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海;郭耀武;乔蓉霞
目的:比较缝线结合空心钉与缝线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疗效。方法将该院诊治的78例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随机分入A组与B组,A组患者接受缝线内固定,B组患者接受缝线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随访10~18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 B组患者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A组[(96.73±6.56) vs(91.26±6.17),P<0.05];术后B组患者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结果显著优于A组(P<0.05);术后B组与A组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缝线内固定相比,缝线结合空心钉内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效果更为理想,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好。
作者:罗灏;刘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认知训练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 AD)病人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轻、中度AD病人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及照护指导,研究组给予认知训练:注意训练、同时性言语及图形加工任务训练、继时性加工任务训练、计划系统训练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应用 MMSE、HAMA、HAM量表每3个月评估一次。结果干预后6个月,研究组的HAMA、HAMD分值开始比对照组及干预前低( P<0.05),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干预后9、12个月,研究组的MMSE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训练可以大大减轻AD病人的情绪障碍,延缓其智能减退的过程。
作者:孔晓明;王莹;吴晓平;杜远;王玉梅;张许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蛇床子素温敏型凝胶剂的研制,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建立用HPLC法测定制剂的含量及体外释药量。采用搅拌子法测定相变温度并测定其动态黏度,从而确定处方。用转篮法进行处方的体外释放实验。结果确定蛇床子素温敏型凝胶的佳基质配比是质量分数为25%的泊洛沙姆407和质量分数为10%的泊洛沙姆188的组合。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进入体内形成凝胶并且24 h累计释放药物约83%。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
作者:孙平飞;常忆凌;朱军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后无复流现象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的关系。方法检测70例AMI患者PCI术出现无复流组和再灌注组术前外周静脉血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D-二聚体(D-D)、NT-proBNP的水平。结果比较无复流组和再灌注组的hs-CRP、D-D、NT-proBNP值,无复流组的hs-CRP (25.44±19.95) mg·L-1、D-D(537.47±165.07)μg·L-1、NT-proBNP(1350.71±658.07) ng·L-1,水平PCI术前明显高于再灌注组hs-CRP (5.31±1.91) mg·L-1、D-D(363.91±225.65)μg·L-1、NT-proBNP(496.81±240.13) ng·L-1水平(均P<0.05)。无复流AMI患者NT-proBNP与hs-CRP有明显相关关系(r=0.973,P<0.05),与D-D有明显相关关系(r=0.972,P<0.05)。而再灌注AMI患者NT-proBNP与hs-CRP无明显相关关系(r=-0.199,P>0.05),与D-D无明显相关关系(r=-0.077,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无复流现象的发生与NT-proBNP密切相关。
作者:方石虎;毛蓓;李起栋;廖凯;张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日血糖的改变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该院诊治的76例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患者透析日与透析后第1天血糖的改变、低血糖发生率情况。采取加强饮食管理、个体化胰岛素治疗方案、加强营养支持及输入含糖透析液等综合护理方法,评价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患者透析期间1~4 h各时段血糖值显著低于透析后第1天相应时段血糖值,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结束后1~2 h血糖与透析后第1天相应时段血糖值无明显差别;透析日与透析后第1天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8.9%和13.2%;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2周后患者透析时段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日血糖降低,加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谢巧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维生素D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其分子作用机制较为复杂,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维生素D过多或过少均会引起疾病,如骨质疏松症、佝偻病、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等。该文将近年来研究维生素D的分子作用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邱艳;赵凌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免钉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安全性、临床效果,为临床上治疗腹股沟疝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将该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255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125例,观察组采用免钉合腹腔镜修补术,对照组采用钉合腹腔镜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各种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复发率、慢性疼痛、感觉异常、阴囊血肿、血清肿、术区感染、睾丸鞘膜积液、大出血、尿路感染等指标上均无明显差异,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钉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钉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相比具有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的优势,同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和术中出血量。
作者:李念;李天梁;邓超;付振宝;李蜀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患者中盆腔结核的发病情况,为结核性不孕症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四川省眉山市妇幼保健院和兰州天伦不孕症医院不孕症患者中盆腔结核确诊病例,对其在眉山和兰州两个中心的发病情况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两组不孕症患者中盆腔结核确诊病例表现出明显差异(P<0.01),兰州组发病率为6.39%(206/2880),眉山组2.52%(42/1672);两组盆腔结核患者中,年龄35岁以下、职业为农民的汉族患者居多,年龄和职业在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民族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兰州组中少数民族患者构成比明显高于眉山组;两组原发性盆腔结核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继发性,兰州为155/51,眉山为36/6,但是两组间原发性和继发性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结核的构成比高于其他亚型,原发性比例明显高于继发性(P<0.05)。子宫内膜结核和混合型结核原发性与继发性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类型结核所占比例不高,但在继发性多于原发性(P<0.01)。各个亚型在眉山和兰州两组间比较,无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均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盆腔结核在原发不孕患者中高发,发病率在地域、年龄、职业、民族以及临床类型等方面表现出流行病学特征,提高不孕症医师对盆腔结核的敏感性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辛亚兰;游润芳;秦琦;王卡娜;李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调查该院2011-2013年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该类药物的用药情况及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该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中药注射剂使用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对2011-2013年该院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 DDDs)、日均费用( DDDc)等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1-2013年该院中药注射剂品种数变化不大,肿瘤、心脑血管、肝病类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和DDDs上所占比例很大,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和所占比例3年中排序均稳居首位。结论近几年该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以肿瘤、肝病用药为主,心脑血管用药也日益增多,符合该院的诊疗特色和办院方针。临床使用应加强管理,确保合理用药,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曹辉;殷萍萍;燕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蛋白磷酸酶2A-B56ε亚基(PP2A B56ε,由PPP2R5E基因编码)的表达在苯并芘诱导细胞转化过程中对DNA损伤修复功能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BEAS-2B细胞(人正常肺上皮细胞)、和BEAS-2BT细胞(苯并芘诱导恶变的人肺上皮细胞)中PPP2R5E的mRNA转录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 B56ε编码蛋白的水平;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彗星实验,SCGE)检测喜树碱( camptothecin,CPT)处理的细胞DNA断裂损伤及修复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 CPT 处理诱导γH2AX(磷酸化组蛋白 H2AX)水平。结果与 BEAS-2B 细胞相比较,BEAS-2BT 细胞中PPP2R5E其mRNA水平及B56ε蛋白水平均显著高表达(P<0.05)。与BEAS-2B细胞相比,经CPT处理恢复后,BEAS-2BT细胞尾距显著降低(P<0.05)。表明BEAS-2BT细胞中H2AX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在苯并芘诱导细胞转化过程中PP2A B56ε通过介导γH2AX去磷酸化影响DNA损伤修复功能。
作者:南阿若;赖延东;蒋义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肾功能不全患者在使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时可能会引起抽搐,引起有关医务人员关注。方法通过临床药师收集肾功能不全患者在正常用法用量下使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时引起抽搐的6例案例,分析其可能原因。结果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感染给予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静脉滴注。连续用药后数天,患者突发抽搐,停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后,对症处理后上述症状消失。结论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时须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调整给药剂量,同时药物的疗程不宜过长,高龄患者更应谨慎,密切关注临床症状,警惕该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圣雨;邢海燕;姜玲;史天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在成功建立乙醇诱导小鼠睾丸损伤模型的基础上,该研究主要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 NAC)对急性乙醇暴露致小鼠睾丸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该研究由2个实验组成。实验1:28只雄性小鼠被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和乙醇(1、3、6 g· kg-1)处理组;实验2:24只雄性小鼠被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乙醇组、NAC组和NAC+乙醇组。2个实验均于乙醇处理后24 h剖杀小鼠,取睾丸称重,各组小鼠睾丸用MDF液固定,制作石蜡切片,以备后续睾丸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3和6 g·kg-1乙醇暴露明显引起小鼠睾丸内多核巨细胞并向管腔内生殖细胞脱落等组织病理学改变;1和3 g·kg-1乙醇暴露明显抑制小鼠睾丸生殖细胞增殖;NAC明显保护3 g·kg-1乙醇暴露所致小鼠睾丸病理学损伤,显著减轻3 g·kg-1乙醇暴露对小鼠睾丸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 NAC明显保护乙醇急性暴露对小鼠睾丸组织病理学损伤。
作者:冯玉杰;徐羊阳;张龙;王国琛;王玉峰;杨津兰;王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干预效果。方法分析于该院就诊的125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护理常规,干预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电磁波治疗器照射及特定饮食等综合干预处理,采用字2检验及t检验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术后便秘的发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切口恢复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尿道下裂术后予以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喻丽丽;栾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双管喉罩与常规气管导管应用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行LC手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ASA I~Ⅲ级,随机分为双管喉罩组( L组)与气管插管组( T组),每组60例,观察插管(喉罩)前后以及拔管(喉罩)即刻患者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气道峰压( PPeak )、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并记录术中及术后的相关并发症。结果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L组在置入期和拔除期HR、MAP的变化与T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通气效果:两组的SpO2、PetCO2、PPeak数值随麻醉手术影响变化一致,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并发症:L组苏醒期躁动、拔出时呛咳、术后咽喉不适发生率与T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管喉罩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LC手术操作简便,心血管应激反应轻,通气满意,苏醒快,咽喉部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作者:郑建武;饶翔;周斌;谢亚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18 F-FDG PET/CT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术( TACE)手术与患者生存预后相关性。方法对入住该院介入科,51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的18 F-FDG PET/CT资料、影像学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以RECIST标准为判断肿瘤治疗疗效参考,分析肿瘤大小、数量、门癌癌栓、SUV参数等多种因素与患者术后生存预后的关系,后期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并对既往各评价的情况做出正确判断。结果能反映18 F-FDG PET疗效的参数为Tsuvmax/Lsuvmax, Tsuv-max/Lsuvmax比值低的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明显长于Tsuvmax/Lsuvmax比值高的组,与肝癌患者TACE手术预后相关的因素为是否存在门脉癌栓以及Tsuvmax/Lsuvmax值,P值分别为0.009,0.007。结论 TACE是一种有效的肝癌的姑息治疗方法。18 F-FDG PET/CT的SUV参数是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昕;汪世存;吕维富;潘博;展凤麟;倪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危重脑卒中患者胃潴留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比较营养支持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2010年1月-2013年5月在该院住院的危重脑卒中患者共54例,调查患者胃潴留的发生率,并按照是否发生胃潴留将患者分组,研究胃潴留发生的影响因素,并给予两组患者不同营养方式,比较不同营养方式的疗效。结果肠鸣音减弱、低血压或休克史、低血钾、低GCS评分、机械通气治疗、亚低温治疗、镇静治疗及感染等为导致危重脑卒中患者发生胃潴留的相关因素。发病7d内胃潴留的发生率为51.9%,给予营养支持4周后胃潴留肠内及肠外联合营养组和非胃潴留肠内营养组比较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高于胃潴留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胃潴留是危重脑卒中患者常见的消化系统并发症,对于有胃潴留的危重脑卒中患者给予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方式效果较好。
作者:孙宏;邱振汉;陈冬;丁帅;何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调查干预前后该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1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36份(干预前组),2012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46份(第一阶段干预后组),2013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33份(第二阶段干预后组),对比分析持续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结果经积极持续干预,与2011年相比,该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7.2%下降到18.2%、术后24 h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40.0%上升到83.3%,人均抗菌药物总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也由13.66%降为2.66%。结论经过2个阶段的积极干预措施是可行的、有效的,该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刘敏;徐小芳;朱春黎;康圆超;安志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胃气痛片中芍药苷与橙皮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1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0 nm;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25℃。结果芍药苷在0.1652~1.156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橙皮苷在0.1698~1.188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芍药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n=6),RSD=1.8%;橙皮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n=6),RSD=1.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稳定,适用于胃气痛片中芍药苷与橙皮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经包皮入路治疗儿童隐匿阴茎的疗效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采用经包皮入路方法治疗的68例中重度小儿隐匿阴茎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估该手术方法的疗效。将其分成2组,A组(38例)分型为重度,B组(30例)分型为中度。结果术后3~5 d 去除阴茎包扎,保留美皮贴,4~6 d去除美皮贴,拔除尿管出院。所有病例随访3~6个月,阴茎显露均较满意。5例有包皮内板轻度水肿,阴茎予以稍加压包扎1周左右均恢复正常;3例阴茎轻度回缩,未予特殊处理。包皮内板水肿、阴茎回缩发生率A组、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包皮入路治疗儿童先天性隐匿阴茎效果满意,且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可以适用于各种分型的隐匿阴茎病例,值得推荐。
作者:蒋加斌;蔡盈;范登信;潮敏;张殷;李道龙;唐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可诱导肿瘤的血管新生,在肿瘤生长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VEGFR)酪氨酸激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的生长, 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对VEGF和VEGFR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简述了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和主要化学结构类型。
作者:江刘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