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保森;徐培坤;王斌;李式浩;李显雄;曹明
目的 探讨脑脊液(CSF)/血浆中的腺苷脱氨酶(ADA)比值在鉴别结核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2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80例,检测患者静脉血及CSF中糖、蛋白、ADA和氯化物含量.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CSF和血浆ADA分别为(10.21 ±4.33)U·mL-1和(15.04±6.21)U·mL-1,明显高于化脓性脑膜炎(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CSF和血浆氯化物为(101.22±10.73) mmol·L-1和(97.20 ± 6.07) mmol·L-,明显低于化脓性脑膜炎(P<0.05);结核性脑膜炎血浆蛋白为(60.51±5.78)g·L-1,明显低于化脓性脑膜炎(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CSF与血浆蛋白比值、ADA比值分别为(0.023±0.007)和(0.691±0.121),均高于化脓性脑膜炎,而氯化物比值为(1.041±0.160),低于化脓性脑膜炎(P <0.05);CSF/血浆ADA比值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P<0.05),截断值为0.552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90%和90.00%;CSF/血浆氯化物比值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3(P <0.05),截断值为1.086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00%和64.52%.结论 CSF/血浆中的ADA比值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有较高的意义,有助于临床医生鉴别诊断.
作者:谢三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维生素D水平在哮喘儿童吸入皮质激素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100例哮喘患儿进行研究.所有患儿均进行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检测,根据维生素D水平将其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维生素D水平<20 μg·L-1)共10例、维生素D不足组(维生素D水平在20~30 μg·L-1之间)共25例以及维生素D充足组(维生素D水平>30μg·L-1)共65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的吸入,每次200μg,每天2次.检测各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8个月后进行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用药后FEV1的改善率.结果 维生素D缺乏组、不足组和充足组用药前FEV1和用药8个月后FEV1改善率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得出维生素D不足组与充足组FEV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缺乏组则与充足组患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对于哮喘患儿吸入激素治疗提升肺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检测维生素D水平以及维生素D的补充可作为临床上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患儿的参考指标.
作者:刘后存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阐明S100P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索Oncomine和GEO数据库中有关S100P的信息,并对所获取的数据资料挖掘并进行二次分析,对S100P在胰腺癌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Oncomine数据库中共收集了438项不同类型S100P的研究结果,关于S100P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有63项,其中S100P表达增高的有38项,表达降低的有25项.胰腺癌中高表达的研究有5项、低表达的有0项.共有11项研究涉及S100P在胰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包括387例样本.在数据库中综合比较11项研究成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S100P在胰腺癌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P<0.05).通过分析GEO数据库中的数据集GSE28735,自身对照发现S100P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其癌旁组织(P<0.05).不仅如此,通过挖掘GEO数据库,分析数据集GSE28735和GSE57495,发现高表达S100P的患者总体病死率较高,低表达S100P的患者预后较好(P<0.05).结论 通过深入挖掘Oncomine和GEO基因芯片数据库中肿瘤相关的基因信息,提示S100P mRNA在胰腺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并与胰腺癌预后相关,其有望成为抗胰腺癌药物的重要治疗靶点.
作者:李丹;余涛;曾智;吴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分析影响非典型脑膜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诊断为非典型脑膜瘤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及病理学资料,并对患者定期随访,对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2例非典型脑膜瘤患者随访时间为3 ~ 1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5个月,复发或死于肿瘤复发患者共20例,复发率为32.26%(20/62),单因素分析显示:未全切肿瘤、肿瘤大直径≥5 cm、脑侵袭和(或)骨侵袭、术后未辅助放疗、Ki-67阳性指数≥6%与非典型脑膜瘤术后复发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未全切肿瘤、Ki-67阳性指数≥6%、脑侵袭和(或)骨侵袭、未辅助放疗与非典型脑膜瘤术后复发相关(P<0.05).结论 影响非典型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未全切肿瘤、Ki-67阳性指数≥6%、存在脑侵袭和(或)骨侵袭、未辅助放疗,对于存在以上危险因素者,需要密切随访.
作者:侯保森;徐培坤;王斌;李式浩;李显雄;曹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初次复治肺结核患者的复发与治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初次复治肺结核出现肺结核的原因,并对患者产生原发性耐药、获得性耐药的发生原因、临床处置以及治疗对策.方法 选取242例复治肺结核患者,对所选患者进行肺结核复治的原因分析,并对患者出现的耐药类型,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患者出现原发性耐药或获得性耐药的原因以及对策,并对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经验.结果 不同年龄段不同耐药性患者的单耐药率、多耐药率、耐多药率、广泛耐药率、利福平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患者的获得性耐药发生率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可见不同年龄段肺结核患者的耐药率相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6.74%,患者用药时间0~4个月时的耐药性值明显低于用药5~8个月的患者以及用药9~12个月的患者,患者中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任一药物耐药率为40.14%,未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任一药物耐药率为43.00%.结论 继发性耐药是我国初次复治肺结核患者耐药的主要类型,用药时间越长,耐药率越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的发生,同时对结核病的传染源进行有效控制,减少原发耐药的发生.
作者:王玉红;王智慧;董雅坤;谢兰品;杨帆;王秋梅;池跃鹏;梁亚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放散式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及复方倍他米松治疗冻结肩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就诊的106例冻结肩患者,经前瞻性设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肩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观察组采用放散式体外冲击波联合肩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行两组对照研究.所有患者一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复方倍他米松只在对照组、观察组第一次注射时加入.治疗后两组同期进行正规肩关节功能锻炼.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周观察患侧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度情况,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评分,用治疗有效率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VAS评分治疗后比治疗前评分低,疼痛缓解均明显(P<0.05).治疗6周后,两组比较,观察组的疼痛症状较对照组轻,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34%高于对照组86.79%.结论 放散式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及复方倍他米松是门诊治疗早期冻结肩的有效方法.
作者:武德旺;黄晓波;吕亮明;唐述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伊立替康联合铂类与伊立替康单药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Medline,EMBASE,National Research Register,Conference Papers Index,Open Gre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共计438例患者,联合用药在完全缓解率(OR =0.53,95% CI;0.25 ~ 1.09,P =0.08)方面与单药相当,在部分缓解率(OR =0.40,95%CI:0.27 ~0.60,P<0.000 01)、临床有效率(OR =0.34,95%CI:0.23 ~0.51,P<0.000 01)上却表现出明显优于单药伊立替康的疗效,安全性方面联合用药有较高的白细胞(OR=0.25,95%CI:0.10 ~0.65,P=0.005)、血小板(0R=0.34,95%CI:0.16 ~0.71,P=0.004)骨髓抑制发生风险,但在贫血(OR =0.71,95% CI:0.37 ~ 1.33,P=0.28)、恶心呕吐(OR =0.25,95% CI:0.05~1.25,P=0.09)、腹泻(OR =0.79,95%CI:0.44~1.43,P =0.44)、神经毒性(OR =0.86,95% CI:0.44 ~ 1.06,P=0.65)及肝功能损害(OR =0.60,95% CI:0.27~1.33,P=0.21)等毒副作用发生率上与单药伊立替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在排除化疗禁忌后,采取伊立替康联合铂类化疗方案能够取得较单药伊立替康更好的疗效;但对于白细胞、血小板明显降低,伴有出血倾向或不能应用升白细胞或升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单药伊立替康治疗.
作者:王明琦;李平;张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和聚桂醇分别治疗婴幼儿浅表皮肤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浅表皮肤血管瘤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萘洛尔口服治疗组(32例)和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组(28例).普萘洛尔组观察时间为6个月~1年.聚桂醇组总注射次数不超过3次,治疗结束后采用Achauer标准方法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记录两组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普萘洛尔组、聚桂醇组有效例数分别为26例(81.25%)、21例(75.00%),普萘洛尔组有效率偏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萘洛尔组、聚桂醇组不良反应的发生分别为12例(37.50%)、18例(64.29%),普萘洛尔组不良反应更少,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普萘洛尔组、聚桂醇组治疗时间分别为(160.73±43.79)、(54.93±14.96)d,聚桂醇组治疗时间较普萘洛尔组短(P <0.001).结论 口服普萘洛尔和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能有效治疗小儿浅表皮肤血管瘤,且普萘洛尔口服治疗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吕文强;王亮;徐兵;王忠荣;苏义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多原发癌的临床情况.方法 对176例多原发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女发病比例为2.26∶1,同时性多原发癌63例(35.8%),异时性多原发癌113例(64.2%).多原发癌的发病高峰时间集中于首发癌后的5年内,约139例(79.0%),多原发癌时间间隔为0~ 336个月.消化系统是首发癌和多原发癌的好发部位,其中首发癌的高发器官为食管、胃、肠道(54.5%),二发癌高发的器官为肠道、肺、胃、食管(67.6%).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是首发癌和多原发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多原发癌的手术率明显低于首发癌.结论 临床需提高多原发癌的诊断意识,掌握多原发癌发病特点、诊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水平.
作者:李麦冬;胡长路 刊期: 2017年第12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运动的缺乏、大量吸烟饮酒、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而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加重原有的损伤,引起心肌细胞的结构及功能发生不可逆性改变,进而加重原有的心血管疾病,终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因此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从氧自由基爆发、Ca2+超载、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能量代谢障碍几个方面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作一综述,为临床上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陈福晖;刘达兴;容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加味二至丸联合外用米诺地尔酊对青年型男性脱发的疗效.方法 选取男性型脱发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即西药组(米诺地尔酊外用)、中药组(加味二至丸)和联合治疗组(加味二至丸加米诺地尔酊外用),每组42例.超声仪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特征变化;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测定秃发区微量元素Ca、Fe、Zn、Cu的含量;检测各组治疗后毛发生长速度、生长长度和毛囊状况,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流阻力指数(RI)明显下降,流速时间积分(VT1)和峰值流速(Vmax)明显升高,且联合治疗组血流动力学改善效果较西药组和中药组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发中微量元素Fe、Ca、Zn、Cu含量明显升高,且升高幅度大于单纯西药和中药组(P<0.05);联合治疗组毛发生长速度为(12.605 ±3.271) ×10-2 mm·d-1,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92.9%,明显高于单纯中药组(76.2%)和西药组(54.8%),且联合治疗组毛囊生长期较另外两组延长(P<0.05).结论 加味二至丸联合外用米诺地尔酊对男性型脱发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睿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掌握该市2012-2015年流感病毒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市流感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统计2012-2015年该市两家哨点医院流行病学监测数据和网络实验室对两家哨点医院采集咽拭子标本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果分析.结果 该市两家哨点医院2012-2015年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为789 229例,流感样病例数为29 005例(3.68%);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实验室2012-2015年共检测流感样病例标本5 793份,阳性率8.15%,其中季节性H3型占58.26%,Yamagata型占31.57%,新甲H1N1型占5.72%,B型占4.45%;不同年龄组阳性检出率,0~5岁组为6.26%,>5 ~10岁组为11.16%,>10 ~ 35岁组为8.87%,>35~40岁组为4.23%,>40岁组(10.66%);不同职业之间阳性检出率比较发现,学生组为10.04%,散居儿童组为6.03%;全年各月份均有检出,其中1月份和2月份检出数高,7月份检出次之,5、6和11月份检出数较低;B型、Yamagata型和新甲H1N1型检出数主要集中在1-3月,季节性H3型在7、8、9和1月份检出数较高.结论 2012-2015年四种流感监测年度该市流感一般在冬季和夏季流行,病毒以B型、Yamagata型、季节性H3型和新甲H1N1型相互交替流行,在不同的月份流感优势毒株型别存在变化,在不同的年龄组和不同的职业中发病率有所区别,应进一步加强流感监测和数据分析工作.
作者:孙诚;操基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CNS)浸润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1例MM伴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65岁女性患者,1年半前行血常规、生化、免疫固定电泳、颈胸椎CT、骨髓细胞学等检查确诊为MM.予以两个疗程化疗后达完全缓解,巩固治疗两个疗程后出现复发,再次予化疗后出现头晕、视物旋转等神经系统症状,完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示颅内占位性病变,性质不能明确.经多学科会诊考虑腰椎穿刺术有诱发脑疝的巨大风险,患者无手术禁忌,行颅内肿块切除和病理活检确认为浆细胞性肿瘤,明确诊断为MM伴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术后予以辅助全身化疗,疗效不佳,确诊骨髓瘤侵犯中枢4个月后死亡.结论 MM伴中枢神经系统浸润临床表现多样,对于存在高危因素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MM患者,应警惕MM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可能.
作者:李陈芃;翟志敏;陶千山;张家奎;方慧子;沈元元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运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技术探讨原发性痛经患者痛经发作期子宫肌层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对符合选择标准的原发性痛经患者30例及正常志愿者19例进行子宫常规磁共振成像扫描及子宫肌层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检查,分别获取子宫内部肌层及外部肌层感兴趣区的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及灌注参数.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痛经组在发作期内部肌层与外部肌层的TIC曲线大致相似,在注入造影剂后即出现一段陡峭的上升段,然后为一段时间较长的缓慢上升段,达到峰值后进入较为平缓的平台期.对照组在注入造影剂后即出现一段较为陡峭的上升段,然后内部肌层快速达到峰值随即开始下降;而外部肌层继续经历一段相对缓慢的上升段达到峰值后进入较为平缓的平台期.痛经组与对照组的子宫内部肌层的峰值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1),子宫外部肌层的峰值时间及子宫内、外部肌层强化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0 3、0.075 0、0.067 1).结论 痛经发作期子宫内部肌层的动脉,尤其是细小动脉的血流阻力显著增加,这可能是引发痛经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艳;崔利;何江波;吴晓燕;彭雨彬;王岩;王磊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社区0级糖尿病足患者应用葛酮通络胶囊的干预方案进行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 法对82例0级糖尿病足患者应用葛酮通络胶囊进行干预,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0),对照组进行常规血糖控制并联合甲钴胺片进行预防治疗.观察组在同样的基础上应用葛酮通络胶囊进行预防治疗.两组患者分别通过临床症状、神经电生理等指标确认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足部麻木感及足部压力阈值相关的检测较对照组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P<0.05),而在足部疼痛感以及电生理情况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酮通络胶囊对糖尿病足(0级)的二级预防具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黄毅;黄荣;李梦帆;曾光;金永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风湿免疫病患者用药情况,探讨糖皮质激素对风湿免疫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从而保障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风湿免疫病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与合理性.方法 抽取某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150例风湿免疫病患者骨密度调查表,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患者前臂、股骨、脊柱三处骨密度与糖皮质激素使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使用钙剂对患者骨密度的影响.结果 150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36例,平均病程6年;服用钙剂的人数占总例数的42%,服用糖皮质激素未服用钙剂骨密度下降人数占服用糖皮质激素总人数的32%,服用糖皮质激素并服用钙剂骨密度下降人数占服用糖皮质激素总人数的25%.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密度与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与骨关节炎患者骨密度与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不具相关性.结论 糖皮质激素对于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密度的丢失具有一定的影响,钙剂对糖皮质激素使用患者腰椎骨密度减少有预防性作用.
作者:程序;倪伟建;张圣雨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教练式带教模式对心脏监护室实习护士专业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90名实习护士按照入科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实习带教方式,观察组采用教练式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综合能力及教学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专科理论、实践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理论知识转化能力、沟通及合作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对教学内容、方式满意度及对带教老师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教练式带教模式可有效提高心脏监护室实习护士教学效果,有助于培养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
作者:孔令娜;李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医适宜技术在二次剖宫产后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二次剖宫产产妇60例,按照手术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干预组在优质护理模式的基础上使用穴位贴敷、穴位按摩、耳穴埋豆等中医适宜技术.对两组产妇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术后排气时间、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VAS评分、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通气时间早,效果较为满意.结论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简单易行、干预效果显著,可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赵春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宜宾地区汉族人群Sp110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按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112例肺结核患者和140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测定其Sp110基因2个SNP位点(rs11679983、rs3948464)的基因型,探索其与肺结核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 (1)观察组和对照组吸烟史(49.1% vs33.6%)和家族结核病史(23.2%vs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rs11679983 G等位基因频率(51.8%vs33.6%)、rs3948464C等位基因频率(92.9%vs81.4%)高于对照组(P<0.05),其OR分别为2.13和2.97;(3)两组患者rs11679983和rs3948464的基因型分布不一致(P<0.05).结论 Sp110基因的rs11679983A/G和rs3948464C/T位点多态性可能是该地区汉族人群肺结核易感性的影响因素.
作者:张健;张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腕管镜腕管松解术和改良小切口腕管松解术治疗糖尿病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腕管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86例,其中43例患者行双孔道腕管镜腕管松解术(A组),43例患者行改良小切口腕管松解术(B组),随访10 ~ 24个月,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临床疗效.结果 A组和B组患者的优良率分别为93.02%和90.70%,两组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住院时间[(5.5±2.7)vs(6.8±2.9)d]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19.3±3.1)vs(21.5±3.3)d]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腕管镜腕管松解法和改良小切口腕管松解法均是治疗糖尿病腕管综合征的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法,腕管镜腕管减压术患者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对于机体修补能力较差的糖尿病患者更为适合.
作者:罗建;谭雅菲;黄小虎;聂桂峰;翟雪键;辛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