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维生素D水平在哮喘儿童吸入皮质激素治疗中的意义

刘后存

关键词:维生素D, 哮喘儿童, 吸入激素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维生素D水平在哮喘儿童吸入皮质激素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100例哮喘患儿进行研究.所有患儿均进行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检测,根据维生素D水平将其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维生素D水平<20 μg·L-1)共10例、维生素D不足组(维生素D水平在20~30 μg·L-1之间)共25例以及维生素D充足组(维生素D水平>30μg·L-1)共65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的吸入,每次200μg,每天2次.检测各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8个月后进行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用药后FEV1的改善率.结果 维生素D缺乏组、不足组和充足组用药前FEV1和用药8个月后FEV1改善率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得出维生素D不足组与充足组FEV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缺乏组则与充足组患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对于哮喘患儿吸入激素治疗提升肺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检测维生素D水平以及维生素D的补充可作为临床上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患儿的参考指标.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112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分析

    目的 研究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 12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本研究纳入112例成年人,其中男性40例(35.71%),女性72例(64.29%),年龄20 ~ 80岁,平均年龄为(47.21±11.05)岁,临床表现主要以出血型脑卒中及缺血型脑卒中两方面起病,并以出血型脑卒中多见(99例,88.39%),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均可发现清晰的颅底异常增生血管网.结论 (1)成人型烟雾病的发病高峰可能为40 ~50岁,女性多于男性;以出血型脑卒中多见,合并脑动脉瘤或动脉畸形可能是成人型烟雾病发生脑出血的病因;(2)CTA可以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初步筛查及早期诊断烟雾病的检查方法.

    作者:朱莹莹;汪青松;刘学春;管叶明;黄海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自制软体冰袋联合芙蓉膏外敷在脂肪乳输液外渗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制软体冰袋联合芙蓉膏外敷治疗脂肪乳外渗效果.方法 将40例脂肪乳输液外渗患者通过抽签法简单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20例)按常规方法外渗处湿敷50%硫酸镁,观察组(20例)用自制软体冰袋联合芙蓉膏外敷.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在外渗发生(T0)、外渗4 h(T1)、外渗12 h(T2)、外渗24 h(T3)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观察两组局部肿胀,皮肤颜色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T1、T2、T3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0.00%和100.00%,对照组分别为25.00%和65.00%,观察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脂肪乳输液外渗患者,自制软体冰袋联合芙蓉膏外敷可有效缓解疼痛,且对外渗后处理效果佳,使用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艳;夏闽娜;刘娟;臧一翠;米伟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小型钛板治疗14例下颌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钛板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14例下颌骨骨折应用小钛板作坚固内固定.复位技术及固定位置参照Champy方法.结果 14例患者中1例继发感染,1例出现颌干扰,其余咬合关系正常.结论 下颌骨骨折经口内用小钛板作坚固内固定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章绍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无菌检查方法适用性研究

    目的 建立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无菌检查方法标准.方法 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采用薄膜过滤法,对14家企业生产的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进行无菌方法适用性研究.结果 确定了规格为0.1g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的无菌检查方法.14家企业(共111批次)无菌检验方法均为:取样品60支,采用薄膜过滤法,用pH 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每次100 mL,共冲洗2次.结论 通过对14家企业生产的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的方法验证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试验,终确定严谨统一的无菌检查方法.

    作者:佘凡;王自义;高翔;李秋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目的 探讨具有晨峰现象的H型高血压与早期肾功损害关系.方法 选择已确诊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10 μmol·L-1]者共210例,对这些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晨峰组(108例)和非晨峰组(102例),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以及尿β2-微球蛋白的含量,同时检测一般生化指标.结果 晨峰组24 h平均收缩压[(155.7±14.6) mmHg]、白昼平均收缩压[(160.4±15.5) 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147.7 ±16.5) mmHg]、收缩压晨峰[(35.4±7.2) mmHg]、尿β2-微球蛋白[(1.11±0.31) mg·L-1]及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1.86±1.04) mg·L-1]均高于非晨峰组(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中具有血压晨峰者较非血压晨峰者更易出现早期肾功能损害.

    作者:刘宗涛;刘涛;谢丹;汪志新;崔跃;魏莱;余敏;黎鹏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玻璃酸钠联合复明胶囊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玻璃酸钠联合复明胶囊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疗效及对患者泪液中肿瘤坏死因子0(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88例,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每次1滴,每天5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明胶囊,每次5粒,每天3次.两组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泪液基础分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干眼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泪液中TNF-α和IL-1β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泪液分泌长度、BUT及FL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为95.45%,对照组为77.2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和16周,观察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分别少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1).观察组治疗后泪液中IL-1β和TNF-0水平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玻璃酸钠联合复明胶囊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疗效显著,下调患者泪液中IL-1 β和TNF-α水平可能与以上疗效有关.

    作者:李芳;刘月君;邓小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丁苯酞对db/db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NR2B受体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丁苯酞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R2B)表达的影响,探讨丁苯酞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 将16只db/db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丁苯酞干预组(L-NBP组,n=8)和糖尿病对照组(DM组,n=8),同窝出生的db/m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n=10).适应性喂养1周后,L-NBP组每日以溶于植物油中的丁苯酞灌胃,剂量为120 mg·kg-1,DM组与NC组则给予同等剂量的植物油灌胃,干预6周后,进行指标观察.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R2B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NC组比较,DM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和平均探索次数减少(P<0.05),而L-NBP组小鼠较DM组上述学习记忆成绩明显改善(P<0.05);与NC组相比,DM组和L-NBP组小鼠海马CA1区NR2B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L-NBP组较DM组NR2B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 丁苯酞可改善糖尿病引发的认知功能障碍,推测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NP,2B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海芳;张钢;张彦春;董运强;赵娜;兰敏;冀素晓;张松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外周血T淋巴细胞对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HBV-ACLF患者43例,随访观察3个月后患者的存活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及CD4+ CD25+ Treg细胞的百分比,并计算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值,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对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选择门诊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3个月后,43例HBV-ACLF患者存活26例,死亡17例.与肝衰竭存活组相比,肝衰竭死亡组CD3+细胞百分率(22.96±20.59)%、CD8+细胞百分率(31.63±12.69)%均低于存活组(37.89±17.36)%和(36.52±9.75)%,而CD4+细胞百分率(55.15±14.23)%、CD4+/CD8+(1.77±1.38)高于存活组(48.51±13.35)%、(1.32±0.68),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衰竭死亡组患者外周血CD3+、CD8+T淋巴细胞及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下降,CD4+T淋巴细胞、CD4+/CD8+升高,肝衰竭存活组患者CD3+T淋巴细胞及CD4+ CD25+ Treg细胞百分比下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HBV-ACLF患者的预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8+、CD4+ CD25+ Treg比例下降的程度越重,预后可能越差.

    作者:汪增秀;谭善忠;孙薇薇;沈建军;肖倩;梁重锋;蒋淑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多原发癌176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多原发癌的临床情况.方法 对176例多原发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女发病比例为2.26∶1,同时性多原发癌63例(35.8%),异时性多原发癌113例(64.2%).多原发癌的发病高峰时间集中于首发癌后的5年内,约139例(79.0%),多原发癌时间间隔为0~ 336个月.消化系统是首发癌和多原发癌的好发部位,其中首发癌的高发器官为食管、胃、肠道(54.5%),二发癌高发的器官为肠道、肺、胃、食管(67.6%).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是首发癌和多原发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多原发癌的手术率明显低于首发癌.结论 临床需提高多原发癌的诊断意识,掌握多原发癌发病特点、诊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水平.

    作者:李麦冬;胡长路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术中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2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并发症、结石清除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而手术时间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4.6vs36.6%,P<0.05);两组结石清除率均为100%,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vs7.3%,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势,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严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248例高龄经产妇围产期结局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高龄经产妇的妊娠和分娩结局,提高围产期保健工作质量.方法 对2007年1月-2014年12月间248例高龄经产妇和同期794例适龄经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产妇中来自农村的较多,高龄经产妇中农村孕妇占57.26%(142/248),城市孕妇定期产前检查率明显高于农村和流动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龄经产妇妊娠期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均高于适龄经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围产儿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经产妇风险明显上升,应加强高危妊娠的孕产期管理,以提高风险意识,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马常兰;王燕;连燕舒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孤立性脑桥梗死急性期病情进展与不同影像学分型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脑桥梗死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66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头颅影像学资料,根据病情是否进展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依据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分为旁正中梗死、深部小梗死和其他类型梗死.比较进展组与非进展组之间的临床和头颅影像学资料,然后进一步回归分析急性脑桥梗死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结果 66例脑桥梗死患者中发生病情进展17例,未进展49例,进展发生率25.8%;进展组与非进展组之间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脑白质疏松程度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中、下不同部位脑桥梗死在两组之间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旁正中梗死、深部小梗死和其他类型梗死不同影像学分型在两组之间构成比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16,P=0.011),其中旁正中梗死在进展性脑桥梗死中发生率高于非进展组;相关性分析显示较其他2种类型脑桥梗死旁正中梗死与进展性脑桥梗死之间显著相关(r =0.376,P=0.002);进展性脑桥梗死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桥梗死不同影像学分型与病情进展明显相关(P=0.04),表现为旁正中梗死较其他类型梗死发生病情进展的概率显著增加(OR=0.13,P=0.02),较脑桥深部小梗死,旁正中梗死发生病情进展的趋势可能同样存在(OR=0.23,P=0.10).结论 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与脑桥梗死病情进展无明显相关;不同影像学分型脑桥梗死与病情是否进展之间显著相关,旁正中梗死患者更容易在急性期出现病情进展.

    作者:张迎生;朱瑞;李邦松;张明;靳长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影响非典型脑膜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影响非典型脑膜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诊断为非典型脑膜瘤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及病理学资料,并对患者定期随访,对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2例非典型脑膜瘤患者随访时间为3 ~ 1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5个月,复发或死于肿瘤复发患者共20例,复发率为32.26%(20/62),单因素分析显示:未全切肿瘤、肿瘤大直径≥5 cm、脑侵袭和(或)骨侵袭、术后未辅助放疗、Ki-67阳性指数≥6%与非典型脑膜瘤术后复发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未全切肿瘤、Ki-67阳性指数≥6%、脑侵袭和(或)骨侵袭、未辅助放疗与非典型脑膜瘤术后复发相关(P<0.05).结论 影响非典型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未全切肿瘤、Ki-67阳性指数≥6%、存在脑侵袭和(或)骨侵袭、未辅助放疗,对于存在以上危险因素者,需要密切随访.

    作者:侯保森;徐培坤;王斌;李式浩;李显雄;曹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经直肠和会阴两种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法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直肠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对101例直肠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术中VAS疼痛评分经直肠穿刺组为(3.43±1.34)分,低于会阴前列腺穿刺组的(5.25±1.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经直肠穿刺组术后发热及直肠出血例数高于经会阴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肉眼血尿、泌尿生殖系感染、排尿困难/尿潴留等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会阴前列腺穿刺较经直肠穿刺疼痛程度较重,但术后发热、直肠出血等并发症较少.

    作者:郑慧杰;熊海云;曾小明;余明主;谭公祥;陈亚梅;周刚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治疗膀胱癌的研究进展

    膀胱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易复发,复发后恶性度增加.免疫检查点阻断剂通过调整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使T细胞活化并清除肿瘤细胞.近年来,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已被用于治疗各种侵袭性肿瘤,这给膀胱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该文主要介绍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在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郑海洲;张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白细胞介素-34的特点及其在肿瘤疾病中的作用

    白细胞介素-34(IL-34)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白细胞介素家族成员,其受体有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ζ受体(RPTP-ζ).目前,已知IL-34与集落刺激因子-1(CSF-1)的生物学活性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在各种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发现IL-34在急性白血病、骨巨细胞瘤、肝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因此,研究IL-34与肿瘤的关系有助于了解肿瘤的发病机制,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李静;胡艳;王丽红;徐前飞;刘亚蒙;葛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探讨维生素D水平在哮喘儿童吸入皮质激素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维生素D水平在哮喘儿童吸入皮质激素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100例哮喘患儿进行研究.所有患儿均进行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检测,根据维生素D水平将其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维生素D水平<20 μg·L-1)共10例、维生素D不足组(维生素D水平在20~30 μg·L-1之间)共25例以及维生素D充足组(维生素D水平>30μg·L-1)共65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的吸入,每次200μg,每天2次.检测各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8个月后进行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用药后FEV1的改善率.结果 维生素D缺乏组、不足组和充足组用药前FEV1和用药8个月后FEV1改善率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得出维生素D不足组与充足组FEV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缺乏组则与充足组患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对于哮喘患儿吸入激素治疗提升肺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检测维生素D水平以及维生素D的补充可作为临床上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患儿的参考指标.

    作者:刘后存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老年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转归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转归.方法 收集126例有完整资料的住院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老年组47例(年龄≥65岁)和中青年组79例(年龄16~<65岁).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等.结果 老年组的症状以咳嗽咳痰和胸闷气喘为主,其他症状与中青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伴有合并症(63.83%,30/47)显著高于中青年组(18.99%,15/79).老年组中有既往抗结核病史和不正规治疗的患者(95.74%,45/47;80.85%,38/47)显著高于中青年组(77.22%,61/79;49.37%,3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71,12.291,均P<0.05).老年组的肺部病灶广泛,大于3个肺野的患者(72.34%,34/47)显著高于中青年组患者(45.57%,36/79).老年组的治愈率(38.30%,18/47)低于中青组(62.03%,49/79),病死率(17.02%,8/47)高于中青组患者(1.27%,1/7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54,8.773,P<0.05).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血白细胞减少在老年组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别为21.28% (10/47)、27.66%(13/47)和17.02% (8/47),明显高于中青年组的8.86% (7/79)、12.67% (10/79)和3.80% (3/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892、4.444和4.911,均P<0.05).老年组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的患者(68.09%,32/47)显著高于中青年组患者(34.18%,27/79),其他耐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不典型,肺部病灶常伴有多发空洞,合并症较多,不良反应发生概率高,耐药程度高,临床疗效欠佳.

    作者:陶满意;杨淇;张雷;李玉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黄芪甲苷对2型糖尿病小鼠肾脏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作用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AS-Ⅳ)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和对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的影响.方法 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db/db组和db/db+ AS-Ⅳ组,另以野生型(WT)小鼠作为对照组.AS-Ⅳ予1g·kg-1饲料喂食.第12周,检测各组小鼠体质量、血糖、肾质量、肌酐清除率和24 h尿白蛋白定量.PAS染色和电镜检测各组小鼠肾脏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PCN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第12周时,db/db组小鼠体质量、血糖、肾质量、肌酐清除率明显高于WT组,但db/db+ AS-Ⅳ组与db/d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b/db组小鼠24h尿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WT组,db/db+ AS-Ⅳ组小鼠24h尿白蛋白水平低于db/d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db组小鼠肾小球面积,肾小管面积,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和肾小管基底膜厚度均显著高于WT组,db/db+ AS-Ⅳ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db/db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b/db组小鼠肾组织PCNA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WT组,AS-Ⅳ可以明显降低PCNA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Ⅳ可能通过减少2型糖尿病小鼠肾脏内增生细胞核抗原的蛋白表达来延缓糖尿病肾病进程.

    作者:孙惠力;韩鹏勋;王文静;余学问;宋高峰;戈娜;易铁钢;李顺民;邵牧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青娥丸联合钙剂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青娥丸联合钙剂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骨质疏松患者100例,按完全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青娥丸联合钙剂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钙剂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降钙素、骨钙素、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转化生长因子β1、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和骨密度.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2±0.06)vs(0.54±0.05)g·cm-2,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时骨密度显著增加[(0.66±0.09) vs (0.58±0.08) g·cm-2,P<0.05];治疗12个月后骨密度显著增加[(0.71 ±0.11)vs(0.63±0.10)g·cm-2,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降钙素、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降钙素水平显著升高[(262.39 ±72.59)vs(231.53 ±62.39) ng·L-1,P<0.05];骨钙素水平显著升高[(11.53 ±2.69)vs(9.35 ±2.27)μg·L-1,P<0.05];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升高[(111.59 ±35.35)vs(97.93 ±31.56) IU·L-1,P<0.05];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显著降低[(3.57 ±0.91)vs(4.49 ±1.50) mIU·mL-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娥丸联合钙剂有助于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

    作者:陈娟;金山;张喜平;康鸿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