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气分析仪、干式生化分析仪测定血钾水平结果分析

李振华

关键词:血气分析仪, 干式生化分析仪, 血钾水平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测定血钾水平的过程中,对比分别应用血气分析仪和干式生化分析仪的测定结果,为临床诊断奠定基础。方法:自本院2015年5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28例重症患者,对患者应用不同血钾测定方法,对比观察两种测定结果。结果:予以不同检测方法后,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的血钾水平略低于干式生化分析仪的测定结果,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分析两种测定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发现,两种方法呈直线相关关系,即 r=0.976,P<0.05,X 值分布范围合适,线性回归方程:Y=0.876X+0.190。结论:临床测定血钾水平的过程中,与干式生化分析仪相比,血气分析仪可准确测定患者的血钾水平,但需相应的公式校正检测结果,应广泛推广。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宫腔镜电切宫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宫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为宫腔镜电切宫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微波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宫腔镜电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并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情况、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宫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了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提高了预后和治愈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西门子 PRIMUS 医用直线加速器电子线剂量率故障检修

    西门子 PRIMUS 医用直线加速器电子线常规使用的剂量率是300MU/min,并由系统控制其稳定在±10%的波动范围内,当因某种原因超过该范围时会引起与剂量率相关的连锁并中断放疗。本文主要介绍加速器电子线剂量率出现故障并终将注入器电阻更换解决故障的检修经过。

    作者:程杭;杨昕;朱万里;张红智;张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为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选择本院在2014年10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科学统计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超声脉冲电导穴位给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治疗慢性胃炎时有利于改善其状况,可以明显提治疗的成功率,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孙明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胆道疾病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吸入麻醉,观察组患者实施静脉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一般生命体征术后苏醒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静脉麻醉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赵庆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病、肝衰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病、肝衰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将本院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64例重症肝病、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治疗的方式划分为人工组与内科组,每组32例患者。人工组采用人工肝系统治疗的方式,内科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人工组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高于综合组84.36%,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内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明显高于人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7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病、肝衰竭的疗效比较突出,而治疗前患者的基础状态,凝血酶原活动度等为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邱梅花;陈泳莲;李耿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对比探讨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从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并选取同期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检测阳性率与血液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阳性率为93.75%,对照组为77.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TG、TC、LDL、ApoB 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HDL、ApoA-I 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采用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能改善血脂代谢水平,提高诊断阳性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耿伟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普外科腹腔镜治疗急腹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普外科急腹症患者采取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接诊的120例普外科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率(95.00%)高于对照组(83.33%),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18.33%),手术时间(39.67±8.04)min 短于对照组(68.59±15.74)min,术中出血量(39.52±10.49)mL 少于对照组(70.57±16.73) mL,术后进食恢复时间(7.17±2.38)h 短于对照组(16.87±5.68)h,住院时间(5.04±1.18)d 短于对照组(9.36±2.45)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急腹症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相比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而且手术成功率更高,安全性更高。

    作者:朱丰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电休克疗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电休克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46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的帕罗西汀组(n=30),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电休克治疗的联合治疗组(n=16),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帕罗西汀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联合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812,P<0.05)。经过两周治疗后,帕罗西汀组 TESS 评分为(3.87±1.51)分,联合治疗组为(2.76±1.28)分,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t=2.564,P<0.05)。结论:电休克疗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具有一定临床安全性,且临床疗效好于单独使用帕罗西汀。

    作者:李晶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式治疗胆囊结石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式治疗胆囊结石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18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采用传统开腹术式治疗,而试验组59例采用腹腔镜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住院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VAS 评分、手术耗时及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3.4%,18.6%, P<0.05)。结论:腹腔镜较传统开腹术式治疗胆囊结石临床效果佳,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也较少,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闻少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内镜下套扎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内镜下套扎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76例进行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独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套扎联合奥曲肽进行治疗,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症状好转时间,止血时间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1.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的止血时间为(15.4±4.9)h,对照组的止血时间为(23.1±5.6)h,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行再止血患者2例,观察组进行再止血的患者11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内镜下套扎联合奥曲肽治疗,能够改善再出血质量,提供患者生活,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唐艳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创硬化治疗肝脾肾卵巢囊肿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创硬化治疗肝脾肾卵巢囊肿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肝脾肾卵巢囊肿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创硬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创硬化治疗对肝脾肾卵巢囊肿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可广泛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侯丹凤;赵随香;樊小鸿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肾积水治疗中输尿管镜探查、钬激光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肾积水治疗中输尿管镜探查、钬激光治疗的临床成效。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本院肾积水患者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经过输尿管镜探查的80例患者当中,总共有70例患者患有输尿管结石梗阻,发生率87.5%(70/80),其中输尿管结核2例,输尿管息肉梗阻有4例,输尿管痉挛3例,并未出现显著梗阻症状,手术之后随访3~5周发现,肾积水消退率达到了97.5%(78/80)。结论:针对肾积水患者而言,通过输尿管镜探查梗阻,于治疗肾积水而言,更加有效、安全,尤其是针对发生原因不明确的肾积水,输尿管镜探查、钬激光治疗临床方案可作为首选。

    作者:管习国;程应生;张志炎;杨代俊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JDPN-VC 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故障维修实例

    目的:通过对 JDPN-VC 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的碎石原理、机械结构的分析,找出实际工作中碎石机出现故障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方法:对2例碎石机辅助系统故障、2例放射线故障、1例冲击波发生故障进行分析。结果:熟悉碎石机的原理,掌握 JDPN-VC 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的维修方法。结论:理论结合实际,通过5个维修实例,掌握碎石机的原理,故障分析及维修方法。

    作者:王冬雪;庄海波;曹玉波;贾琳;王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尿液分析仪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在尿液隐血检验中的效果

    目的:探究尿液分析仪及显微镜红细胞计数在尿液隐血检验中检验结果的不同。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检验科接受的尿液检验标本140例进行尿液隐血检验,所有尿液标本均同时进行尿液分析仪检验以及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将尿液分析仪所得结果设为 A 组,将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所得结果设为 B组,对比两种检验结果。结果:两种检验方式中共同检验出为阳性的尿液样本共21例,若将 B 组所得结果视为标准,对 A 组结果进行分析,A 组结果的假阳性率为16.00%,假阴性率为6.96%;若将 A 组结果为标准,则 B 组结果假阳性率为27.59%。假阴性率为3.60%。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对尿液分析仪满意度较之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更高,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将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与尿液分析仪检验相结合,对尿液隐血检验中可取的更高的准确率,但临床工作人员对尿液分析仪操作满意度更高。

    作者:米立波;蔡亮;马研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不典型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分析

    目的:分析不典型肺结核病影像学表现,提高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例不典型肺结核病患者 X 线平片(DR)及 CT 影像表现。结果:在20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中,肺炎样表现7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肿块5例、双肺多发空洞2例、支气管壁增厚伴狭窄1例。结论:不典型肺结核影像表现多形及多样,需要结合临床资料及检验、痰结核菌涂片检查、纤维支气管镜等多种检查方法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顾广红;缪锦林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新型敷料在骨科慢性难愈创面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新型敷料在骨科慢性难愈合创面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骨科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31例,用掷硬币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和研究组17例,对照组应用碘伏等传统方法换药,研究组应用新型敷料换药,观察两组换药后的伤口愈合情况等。结果:研究组痊愈9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2例,而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2例、有效3例、无效6例,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研究组疗效15例(90.30%)明显优于对照组8例(7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敷料费用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换药次数、疼痛率、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总费用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新型敷料给予骨科慢性难愈合创面换药具有良好的愈合效果,能够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总费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联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体积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对检出前列腺癌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的前列腺穿刺中各项前列腺相关指标与前列腺癌检出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行前列腺穿刺2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前列腺体积(PV)与前列腺癌检出率之间的关系。所有穿刺病例在行穿刺术前均行 PSA、直肠指诊(DRE)及经直肠超声扫描测量 PV 并计算得出 PSAD。结果:在总共278例前列腺穿刺的病例中,有61例经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检出率为22.25%。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两组患者除年龄以外,PSA、PSAD 和 PV 均有显著性差异,PSAD 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显著高于 PSA(0.551)。当 PSAD 截断值为0.15ng/mL2时,检出前列腺癌的特异度为89%。结论:随着 PV 的增大,前列腺癌的检出率逐渐减低,PSAD 诊断效能优于 PSA,对预测前列腺癌的发生和恶性程度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敏娴;卢彩成;陈国强;张贵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一种评价医用敷料对创面黏附性能的体外试验方法

    本文采用一个独特的体外定量模型,即用生物基质模拟伤口与医用敷料的黏附作用。用纤维蛋白凝块提供创面黏着,通过测量从纤维蛋白凝块上去除敷料材料所需的力,来评价敷料对创面的黏附性。本试验可用于不同敷料对创面的潜在黏附性的横向比较,4种敷料剥离力值分别为:0.150N、0.225N、0.445N、2.760N,试验结果说明带防粘连层的新型敷料比传统型敷料潜在黏附性明显降低。本试验重复性较好,可用来替代目前的动物体内试验。

    作者:张丽梅;孙海鹏;刘万宗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手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应用分析

    目的:在剔除子宫肌瘤的腹腔镜手术操作中运用手指助力减少肌瘤组织残留量的效果评估。方法:基于检查及掌握各项临床数据、病学资料前提下,对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因患子宫肌瘤而入本院施行诊疗的女性患者59例为评析对象,入选女性患者都接受腹腔镜下肌瘤组织剔除手术,术中操作增用手指助力以减少肌瘤组织的残留量,探讨手术预后疗效并评析此种手术法的医疗作用。结果:经调研、评估知,59例女性患者都顺利结束剔除术,手术实践中经手指触碰后新发现小型肌瘤的病例共计7例。术中平均操作时间是(80.43±35.14)min,平均出血总量是(104.92±792.84)mL,肛门排气恢复平均时间是(19.82±8.53)h。4例患者感到手指触摸孔或穿刺孔处轻微疼痛,2例皮下轻微气肿,其余患者的术口恢复状态良好,没有出现其他类型的不良症状。结论:在腹腔镜下施行子宫肌瘤组织剔除操作中增用手指助力法,可使患者肌壁间微小肌瘤得以有效剔除,且术后不良症状较少,应被积极推广、运用。

    作者:李佳;高伟超;金凤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两种超声影像诊断手段在良恶性 TN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两种超声影像诊断方法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TN)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使用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呈现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将诊断的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手术病理诊断,所有患者均为单发性结节,其中40个良性,12个恶性;在常规超声诊断中良性恶性分别为27个、25个;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良性38个,恶性14个;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均高于常规超声,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良恶性 TN 患者的时候,可利用不同的两种超声影像诊断方法确定病情,相对而言,超声弹性诊断方法应用价值要高于常规的超声诊断措施,能够提高甲状腺结节的准确性,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杜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