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血糖检验中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应用的价值对比

孟凡静

关键词:血糖检验, 快速血糖仪, 常规生化仪
摘要:目的:对临床血糖检验中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临床应用价值的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60例在本院进行血糖检验的患者,按照临床血糖检验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生化仪检验,实验组采用快速血糖仪检验,观察两种仪器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在血清葡萄糖、毛细血管葡萄糖、血浆葡萄糖以及静脉血血糖检测指标结果中没有显著区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检测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血糖检测临床结果中,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没有显著区别,但快速血糖仪检测时间更短、操作简便,能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携带污染分析及处理观察

    目的:探究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携带污染的清理与处理措施。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对其24个检测项目进行逐一配对处理,对污染情况进行观察,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解决污染问题。结果:确定污染的项目共有19个,采用纯水清洗,9个项目仍然携带污染,采用酸、碱性清洗液清洗,仍有 Mg 一项检测指标清洗不够达标,需要采用特殊清洗方式消除污染。通过三种清洗方法清洗后,其清洗的有效率为94.74%(18/19)。结论:通过实验能够对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携带污染进行有效的检测,通过对其相互之间的干扰关系进行分析,并及时采用有针对性的清洗处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试剂携带污染。

    作者:赖玉姝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分析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穿刺针在宫腔镜手术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在实施宫腔镜手术过程中,分析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穿刺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7月~2016年2月收治的宫腔镜手术患者80例,通过抽签的形式完成研究分组;对照组:选择硬膜外穿刺针实施穿刺;观察组:选择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穿刺针实施穿刺;对比血压水平、心率水平以及血氧饱和度等差异。结果: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这几个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在麻醉起效时间以及临床恢复时间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宫腔镜手术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宫腔镜手术患者,临床选择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穿刺针实施穿刺,可以确保快速显效,获得显著的肌肉松弛效果,表现出较佳的止痛性能,于宫腔镜手术应用过程中,可以获得显著效果。

    作者:祁向雯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体积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对检出前列腺癌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的前列腺穿刺中各项前列腺相关指标与前列腺癌检出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行前列腺穿刺2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前列腺体积(PV)与前列腺癌检出率之间的关系。所有穿刺病例在行穿刺术前均行 PSA、直肠指诊(DRE)及经直肠超声扫描测量 PV 并计算得出 PSAD。结果:在总共278例前列腺穿刺的病例中,有61例经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检出率为22.25%。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两组患者除年龄以外,PSA、PSAD 和 PV 均有显著性差异,PSAD 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显著高于 PSA(0.551)。当 PSAD 截断值为0.15ng/mL2时,检出前列腺癌的特异度为89%。结论:随着 PV 的增大,前列腺癌的检出率逐渐减低,PSAD 诊断效能优于 PSA,对预测前列腺癌的发生和恶性程度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敏娴;卢彩成;陈国强;张贵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机械通气在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2015年收治的100例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行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的观察组与未行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的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显著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与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海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中的临床效果,并与半胶条引流组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无菌技术操作,皮下积液26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留置针置管引流16例,用留置针专用敷贴将留置针针柄固定于胸壁,形成便携式负压装置,定期缓慢抽出积液。半胶条持续引流10例,采用无菌技术操作,切口后置入无菌半胶条进行引流。结果:两组患者均引流成功,24h 引流量分别为留置针引流组平均为(125.75±22.43)mL,伤口愈合时间平均为(11.7±2.1)d ;半胶条引流组患者平均为(140.58±30.17) mL,伤口愈合时间平均为(14.6±4.2)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留置针引流组未见感染病例发生,半胶条引流组2例出现感染,后均改成留置针引流,伤口全部愈合。结论:静脉留置针治疗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操作简便、引流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庞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两种超声影像诊断手段在良恶性 TN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两种超声影像诊断方法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TN)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使用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呈现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将诊断的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手术病理诊断,所有患者均为单发性结节,其中40个良性,12个恶性;在常规超声诊断中良性恶性分别为27个、25个;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良性38个,恶性14个;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均高于常规超声,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良恶性 TN 患者的时候,可利用不同的两种超声影像诊断方法确定病情,相对而言,超声弹性诊断方法应用价值要高于常规的超声诊断措施,能够提高甲状腺结节的准确性,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杜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针对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运用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运用彩色超声心动图对2200例孕妇开展产前筛查,依次观察胎儿的四腔心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胎儿主动脉弓以及动脉导管弓切面、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结果:2200例孕妇,有21例胎儿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经引产尸检或者产后随访证实先天性心脏病23例,漏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91.3%。结论:将超声心动图用于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准确率高,该诊断方法可靠。

    作者:蔡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用于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麻醉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用于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82例小儿疝气患儿,并将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患儿均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手术中行常规全身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联合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观察分析患儿的 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与 SpO2(血氧饱和度)改变情况、苏醒时间、舒芬太尼用量及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在 T1(切皮操作时)、T2(苏醒时)时,组间 HR、MAP 进行对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将患儿的苏醒时间、舒芬太尼用量及相关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作者:唐玲;王静;朱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病、肝衰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病、肝衰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将本院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64例重症肝病、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治疗的方式划分为人工组与内科组,每组32例患者。人工组采用人工肝系统治疗的方式,内科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人工组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高于综合组84.36%,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内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明显高于人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7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病、肝衰竭的疗效比较突出,而治疗前患者的基础状态,凝血酶原活动度等为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邱梅花;陈泳莲;李耿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电休克疗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电休克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46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的帕罗西汀组(n=30),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电休克治疗的联合治疗组(n=16),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帕罗西汀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联合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812,P<0.05)。经过两周治疗后,帕罗西汀组 TESS 评分为(3.87±1.51)分,联合治疗组为(2.76±1.28)分,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t=2.564,P<0.05)。结论:电休克疗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具有一定临床安全性,且临床疗效好于单独使用帕罗西汀。

    作者:李晶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对比探讨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从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并选取同期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检测阳性率与血液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阳性率为93.75%,对照组为77.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TG、TC、LDL、ApoB 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HDL、ApoA-I 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采用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能改善血脂代谢水平,提高诊断阳性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耿伟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尿液分析仪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在尿液隐血检验中的效果

    目的:探究尿液分析仪及显微镜红细胞计数在尿液隐血检验中检验结果的不同。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检验科接受的尿液检验标本140例进行尿液隐血检验,所有尿液标本均同时进行尿液分析仪检验以及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将尿液分析仪所得结果设为 A 组,将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所得结果设为 B组,对比两种检验结果。结果:两种检验方式中共同检验出为阳性的尿液样本共21例,若将 B 组所得结果视为标准,对 A 组结果进行分析,A 组结果的假阳性率为16.00%,假阴性率为6.96%;若将 A 组结果为标准,则 B 组结果假阳性率为27.59%。假阴性率为3.60%。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对尿液分析仪满意度较之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更高,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将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与尿液分析仪检验相结合,对尿液隐血检验中可取的更高的准确率,但临床工作人员对尿液分析仪操作满意度更高。

    作者:米立波;蔡亮;马研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胆道疾病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吸入麻醉,观察组患者实施静脉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一般生命体征术后苏醒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静脉麻醉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赵庆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行腹股沟嵌顿疝腹腔镜下复位+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收治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行腹股沟嵌顿疝切开复位+李金斯坦法无张力疝修补术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有否排尿费力、下床时间、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近期复发率。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腹,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均较短,术后排尿困难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2~36个月,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 治疗腹股沟嵌顿疝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相对花费较多,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超一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温热电灸综合治疗仪联合中药及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温热电灸综合治疗仪联合中药及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6月就诊于本院血液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共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54例,常规组给予化疗治疗和常规对症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温热电灸综合治疗仪及中药,然后对两组患者血象恢复时间及血制品需求量,疗效评价、生存质量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实验结束后,经统计终符合本次研究的患者共105例,联合组53例和常规组52例;(2)联合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恢复时间及需要输注红细胞量和血小板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2例(60.38%),明显高于常规组16例(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且两组患者在相同对症处理的情况下,联合组缓解需要时间更短。结论:温热电灸综合治疗仪联合益气养阴中药能够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改善,并具有减毒增效之功用。

    作者:谭大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JDPN-VC 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故障维修实例

    目的:通过对 JDPN-VC 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的碎石原理、机械结构的分析,找出实际工作中碎石机出现故障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方法:对2例碎石机辅助系统故障、2例放射线故障、1例冲击波发生故障进行分析。结果:熟悉碎石机的原理,掌握 JDPN-VC 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的维修方法。结论:理论结合实际,通过5个维修实例,掌握碎石机的原理,故障分析及维修方法。

    作者:王冬雪;庄海波;曹玉波;贾琳;王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宫腔镜电切宫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宫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为宫腔镜电切宫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微波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宫腔镜电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并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情况、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宫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了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提高了预后和治愈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肾积水治疗中输尿管镜探查、钬激光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肾积水治疗中输尿管镜探查、钬激光治疗的临床成效。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本院肾积水患者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经过输尿管镜探查的80例患者当中,总共有70例患者患有输尿管结石梗阻,发生率87.5%(70/80),其中输尿管结核2例,输尿管息肉梗阻有4例,输尿管痉挛3例,并未出现显著梗阻症状,手术之后随访3~5周发现,肾积水消退率达到了97.5%(78/80)。结论:针对肾积水患者而言,通过输尿管镜探查梗阻,于治疗肾积水而言,更加有效、安全,尤其是针对发生原因不明确的肾积水,输尿管镜探查、钬激光治疗临床方案可作为首选。

    作者:管习国;程应生;张志炎;杨代俊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内镜下套扎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内镜下套扎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76例进行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独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套扎联合奥曲肽进行治疗,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症状好转时间,止血时间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1.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的止血时间为(15.4±4.9)h,对照组的止血时间为(23.1±5.6)h,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行再止血患者2例,观察组进行再止血的患者11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内镜下套扎联合奥曲肽治疗,能够改善再出血质量,提供患者生活,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唐艳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普外科腹腔镜治疗急腹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普外科急腹症患者采取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接诊的120例普外科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率(95.00%)高于对照组(83.33%),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18.33%),手术时间(39.67±8.04)min 短于对照组(68.59±15.74)min,术中出血量(39.52±10.49)mL 少于对照组(70.57±16.73) mL,术后进食恢复时间(7.17±2.38)h 短于对照组(16.87±5.68)h,住院时间(5.04±1.18)d 短于对照组(9.36±2.45)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急腹症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相比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而且手术成功率更高,安全性更高。

    作者:朱丰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