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味二至丸联合外用米诺地尔酊治疗青年型男性脱发的临床观察

张睿

关键词:加味二至丸, 米诺地尔酊, 男性脱发, 微量元素, 血流动力学
摘要:目的 探讨加味二至丸联合外用米诺地尔酊对青年型男性脱发的疗效.方法 选取男性型脱发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即西药组(米诺地尔酊外用)、中药组(加味二至丸)和联合治疗组(加味二至丸加米诺地尔酊外用),每组42例.超声仪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特征变化;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测定秃发区微量元素Ca、Fe、Zn、Cu的含量;检测各组治疗后毛发生长速度、生长长度和毛囊状况,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流阻力指数(RI)明显下降,流速时间积分(VT1)和峰值流速(Vmax)明显升高,且联合治疗组血流动力学改善效果较西药组和中药组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发中微量元素Fe、Ca、Zn、Cu含量明显升高,且升高幅度大于单纯西药和中药组(P<0.05);联合治疗组毛发生长速度为(12.605 ±3.271) ×10-2 mm·d-1,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92.9%,明显高于单纯中药组(76.2%)和西药组(54.8%),且联合治疗组毛囊生长期较另外两组延长(P<0.05).结论 加味二至丸联合外用米诺地尔酊对男性型脱发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治疗膀胱癌的研究进展

    膀胱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易复发,复发后恶性度增加.免疫检查点阻断剂通过调整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使T细胞活化并清除肿瘤细胞.近年来,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已被用于治疗各种侵袭性肿瘤,这给膀胱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该文主要介绍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在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郑海洲;张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孤立性脑桥梗死急性期病情进展与不同影像学分型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脑桥梗死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66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头颅影像学资料,根据病情是否进展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依据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分为旁正中梗死、深部小梗死和其他类型梗死.比较进展组与非进展组之间的临床和头颅影像学资料,然后进一步回归分析急性脑桥梗死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结果 66例脑桥梗死患者中发生病情进展17例,未进展49例,进展发生率25.8%;进展组与非进展组之间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脑白质疏松程度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中、下不同部位脑桥梗死在两组之间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旁正中梗死、深部小梗死和其他类型梗死不同影像学分型在两组之间构成比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16,P=0.011),其中旁正中梗死在进展性脑桥梗死中发生率高于非进展组;相关性分析显示较其他2种类型脑桥梗死旁正中梗死与进展性脑桥梗死之间显著相关(r =0.376,P=0.002);进展性脑桥梗死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桥梗死不同影像学分型与病情进展明显相关(P=0.04),表现为旁正中梗死较其他类型梗死发生病情进展的概率显著增加(OR=0.13,P=0.02),较脑桥深部小梗死,旁正中梗死发生病情进展的趋势可能同样存在(OR=0.23,P=0.10).结论 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与脑桥梗死病情进展无明显相关;不同影像学分型脑桥梗死与病情是否进展之间显著相关,旁正中梗死患者更容易在急性期出现病情进展.

    作者:张迎生;朱瑞;李邦松;张明;靳长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腕管镜及改良小切口松解法治疗糖尿病腕管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腕管镜腕管松解术和改良小切口腕管松解术治疗糖尿病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腕管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86例,其中43例患者行双孔道腕管镜腕管松解术(A组),43例患者行改良小切口腕管松解术(B组),随访10 ~ 24个月,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临床疗效.结果 A组和B组患者的优良率分别为93.02%和90.70%,两组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住院时间[(5.5±2.7)vs(6.8±2.9)d]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19.3±3.1)vs(21.5±3.3)d]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腕管镜腕管松解法和改良小切口腕管松解法均是治疗糖尿病腕管综合征的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法,腕管镜腕管减压术患者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对于机体修补能力较差的糖尿病患者更为适合.

    作者:罗建;谭雅菲;黄小虎;聂桂峰;翟雪键;辛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外周血T淋巴细胞对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HBV-ACLF患者43例,随访观察3个月后患者的存活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及CD4+ CD25+ Treg细胞的百分比,并计算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值,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对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选择门诊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3个月后,43例HBV-ACLF患者存活26例,死亡17例.与肝衰竭存活组相比,肝衰竭死亡组CD3+细胞百分率(22.96±20.59)%、CD8+细胞百分率(31.63±12.69)%均低于存活组(37.89±17.36)%和(36.52±9.75)%,而CD4+细胞百分率(55.15±14.23)%、CD4+/CD8+(1.77±1.38)高于存活组(48.51±13.35)%、(1.32±0.68),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衰竭死亡组患者外周血CD3+、CD8+T淋巴细胞及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下降,CD4+T淋巴细胞、CD4+/CD8+升高,肝衰竭存活组患者CD3+T淋巴细胞及CD4+ CD25+ Treg细胞百分比下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HBV-ACLF患者的预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8+、CD4+ CD25+ Treg比例下降的程度越重,预后可能越差.

    作者:汪增秀;谭善忠;孙薇薇;沈建军;肖倩;梁重锋;蒋淑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的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分析

    目的 通过3.0T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评估不同期幕上脑梗死体积(CIv)、梗死区灌注异常程度与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CD)的关系.方法 收集单侧幕上脑梗死患者52例,其中急性期13例、亚急性期26例、慢性期13例.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ASL检查,记录并计算幕上CIV、幕上梗死区脑灌注与镜像区正常脑组织灌注差值和幕下小脑不对称指数(AI).以AI> 10%诊断CCD阳性,分析CCD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不同期幕上CIV及梗死区灌注异常程度的差异,分析CCD阳性组患者不同期幕上CIV、梗死区灌注异常程度与幕下小脑AI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脑梗死患者CCD发生率分别为46.2%、42.3%、61.5%.不同期CCD阳性组患者幕上CIV均高于阴性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CCD阳性组患者幕上梗死区灌注降低程度与CCD阴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幕上梗死区灌注降低程度与阴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D阳性组患者各期幕上CIV、梗死程度与幕下小脑AI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急性期幕上脑梗死区灌注降低程度与CCD发生有关,但是与CCD的严重程度不具有相关性.不同期幕上CIV与CCD的发生无明显关系.

    作者:朱婉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单核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关系,并探讨MHR预测冠脉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 将冠心病患者分为A组(Gensini< 30分,55例)、B组(Gensini≥30分,55例),探讨MHR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并预测高Gensini评分的价值.结果 B组MHR明显高于A组(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MHR与冠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495,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糖尿病、MHR皆为高Gensini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直接胆红素(DBil)则为保护性因素.ROC曲线显示MHR下的面积为0.767(95%CI:0.681 ~0.854),当MHR诊断临界值取9.45时,其诊断效率高,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60%.结论 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越重,其MHR水平越高,且MHR可作为临床预测冠脉病变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潘婷婷;徐春明;陈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脑脊液/血浆中的腺苷脱氨酶比值对鉴别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脑脊液(CSF)/血浆中的腺苷脱氨酶(ADA)比值在鉴别结核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2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80例,检测患者静脉血及CSF中糖、蛋白、ADA和氯化物含量.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CSF和血浆ADA分别为(10.21 ±4.33)U·mL-1和(15.04±6.21)U·mL-1,明显高于化脓性脑膜炎(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CSF和血浆氯化物为(101.22±10.73) mmol·L-1和(97.20 ± 6.07) mmol·L-,明显低于化脓性脑膜炎(P<0.05);结核性脑膜炎血浆蛋白为(60.51±5.78)g·L-1,明显低于化脓性脑膜炎(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CSF与血浆蛋白比值、ADA比值分别为(0.023±0.007)和(0.691±0.121),均高于化脓性脑膜炎,而氯化物比值为(1.041±0.160),低于化脓性脑膜炎(P <0.05);CSF/血浆ADA比值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P<0.05),截断值为0.552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90%和90.00%;CSF/血浆氯化物比值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3(P <0.05),截断值为1.086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00%和64.52%.结论 CSF/血浆中的ADA比值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有较高的意义,有助于临床医生鉴别诊断.

    作者:谢三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多发性骨髓瘤伴中枢神经系统浸润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CNS)浸润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1例MM伴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65岁女性患者,1年半前行血常规、生化、免疫固定电泳、颈胸椎CT、骨髓细胞学等检查确诊为MM.予以两个疗程化疗后达完全缓解,巩固治疗两个疗程后出现复发,再次予化疗后出现头晕、视物旋转等神经系统症状,完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示颅内占位性病变,性质不能明确.经多学科会诊考虑腰椎穿刺术有诱发脑疝的巨大风险,患者无手术禁忌,行颅内肿块切除和病理活检确认为浆细胞性肿瘤,明确诊断为MM伴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术后予以辅助全身化疗,疗效不佳,确诊骨髓瘤侵犯中枢4个月后死亡.结论 MM伴中枢神经系统浸润临床表现多样,对于存在高危因素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MM患者,应警惕MM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可能.

    作者:李陈芃;翟志敏;陶千山;张家奎;方慧子;沈元元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无菌检查方法适用性研究

    目的 建立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无菌检查方法标准.方法 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采用薄膜过滤法,对14家企业生产的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进行无菌方法适用性研究.结果 确定了规格为0.1g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的无菌检查方法.14家企业(共111批次)无菌检验方法均为:取样品60支,采用薄膜过滤法,用pH 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每次100 mL,共冲洗2次.结论 通过对14家企业生产的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的方法验证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试验,终确定严谨统一的无菌检查方法.

    作者:佘凡;王自义;高翔;李秋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丁苯酞对db/db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NR2B受体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丁苯酞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R2B)表达的影响,探讨丁苯酞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 将16只db/db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丁苯酞干预组(L-NBP组,n=8)和糖尿病对照组(DM组,n=8),同窝出生的db/m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n=10).适应性喂养1周后,L-NBP组每日以溶于植物油中的丁苯酞灌胃,剂量为120 mg·kg-1,DM组与NC组则给予同等剂量的植物油灌胃,干预6周后,进行指标观察.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R2B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NC组比较,DM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和平均探索次数减少(P<0.05),而L-NBP组小鼠较DM组上述学习记忆成绩明显改善(P<0.05);与NC组相比,DM组和L-NBP组小鼠海马CA1区NR2B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L-NBP组较DM组NR2B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 丁苯酞可改善糖尿病引发的认知功能障碍,推测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NP,2B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海芳;张钢;张彦春;董运强;赵娜;兰敏;冀素晓;张松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青娥丸联合钙剂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青娥丸联合钙剂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骨质疏松患者100例,按完全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青娥丸联合钙剂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钙剂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降钙素、骨钙素、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转化生长因子β1、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和骨密度.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2±0.06)vs(0.54±0.05)g·cm-2,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时骨密度显著增加[(0.66±0.09) vs (0.58±0.08) g·cm-2,P<0.05];治疗12个月后骨密度显著增加[(0.71 ±0.11)vs(0.63±0.10)g·cm-2,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降钙素、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降钙素水平显著升高[(262.39 ±72.59)vs(231.53 ±62.39) ng·L-1,P<0.05];骨钙素水平显著升高[(11.53 ±2.69)vs(9.35 ±2.27)μg·L-1,P<0.05];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升高[(111.59 ±35.35)vs(97.93 ±31.56) IU·L-1,P<0.05];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显著降低[(3.57 ±0.91)vs(4.49 ±1.50) mIU·mL-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娥丸联合钙剂有助于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

    作者:陈娟;金山;张喜平;康鸿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肾康注射液与金水宝胶囊联用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肾康注射液与金水宝胶囊联合用药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 常规治疗组(A组,52例)、肾康注射液组(B组,50例)和肾康注射液联合金水宝胶囊组(C组,50例).A组常规给予降脂、抗血小板聚集、水化等治疗;B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于PCI术前当天及术后72 h每日给予肾康注射液40 mL+5%葡萄糖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天.C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与PCI术前当天及术后3d连续给予肾康注射液40 mL+ 5%葡萄糖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天联合金水宝胶囊,口服3粒,3次/天.检测三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72 h血肌酐(Cr)、尿素氮(BUN)和肾小球滤过率(GFR),观察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生率.结果 Cr、BUN及GFR等三项指标,术前三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比较,各项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此外发生CIN者A组11例、B组3例、C组1例.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结论 肾康注射液联合金水宝胶囊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CIN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肾康注射液.

    作者:王燕华;张帅;郑毅敏;周巍;吴峰;俞峰;孙俊波;冯金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泪小管切开联合激光置管术治疗泪小管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并总结泪小管炎的临床特征及患者行泪小管切开联合激光+置管术的疗效,探讨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泪小管炎的30例(31眼)患者临床资料,采用YAG激光疏通泪道后再行泪小管切开联合环形引流管植入术,术后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于3~6个月后拔除泪道引流管,并继续跟踪随访半年.结果 30例患者中29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并消除,1例患者症状仍持续.结论 选择泪小管壶腹部切开联合激光置管术能有效治愈泪小管炎,值得临床使用并推广.

    作者:刘溢;卢江;张云;史叶琴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探讨维生素D水平在哮喘儿童吸入皮质激素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维生素D水平在哮喘儿童吸入皮质激素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100例哮喘患儿进行研究.所有患儿均进行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检测,根据维生素D水平将其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维生素D水平<20 μg·L-1)共10例、维生素D不足组(维生素D水平在20~30 μg·L-1之间)共25例以及维生素D充足组(维生素D水平>30μg·L-1)共65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的吸入,每次200μg,每天2次.检测各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8个月后进行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用药后FEV1的改善率.结果 维生素D缺乏组、不足组和充足组用药前FEV1和用药8个月后FEV1改善率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得出维生素D不足组与充足组FEV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缺乏组则与充足组患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对于哮喘患儿吸入激素治疗提升肺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检测维生素D水平以及维生素D的补充可作为临床上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患儿的参考指标.

    作者:刘后存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小型钛板治疗14例下颌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钛板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14例下颌骨骨折应用小钛板作坚固内固定.复位技术及固定位置参照Champy方法.结果 14例患者中1例继发感染,1例出现颌干扰,其余咬合关系正常.结论 下颌骨骨折经口内用小钛板作坚固内固定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章绍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加味二至丸联合外用米诺地尔酊治疗青年型男性脱发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加味二至丸联合外用米诺地尔酊对青年型男性脱发的疗效.方法 选取男性型脱发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即西药组(米诺地尔酊外用)、中药组(加味二至丸)和联合治疗组(加味二至丸加米诺地尔酊外用),每组42例.超声仪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特征变化;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测定秃发区微量元素Ca、Fe、Zn、Cu的含量;检测各组治疗后毛发生长速度、生长长度和毛囊状况,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流阻力指数(RI)明显下降,流速时间积分(VT1)和峰值流速(Vmax)明显升高,且联合治疗组血流动力学改善效果较西药组和中药组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发中微量元素Fe、Ca、Zn、Cu含量明显升高,且升高幅度大于单纯西药和中药组(P<0.05);联合治疗组毛发生长速度为(12.605 ±3.271) ×10-2 mm·d-1,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92.9%,明显高于单纯中药组(76.2%)和西药组(54.8%),且联合治疗组毛囊生长期较另外两组延长(P<0.05).结论 加味二至丸联合外用米诺地尔酊对男性型脱发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睿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运动的缺乏、大量吸烟饮酒、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而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加重原有的损伤,引起心肌细胞的结构及功能发生不可逆性改变,进而加重原有的心血管疾病,终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因此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从氧自由基爆发、Ca2+超载、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能量代谢障碍几个方面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作一综述,为临床上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陈福晖;刘达兴;容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黄芪甲苷对2型糖尿病小鼠肾脏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作用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AS-Ⅳ)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和对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的影响.方法 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db/db组和db/db+ AS-Ⅳ组,另以野生型(WT)小鼠作为对照组.AS-Ⅳ予1g·kg-1饲料喂食.第12周,检测各组小鼠体质量、血糖、肾质量、肌酐清除率和24 h尿白蛋白定量.PAS染色和电镜检测各组小鼠肾脏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PCN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第12周时,db/db组小鼠体质量、血糖、肾质量、肌酐清除率明显高于WT组,但db/db+ AS-Ⅳ组与db/d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b/db组小鼠24h尿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WT组,db/db+ AS-Ⅳ组小鼠24h尿白蛋白水平低于db/d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db组小鼠肾小球面积,肾小管面积,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和肾小管基底膜厚度均显著高于WT组,db/db+ AS-Ⅳ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db/db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b/db组小鼠肾组织PCNA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WT组,AS-Ⅳ可以明显降低PCNA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Ⅳ可能通过减少2型糖尿病小鼠肾脏内增生细胞核抗原的蛋白表达来延缓糖尿病肾病进程.

    作者:孙惠力;韩鹏勋;王文静;余学问;宋高峰;戈娜;易铁钢;李顺民;邵牧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自制软体冰袋联合芙蓉膏外敷在脂肪乳输液外渗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制软体冰袋联合芙蓉膏外敷治疗脂肪乳外渗效果.方法 将40例脂肪乳输液外渗患者通过抽签法简单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20例)按常规方法外渗处湿敷50%硫酸镁,观察组(20例)用自制软体冰袋联合芙蓉膏外敷.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在外渗发生(T0)、外渗4 h(T1)、外渗12 h(T2)、外渗24 h(T3)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观察两组局部肿胀,皮肤颜色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T1、T2、T3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0.00%和100.00%,对照组分别为25.00%和65.00%,观察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脂肪乳输液外渗患者,自制软体冰袋联合芙蓉膏外敷可有效缓解疼痛,且对外渗后处理效果佳,使用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艳;夏闽娜;刘娟;臧一翠;米伟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洛伐他汀联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致大鼠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洛伐他汀联合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联用简称为HRZ)致大鼠肝损伤的特点.方法 SPF级8周龄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洛伐他汀组、HRZ组、洛伐他汀+HRZ组,按人-鼠间药物剂量换算,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于10、35、55 d分别处死大鼠,采集标本行肝功能生化指标、肝病理学检测及电镜观察.结果 在给药10、35、55 d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洛伐他汀+HRZ组肝功能生化指标均明显升高,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随着给药时间点延长,洛伐他汀+HRZ组肝损伤并未呈进行性增加;与洛伐他汀组、HRZ组两两比较时,仅AST在给药55 d时洛伐他汀组与HRZ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组在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与病理、电镜观察结果一致.结论 洛伐他汀联合HRZ后短时间内即可能出现肝损伤,以胆汁淤积型肝损伤为主;且随着给药时间延长,洛伐他汀联合HRZ所致肝损伤可能存在适应性现象,联合组并未比洛伐他汀单用或HRZ单用更容易导致肝损伤.

    作者:彭江丽;马国伟;喻明丽;罗季;刘梦醒;王俊龙;陈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