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群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人肝癌HepG2和HepG3细胞株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 TRAIL)的增敏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人HepG2 HepG3肝癌细胞为研究对象,以塞来昔布和TRAIL作为干预手段,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法检测塞来昔布对肝癌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塞来昔布联合TRAIL对HepG2,HepG3细胞的凋亡及DR4,DR5的表达。塞来昔布与不同效靶比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经LDH检测法检测其杀伤作用。结果塞来昔布及TRAIL对人肝癌HepG2和HepG3细胞株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塞来昔布联合TRAIL可显著增敏TRAIL对HepG2和HepG3的杀伤,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塞来昔布预处理的肝癌细胞更易被CIK细胞杀伤。结论塞来昔布对人肝癌HepG2和HepG3细胞株具有明显细胞毒性,联合TRAIL及CIK可显著增敏后者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塞来昔布上调DR4,DR5有关。
作者:刘永庆;童斯浩;鲍扬漪;王成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优选炮姜中新生成分姜酮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采用UPLC法测定炮姜中新生成分姜酮的含量,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BEH C18(100 mm ×2.1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0.3 mL· 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乙醇浓度、倍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姜酮的含量的影响。结果乙醇倍数与提取时间对提取结果有显著性影响(P<0.05),综合分析姜酮的佳超声提取工艺为:80%乙醇,10倍量,提取1次,提取时间40 min。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可为炮姜的质量控制和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作者:黄玉霞;夏伦祝;高家荣;汪永忠;李亚茹;李钰馨;韩燕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延长油田职工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延长油田20岁及以上的在职职工和退休工人共716名,旨在调查其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为21.79%,其中男性MS患病率为20.78%,女性MS患病率为24.02%。另按年龄分组后,各年龄段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逐渐升高趋势,以50岁及以上者更为显著,且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结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与地区、性别、年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相关,延长油田职工中,在女性和肥胖者中MS的患病率更高。
作者:杨彩彩;张永莉;张逢;樊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不同预后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 PiCCO )监测指标的差异,探讨PiCCO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PiCCO检测下采用常规集束化治疗,28d后根据预后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首次PiCCO的差异,探讨该指标与死亡的相关性。结果27例患者病情好转,23例病情恶化死亡,分别纳入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患者的CI、EVLWI、PVPI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TBVI、SVRI 差异不明显(P>0.05)。以患者转归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入院时 CI(R=0.509)、EVLWI (R=0.634)以及 PVPI(R=0.312)对患者预后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 PiCCO监测可评估、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CI、EWLWI、PVPI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孙风来;马耀;林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锥颅软通道技术治疗脑出血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1年该科应用软通道技术治疗脑出血42例病人情况。结果39例颅内血肿或脑室积血被基本清除,并顺利拔管,占92.86%。其中,治愈好转27例,占64.29%;11例患者术后存在肺部感染,家人因经济等原因自动出院回当地治疗,占26.19%。1例治疗好转拔管后家人要求转院,3例脑疝手术未能纠正,家人放弃治疗出院死亡,占7.14%。结论锥颅软通道技术是治疗脑出血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勇;杜家富;丁广贵;刘永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析EB病毒( EBV)感染患儿外周淋巴细胞亚群抗原表达率、血游离EBV-DNA拷贝数与其细胞体液免疫系统之间相关性的关系。方法收集于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254例患者,179例EBV感染儿童为实验组,排除肝功能异常及疱疹病毒感染儿童75例为对照组。实验组按照临床不同疾病型别分为一般性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 IM)组87例;重度单核细胞增多症(IM)组32例;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组14例及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PS)组46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仪、血清免疫球蛋白分析仪、流式细胞仪测定EBV 感染患儿的外周淋巴细胞亚群抗原CD4+、CD8+、CD4+/CD8+、CD16+56(NK)表达率。结果 CAEBV组IgE水平明显高于其他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HPS组IgG、IgA显著低于其他组别,且C3、C4水平明显低于其余4组,C4数值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轻度IM组、中重度IM组的CD8+的数值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EBV-HPS组细胞总T细胞,CD4+、CD8+、CD4+/CD8+、NK、B细胞均显著下降,其中除了B细胞与CAEBV组较无差异之外,与其余4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AEBV组CD4+升高缓慢,CD4+/CD8+较其余EBV感染患儿有升高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儿童EBV感染引起的肝脏功能性损伤与T细胞免疫调节失衡有关,不同疫病类型与外周淋巴B细胞体液免疫降低显著度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熊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软膏中桉油精和α-蒎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GC内标法对桉油和松节油进行含量测定,以环已酮为内标。结果桉油中的桉油精在28.093~84.279 mg · L-1内线性关系良好( 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5%, RSD=1.19%(n=6);松节油中的α-蒎烯在28.157~84.526 mg· 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3%,RSD=0.64%(n=6)。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王希;陈优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慢性心衰患者发生房颤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该院心脏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 NYHAII-IV)患者330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心房颤动( AF)将其分为AF组与非AF组两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0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共发生房颤85例(25.76%)为AF组,其余245例未发生房颤者则为非AF组。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患者重度心衰( III+IV级别)、年龄、糖尿病、左室肥厚、左房直径、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安体舒通为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而ACEI、洋地黄、血钠、血氯为房颤发生的保护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CEI为心力衰竭患者初发AF的独立保护因素,重度心衰、左心室肥厚左心房直径则为AF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重度心衰、左心室肥厚左心房直径则为AF发生的危险因素;ACEI为心力衰竭患者初发AF的独立保护因素,其能降低AF的发生。
作者:储红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丹黄胶囊的质量标准,为其质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 TLC)法对制剂中的丹参、川芎、五味子和黄芪四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色谱条件为C18色谱柱(5μm,250 mm ×4.6 mm),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检测波长为270 nm,流速1.0 mL· min-1。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专属性强;丹参酮ⅡA在1.77~15.93 mg· 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丹参酮的平均回收率为99.55%,RSD=1.10%(n=6)。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所建标准可用于丹黄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白涓涓;杨瑛;王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该院对比干预前、后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估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实施干预前后2011年1-6月和2013年1-6月该院普外科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手术三类清洁手术出院病例,对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评价干预前后各项数据以验证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00%下降为19.3%,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由0.0%上升为78.0%。结论该院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可明显提高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用药水平,但也存在着选择抗菌药物不重视经济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监管。
作者:王儒强;赵同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药二丹红藤败酱汤联合通络灌肠颗粒基础上加用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 PID)的疗效。方法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78例PID患者,依据症状、体征和病程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A组)、中药治疗组(B组)和西药治疗组(C组),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6.2%,B组为80.8%,C组为69.2%,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及C组( P<0.05)。 A组在改善下腹痛、腰骶胀痛、带下增多等症状及子宫活动受限或压痛体征方面,明显优于B组及C组(P<0.05)。 B组在改善下腹痛症状及缓解子宫活动受限或压痛体征方面明显优于C组(P<0.05)。 A组和B组患者在治疗后C反应蛋白均下降明显(P<0.05),其中A组的下降幅度大。结论中药二丹红藤败酱汤联合通络灌肠颗粒配合抗生素对于治疗PID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徐云霞;李伟莉;周军;刘春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根痛平胶囊中非法添加松香酸的HPLC_PDA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查法。方法选用Thermo SCIENTIF-IC,AcclaimTM120,C18(5μm,4.6 mm ×250 mm)色谱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41 nm(200~300 nm)。通过比对供试品与对照品HPLC色谱保留时间及其光谱图,对根痛平胶囊中是否非法添加松香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13批根痛平胶囊样品中3批未检出,2批次检出量低于2.795 mg· g-1,8批检出松香酸,含量高者达768.1 mg· g-1。结论此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操作简单,可以用于根痛平胶囊中非法添加松香酸的定性定量检查。
作者:余俊;曹美婧;薛霞飞;陈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是细胞因子白介素1(IL-1)超家族的新成员,其受体为ST2,包括跨模型ST2(ST2L)和可溶性ST2(sST2)两种。 IL-33可以通过调节Th2介导的免疫应答,在诸多炎症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 IL-33在介导先天免疫反应调节中通过激活肥大细胞来发挥在RA中重要的作用。该文将近年来IL-33在RA动物模型、患者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邱艳;赵凌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激活补体系统发挥其溶解作用是机体防御外来病原体和杀伤体内肿瘤细胞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补体激活的过程中,受到多种补体调节蛋白的调控,其中膜结合补体调节蛋白( membrane-bound complement regulatory protein , mCRP ) CD59能抑制补体激活终末阶段在细胞膜表面形成孔道的过程,保护自身组织免受补体激活的损伤[1]。
作者:陈厚娣;夏先如;李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8781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及其与组织学检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细胞学诊断采用TBS进行分析,199例异常细胞学检查与活检组织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10例(4.7%)标准有鳞状上皮病变,3例(0.03%)有腺上皮病变,细胞的鳞状上皮病变与年龄大小呈正相关(r=0.105,P=0.036)。活检与细胞学检查阳性符合率高。结论成年女性应常规做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及时治疗。
作者:王红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83例泌尿系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83例泌尿系结石患者78例一次碎石成功,成功率93.98%,平均碎石时间(31.7±9.12)min,术后2~4周复查KUB检查,结石排净率达90.36%。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确切、安全、组织损伤小,具有碎石成功率和结石排净率高的优点,是目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一种较佳微创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孝线;刘四平;杨兴照;马麒;杜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未经任何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载量与YMDD自然变异之间的关系。方法筛选51例未经任何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检测HBVDNA载量与YMDD变异情况。结果51例标本中检出YMDD变异株13例(25.5%),其中YIDD变异1例,YVDD变异7例,共生变异( YIDD +YVDD)5例;未检出YMDD变异株38例(74.5%)。结论未经任何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存在YMDD 自然变异,其自然变异的发生率与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
作者:殷先尧;孟佳;方芳;孟小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加强护理干预在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6例老年重症肺炎并发VAP的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综合护理,具体内容包括:保持良好的病房环境、做好机械通气常规护理工作、加强口腔护理、吸痰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强护理干预,具体包括:定期对气管内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分离出的致病菌做好药敏试验,重视吸痰规范操作,重视营养及饮食护理等。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转归。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及肺功能。结果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9.89±2.12)d、(14.58±2.45)d,对照组分别为(13.35±3.45)d、(18.65±4.78)d,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病死率为8.33%,对照组分别为31.25%、25.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气指标无显著差异,但治疗后观察组pH、PaO2、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EF、PEEPi无显著差异,但治疗后观察组P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EEP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重症肺炎并发VAP的患者,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炎症反应的控制,缩短住院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从而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程书;江漫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 BV)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乳酸杆菌阴道制剂恢复阴道微生态,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复发性BV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研究组45例,对照组单纯抗厌氧菌治疗直至临床症状消失,每次月经干净后检测阴道分泌物,BV阴性持续3个月即停药。研究组同样治疗3个月后继续采用乳酸杆菌阴道胶囊,短期巩固治疗持续3个月,调节阴道微生态,两组停药后均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复发率情况。结果对照组第1、2、3个月复发率分别是34.29%,40.00%,45.71%。研究组第1、2、3个月复发率分别是11.11%、15.56%、17.78%。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在复发性BV治疗中给予乳酸杆菌阴道胶囊制剂进行巩固治疗,积极恢复阴道微生态,可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郭爱霞;李红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伴抑郁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2例合并抑郁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呼吸功能康复训练等。4个月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价两组患者抑郁改善情况,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 SGRQ)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随访1年,统计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肺功能、抑郁程度、生活质量较干预前发生明显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对照组比较FEV1、FEV1/FVC、HAMD量表评分以及SGRQ问卷中的疾病影响部分和总分两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对照组护理前后,除FEV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1),其余各项指标均与护理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年,两组COPD急性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COPD合并抑郁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抑郁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毕可琴;胡晓波;田华;宋增敏;周晋霜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