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面积脑梗死应用多层螺旋 CT 诊断的临床意义分析

张建林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 多层螺旋 CT, 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应用多层螺旋 CT 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脑梗死患者60例,对患者进行多层螺旋 CT 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临床诊断相比较,多层螺旋 CT 诊断准确率为100%(60/60)。结论:多层螺旋 CT 诊断大面积脑梗死准确率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放射临床诊断与医疗器械的关系

    放射科是现代医院的必备科室,临床临床各科的许多疾病都须通过放射科的设备进行明确诊断或辅助诊断,所以放射诊断对医学诊断举足轻重。而放射诊断是依赖于医疗器械的,医疗器械的先进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放射临床诊断的质量和水平。文章将通过放射诊断技术的应用及意义、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放射临床诊断与医疗器械的关系。

    作者:苗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为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选择本院在2014年10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科学统计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超声脉冲电导穴位给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治疗慢性胃炎时有利于改善其状况,可以明显提治疗的成功率,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孙明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西门子 PRIMUS 医用直线加速器电子线剂量率故障检修

    西门子 PRIMUS 医用直线加速器电子线常规使用的剂量率是300MU/min,并由系统控制其稳定在±10%的波动范围内,当因某种原因超过该范围时会引起与剂量率相关的连锁并中断放疗。本文主要介绍加速器电子线剂量率出现故障并终将注入器电阻更换解决故障的检修经过。

    作者:程杭;杨昕;朱万里;张红智;张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分析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穿刺针在宫腔镜手术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在实施宫腔镜手术过程中,分析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穿刺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7月~2016年2月收治的宫腔镜手术患者80例,通过抽签的形式完成研究分组;对照组:选择硬膜外穿刺针实施穿刺;观察组:选择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穿刺针实施穿刺;对比血压水平、心率水平以及血氧饱和度等差异。结果: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这几个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在麻醉起效时间以及临床恢复时间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宫腔镜手术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宫腔镜手术患者,临床选择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穿刺针实施穿刺,可以确保快速显效,获得显著的肌肉松弛效果,表现出较佳的止痛性能,于宫腔镜手术应用过程中,可以获得显著效果。

    作者:祁向雯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中的临床效果,并与半胶条引流组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无菌技术操作,皮下积液26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留置针置管引流16例,用留置针专用敷贴将留置针针柄固定于胸壁,形成便携式负压装置,定期缓慢抽出积液。半胶条持续引流10例,采用无菌技术操作,切口后置入无菌半胶条进行引流。结果:两组患者均引流成功,24h 引流量分别为留置针引流组平均为(125.75±22.43)mL,伤口愈合时间平均为(11.7±2.1)d ;半胶条引流组患者平均为(140.58±30.17) mL,伤口愈合时间平均为(14.6±4.2)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留置针引流组未见感染病例发生,半胶条引流组2例出现感染,后均改成留置针引流,伤口全部愈合。结论:静脉留置针治疗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操作简便、引流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庞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临床血糖检验中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应用的价值对比

    目的:对临床血糖检验中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临床应用价值的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60例在本院进行血糖检验的患者,按照临床血糖检验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生化仪检验,实验组采用快速血糖仪检验,观察两种仪器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在血清葡萄糖、毛细血管葡萄糖、血浆葡萄糖以及静脉血血糖检测指标结果中没有显著区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检测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血糖检测临床结果中,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没有显著区别,但快速血糖仪检测时间更短、操作简便,能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孟凡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普外科腹腔镜治疗急腹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普外科急腹症患者采取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接诊的120例普外科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率(95.00%)高于对照组(83.33%),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18.33%),手术时间(39.67±8.04)min 短于对照组(68.59±15.74)min,术中出血量(39.52±10.49)mL 少于对照组(70.57±16.73) mL,术后进食恢复时间(7.17±2.38)h 短于对照组(16.87±5.68)h,住院时间(5.04±1.18)d 短于对照组(9.36±2.45)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急腹症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相比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而且手术成功率更高,安全性更高。

    作者:朱丰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肠易激综合征的器械诊断及饮食因素研究现状

    肠易激综合征(IBS)症状往往同饮食相关。当前研究认为 IBS 人群以及 IBS 各个亚型在饮食结构方面存在区别,其中饮食摄入量同患者症状程度存在着直接的联系。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辛辣食品、冷食、蔬菜水果、碳酸饮料以及乳制品等会诱发 IBS 症状。本文简要介绍饮食同 IBS 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器械诊断及 IBS 患者饮食干预措施。

    作者:欧阳晓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肝脓肿行彩超诊断以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彩超在肝脓肿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于本院就诊的高度疑似肝脓肿患者共100例,将检查确诊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 组患者实行抗生素+彩超干预治疗,B 组患者实行单纯抗生素治疗,观察彩超在肝脓肿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①100例患者经过实验室检查后,确诊为肝脓肿的有96人,非肝脓肿的有4人,100例患者经过彩超检查确诊为肝脓肿的有93人,检测准确率为96.8%。② A 组48例使用彩超干预治疗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5.8%;B 组48例未使用彩超干预治疗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83.3%。A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 B 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率的χ2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诊断及治疗肝脓肿患者时,可以采用彩超检查及干预治疗的方法。

    作者:林少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用于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麻醉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用于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82例小儿疝气患儿,并将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患儿均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手术中行常规全身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联合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观察分析患儿的 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与 SpO2(血氧饱和度)改变情况、苏醒时间、舒芬太尼用量及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在 T1(切皮操作时)、T2(苏醒时)时,组间 HR、MAP 进行对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将患儿的苏醒时间、舒芬太尼用量及相关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作者:唐玲;王静;朱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针灸配合化痰通腑汤治疗中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化痰通腑汤治疗中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12例本院于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中风急性期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20%甘露醇200ml 降颅内压,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控制感染、吸氧、营养支持、控制血压、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脑细胞保护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化痰通腑汤治疗。结果:本研究无死亡病例,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52/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9%(47/5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急性期患者采取针灸联合化痰通腑汤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血脂指标,提高治疗疗效,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毕立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PHENIX-USB4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 PHENIX-USB4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90例,按照随机的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盆底肌肉训练的方法治疗,观察组给予 PHENIX-USB4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对尿失禁和盆底肌肉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的有效率64.4%,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肉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PHENIX-USB4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磊清;汪素莉;王凤菊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宫腔镜电切宫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宫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为宫腔镜电切宫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微波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宫腔镜电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并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情况、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宫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了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提高了预后和治愈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仪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对应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仪方案对患有患有黄疸疾病的新生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患有患有黄疸疾病的新生儿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单纯采用蓝光照射仪照射方案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治疗;采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仪方案对治疗组患儿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黄疸症状彻底消失时间和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在新生儿黄疸疾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新生儿黄疸疾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仪对患有患有黄疸疾病的新生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刘雨华;何声福;陈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体积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对检出前列腺癌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的前列腺穿刺中各项前列腺相关指标与前列腺癌检出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行前列腺穿刺2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前列腺体积(PV)与前列腺癌检出率之间的关系。所有穿刺病例在行穿刺术前均行 PSA、直肠指诊(DRE)及经直肠超声扫描测量 PV 并计算得出 PSAD。结果:在总共278例前列腺穿刺的病例中,有61例经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检出率为22.25%。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两组患者除年龄以外,PSA、PSAD 和 PV 均有显著性差异,PSAD 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显著高于 PSA(0.551)。当 PSAD 截断值为0.15ng/mL2时,检出前列腺癌的特异度为89%。结论:随着 PV 的增大,前列腺癌的检出率逐渐减低,PSAD 诊断效能优于 PSA,对预测前列腺癌的发生和恶性程度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敏娴;卢彩成;陈国强;张贵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针对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运用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运用彩色超声心动图对2200例孕妇开展产前筛查,依次观察胎儿的四腔心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胎儿主动脉弓以及动脉导管弓切面、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结果:2200例孕妇,有21例胎儿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经引产尸检或者产后随访证实先天性心脏病23例,漏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91.3%。结论:将超声心动图用于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准确率高,该诊断方法可靠。

    作者:蔡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机械通气在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2015年收治的100例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行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的观察组与未行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的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显著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与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海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大面积脑梗死应用多层螺旋 CT 诊断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应用多层螺旋 CT 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脑梗死患者60例,对患者进行多层螺旋 CT 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临床诊断相比较,多层螺旋 CT 诊断准确率为100%(60/60)。结论:多层螺旋 CT 诊断大面积脑梗死准确率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张建林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对外来器械的管理中通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对于提高器械安全性、维护手术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于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间,对本院的外来器械以及相应的跟台人员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式进行外来器械管理,以实现预防并控制医院内部感染情况的出现。结果: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本院共实施了412台骨外科的外来器械手术,412例手术中包括2次由于器械供应厂商未能及时送到相关器械导致手术延迟外,其余410例手术均顺利进行(99.515%),且未出现1例由于外来器械而引发医院感染和手术感染的现象。结论:在对外来医疗器械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外来器械管理效率,降低手术感染发生风险,因此持续质量改进措施适合应用在医院外来器械管理工作中并加以推广。

    作者:郑伟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对比探讨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从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并选取同期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检测阳性率与血液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阳性率为93.75%,对照组为77.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TG、TC、LDL、ApoB 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HDL、ApoA-I 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采用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能改善血脂代谢水平,提高诊断阳性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耿伟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