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蔡文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针对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运用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运用彩色超声心动图对2200例孕妇开展产前筛查,依次观察胎儿的四腔心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胎儿主动脉弓以及动脉导管弓切面、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结果:2200例孕妇,有21例胎儿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经引产尸检或者产后随访证实先天性心脏病23例,漏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91.3%。结论:将超声心动图用于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准确率高,该诊断方法可靠。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用于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麻醉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用于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82例小儿疝气患儿,并将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患儿均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手术中行常规全身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联合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观察分析患儿的 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与 SpO2(血氧饱和度)改变情况、苏醒时间、舒芬太尼用量及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在 T1(切皮操作时)、T2(苏醒时)时,组间 HR、MAP 进行对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将患儿的苏醒时间、舒芬太尼用量及相关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作者:唐玲;王静;朱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医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中医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的效果。方法:本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5月内收治颈椎性肩周炎患者70例。随机分组:西医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针灸组应用中医针灸治疗。对比疗效、疼痛差异。结果:两组间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疼痛评分对比,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的效果确切,临床总有效率高,疼痛缓解效果好。

    作者:袁志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肠易激综合征的器械诊断及饮食因素研究现状

    肠易激综合征(IBS)症状往往同饮食相关。当前研究认为 IBS 人群以及 IBS 各个亚型在饮食结构方面存在区别,其中饮食摄入量同患者症状程度存在着直接的联系。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辛辣食品、冷食、蔬菜水果、碳酸饮料以及乳制品等会诱发 IBS 症状。本文简要介绍饮食同 IBS 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器械诊断及 IBS 患者饮食干预措施。

    作者:欧阳晓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PHENIX-USB4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 PHENIX-USB4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90例,按照随机的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盆底肌肉训练的方法治疗,观察组给予 PHENIX-USB4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对尿失禁和盆底肌肉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的有效率64.4%,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肉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PHENIX-USB4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磊清;汪素莉;王凤菊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对比探讨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从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并选取同期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检测阳性率与血液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阳性率为93.75%,对照组为77.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TG、TC、LDL、ApoB 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HDL、ApoA-I 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采用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能改善血脂代谢水平,提高诊断阳性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耿伟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电休克疗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电休克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46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的帕罗西汀组(n=30),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电休克治疗的联合治疗组(n=16),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帕罗西汀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联合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812,P<0.05)。经过两周治疗后,帕罗西汀组 TESS 评分为(3.87±1.51)分,联合治疗组为(2.76±1.28)分,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t=2.564,P<0.05)。结论:电休克疗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具有一定临床安全性,且临床疗效好于单独使用帕罗西汀。

    作者:李晶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胆道疾病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吸入麻醉,观察组患者实施静脉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一般生命体征术后苏醒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静脉麻醉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赵庆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分析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穿刺针在宫腔镜手术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在实施宫腔镜手术过程中,分析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穿刺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7月~2016年2月收治的宫腔镜手术患者80例,通过抽签的形式完成研究分组;对照组:选择硬膜外穿刺针实施穿刺;观察组:选择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穿刺针实施穿刺;对比血压水平、心率水平以及血氧饱和度等差异。结果: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这几个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在麻醉起效时间以及临床恢复时间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宫腔镜手术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宫腔镜手术患者,临床选择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穿刺针实施穿刺,可以确保快速显效,获得显著的肌肉松弛效果,表现出较佳的止痛性能,于宫腔镜手术应用过程中,可以获得显著效果。

    作者:祁向雯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大面积脑梗死应用多层螺旋 CT 诊断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应用多层螺旋 CT 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脑梗死患者60例,对患者进行多层螺旋 CT 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临床诊断相比较,多层螺旋 CT 诊断准确率为100%(60/60)。结论:多层螺旋 CT 诊断大面积脑梗死准确率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张建林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试分析放射治疗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64例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放射治疗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临床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13年2月~2014年1月,本院对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64例,进行了放射治疗;根据病灶大小、分期、受体表达、患者意愿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15例患者放射治疗+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术前放射,其中又有10例配合化疗,配合术后放射6例,术后配合化疗或内分泌治疗14例;单纯放射治疗21例,放射+化疗/内分泌治疗28例;全胸壁照射+锁骨上区照射50例,术前放射剂量46~60Gy,术后放射患者剂量60~66Gy,全胸壁7MeV 高能电子束,锁骨区域采用12MeV 高能电子束+6MV-X 混合线束。结果:所有患者放射后病灶直径低于放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放射者,全部达到手术切除标准,总有效率73.33%、控制率100.00%,单纯放射治疗总有效率71.43%、稳定100.0%,放射+化疗/内分泌治疗总有效85.71%、稳定率100.0%;随访(18.5±5.2)个月,死亡率26.56%(17/64),恶性肿瘤死亡率18.75%;1年生存率达到100.0%,中位复发时间(12.4±5.2)个月;治疗期间出现低热14例、局部皮肤色素沉着24例。结论:放射治疗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疗效肯定,无论是单独还是联合应用都可利于病灶稳定,预防进展;对于较大的病灶放射治疗,若患者拒绝手术者也可尝试放射治疗减轻肿瘤负荷,择期手术者术前放射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性照射治疗可能有助于预防复发。

    作者:陆少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JDPN-VC 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故障维修实例

    目的:通过对 JDPN-VC 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的碎石原理、机械结构的分析,找出实际工作中碎石机出现故障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方法:对2例碎石机辅助系统故障、2例放射线故障、1例冲击波发生故障进行分析。结果:熟悉碎石机的原理,掌握 JDPN-VC 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的维修方法。结论:理论结合实际,通过5个维修实例,掌握碎石机的原理,故障分析及维修方法。

    作者:王冬雪;庄海波;曹玉波;贾琳;王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医院使用设备信息化管理及推动设备信息化建设策略分析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逐渐迈入了信息化管理时代,在现代化手段的利用下,对传统的医院设备信息管理也实施了信息化管理手段。对于国内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言,医院设备信息化管理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有效地实现了医院设备相关信息资料的科学化管理目标。因而,文章将针对医院设备信息化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将一些能够有效推动医院设备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策略阐述出来。

    作者:肖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内镜下套扎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内镜下套扎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76例进行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独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套扎联合奥曲肽进行治疗,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症状好转时间,止血时间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1.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的止血时间为(15.4±4.9)h,对照组的止血时间为(23.1±5.6)h,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行再止血患者2例,观察组进行再止血的患者11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内镜下套扎联合奥曲肽治疗,能够改善再出血质量,提供患者生活,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唐艳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病、肝衰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病、肝衰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将本院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64例重症肝病、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治疗的方式划分为人工组与内科组,每组32例患者。人工组采用人工肝系统治疗的方式,内科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人工组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高于综合组84.36%,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内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明显高于人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7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病、肝衰竭的疗效比较突出,而治疗前患者的基础状态,凝血酶原活动度等为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邱梅花;陈泳莲;李耿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尿液分析仪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在尿液隐血检验中的效果

    目的:探究尿液分析仪及显微镜红细胞计数在尿液隐血检验中检验结果的不同。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检验科接受的尿液检验标本140例进行尿液隐血检验,所有尿液标本均同时进行尿液分析仪检验以及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将尿液分析仪所得结果设为 A 组,将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所得结果设为 B组,对比两种检验结果。结果:两种检验方式中共同检验出为阳性的尿液样本共21例,若将 B 组所得结果视为标准,对 A 组结果进行分析,A 组结果的假阳性率为16.00%,假阴性率为6.96%;若将 A 组结果为标准,则 B 组结果假阳性率为27.59%。假阴性率为3.60%。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对尿液分析仪满意度较之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更高,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将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与尿液分析仪检验相结合,对尿液隐血检验中可取的更高的准确率,但临床工作人员对尿液分析仪操作满意度更高。

    作者:米立波;蔡亮;马研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行腹股沟嵌顿疝腹腔镜下复位+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收治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行腹股沟嵌顿疝切开复位+李金斯坦法无张力疝修补术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有否排尿费力、下床时间、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近期复发率。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腹,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均较短,术后排尿困难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2~36个月,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 治疗腹股沟嵌顿疝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相对花费较多,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超一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为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选择本院在2014年10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科学统计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超声脉冲电导穴位给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治疗慢性胃炎时有利于改善其状况,可以明显提治疗的成功率,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孙明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携带污染分析及处理观察

    目的:探究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携带污染的清理与处理措施。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对其24个检测项目进行逐一配对处理,对污染情况进行观察,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解决污染问题。结果:确定污染的项目共有19个,采用纯水清洗,9个项目仍然携带污染,采用酸、碱性清洗液清洗,仍有 Mg 一项检测指标清洗不够达标,需要采用特殊清洗方式消除污染。通过三种清洗方法清洗后,其清洗的有效率为94.74%(18/19)。结论:通过实验能够对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携带污染进行有效的检测,通过对其相互之间的干扰关系进行分析,并及时采用有针对性的清洗处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试剂携带污染。

    作者:赖玉姝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肾积水治疗中输尿管镜探查、钬激光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肾积水治疗中输尿管镜探查、钬激光治疗的临床成效。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本院肾积水患者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经过输尿管镜探查的80例患者当中,总共有70例患者患有输尿管结石梗阻,发生率87.5%(70/80),其中输尿管结核2例,输尿管息肉梗阻有4例,输尿管痉挛3例,并未出现显著梗阻症状,手术之后随访3~5周发现,肾积水消退率达到了97.5%(78/80)。结论:针对肾积水患者而言,通过输尿管镜探查梗阻,于治疗肾积水而言,更加有效、安全,尤其是针对发生原因不明确的肾积水,输尿管镜探查、钬激光治疗临床方案可作为首选。

    作者:管习国;程应生;张志炎;杨代俊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中的临床效果,并与半胶条引流组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无菌技术操作,皮下积液26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留置针置管引流16例,用留置针专用敷贴将留置针针柄固定于胸壁,形成便携式负压装置,定期缓慢抽出积液。半胶条持续引流10例,采用无菌技术操作,切口后置入无菌半胶条进行引流。结果:两组患者均引流成功,24h 引流量分别为留置针引流组平均为(125.75±22.43)mL,伤口愈合时间平均为(11.7±2.1)d ;半胶条引流组患者平均为(140.58±30.17) mL,伤口愈合时间平均为(14.6±4.2)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留置针引流组未见感染病例发生,半胶条引流组2例出现感染,后均改成留置针引流,伤口全部愈合。结论:静脉留置针治疗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操作简便、引流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庞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