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短波治疗仪联合中医针灸疗法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崔圣岳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病, 超短波治疗仪, 中医, 针灸
摘要:目的:应用超短波治疗仪联合中医针灸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治疗效果,探讨超短波治疗仪的应用价值及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前后对照方法,选取于本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对症降压治疗,选用不同的降压药物,同时采用超短波炎治疗仪(15min/次,2次/d),治疗周期为1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综合疗效、收缩压、舒张压等相关检测指标。结果:治疗前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临床综合疗效、收缩压、舒张压等方面改善较治疗前明显(P<0.05或 P<0.01)。结论:超短波联合中医针灸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方面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压调节功能,提高临床效果,在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时应广泛应用。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尿液分析仪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在尿液隐血检验中的效果

    目的:探究尿液分析仪及显微镜红细胞计数在尿液隐血检验中检验结果的不同。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检验科接受的尿液检验标本140例进行尿液隐血检验,所有尿液标本均同时进行尿液分析仪检验以及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将尿液分析仪所得结果设为 A 组,将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所得结果设为 B组,对比两种检验结果。结果:两种检验方式中共同检验出为阳性的尿液样本共21例,若将 B 组所得结果视为标准,对 A 组结果进行分析,A 组结果的假阳性率为16.00%,假阴性率为6.96%;若将 A 组结果为标准,则 B 组结果假阳性率为27.59%。假阴性率为3.60%。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对尿液分析仪满意度较之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更高,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将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与尿液分析仪检验相结合,对尿液隐血检验中可取的更高的准确率,但临床工作人员对尿液分析仪操作满意度更高。

    作者:米立波;蔡亮;马研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西门子 PRIMUS 医用直线加速器电子线剂量率故障检修

    西门子 PRIMUS 医用直线加速器电子线常规使用的剂量率是300MU/min,并由系统控制其稳定在±10%的波动范围内,当因某种原因超过该范围时会引起与剂量率相关的连锁并中断放疗。本文主要介绍加速器电子线剂量率出现故障并终将注入器电阻更换解决故障的检修经过。

    作者:程杭;杨昕;朱万里;张红智;张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病、肝衰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病、肝衰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将本院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64例重症肝病、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治疗的方式划分为人工组与内科组,每组32例患者。人工组采用人工肝系统治疗的方式,内科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人工组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高于综合组84.36%,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内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明显高于人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7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病、肝衰竭的疗效比较突出,而治疗前患者的基础状态,凝血酶原活动度等为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邱梅花;陈泳莲;李耿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对外来器械的管理中通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对于提高器械安全性、维护手术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于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间,对本院的外来器械以及相应的跟台人员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式进行外来器械管理,以实现预防并控制医院内部感染情况的出现。结果: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本院共实施了412台骨外科的外来器械手术,412例手术中包括2次由于器械供应厂商未能及时送到相关器械导致手术延迟外,其余410例手术均顺利进行(99.515%),且未出现1例由于外来器械而引发医院感染和手术感染的现象。结论:在对外来医疗器械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外来器械管理效率,降低手术感染发生风险,因此持续质量改进措施适合应用在医院外来器械管理工作中并加以推广。

    作者:郑伟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PHENIX-USB4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 PHENIX-USB4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90例,按照随机的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盆底肌肉训练的方法治疗,观察组给予 PHENIX-USB4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对尿失禁和盆底肌肉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的有效率64.4%,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肉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PHENIX-USB4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磊清;汪素莉;王凤菊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手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应用分析

    目的:在剔除子宫肌瘤的腹腔镜手术操作中运用手指助力减少肌瘤组织残留量的效果评估。方法:基于检查及掌握各项临床数据、病学资料前提下,对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因患子宫肌瘤而入本院施行诊疗的女性患者59例为评析对象,入选女性患者都接受腹腔镜下肌瘤组织剔除手术,术中操作增用手指助力以减少肌瘤组织的残留量,探讨手术预后疗效并评析此种手术法的医疗作用。结果:经调研、评估知,59例女性患者都顺利结束剔除术,手术实践中经手指触碰后新发现小型肌瘤的病例共计7例。术中平均操作时间是(80.43±35.14)min,平均出血总量是(104.92±792.84)mL,肛门排气恢复平均时间是(19.82±8.53)h。4例患者感到手指触摸孔或穿刺孔处轻微疼痛,2例皮下轻微气肿,其余患者的术口恢复状态良好,没有出现其他类型的不良症状。结论:在腹腔镜下施行子宫肌瘤组织剔除操作中增用手指助力法,可使患者肌壁间微小肌瘤得以有效剔除,且术后不良症状较少,应被积极推广、运用。

    作者:李佳;高伟超;金凤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机械通气在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2015年收治的100例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行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的观察组与未行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的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显著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与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海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大面积脑梗死应用多层螺旋 CT 诊断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应用多层螺旋 CT 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脑梗死患者60例,对患者进行多层螺旋 CT 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临床诊断相比较,多层螺旋 CT 诊断准确率为100%(60/60)。结论:多层螺旋 CT 诊断大面积脑梗死准确率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张建林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无抽搐电休克在临床精神科的应用

    目的:探索无抽搐电休克(MECT)在临床精神科的应用疗效。方法:精神科患者86例进行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 MECT 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74.4%;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16例,有效率为62.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率为(88.9±24.8) min/次,血压为(133.7±20.6)mmHg 对照组心率为(83.2±26.3)min/次,血压为(138.4±34.5)mmHg,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均明显改善,观察组(40.1±4.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9.3±4.6)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患者采用 MECT 治疗,安全、副作用小、几乎没有禁忌症,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孙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内镜下套扎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内镜下套扎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76例进行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独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套扎联合奥曲肽进行治疗,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症状好转时间,止血时间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1.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的止血时间为(15.4±4.9)h,对照组的止血时间为(23.1±5.6)h,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行再止血患者2例,观察组进行再止血的患者11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内镜下套扎联合奥曲肽治疗,能够改善再出血质量,提供患者生活,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唐艳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新型敷料在骨科慢性难愈创面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新型敷料在骨科慢性难愈合创面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骨科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31例,用掷硬币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和研究组17例,对照组应用碘伏等传统方法换药,研究组应用新型敷料换药,观察两组换药后的伤口愈合情况等。结果:研究组痊愈9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2例,而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2例、有效3例、无效6例,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研究组疗效15例(90.30%)明显优于对照组8例(7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敷料费用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换药次数、疼痛率、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总费用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新型敷料给予骨科慢性难愈合创面换药具有良好的愈合效果,能够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总费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联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创硬化治疗肝脾肾卵巢囊肿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创硬化治疗肝脾肾卵巢囊肿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肝脾肾卵巢囊肿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创硬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创硬化治疗对肝脾肾卵巢囊肿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可广泛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侯丹凤;赵随香;樊小鸿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行腹股沟嵌顿疝腹腔镜下复位+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收治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行腹股沟嵌顿疝切开复位+李金斯坦法无张力疝修补术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有否排尿费力、下床时间、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近期复发率。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腹,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均较短,术后排尿困难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2~36个月,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 治疗腹股沟嵌顿疝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相对花费较多,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超一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及 rTMS 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 YMRS 评分、CGI-BP 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rTMS 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具有较高的效率。

    作者:王飞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体积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对检出前列腺癌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的前列腺穿刺中各项前列腺相关指标与前列腺癌检出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行前列腺穿刺2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前列腺体积(PV)与前列腺癌检出率之间的关系。所有穿刺病例在行穿刺术前均行 PSA、直肠指诊(DRE)及经直肠超声扫描测量 PV 并计算得出 PSAD。结果:在总共278例前列腺穿刺的病例中,有61例经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检出率为22.25%。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两组患者除年龄以外,PSA、PSAD 和 PV 均有显著性差异,PSAD 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显著高于 PSA(0.551)。当 PSAD 截断值为0.15ng/mL2时,检出前列腺癌的特异度为89%。结论:随着 PV 的增大,前列腺癌的检出率逐渐减低,PSAD 诊断效能优于 PSA,对预测前列腺癌的发生和恶性程度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敏娴;卢彩成;陈国强;张贵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一种评价医用敷料对创面黏附性能的体外试验方法

    本文采用一个独特的体外定量模型,即用生物基质模拟伤口与医用敷料的黏附作用。用纤维蛋白凝块提供创面黏着,通过测量从纤维蛋白凝块上去除敷料材料所需的力,来评价敷料对创面的黏附性。本试验可用于不同敷料对创面的潜在黏附性的横向比较,4种敷料剥离力值分别为:0.150N、0.225N、0.445N、2.760N,试验结果说明带防粘连层的新型敷料比传统型敷料潜在黏附性明显降低。本试验重复性较好,可用来替代目前的动物体内试验。

    作者:张丽梅;孙海鹏;刘万宗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用于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麻醉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用于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82例小儿疝气患儿,并将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患儿均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手术中行常规全身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联合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观察分析患儿的 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与 SpO2(血氧饱和度)改变情况、苏醒时间、舒芬太尼用量及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在 T1(切皮操作时)、T2(苏醒时)时,组间 HR、MAP 进行对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将患儿的苏醒时间、舒芬太尼用量及相关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作者:唐玲;王静;朱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急诊应用萨勃心肺复苏机与徒手胸外按压的疗效对比

    目的:研究急诊中应用萨勃心肺复苏机与徒手胸外按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急诊科接诊的心脏骤停后应用萨勃心肺复苏机的患者85例(A 组)以及在心脏骤停后应用徒手胸外按压的患者76例(B 组),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A 组心肺复苏的有效例数为52例(61.2%),而 B 组的心肺复苏的有效例数为25例(32.9%),可见萨勃心肺复苏机的复苏有效率远高于徒手胸外心肺复苏(P<0.05)。A 组相对于 B 组而言,在收缩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上效果更佳,同时 A 组的心肺复苏所用的时间也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结论:急诊中应用萨勃心肺复苏机的临床疗效优于徒手胸外按压。

    作者:李光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肠易激综合征的器械诊断及饮食因素研究现状

    肠易激综合征(IBS)症状往往同饮食相关。当前研究认为 IBS 人群以及 IBS 各个亚型在饮食结构方面存在区别,其中饮食摄入量同患者症状程度存在着直接的联系。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辛辣食品、冷食、蔬菜水果、碳酸饮料以及乳制品等会诱发 IBS 症状。本文简要介绍饮食同 IBS 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器械诊断及 IBS 患者饮食干预措施。

    作者:欧阳晓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腹腔镜在上消化道穿孔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腹腔镜以及开腹手术在非急诊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以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医院接受上消化道穿孔患者作为研究,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71例,纳入腹腔镜组,选择开腹手术治疗31例,纳入开腹组。结果:腹腔镜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肠粘连发生率、不乏忍受痛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穿孔中的应用腹腔镜,创伤更轻,有助于患者康复,但不能提高满意率。

    作者:康昆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