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的治疗体会

张凌云

关键词:阑尾炎, 根部穿孔,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对20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因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在本院行手术治疗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不同的患病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术后没有出现腹腔脓肿及盲肠瘘,患者临床治愈率为100%.结论:对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采用合适的临床处理,可有效减少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引起的腹腔脓肿及盲肠瘘,并可有效预防或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效果.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地西泮在中期引产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加用缓慢静注地西泮在中期引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站近半年来要求终止妊娠者的264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加用缓慢静注地西泮引产,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引产.结果:研究组产妇引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引产出血量、宫颈裂伤明显小于对照组,且疼痛及焦虑程度比对照组减轻,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期引产中应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加用缓慢静注地西泮,其临床效果优于单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具有临床参考意义.

    作者:蔡向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颅脑外伤临床诊治探析

    目的:探究并分析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治特点,为该病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3月份至2010年3月份收治的58例颅脑外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我院在收治患者后采取的诊断与治疗手段,并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58例患者中,3例死亡,6例成为植物人,9例重度残疾,21例中度残疾,19例恢复良好,死亡率为5.2%,残废率为25.86%;结论:针对颅脑外伤,在及时治疗的同时,需要严格防治并发症的出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才可确保积极的临床疗效,提升患者疗后自理能力的恢复,降低疾病的致残致死率.

    作者:赵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和探讨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70例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1例发生腹部包块并发腹腔感染转外科治疗,3例发生肠外瘘,经过精心的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有效的护理有助干预防炎症性肠病并发症,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浦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统计2008年2月~2012年5月在我科行去大骨瓣减压术的18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早期行颅骨修补术120例(为早期修补组),行颅骨修补术的时间间隔去大骨瓣减压术38.2(36~40)d;另60例在大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为对照组),时间间隔去大骨瓣减压术107.6(90 ~ 153)d.通过分析手术并发症、耗时、皮瓣游离时间及手术失血量来回顾两组的临床效果,评估早期颅骨修补的有效性.结果:两组术后伤口感染率无明显差别,但早期修补组的硬膜下积液率及皮瓣游离过程中硬膜破裂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6.7%(4/60)vs.30%(9/30)3.3%(2/60)vs.26.7%(8/30)(P< 0.01).早期修补组耗时、皮瓣游离时间、手术总出血量比对照组都明显缩短,分别为(95.33±4.71)minvs.(133.67±5.12)min,(15.3±1.24)minvs.(40.67±3.11)min,(336.67±24.6)mlvs.(573.30±26.7)ml(P<0.01).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手术能很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保障患者健康.

    作者:吴昌松;王佳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麻醉下行剖宫产术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张雪,女性,28岁,孕1产0孕38周,因突发腹痛1小时入院.因羊水过少拟急诊入手术室行剖宫产术.入手术室时血压149/98mmHg,心率90次/分.

    作者:钟云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迟发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

    经对2011年1月~2012年8月124例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后5例迟发出血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护理措施.认为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迟发出血可能与患者术后过度活动,患者合并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等有关,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预防部分迟发出血.

    作者:罗琳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耳鼻喉科安全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

    耳鼻喉科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问题,主要是因为此科疾病种类多,病情较为复杂且多为敏感部位,所以,其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对耳鼻喉科一些较为多见的安全问题,要有一定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有效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出现安全隐患时,需要及早准确处理,从而提高抢救率.本文分析了耳鼻喉科较为多见的安全问题,并对相关预防和处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作者:郎宝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疱疹性龈口炎的疗效

    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急性疱疹性龈口炎,观察其实际疗效与传统方式治疗急性疱疹性龈口炎之间的区别.本组病例选自2007年以来入住我院诊治的148例急性雹疹性龈口炎患儿,将其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对两组患儿进行疗效对比.

    作者:张立港;应丽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双人注水配合法在老年胃管置入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双人配合注水法在老年胃管置入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将50例拟安置胃管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常规组,观察两组的置管成功率,患者呛咳、恶心、呕吐、返折入口腔次数,置管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的变化等指标.结果 2组的置管成功率,患者呛咳、恶心、呕吐、返折入口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前后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P>0.05),心率、血压在试验组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置管后较置管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 双人注水配合安置胃管法可以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减轻置管过程中的不适,减轻患者痛苦,保证置管过程中的安全,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开秀;涂莉莉;柯秀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医院数据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医院信息系统应具有的功能:要有一个大规模、高效率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要有很强的联机事务处理支持能力;典型的24小时不间断系统、绝对安全、可靠;易学易用的友善人机界面,能适压医院的发展计划需求;开放性与可移植性,适应不同的硬软件平台;模块化结构,可扩充性等.本文主要探讨医院数据亿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作者:周生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在老年肾内科患者中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肾内科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在为2011年3月至201 2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肾内科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1.6±1.8)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4.6±2.8)d,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肾内科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缩短其住院时间,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薛继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剖宫产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加强剖宫产术后护理工作的必要性,旨在为进一步提高剖宫产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6年12月~2010年12月问我院收治的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积极的术前及术后护理,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这62例产妇的剖宫产手术均成功完成,经过积极的术前及术后护理,所有产妇均安全出院.结论:加强剖宫产手术术前及术后的护理工作,可提高剖宫产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罗艳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92例重症颅脑损伤并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分析重症颅脑损伤并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9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均采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取持续湿化气道护理,对照组采取间断湿化气道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堵管发生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并给予持续湿化气道护理,能有效缩短术后堵管时间,减少感染发生,对提高治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郝菁晶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金双歧联合茵栀黄口服液、茵栀黄口服液单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金双歧联合茵栀黄口服液与茵栀黄口服液单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室1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两组,实验组80例在出现黄疸后口服金双歧联合茵栀黄口服液,对照组80例在出现黄疸后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单药,疗程为5-7天.结果:金双歧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比茵栀黄口眼液单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治愈时间更短,胆红素下降值更低.结论:金双歧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志新;闫利红;王长华;刘燕春;高国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英国病情交流SBAR模式在护理晨交班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病情交接班模式,并评价此交班模式在护理晨交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英国医疗行业内医护人员间关于标准化病情交流的SBAR模式,并将此制成简化表格,运用于护理晨交班中一级护理患者的病情交接,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感染科病区作为试点,进行为期三个月的SBAR交接班模式的运用.结果:接班者对有效信息掌握度由普通模式的87.9%提升到了95.4%,平均交班时间较常规模式缩短了3.1分钟/天;100%的护士认为这种交班模式可行,73%的护士认为SBAR模式较普通模式交班条理更加清晰,82%的护士认为SBAR模式关注点更加明确,73%护士认为SBAR模式提高了护士的评判性思维.结论:SBAR交流模式是医护人员之间快速准确传递病情的一种方式,运用SBAR模式进行晨交班,内容精简且具有针对性,大大提高了接班者对有效信息的接收率,简化了交班流程,缩短了交班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蓝莹;祝海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血涂片复检对血细胞分析的意义及现状

    分析目前实验室血细胞分析仪分析后血涂片复检的现状,分析血涂片复检在血细胞分析中的重要意义,并分析目前血细胞分析后血涂片复检率偏低的原因,探讨增加检验人员对血涂片重要意义认识的方法,分析如何提高检验专业人员对血涂片细胞学分析的能力,以提高血细胞分析的准确性及规范性.

    作者:邱建文;朱来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主要包括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如果不能恰当及时治疗,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由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与血栓的形成密切相关,因此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基本的就是抗检治疗.本文旨在研究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郑学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调肝胶囊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和调肝胶囊联合使用对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8例经过确诊的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治疗组34例.治疗组采用拉米夫定和调肝胶囊一起服用治疗,对照组则只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经过两年的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血清中的乙肝两对半、HBV-DNA、肝功能以及YMDD的变异等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肝功能指标的评价结果、乙型病毒肝炎各指标转化率的评价结果以及厌食症、腹胀、肝区疼痛等发病率都具显著差异(P<0.05).结论:拉米夫定和调肝胶囊联合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具有明显作用,且有利于促进肝功能的迅速恢复.

    作者:韦承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长托宁和阿托品全凭静脉麻醉于门诊小儿术前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长托宁和阿托品作为小儿全凭静脉麻醉术前用药的效果.方法:将80例在我院门诊行腹部简单手术的小儿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于入室后静脉给予长托宁0.012mg/kg(A组)或阿托品0.012 mg/kg(B组),观察注药后10、20、30 min的血压、心率、脉氧饱和度、口干程度、及镇静程度.结果:B组心率与基础值比较明显加快,A组心率无明显变化(P> 0.05),镇静作用优于B组(P < 0.05).结论:长托宁具有很好的抑制腺体分泌作用、维持心血管功能稳定和良好的中枢镇静作用,能有效预防术中知晓,是小儿理想的术前用药.

    作者:李元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大骨瓣开颅术在重症颅脑外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手术在重症颅脑外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间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48例,给予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GCS评分,以及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GCS评分平均为(10.31±0.38)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6.42±0.21)分(P<0.05).患者术后的存活率为79.17%.结论:大骨瓣开颅手术在重症颅脑外伤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陈国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求医问药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