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霞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进行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能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150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从入院到出院,按照系统的全面加强健康教育计划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予常规指导,观察两组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及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性.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其依从性,促进其早日康复,而且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提高护理质量有非常大的作用
作者:曾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微创手术治疗后患者全部存活,术后3天CT检查显示血肿完全清除26例,少量残留6例,术后10天GCS评分结果显示,<8分的占21.9%,9-13分的占25.0%,>14分的占53.1%;术后半年随访可以正常生活的46.88%,中残可以生活自理的34.38%,重残意识清醒但生活无法自理的15.63%,1例死亡.结论:有效的观察和护理,是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成功并预后良好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桂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80例急性肠梗阻诊治情况:患者入院后根据病程长短选择手术时机.初期20例,发病后3d内手术12例,中期40例,发病后3~7d手术38例,晚期20例,发病7d后手术18例.结果:初期组未出现肠管坏死,住院时间平均9d;中期组局部肠管坏死10例占25%,平均住院时间12.5d;晚期组肠管坏死9例占45%,平均住院时间13d.初期手术组治愈率100%,病死率为0,中期组治愈率96.67%,病死率为3.33%,晚期组治愈率90%,病死率为10%.结论:早就医,早诊断,早手术,是提高肠梗阻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何伦新;李喜凤;黄解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通窍鼻炎胶囊治疗急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2例急性鼻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鼻渊舒口服液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通窍鼻炎胶囊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鼻炎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通窍鼻炎胶囊治疗急性鼻炎,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朱粟才;许能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丹参酮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用丹参酮20毫升,1次/天静脉滴注,连用2周,观察心电图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丹参酮使患者心绞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91.4%,P<0.05.结论:丹参酮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有显著疗效.
作者:田元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4月~2010年9月收治的经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3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安全隐患出现的因素及其p值分别是药品本身(0.024)、执行医嘱(0.044)、药物配制(0.037)、治疗过程各个环节(0.028),p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不断改进措施加以解决.
作者:马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及预后.方法:连续性纳入2010年12月~2012年6月我院10例确诊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静脉窦血栓形成症状分布:头痛占30%,视力下降占34%,抽搐占31%,瘫痪占5%等;发病年龄集中在31岁~43(平均年龄为37.36)岁;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脱水等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快.结论:影像学方法诊断,肝素抗凝治疗为CVST的有效诊治手段.
作者:张芸;张玲燕;段劲峰;陈立芳;岳涛;罗兰;沈兰;张顺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囊十二指肠内瘘的原因及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以来诊治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超声、CT等均较难发现,有长期上腹部疼痛病史或诊断为慢性胆囊炎病史,确诊并通过腹腔镜手术治愈出院.结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并胆囊十二指肠内瘘在临床少见,误诊率高,腹腔镜下慎重耐心的手术治疗效果确定,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杨圣明;江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探讨了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护理要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往往机体代偿能力弱,心理承受力低.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患者手术顺利实施的关键;而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和病情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及康复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有效保证.
作者:李红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反向使用股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由于采用了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创伤小,减少了骨折端血供的破坏,骨折愈合率高,加上早期髋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晓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持续12小时以上称哮喘持续状态,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哮喘不能治愈,但可以用药缓解,反复发作是常见的状态.诱发因素:包括花粉、灰尘、动物、霉菌、某些食物、肺感染、吸烟、运动或应力高数量的空气污染等.对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极其重要.本文对其护理方法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具有较强的临床适应性.
作者:李英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入院时行血清hs-CRP含量测定,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血清hs-CRP含量、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心肌肌钙蛋白(cTnI)含量,对三者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分析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s-CRP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hs-CRP含量、CK-MB含量,cTnI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者呈正相关性.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关系密切,对诊断及治疗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史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03年1月~ 2011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住院患儿271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在这2718例住院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患儿有156例,总感染率为5.7%.其中,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有82例,占所有发生医院感染患儿总数的52.6%,发生胃肠道感染的患儿有24例,占所有发生医院感染患儿总数的15.4%,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患儿有21例,占所有发生医院感染患儿总数的13.5%,发生皮肤感染的患儿有13例,占所有发生医院感染患儿总数的8.3%,发生口腔感染的患儿有8例,占所有发生医院感染患儿总数的4.9%,发生其他感染的患儿有8例,占所有发生医院感染患儿总数的4.9%.结论:小儿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与入院时间、年龄、侵入性操作等因素有关,加强对住院患儿的临床监控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吴胜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对我院中医科120名住院患者的护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8.8%.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可以大大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徐文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环节的质量管理,确保消毒灭菌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重视复用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质量,严格灭菌物品的装放,正确选择灭菌方法,加强无菌物品的储存和发放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结果与结论:合理的环境流程,实施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存储及发放过程的质量管理,可以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马宁春;汪秀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影响儿科护理质量的因素,探讨提高护理质量的对策,从而使儿科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方法:通过分析总结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加强管理,使护理人员执行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护理人员认清了护理工作中的不良因素,把握每一个护理环节,消除了不利影响,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重视儿科护理中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护理质量,为患儿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王文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调查昌平区沙河镇地区常住成人拇外翻发病率.方法:采用随机整体抽样法对昌平沙河镇地区779名成年人进行逐人测查,采用目测和X线拍片综合确定拇外翻患者.结果:沙河地区成人拇外翻发病率10.14%,其中男性3.22%,女性14.74%,女性拇外翻患病率高于男性.结论:沙河地区拇外翻病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50岁是发病高峰的开始.
作者:崔宾;王光义;刘铁军;张春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配合临床治疗对创面组织早期愈合的疗效.方法:选择皮肤创面感染的患者13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9例,两组均进行皮肤创面护理,其程序为:清创→涂药→包扎.观察组患者在患处均匀涂抹祛腐生肌膏(主要成分为:炉甘石、煅石膏、琥珀、海螵硝、川贝母等),一日4次;对照组患者在患处涂抹湿润烧伤膏,用法同上.结果:两组治疗后剖面疗效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痊愈率为88.41%,对照组痊愈率为62.32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伤后笫3天表达持续增强,并于伤后第7天达峰值,说明早期创面修复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也为活跃,以至创面愈合率显著提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程序配合临床治疗对剖面组织早期愈合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缩短治疗时间,且有利于皮肤功能的早日康复.
作者:亓红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临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28例确诊为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观察组的术后残留结石为4例(14.3%),复发为2(7.14%);而对照组的术后残留结石则为8例(25%),复发为6例(18.75%),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中出现4例术后并发症患者,观察组1例,对照组3例,两组并发症患者均经临床处理后治愈,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治疗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目前主要是采取切除手术治疗,由于其具有残留结石率和复发率均较低等优势,因而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永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患者B超监测下止血钳取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8例绝经后患者B超监测止血钳取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超监测下止血钳取环均一次成功.结论:B超监测下止血钳取环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安全、经济,易操作,患者易于接受的特点.
作者:郑嫦娥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