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惠力;韩鹏勋;王文静;余学问;宋高峰;戈娜;易铁钢;李顺民;邵牧民
目的 比较直肠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对101例直肠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术中VAS疼痛评分经直肠穿刺组为(3.43±1.34)分,低于会阴前列腺穿刺组的(5.25±1.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经直肠穿刺组术后发热及直肠出血例数高于经会阴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肉眼血尿、泌尿生殖系感染、排尿困难/尿潴留等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会阴前列腺穿刺较经直肠穿刺疼痛程度较重,但术后发热、直肠出血等并发症较少.
作者:郑慧杰;熊海云;曾小明;余明主;谭公祥;陈亚梅;周刚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 12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本研究纳入112例成年人,其中男性40例(35.71%),女性72例(64.29%),年龄20 ~ 80岁,平均年龄为(47.21±11.05)岁,临床表现主要以出血型脑卒中及缺血型脑卒中两方面起病,并以出血型脑卒中多见(99例,88.39%),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均可发现清晰的颅底异常增生血管网.结论 (1)成人型烟雾病的发病高峰可能为40 ~50岁,女性多于男性;以出血型脑卒中多见,合并脑动脉瘤或动脉畸形可能是成人型烟雾病发生脑出血的病因;(2)CTA可以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初步筛查及早期诊断烟雾病的检查方法.
作者:朱莹莹;汪青松;刘学春;管叶明;黄海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桥梗死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66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头颅影像学资料,根据病情是否进展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依据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分为旁正中梗死、深部小梗死和其他类型梗死.比较进展组与非进展组之间的临床和头颅影像学资料,然后进一步回归分析急性脑桥梗死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结果 66例脑桥梗死患者中发生病情进展17例,未进展49例,进展发生率25.8%;进展组与非进展组之间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脑白质疏松程度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中、下不同部位脑桥梗死在两组之间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旁正中梗死、深部小梗死和其他类型梗死不同影像学分型在两组之间构成比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16,P=0.011),其中旁正中梗死在进展性脑桥梗死中发生率高于非进展组;相关性分析显示较其他2种类型脑桥梗死旁正中梗死与进展性脑桥梗死之间显著相关(r =0.376,P=0.002);进展性脑桥梗死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桥梗死不同影像学分型与病情进展明显相关(P=0.04),表现为旁正中梗死较其他类型梗死发生病情进展的概率显著增加(OR=0.13,P=0.02),较脑桥深部小梗死,旁正中梗死发生病情进展的趋势可能同样存在(OR=0.23,P=0.10).结论 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与脑桥梗死病情进展无明显相关;不同影像学分型脑桥梗死与病情是否进展之间显著相关,旁正中梗死患者更容易在急性期出现病情进展.
作者:张迎生;朱瑞;李邦松;张明;靳长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肾康注射液与金水宝胶囊联合用药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 常规治疗组(A组,52例)、肾康注射液组(B组,50例)和肾康注射液联合金水宝胶囊组(C组,50例).A组常规给予降脂、抗血小板聚集、水化等治疗;B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于PCI术前当天及术后72 h每日给予肾康注射液40 mL+5%葡萄糖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天.C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与PCI术前当天及术后3d连续给予肾康注射液40 mL+ 5%葡萄糖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天联合金水宝胶囊,口服3粒,3次/天.检测三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72 h血肌酐(Cr)、尿素氮(BUN)和肾小球滤过率(GFR),观察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生率.结果 Cr、BUN及GFR等三项指标,术前三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比较,各项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此外发生CIN者A组11例、B组3例、C组1例.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结论 肾康注射液联合金水宝胶囊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CIN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肾康注射液.
作者:王燕华;张帅;郑毅敏;周巍;吴峰;俞峰;孙俊波;冯金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龄经产妇的妊娠和分娩结局,提高围产期保健工作质量.方法 对2007年1月-2014年12月间248例高龄经产妇和同期794例适龄经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产妇中来自农村的较多,高龄经产妇中农村孕妇占57.26%(142/248),城市孕妇定期产前检查率明显高于农村和流动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龄经产妇妊娠期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均高于适龄经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围产儿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经产妇风险明显上升,应加强高危妊娠的孕产期管理,以提高风险意识,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马常兰;王燕;连燕舒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无菌检查方法标准.方法 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采用薄膜过滤法,对14家企业生产的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进行无菌方法适用性研究.结果 确定了规格为0.1g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的无菌检查方法.14家企业(共111批次)无菌检验方法均为:取样品60支,采用薄膜过滤法,用pH 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每次100 mL,共冲洗2次.结论 通过对14家企业生产的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的方法验证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试验,终确定严谨统一的无菌检查方法.
作者:佘凡;王自义;高翔;李秋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自制软体冰袋联合芙蓉膏外敷治疗脂肪乳外渗效果.方法 将40例脂肪乳输液外渗患者通过抽签法简单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20例)按常规方法外渗处湿敷50%硫酸镁,观察组(20例)用自制软体冰袋联合芙蓉膏外敷.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在外渗发生(T0)、外渗4 h(T1)、外渗12 h(T2)、外渗24 h(T3)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观察两组局部肿胀,皮肤颜色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T1、T2、T3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0.00%和100.00%,对照组分别为25.00%和65.00%,观察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脂肪乳输液外渗患者,自制软体冰袋联合芙蓉膏外敷可有效缓解疼痛,且对外渗后处理效果佳,使用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艳;夏闽娜;刘娟;臧一翠;米伟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洛伐他汀联合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联用简称为HRZ)致大鼠肝损伤的特点.方法 SPF级8周龄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洛伐他汀组、HRZ组、洛伐他汀+HRZ组,按人-鼠间药物剂量换算,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于10、35、55 d分别处死大鼠,采集标本行肝功能生化指标、肝病理学检测及电镜观察.结果 在给药10、35、55 d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洛伐他汀+HRZ组肝功能生化指标均明显升高,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随着给药时间点延长,洛伐他汀+HRZ组肝损伤并未呈进行性增加;与洛伐他汀组、HRZ组两两比较时,仅AST在给药55 d时洛伐他汀组与HRZ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组在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与病理、电镜观察结果一致.结论 洛伐他汀联合HRZ后短时间内即可能出现肝损伤,以胆汁淤积型肝损伤为主;且随着给药时间延长,洛伐他汀联合HRZ所致肝损伤可能存在适应性现象,联合组并未比洛伐他汀单用或HRZ单用更容易导致肝损伤.
作者:彭江丽;马国伟;喻明丽;罗季;刘梦醒;王俊龙;陈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具有晨峰现象的H型高血压与早期肾功损害关系.方法 选择已确诊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10 μmol·L-1]者共210例,对这些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晨峰组(108例)和非晨峰组(102例),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以及尿β2-微球蛋白的含量,同时检测一般生化指标.结果 晨峰组24 h平均收缩压[(155.7±14.6) mmHg]、白昼平均收缩压[(160.4±15.5) 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147.7 ±16.5) mmHg]、收缩压晨峰[(35.4±7.2) mmHg]、尿β2-微球蛋白[(1.11±0.31) mg·L-1]及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1.86±1.04) mg·L-1]均高于非晨峰组(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中具有血压晨峰者较非血压晨峰者更易出现早期肾功能损害.
作者:刘宗涛;刘涛;谢丹;汪志新;崔跃;魏莱;余敏;黎鹏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关系,并探讨MHR预测冠脉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 将冠心病患者分为A组(Gensini< 30分,55例)、B组(Gensini≥30分,55例),探讨MHR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并预测高Gensini评分的价值.结果 B组MHR明显高于A组(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MHR与冠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495,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糖尿病、MHR皆为高Gensini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直接胆红素(DBil)则为保护性因素.ROC曲线显示MHR下的面积为0.767(95%CI:0.681 ~0.854),当MHR诊断临界值取9.45时,其诊断效率高,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60%.结论 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越重,其MHR水平越高,且MHR可作为临床预测冠脉病变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潘婷婷;徐春明;陈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玻璃酸钠联合复明胶囊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疗效及对患者泪液中肿瘤坏死因子0(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88例,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每次1滴,每天5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明胶囊,每次5粒,每天3次.两组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泪液基础分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干眼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泪液中TNF-α和IL-1β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泪液分泌长度、BUT及FL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为95.45%,对照组为77.2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和16周,观察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分别少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1).观察组治疗后泪液中IL-1β和TNF-0水平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玻璃酸钠联合复明胶囊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疗效显著,下调患者泪液中IL-1 β和TNF-α水平可能与以上疗效有关.
作者:李芳;刘月君;邓小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和内环境监测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0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采用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术中常规监测,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凝血功能和内环境(血气)监测,且在换血前后从外周同一静脉抽血测定生化指标K+、Na+、Cl-、Ca2+6、Mg2+离子;凝血因子: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血气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pH指标.比较两组患儿换血前和换血后生化指标、血气指标、凝血因子、免疫状态(CD3+、CD3+ CD4+、CD4 +/CD8+)各项数据变化情况.结果 换血后,两组患儿同换血前比较,对照组血清K+、Na+、Cl-、Ca2+、Mg2+离子的变化无明显变化,观察组的K+、Na+、Cl-变化亦不大,但Ca2+、Mg2+离子的变化较大;组间比较,换血后Ca2+、Mg2+离子有显著的变化(P<0.05),而p(O2)、p(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换血前后BE的变化较大,且观察组的pH值在换血前后也有大幅变化.观察组换血后较换血前凝血四项异常人数占比均偏低,而对照组仅两项有降低无明显改变;换血后观察组CD3+、CD3+ CD4+、CD4 +/CD8+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CD3+、CD3+ CD4+、CD4+/CD8+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机体血气分析、内环境及凝血常规有一定影响,治疗安全有效,但这些影响不对新生儿构成生命危险.
作者:庄秀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社区0级糖尿病足患者应用葛酮通络胶囊的干预方案进行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 法对82例0级糖尿病足患者应用葛酮通络胶囊进行干预,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0),对照组进行常规血糖控制并联合甲钴胺片进行预防治疗.观察组在同样的基础上应用葛酮通络胶囊进行预防治疗.两组患者分别通过临床症状、神经电生理等指标确认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足部麻木感及足部压力阈值相关的检测较对照组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P<0.05),而在足部疼痛感以及电生理情况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酮通络胶囊对糖尿病足(0级)的二级预防具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黄毅;黄荣;李梦帆;曾光;金永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动态显色法测定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建立动态显色法测定细菌内毒素的标准曲线,通过干扰预试验及干扰验证试验测定回收率以确定样品佳稀释倍数及检测范围,并定量测定样品内毒素含量.结果 标准曲线回归方程:lgT=-0.28lgC+ 5.65,r=0.998,相关系数的绝对值(|r|) >0.980,细菌内毒素浓度在0.01~1.25 EU·mL-1时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成立;样品稀释4 ~ 50倍时,细菌内毒素回收率在50% ~ 200%范围内,均无干扰作用;干扰验证试验进一步证明样品稀释20倍时,其回收率均接近100%,无干扰作用,所测样品的细菌内毒素含量均小于0.01 EU·mL-1.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精密性和准确性良好,能快速定量检测样品中内毒素含量,可用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的测定.
作者:方韵;郝刚;陈卫;顾炳仁;李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小钛板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14例下颌骨骨折应用小钛板作坚固内固定.复位技术及固定位置参照Champy方法.结果 14例患者中1例继发感染,1例出现颌干扰,其余咬合关系正常.结论 下颌骨骨折经口内用小钛板作坚固内固定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章绍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白细胞介素-34(IL-34)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白细胞介素家族成员,其受体有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ζ受体(RPTP-ζ).目前,已知IL-34与集落刺激因子-1(CSF-1)的生物学活性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在各种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发现IL-34在急性白血病、骨巨细胞瘤、肝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因此,研究IL-34与肿瘤的关系有助于了解肿瘤的发病机制,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李静;胡艳;王丽红;徐前飞;刘亚蒙;葛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加味二至丸联合外用米诺地尔酊对青年型男性脱发的疗效.方法 选取男性型脱发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即西药组(米诺地尔酊外用)、中药组(加味二至丸)和联合治疗组(加味二至丸加米诺地尔酊外用),每组42例.超声仪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特征变化;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测定秃发区微量元素Ca、Fe、Zn、Cu的含量;检测各组治疗后毛发生长速度、生长长度和毛囊状况,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流阻力指数(RI)明显下降,流速时间积分(VT1)和峰值流速(Vmax)明显升高,且联合治疗组血流动力学改善效果较西药组和中药组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发中微量元素Fe、Ca、Zn、Cu含量明显升高,且升高幅度大于单纯西药和中药组(P<0.05);联合治疗组毛发生长速度为(12.605 ±3.271) ×10-2 mm·d-1,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92.9%,明显高于单纯中药组(76.2%)和西药组(54.8%),且联合治疗组毛囊生长期较另外两组延长(P<0.05).结论 加味二至丸联合外用米诺地尔酊对男性型脱发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睿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阐明S100P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索Oncomine和GEO数据库中有关S100P的信息,并对所获取的数据资料挖掘并进行二次分析,对S100P在胰腺癌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Oncomine数据库中共收集了438项不同类型S100P的研究结果,关于S100P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有63项,其中S100P表达增高的有38项,表达降低的有25项.胰腺癌中高表达的研究有5项、低表达的有0项.共有11项研究涉及S100P在胰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包括387例样本.在数据库中综合比较11项研究成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S100P在胰腺癌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P<0.05).通过分析GEO数据库中的数据集GSE28735,自身对照发现S100P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其癌旁组织(P<0.05).不仅如此,通过挖掘GEO数据库,分析数据集GSE28735和GSE57495,发现高表达S100P的患者总体病死率较高,低表达S100P的患者预后较好(P<0.05).结论 通过深入挖掘Oncomine和GEO基因芯片数据库中肿瘤相关的基因信息,提示S100P mRNA在胰腺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并与胰腺癌预后相关,其有望成为抗胰腺癌药物的重要治疗靶点.
作者:李丹;余涛;曾智;吴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维生素D水平在哮喘儿童吸入皮质激素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100例哮喘患儿进行研究.所有患儿均进行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检测,根据维生素D水平将其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维生素D水平<20 μg·L-1)共10例、维生素D不足组(维生素D水平在20~30 μg·L-1之间)共25例以及维生素D充足组(维生素D水平>30μg·L-1)共65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的吸入,每次200μg,每天2次.检测各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8个月后进行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用药后FEV1的改善率.结果 维生素D缺乏组、不足组和充足组用药前FEV1和用药8个月后FEV1改善率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得出维生素D不足组与充足组FEV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缺乏组则与充足组患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对于哮喘患儿吸入激素治疗提升肺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检测维生素D水平以及维生素D的补充可作为临床上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患儿的参考指标.
作者:刘后存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初次复治肺结核患者的复发与治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初次复治肺结核出现肺结核的原因,并对患者产生原发性耐药、获得性耐药的发生原因、临床处置以及治疗对策.方法 选取242例复治肺结核患者,对所选患者进行肺结核复治的原因分析,并对患者出现的耐药类型,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患者出现原发性耐药或获得性耐药的原因以及对策,并对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经验.结果 不同年龄段不同耐药性患者的单耐药率、多耐药率、耐多药率、广泛耐药率、利福平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患者的获得性耐药发生率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可见不同年龄段肺结核患者的耐药率相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6.74%,患者用药时间0~4个月时的耐药性值明显低于用药5~8个月的患者以及用药9~12个月的患者,患者中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任一药物耐药率为40.14%,未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任一药物耐药率为43.00%.结论 继发性耐药是我国初次复治肺结核患者耐药的主要类型,用药时间越长,耐药率越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的发生,同时对结核病的传染源进行有效控制,减少原发耐药的发生.
作者:王玉红;王智慧;董雅坤;谢兰品;杨帆;王秋梅;池跃鹏;梁亚充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