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伟红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宫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为宫腔镜电切宫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微波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宫腔镜电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并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情况、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宫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了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提高了预后和治愈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从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并选取同期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检测阳性率与血液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阳性率为93.75%,对照组为77.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TG、TC、LDL、ApoB 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HDL、ApoA-I 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采用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能改善血脂代谢水平,提高诊断阳性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耿伟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脑外伤脑积水诊断中,CT 检查的特点以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21例脑外伤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 CT 检查,分析 CT 检查结果特点与诊断价值。结果:患者 CT 检查显示,脑室扩大,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挫裂伤。其中,18例为重度扩大,3例中度扩大,16例患者侧脑室周围有低密度阴影,颅内水肿12例,广泛脑挫裂伤10例,硬膜外血肿7例,脑内血肿4例,硬膜下血肿5例,多发性血肿2例。结论:颅脑外伤后进行 CT 检查能够观察到患者的脑积水发生情况。
作者:何丹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新型敷料在骨科慢性难愈合创面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骨科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31例,用掷硬币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和研究组17例,对照组应用碘伏等传统方法换药,研究组应用新型敷料换药,观察两组换药后的伤口愈合情况等。结果:研究组痊愈9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2例,而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2例、有效3例、无效6例,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研究组疗效15例(90.30%)明显优于对照组8例(7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敷料费用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换药次数、疼痛率、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总费用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新型敷料给予骨科慢性难愈合创面换药具有良好的愈合效果,能够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总费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联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针对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运用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运用彩色超声心动图对2200例孕妇开展产前筛查,依次观察胎儿的四腔心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胎儿主动脉弓以及动脉导管弓切面、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结果:2200例孕妇,有21例胎儿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经引产尸检或者产后随访证实先天性心脏病23例,漏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91.3%。结论:将超声心动图用于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准确率高,该诊断方法可靠。
作者:蔡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 PHENIX-USB4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90例,按照随机的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盆底肌肉训练的方法治疗,观察组给予 PHENIX-USB4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对尿失禁和盆底肌肉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的有效率64.4%,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肉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PHENIX-USB4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磊清;汪素莉;王凤菊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对 JDPN-VC 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的碎石原理、机械结构的分析,找出实际工作中碎石机出现故障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方法:对2例碎石机辅助系统故障、2例放射线故障、1例冲击波发生故障进行分析。结果:熟悉碎石机的原理,掌握 JDPN-VC 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的维修方法。结论:理论结合实际,通过5个维修实例,掌握碎石机的原理,故障分析及维修方法。
作者:王冬雪;庄海波;曹玉波;贾琳;王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携带污染的清理与处理措施。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对其24个检测项目进行逐一配对处理,对污染情况进行观察,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解决污染问题。结果:确定污染的项目共有19个,采用纯水清洗,9个项目仍然携带污染,采用酸、碱性清洗液清洗,仍有 Mg 一项检测指标清洗不够达标,需要采用特殊清洗方式消除污染。通过三种清洗方法清洗后,其清洗的有效率为94.74%(18/19)。结论:通过实验能够对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携带污染进行有效的检测,通过对其相互之间的干扰关系进行分析,并及时采用有针对性的清洗处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试剂携带污染。
作者:赖玉姝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急诊中应用萨勃心肺复苏机与徒手胸外按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急诊科接诊的心脏骤停后应用萨勃心肺复苏机的患者85例(A 组)以及在心脏骤停后应用徒手胸外按压的患者76例(B 组),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A 组心肺复苏的有效例数为52例(61.2%),而 B 组的心肺复苏的有效例数为25例(32.9%),可见萨勃心肺复苏机的复苏有效率远高于徒手胸外心肺复苏(P<0.05)。A 组相对于 B 组而言,在收缩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上效果更佳,同时 A 组的心肺复苏所用的时间也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结论:急诊中应用萨勃心肺复苏机的临床疗效优于徒手胸外按压。
作者:李光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流产后患者流产情况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实施早孕流产的患者10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手术后病理诊断及清宫术情况为诊断金标准,107例流产孕妇中有86例为完全流产,21例为不全流产。经阴道超声诊断完全、不完全的流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以及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5(19/21),79.1(68/86),81.3%(87/107),51.3%(19/37)和97.1%(68/70)。结论:经阴道超声能够有效诊断流产是否完全,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准确性和特异性,能够满足临床应用需求。
作者:李晓丽;王海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行腹股沟嵌顿疝腹腔镜下复位+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收治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行腹股沟嵌顿疝切开复位+李金斯坦法无张力疝修补术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有否排尿费力、下床时间、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近期复发率。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腹,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均较短,术后排尿困难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2~36个月,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 治疗腹股沟嵌顿疝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相对花费较多,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超一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胆道疾病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吸入麻醉,观察组患者实施静脉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一般生命体征术后苏醒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静脉麻醉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赵庆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及 rTMS 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 YMRS 评分、CGI-BP 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rTMS 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具有较高的效率。
作者:王飞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对外来器械的管理中通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对于提高器械安全性、维护手术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于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间,对本院的外来器械以及相应的跟台人员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式进行外来器械管理,以实现预防并控制医院内部感染情况的出现。结果: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本院共实施了412台骨外科的外来器械手术,412例手术中包括2次由于器械供应厂商未能及时送到相关器械导致手术延迟外,其余410例手术均顺利进行(99.515%),且未出现1例由于外来器械而引发医院感染和手术感染的现象。结论:在对外来医疗器械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外来器械管理效率,降低手术感染发生风险,因此持续质量改进措施适合应用在医院外来器械管理工作中并加以推广。
作者:郑伟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在晚期直肠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希罗达结合放疗治疗,探讨临床效果。方法:样本人群需在本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晚期直肠癌患者中选取,共计66例患者。将所有患者依据计算机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33例患者为1组。将行希罗达单药化疗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行希罗达结合放疗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CR 比例、临床总有效率、直肠炎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降低以及淋巴细胞减少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比较显著且 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晚期直肠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希罗达结合放疗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
作者:武文娟;林建芳;林益匡;徐宜武;郑方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早期机械通气在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2015年收治的100例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行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的观察组与未行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的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显著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与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海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中医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的效果。方法:本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5月内收治颈椎性肩周炎患者70例。随机分组:西医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针灸组应用中医针灸治疗。对比疗效、疼痛差异。结果:两组间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疼痛评分对比,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的效果确切,临床总有效率高,疼痛缓解效果好。
作者:袁志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实施宫腔镜手术过程中,分析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穿刺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7月~2016年2月收治的宫腔镜手术患者80例,通过抽签的形式完成研究分组;对照组:选择硬膜外穿刺针实施穿刺;观察组:选择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穿刺针实施穿刺;对比血压水平、心率水平以及血氧饱和度等差异。结果: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这几个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在麻醉起效时间以及临床恢复时间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宫腔镜手术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宫腔镜手术患者,临床选择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穿刺针实施穿刺,可以确保快速显效,获得显著的肌肉松弛效果,表现出较佳的止痛性能,于宫腔镜手术应用过程中,可以获得显著效果。
作者:祁向雯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以及开腹手术在非急诊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以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医院接受上消化道穿孔患者作为研究,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71例,纳入腹腔镜组,选择开腹手术治疗31例,纳入开腹组。结果:腹腔镜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肠粘连发生率、不乏忍受痛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穿孔中的应用腹腔镜,创伤更轻,有助于患者康复,但不能提高满意率。
作者:康昆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肾积水治疗中输尿管镜探查、钬激光治疗的临床成效。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本院肾积水患者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经过输尿管镜探查的80例患者当中,总共有70例患者患有输尿管结石梗阻,发生率87.5%(70/80),其中输尿管结核2例,输尿管息肉梗阻有4例,输尿管痉挛3例,并未出现显著梗阻症状,手术之后随访3~5周发现,肾积水消退率达到了97.5%(78/80)。结论:针对肾积水患者而言,通过输尿管镜探查梗阻,于治疗肾积水而言,更加有效、安全,尤其是针对发生原因不明确的肾积水,输尿管镜探查、钬激光治疗临床方案可作为首选。
作者:管习国;程应生;张志炎;杨代俊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