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高伟超;金凤斌
目的:对临床血糖检验中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临床应用价值的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60例在本院进行血糖检验的患者,按照临床血糖检验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生化仪检验,实验组采用快速血糖仪检验,观察两种仪器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在血清葡萄糖、毛细血管葡萄糖、血浆葡萄糖以及静脉血血糖检测指标结果中没有显著区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检测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血糖检测临床结果中,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没有显著区别,但快速血糖仪检测时间更短、操作简便,能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孟凡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症状往往同饮食相关。当前研究认为 IBS 人群以及 IBS 各个亚型在饮食结构方面存在区别,其中饮食摄入量同患者症状程度存在着直接的联系。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辛辣食品、冷食、蔬菜水果、碳酸饮料以及乳制品等会诱发 IBS 症状。本文简要介绍饮食同 IBS 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器械诊断及 IBS 患者饮食干预措施。
作者:欧阳晓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电休克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46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的帕罗西汀组(n=30),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电休克治疗的联合治疗组(n=16),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帕罗西汀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联合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812,P<0.05)。经过两周治疗后,帕罗西汀组 TESS 评分为(3.87±1.51)分,联合治疗组为(2.76±1.28)分,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t=2.564,P<0.05)。结论:电休克疗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具有一定临床安全性,且临床疗效好于单独使用帕罗西汀。
作者:李晶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新型敷料在骨科慢性难愈合创面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骨科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31例,用掷硬币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和研究组17例,对照组应用碘伏等传统方法换药,研究组应用新型敷料换药,观察两组换药后的伤口愈合情况等。结果:研究组痊愈9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2例,而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2例、有效3例、无效6例,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研究组疗效15例(90.30%)明显优于对照组8例(7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敷料费用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换药次数、疼痛率、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总费用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新型敷料给予骨科慢性难愈合创面换药具有良好的愈合效果,能够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总费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联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以及开腹手术在非急诊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以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医院接受上消化道穿孔患者作为研究,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71例,纳入腹腔镜组,选择开腹手术治疗31例,纳入开腹组。结果:腹腔镜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肠粘连发生率、不乏忍受痛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穿孔中的应用腹腔镜,创伤更轻,有助于患者康复,但不能提高满意率。
作者:康昆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期间诊治的75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根据其手术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包括出血量、手术时长、肛门排气时间、初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长)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多项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得多(P<0.01)。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良好,具有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孙铁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索无抽搐电休克(MECT)在临床精神科的应用疗效。方法:精神科患者86例进行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 MECT 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74.4%;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16例,有效率为62.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率为(88.9±24.8) min/次,血压为(133.7±20.6)mmHg 对照组心率为(83.2±26.3)min/次,血压为(138.4±34.5)mmHg,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均明显改善,观察组(40.1±4.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9.3±4.6)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患者采用 MECT 治疗,安全、副作用小、几乎没有禁忌症,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孙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尿液分析仪及显微镜红细胞计数在尿液隐血检验中检验结果的不同。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检验科接受的尿液检验标本140例进行尿液隐血检验,所有尿液标本均同时进行尿液分析仪检验以及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将尿液分析仪所得结果设为 A 组,将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所得结果设为 B组,对比两种检验结果。结果:两种检验方式中共同检验出为阳性的尿液样本共21例,若将 B 组所得结果视为标准,对 A 组结果进行分析,A 组结果的假阳性率为16.00%,假阴性率为6.96%;若将 A 组结果为标准,则 B 组结果假阳性率为27.59%。假阴性率为3.60%。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对尿液分析仪满意度较之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更高,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将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与尿液分析仪检验相结合,对尿液隐血检验中可取的更高的准确率,但临床工作人员对尿液分析仪操作满意度更高。
作者:米立波;蔡亮;马研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临床测定血钾水平的过程中,对比分别应用血气分析仪和干式生化分析仪的测定结果,为临床诊断奠定基础。方法:自本院2015年5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28例重症患者,对患者应用不同血钾测定方法,对比观察两种测定结果。结果:予以不同检测方法后,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的血钾水平略低于干式生化分析仪的测定结果,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分析两种测定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发现,两种方法呈直线相关关系,即 r=0.976,P<0.05,X 值分布范围合适,线性回归方程:Y=0.876X+0.190。结论:临床测定血钾水平的过程中,与干式生化分析仪相比,血气分析仪可准确测定患者的血钾水平,但需相应的公式校正检测结果,应广泛推广。
作者:李振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早期机械通气在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2015年收治的100例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行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的观察组与未行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的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显著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与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海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针对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运用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运用彩色超声心动图对2200例孕妇开展产前筛查,依次观察胎儿的四腔心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胎儿主动脉弓以及动脉导管弓切面、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结果:2200例孕妇,有21例胎儿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经引产尸检或者产后随访证实先天性心脏病23例,漏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91.3%。结论:将超声心动图用于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准确率高,该诊断方法可靠。
作者:蔡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中医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的效果。方法:本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5月内收治颈椎性肩周炎患者70例。随机分组:西医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针灸组应用中医针灸治疗。对比疗效、疼痛差异。结果:两组间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疼痛评分对比,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的效果确切,临床总有效率高,疼痛缓解效果好。
作者:袁志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脑外伤脑积水诊断中,CT 检查的特点以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21例脑外伤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 CT 检查,分析 CT 检查结果特点与诊断价值。结果:患者 CT 检查显示,脑室扩大,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挫裂伤。其中,18例为重度扩大,3例中度扩大,16例患者侧脑室周围有低密度阴影,颅内水肿12例,广泛脑挫裂伤10例,硬膜外血肿7例,脑内血肿4例,硬膜下血肿5例,多发性血肿2例。结论:颅脑外伤后进行 CT 检查能够观察到患者的脑积水发生情况。
作者:何丹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化痰通腑汤治疗中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12例本院于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中风急性期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20%甘露醇200ml 降颅内压,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控制感染、吸氧、营养支持、控制血压、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脑细胞保护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化痰通腑汤治疗。结果:本研究无死亡病例,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52/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9%(47/5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急性期患者采取针灸联合化痰通腑汤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血脂指标,提高治疗疗效,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毕立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普外科急腹症患者采取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接诊的120例普外科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率(95.00%)高于对照组(83.33%),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18.33%),手术时间(39.67±8.04)min 短于对照组(68.59±15.74)min,术中出血量(39.52±10.49)mL 少于对照组(70.57±16.73) mL,术后进食恢复时间(7.17±2.38)h 短于对照组(16.87±5.68)h,住院时间(5.04±1.18)d 短于对照组(9.36±2.45)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急腹症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相比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而且手术成功率更高,安全性更高。
作者:朱丰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病、肝衰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将本院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64例重症肝病、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治疗的方式划分为人工组与内科组,每组32例患者。人工组采用人工肝系统治疗的方式,内科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人工组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高于综合组84.36%,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内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明显高于人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7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病、肝衰竭的疗效比较突出,而治疗前患者的基础状态,凝血酶原活动度等为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邱梅花;陈泳莲;李耿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从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并选取同期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检测阳性率与血液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阳性率为93.75%,对照组为77.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TG、TC、LDL、ApoB 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HDL、ApoA-I 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采用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能改善血脂代谢水平,提高诊断阳性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耿伟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行腹股沟嵌顿疝腹腔镜下复位+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收治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行腹股沟嵌顿疝切开复位+李金斯坦法无张力疝修补术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有否排尿费力、下床时间、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近期复发率。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腹,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均较短,术后排尿困难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2~36个月,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 治疗腹股沟嵌顿疝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相对花费较多,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超一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索内镜下套扎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76例进行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独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套扎联合奥曲肽进行治疗,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症状好转时间,止血时间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1.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的止血时间为(15.4±4.9)h,对照组的止血时间为(23.1±5.6)h,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行再止血患者2例,观察组进行再止血的患者11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内镜下套扎联合奥曲肽治疗,能够改善再出血质量,提供患者生活,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唐艳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比分析有创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与常规吸氧治疗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2015年收治的108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采取有创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观察组与接受常规吸氧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2h 抢救总有效率、气管插管率、抢救室停留时间及幸存出院率。结果:观察组2h 抢救总有效率为96.3%(52/54)高于对照组75.9%(41/54),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源性肺水肿采取有创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确切,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高,在一定程度上明显降低气管插管率,患者在抢救室停留时间明显缩短,效果安全、可靠。
作者:张颖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