死不同影像学分型在两组之间构成比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16,P=0.011),其中旁正中梗死在进展性脑桥梗死中发生率高于非进展组;相关性分析显示较其他2种类型脑桥梗死旁正中梗死与进展性脑桥梗死之间显著相关(r =0.376,P=0.002);进展性脑桥梗死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桥梗死不同影像学分型与病情进展明显相关(P=0.04),表现为旁正中梗死较其他类型梗死发生病情进展的概率显著增加(OR=0.13,P=0.02),较脑桥深部小梗死,旁正中梗死发生病情进展的趋势可能同样存在(OR=0.23,P=0.10).结论 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与脑桥梗死病情进展无明显相关;不同影像学分型脑桥梗死与病情是否进展之间显著相关,旁正中梗死患者更容易在急性期出现病情进展.

    作者:张迎生;朱瑞;李邦松;张明;靳长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目的 探讨具有晨峰现象的H型高血压与早期肾功损害关系.方法 选择已确诊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10 μmol·L-1]者共210例,对这些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晨峰组(108例)和非晨峰组(102例),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以及尿β2-微球蛋白的含量,同时检测一般生化指标.结果 晨峰组24 h平均收缩压[(155.7±14.6) mmHg]、白昼平均收缩压[(160.4±15.5) 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147.7 ±16.5) mmHg]、收缩压晨峰[(35.4±7.2) mmHg]、尿β2-微球蛋白[(1.11±0.31) mg·L-1]及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1.86±1.04) mg·L-1]均高于非晨峰组(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中具有血压晨峰者较非血压晨峰者更易出现早期肾功能损害.

    作者:刘宗涛;刘涛;谢丹;汪志新;崔跃;魏莱;余敏;黎鹏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普萘洛尔和聚桂醇分别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和聚桂醇分别治疗婴幼儿浅表皮肤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浅表皮肤血管瘤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萘洛尔口服治疗组(32例)和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组(28例).普萘洛尔组观察时间为6个月~1年.聚桂醇组总注射次数不超过3次,治疗结束后采用Achauer标准方法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记录两组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普萘洛尔组、聚桂醇组有效例数分别为26例(81.25%)、21例(75.00%),普萘洛尔组有效率偏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萘洛尔组、聚桂醇组不良反应的发生分别为12例(37.50%)、18例(64.29%),普萘洛尔组不良反应更少,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普萘洛尔组、聚桂醇组治疗时间分别为(160.73±43.79)、(54.93±14.96)d,聚桂醇组治疗时间较普萘洛尔组短(P <0.001).结论 口服普萘洛尔和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能有效治疗小儿浅表皮肤血管瘤,且普萘洛尔口服治疗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吕文强;王亮;徐兵;王忠荣;苏义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经直肠和会阴两种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法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直肠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对101例直肠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术中VAS疼痛评分经直肠穿刺组为(3.43±1.34)分,低于会阴前列腺穿刺组的(5.25±1.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经直肠穿刺组术后发热及直肠出血例数高于经会阴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肉眼血尿、泌尿生殖系感染、排尿困难/尿潴留等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会阴前列腺穿刺较经直肠穿刺疼痛程度较重,但术后发热、直肠出血等并发症较少.

    作者:郑慧杰;熊海云;曾小明;余明主;谭公祥;陈亚梅;周刚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伊立替康联合铂类治疗复发性卵巢癌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伊立替康联合铂类与伊立替康单药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Medline,EMBASE,National Research Register,Conference Papers Index,Open Gre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共计438例患者,联合用药在完全缓解率(OR =0.53,95% CI;0.25 ~ 1.09,P =0.08)方面与单药相当,在部分缓解率(OR =0.40,95%CI:0.27 ~0.60,P<0.000 01)、临床有效率(OR =0.34,95%CI:0.23 ~0.51,P<0.000 01)上却表现出明显优于单药伊立替康的疗效,安全性方面联合用药有较高的白细胞(OR=0.25,95%CI:0.10 ~0.65,P=0.005)、血小板(0R=0.34,95%CI:0.16 ~0.71,P=0.004)骨髓抑制发生风险,但在贫血(OR =0.71,95% CI:0.37 ~ 1.33,P=0.28)、恶心呕吐(OR =0.25,95% CI:0.05~1.25,P=0.09)、腹泻(OR =0.79,95%CI:0.44~1.43,P =0.44)、神经毒性(OR =0.86,95% CI:0.44 ~ 1.06,P=0.65)及肝功能损害(OR =0.60,95% CI:0.27~1.33,P=0.21)等毒副作用发生率上与单药伊立替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在排除化疗禁忌后,采取伊立替康联合铂类化疗方案能够取得较单药伊立替康更好的疗效;但对于白细胞、血小板明显降低,伴有出血倾向或不能应用升白细胞或升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单药伊立替康治疗.

    作者:王明琦;李平;张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外周血T淋巴细胞对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HBV-ACLF患者43例,随访观察3个月后患者的存活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及CD4+ CD25+ Treg细胞的百分比,并计算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值,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对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选择门诊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3个月后,43例HBV-ACLF患者存活26例,死亡17例.与肝衰竭存活组相比,肝衰竭死亡组CD3+细胞百分率(22.96±20.59)%、CD8+细胞百分率(31.63±12.69)%均低于存活组(37.89±17.36)%和(36.52±9.75)%,而CD4+细胞百分率(55.15±14.23)%、CD4+/CD8+(1.77±1.38)高于存活组(48.51±13.35)%、(1.32±0.68),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衰竭死亡组患者外周血CD3+、CD8+T淋巴细胞及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下降,CD4+T淋巴细胞、CD4+/CD8+升高,肝衰竭存活组患者CD3+T淋巴细胞及CD4+ CD25+ Treg细胞百分比下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HBV-ACLF患者的预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8+、CD4+ CD25+ Treg比例下降的程度越重,预后可能越差.

    作者:汪增秀;谭善忠;孙薇薇;沈建军;肖倩;梁重锋;蒋淑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维生素E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维生素E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和维生素E胶丸治疗.2个月后观察患者疗效,检测血糖水平、肝功能指标和脂肪肝的程度.结果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78.57%)高于对照组(5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57,P=0.021).对照组和观察组血糖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脏B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维生素E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肝功能,降低脂肪化程度.

    作者:朱建清;鞠琪;宋振江;陆小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